学术投稿

以持续高热首发症状的肺鳞癌1例报告

陈桂芝;李琛;卢颖

关键词:持续高热, 首发症状, 肺鳞癌, 效果不佳, 临床资料, 抗炎治疗, 门诊, 咳嗽, 患者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高热1个月,咳嗽7天于2002年11月13日院.曾于我院门诊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中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医院感染中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3 99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按照NCCLS2000版对结果进行判定和统计.结果受检的3 99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980株,占24.6%,铜绿假单胞菌774株,占19.4%,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占10.2%;呼吸道分离1 549株,占38.8%,泌尿道分离1 114株,占27.9%,血培养为271株,占6.8%;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7.6%,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1%和阿米卡星14%,头孢他啶16.2%,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21.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为11.7%,对环丙沙星为13%.结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仍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并且有较高的耐药性,在医院感染中也仍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年华;褚云卓;丁丽萍;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芯片表面探针修饰电极的构建

    目的在石英谐振式传感器芯片表面构建DNA探针修饰的金膜电极,以便用于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方法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assembe1ed monolayer, SAM)技术将5'端带有巯基的DNA探针共价交联到石英谐振式传感器芯片的金膜表面,利用循环伏安计(circled voltammeter, CV),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 microscopy, STM )观察探针交联前后金膜表面电化学表征及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 CV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探针在金膜表面的吸附,界面电容减小.STM扫描结果更是直观地显示探针非常均匀、规整地在金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SAM.结论利用SAM技术可以很好地将DNA探针固定在石英谐振式传感器芯片金膜表面.

    作者:陈鸣;府伟灵;俞丽丽;刘明华;邵方;张波;蒋天伦;陈庆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在卵巢良、恶性上皮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ISLT 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技术检测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其中囊腺癌26例,交界性囊腺瘤21例,囊腺瘤15例,囊腺癌癌旁组织26例.结果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癌,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92.3%,42.8%,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卵巢囊腺癌AgNORs总面积为0.9269±0.2039 μm2,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并端粒酶活性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s=0.910,P<0.01).交界性囊腺瘤组9例端粒酶阳性的AgNORs总面积为0.7483±0.0363 μm2,12例端粒性酶阴性的AgNORs总面积为0.5870±0.1381μm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LSLT法和AgNORs在卵巢囊腺癌的确诊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修淮;冯德云;姚岐;何小乔;朱广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580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5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58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PR追踪观察驱梅药物的疗效.结果Ⅰ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4者多62例(23.6%),Ⅱ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32者多77例(31.0%),潜伏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16者多13例(33.3%).580例梅毒患者TPP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TPPA及RPR实验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丛宪玲;姜日花;朱明姬;蒋忠民;孙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1866年孟得尔发现遣传规律,1870年米舍尔从化学分子量测定,与核内存在氮氢氧元素的比例物质(符合脱氧核糖核酸)有关,1909年初步确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结构,1953年明确与蛋白质和遗传的关系.从1953年至今已50年.

    作者:康熙雄;王雅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enaney法与球囊导管内转流装置在全肝血流阻断下行无血切肝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本实验在分析以往无血切肝术式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种双球囊导管门腔心房内转流装置,探讨一种对机体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的全肝血流阻断方法.方法实验将12条成年健康家犬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Henaney在1966年首创的经腹全肝血流阻断法做为标准对照组,B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球囊导管门腔心房内转流法,在阻断肝血流中及开放肝血流后不同时间监测全身MAP、MPAP、CVP、CO的变化.结果在阻断肝血流前、阻断即刻、20min及开放肝血流后5 min、30 min、60 min A组MAP、MPAP、CVP、CO与B组相比存在显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双球囊导管门腔心房内转流对无血切肝时全身血液动力学影响小.

    作者:杨立群;马光;左国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腹膜后畸胎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汉族.缘于1周前家长发现左上腹有一肿物,约儿头大小,伴腹痛及腹胀,便秘,当时查体见:腹部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未及.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当地医院给予多次灌肠治疗,未见好转.病程中无发热,饮食欠佳,睡眠良好,排便1次,尿量正常.

    作者:廉亚光;刘丽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EV)成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胃、结肠的内腔表面的立体图像,产生类似纤维内窥镜所见的图像.目前此技术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仍然是研究热点.

    作者:赵素岗;张丽蓉;孙海峰;刘海洋;毛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天然抗-M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无偿献血者,女,21岁,无输血史、妊娠史,血型为B型Rh阳性,与患者吴××进行交叉配血时,发现次管凝集,做如下血型血清学检查:

    作者:张慧杰;于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引起术后感染1例

    我们于2002年2月从1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岩峰;荣幸;张景艳;王永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的对照研究

    尿中有形成份分析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家成;朱网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泪膜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eactive keratectomy PRK)后泪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对59例近视患者118只眼进行了泪膜功能检测,观察PRK术前及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泪液分泌量.结果 PRK术前,术后10天、1月、3月平均泪液分泌量为16.21、15.97、10.11、12.88mm;平均BUT为15.53、11.01、9.87、11.32s,PRK术后3个月内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RK 术后泪液分泌量亦明显减少.术后10天角膜荧光素染色比术前加重.结论 PRK术后可导致泪液缺乏,泪膜稳定性下降,产生干眼症状,主要原因可能与术后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作者:李勤;王旭飞;刘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功能参数图像对陈旧性冠心病梗死灶定位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观察心功能参数图像对陈旧性冠心病(CAD-OMI)梗死灶的定位检出率及定位价值.方法采用心功能参数图像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并与放谢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电图(ECG)对比分析.结果应用心功能参数图像定位CAD-OMI患者梗死部位,发生在左心室和心尖部位的病灶检出率高,室间隔部位心肌梗死灶检出率低;总体心肌梗死灶的定位检出率明显高于ECG(P<0.05).结论心功能参数图像对心肌梗死灶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张云平;姜莉;梅树江;孙平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测定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以及2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血清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症各组CRP水平无显著性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CRP浓度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清CRP水平关系不甚密切.CRP浓度可能不适合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监测指标.

    作者:高长斌;张蕾;石琳琳;刘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本文研究了利用自行研制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2000)生化分析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与其羊单克隆抗体IgG的免疫吸附反应,并研究了用SPR技术检测生物大分子相互识别反应相关的一些问题.为了消除溶液间本体折射率差异的影响,我们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本体折射率补偿法,使通入流动系统的不同溶液获得基本一样的本体折射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SPR-2000生化分析仪初步实验已经能检测到的SEB低浓度是1μg/ml,相当于3.5×10-8M.进一步的实验仍在进行中.

    作者:向四海;崔大付;蔡浩原;李亚亭;王于杰;陈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努力把新的生物高科技技术应用到临床检验医学中来

    20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世纪,尤在其后半世纪中的生物医学革命又将医学科学带向了新的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收益大的临床学科是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的--临床检验医学.这一阶段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边沿学科发展迅猛,软学科更是后来居上,生物医学科学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临床检验医学也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者:康熙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研究报告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发生及发展与HLA等位基因的关系,寻找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肾小球疾病患儿的HLA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肾小球疾病患儿存在HLADRB115的不同临床表现.结果肾小球疾病患儿HLADRB115基因频率为1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LADRB115基因在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HLADRB115型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表现重.结论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HLA基因型有关;探讨肾小球疾病的HLA基因型对于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长途;孙利炜;焦立新;于露丹;朴春姬;郑广力;王承训;包进;刘宇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脾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左上腹部不适伴食欲下降15天,为明确诊治入我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查体:T:36.5℃,BP16/10kPa,营养中度,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及左肋缘下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脾脏厚44mm,其内布满强回声光团,大的为24mm×21mm.CDFI显示,未见异常血流.超声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血管瘤).手术所见:脾脏增大,表面不光滑,但不硬,行脾切除.病理诊断:脾海绵状血管.

    作者:左晓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胆碱酸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血清胆碱酸酶(ChE)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笔者对4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ChE的检测,发现Ch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判定和预后有一定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亻儿)爱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对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讨论电视胸腔镜在肺结节样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诊断不明的单侧肺结节样病变的患者22例,肿物部位探寻明确后,电视胸腔镜下行肺楔形切除术,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结果肺癌5例(占22.7%)、转移瘤3例(占13.6%)、肺结核瘤5例(占22.7%)、炎性假瘤3例(占13.6%)、炎性肿块3例(占13.6%)、肺包虫病2例(占9.2%)、肺结节病1例(占4.6%),经VATS单纯肺楔形切除术16例,中转开胸6例.后者中5例为腺癌,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为炎性肿块,直径仅1.0cm.结论 VATS给胸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治手段,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确诊率高,易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于磊;林凤武;马山;李建业;陈海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