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胸腔镜对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于磊;林凤武;马山;李建业;陈海山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肺结节样病变, 诊断
摘要:目的讨论电视胸腔镜在肺结节样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诊断不明的单侧肺结节样病变的患者22例,肿物部位探寻明确后,电视胸腔镜下行肺楔形切除术,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结果肺癌5例(占22.7%)、转移瘤3例(占13.6%)、肺结核瘤5例(占22.7%)、炎性假瘤3例(占13.6%)、炎性肿块3例(占13.6%)、肺包虫病2例(占9.2%)、肺结节病1例(占4.6%),经VATS单纯肺楔形切除术16例,中转开胸6例.后者中5例为腺癌,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为炎性肿块,直径仅1.0cm.结论 VATS给胸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治手段,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确诊率高,易被患者所接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580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5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58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PR追踪观察驱梅药物的疗效.结果Ⅰ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4者多62例(23.6%),Ⅱ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32者多77例(31.0%),潜伏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16者多13例(33.3%).580例梅毒患者TPP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TPPA及RPR实验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丛宪玲;姜日花;朱明姬;蒋忠民;孙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胆碱酸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血清胆碱酸酶(ChE)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笔者对4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ChE的检测,发现Ch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判定和预后有一定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亻儿)爱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微量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如果能够及时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对于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44例尿常规检查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蛋白定量分析,以探讨各微量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对早期发现肾脏损伤的价值.

    作者:赵敏;陈昕;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639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 2%~1. 0.%.[1]大多数甲状腺癌易于诊断,一些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诊断标准国内外尚有分歧.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甲状腺癌的组织发生有了新的认识,约80%的甲状腺癌属分化良好,低度恶性肿瘤,生长慢,生存期长,死亡率低.部分类型甲状腺癌则呈高度恶性,生存期短.所以甲状腺癌的正确病理诊断是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2]本文通过回顾我院38年甲状腺疾病资料,对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陈桂秋;崔俊生;付兴国;孙明霞;宋爱红;赵波;陈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组织芯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组织芯片技术为进行多种肿瘤的多指标(DNA、mRNA、蛋白指标)高通量原位分析提供了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可行性并大程度上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候选基因及其临床特性的确定、肿瘤预后的判断、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肿瘤的分子诊断、肿瘤治疗靶点的筛选,显著加速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成果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军;苏宝山;王康敏;司履生;王一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CTA检查结果,其中20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00例患者CTA所见除1例假阳性动脉瘤和漏诊1例外,与DSA及手术结果完全吻合.CTA可显示动脉瘤的三维解剖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高依据.结论 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完全可依据CTA制订手术方案.

    作者:刘德华;刘海生;杜超;劭章海;郭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门奇断流术)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方法对我院1998年5月至2003年4月期间96例门奇断流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17例(17.71%),均发生在20天内,早发生于术后第7天.结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手术操作不仔细、脾切除、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止血药过多等原因有关.

    作者:张丹;张学文;赵吉生;刘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简易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临床多为条件致病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各种侵袭性操作,创伤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了该菌的感染机会,由此导致的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多.下面分析该菌的简易鉴定及药敏情况.

    作者:王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引起术后感染1例

    我们于2002年2月从1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岩峰;荣幸;张景艳;王永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脾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左上腹部不适伴食欲下降15天,为明确诊治入我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查体:T:36.5℃,BP16/10kPa,营养中度,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及左肋缘下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脾脏厚44mm,其内布满强回声光团,大的为24mm×21mm.CDFI显示,未见异常血流.超声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血管瘤).手术所见:脾脏增大,表面不光滑,但不硬,行脾切除.病理诊断:脾海绵状血管.

    作者:左晓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KAI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的初探

    目的初探KAI1/CD8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4例肝血管瘤正常组织中KAI1/CD82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并对肝癌细胞株用Bel-7402和SMMC-7721在肿瘤促进剂佛波醇肉桂酸乙酸酯(PMA)和去甲基化试剂5-氮脱氧胞苷作用下KAI1/CD82表达水平及可能涉及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肝癌癌组织中KAI1/CD82mRNA表达水平(0.70±0.13)较癌旁组织(1.47±0.18)和肝血管瘤的正常肝组织中KAI1/CD82mRNA表达水平(1.53±0.03)呈显著降低(P<0.05),后两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差异.去甲基化试剂5-氮脱氧胞苷使Bel-7402中KAI1/CD82mRNA表达有一定增高,但对SMMC-7721中KAI1/CD82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PMA对Bel-7402和SMMC-7721中KAI1/CD82mRNA表达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KAI1/CD82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癌细胞转移的一个标志,这种表达降低可能涉及到基因甲基化等多种复杂调控的机制.

    作者:张捷;陈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例食管闭锁的造影诊断

    食管闭锁是一种新生儿期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3000[1].Gross将其分为5种不同的解剖类型[2].C型是常见的,近端食管闭锁伴远端气管食管瘘占85%.A型近端食管闭锁不伴远端气管食管瘘占8%.E型是H型气管食管瘘不伴食管闭锁占4%.B型近端食管闭锁伴近端气管食管瘘占1%,D型是近端食管闭锁伴双端的气管食管瘘占2%.我院在2001年4月连续遇到3例,造影诊断获确诊.

    作者:王计辰;侯继风;王秀琴;刘岩;冯向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血清的TGF-β1,IL-1和HA,LN,IV-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 和IL-1的水平,用RIA法检测血清HA,LN,IV-C,PⅢP的水平.结果血清TGP-β 1和IL-1的变化趋势与HA,LN,IV-C,PⅢP呈正相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GF-β1,IL-1和HA,LN,IV-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GF-β 1,IL-1和HA,LN,IV-C,PⅢP水平可做来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作者:姜秀虹;于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天然抗-M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无偿献血者,女,21岁,无输血史、妊娠史,血型为B型Rh阳性,与患者吴××进行交叉配血时,发现次管凝集,做如下血型血清学检查:

    作者:张慧杰;于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目前已知,许多骨科疾病与骨内压增高有关[1,2],如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跟痛症等.关于骨内压产生的机理,许多报道己表明,骨内静脉瘀滞是引起骨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骨内微循环瘀滞是骨内高压症的病理本质[3,4].尽管静脉回流障碍是导致骨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已被普遍接受,但骨内血管,特别是骨内动脉的活动特性在骨内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了.因此,观察骨内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阐明骨内血管活动在骨内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对揭示骨内高压的病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韩桂全;张德光;刘亚;金成文;孙志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功能参数图像对陈旧性冠心病梗死灶定位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观察心功能参数图像对陈旧性冠心病(CAD-OMI)梗死灶的定位检出率及定位价值.方法采用心功能参数图像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并与放谢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电图(ECG)对比分析.结果应用心功能参数图像定位CAD-OMI患者梗死部位,发生在左心室和心尖部位的病灶检出率高,室间隔部位心肌梗死灶检出率低;总体心肌梗死灶的定位检出率明显高于ECG(P<0.05).结论心功能参数图像对心肌梗死灶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张云平;姜莉;梅树江;孙平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本文研究了利用自行研制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2000)生化分析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与其羊单克隆抗体IgG的免疫吸附反应,并研究了用SPR技术检测生物大分子相互识别反应相关的一些问题.为了消除溶液间本体折射率差异的影响,我们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本体折射率补偿法,使通入流动系统的不同溶液获得基本一样的本体折射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SPR-2000生化分析仪初步实验已经能检测到的SEB低浓度是1μg/ml,相当于3.5×10-8M.进一步的实验仍在进行中.

    作者:向四海;崔大付;蔡浩原;李亚亭;王于杰;陈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的对照研究

    尿中有形成份分析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家成;朱网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1990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胆道镜诊治胆道疾患,术中应用580例,术后应用780例,进行总结.结果术中应用取石成功率84%,成功确诊治疗胆管肿瘤22例.术后取石成功率94.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可大大降低胆道残石率,提高胆道疾病的确诊率,对其治疗方案起到合理的指导作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治中作用显著.

    作者:左伟;刘润平;张东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PAAA)是指既往无贫血史,仅在妊娠期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又严重的疾病[1].PAAA的围产期处理十分棘手,可因产后出血、感染对母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胎儿易发生宫内乏氧、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及胎死宫内.为探讨PAAA的产科处理,我们回顾性分析1988~200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1例PAAA孕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处理情况,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王玫;丛云凤;冯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