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岗;张丽蓉;孙海峰;刘海洋;毛淑华
目的在石英谐振式传感器芯片表面构建DNA探针修饰的金膜电极,以便用于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方法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assembe1ed monolayer, SAM)技术将5'端带有巯基的DNA探针共价交联到石英谐振式传感器芯片的金膜表面,利用循环伏安计(circled voltammeter, CV),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 microscopy, STM )观察探针交联前后金膜表面电化学表征及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 CV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探针在金膜表面的吸附,界面电容减小.STM扫描结果更是直观地显示探针非常均匀、规整地在金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SAM.结论利用SAM技术可以很好地将DNA探针固定在石英谐振式传感器芯片金膜表面.
作者:陈鸣;府伟灵;俞丽丽;刘明华;邵方;张波;蒋天伦;陈庆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世纪,尤在其后半世纪中的生物医学革命又将医学科学带向了新的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收益大的临床学科是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的--临床检验医学.这一阶段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边沿学科发展迅猛,软学科更是后来居上,生物医学科学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临床检验医学也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者:康熙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5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58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PR追踪观察驱梅药物的疗效.结果Ⅰ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4者多62例(23.6%),Ⅱ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32者多77例(31.0%),潜伏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16者多13例(33.3%).580例梅毒患者TPP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TPPA及RPR实验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丛宪玲;姜日花;朱明姬;蒋忠民;孙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正常情况下,人类能感受到各种声音,其频率变化范围很大,从20~20000Hz.通常使用的纯音听力计,只测125~8000Hz 6个倍频程范围的听阈,8000Hz以上频率的变化很难在普通听力计中显示出来.由于扩展高频听力计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利用该仪器来检测高频(10~20kHz) 听力,并在不同年龄正常人的听力检测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各家检测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对1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10~20kHz测试,以了解健康成年人的扩展高频阈值范围,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越;韩宇丹;李玉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尿中有形成份分析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家成;朱网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门奇断流术)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方法对我院1998年5月至2003年4月期间96例门奇断流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17例(17.71%),均发生在20天内,早发生于术后第7天.结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手术操作不仔细、脾切除、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止血药过多等原因有关.
作者:张丹;张学文;赵吉生;刘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已知,许多骨科疾病与骨内压增高有关[1,2],如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跟痛症等.关于骨内压产生的机理,许多报道己表明,骨内静脉瘀滞是引起骨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骨内微循环瘀滞是骨内高压症的病理本质[3,4].尽管静脉回流障碍是导致骨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已被普遍接受,但骨内血管,特别是骨内动脉的活动特性在骨内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了.因此,观察骨内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阐明骨内血管活动在骨内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对揭示骨内高压的病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韩桂全;张德光;刘亚;金成文;孙志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于2002年2月从1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岩峰;荣幸;张景艳;王永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1985年9月至2001年9月我们共收治脐尿管腺癌7例,现对其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全国;李建立;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微生物分类鉴定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当代微生物分类学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微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分类法是根据核酸分析得到的遗传相关性(genectic relatedness)所做的分类.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决定生物表型特征的遗传物质-核酸作为比较的准绳,所以它是一种客观和可信度较高的分类方法[1].
作者:鲁辛辛;刘向祎;李大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EV)成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胃、结肠的内腔表面的立体图像,产生类似纤维内窥镜所见的图像.目前此技术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仍然是研究热点.
作者:赵素岗;张丽蓉;孙海峰;刘海洋;毛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本实验在分析以往无血切肝术式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种双球囊导管门腔心房内转流装置,探讨一种对机体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的全肝血流阻断方法.方法实验将12条成年健康家犬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Henaney在1966年首创的经腹全肝血流阻断法做为标准对照组,B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球囊导管门腔心房内转流法,在阻断肝血流中及开放肝血流后不同时间监测全身MAP、MPAP、CVP、CO的变化.结果在阻断肝血流前、阻断即刻、20min及开放肝血流后5 min、30 min、60 min A组MAP、MPAP、CVP、CO与B组相比存在显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双球囊导管门腔心房内转流对无血切肝时全身血液动力学影响小.
作者:杨立群;马光;左国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测定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以及2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血清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症各组CRP水平无显著性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CRP浓度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清CRP水平关系不甚密切.CRP浓度可能不适合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监测指标.
作者:高长斌;张蕾;石琳琳;刘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866年孟得尔发现遣传规律,1870年米舍尔从化学分子量测定,与核内存在氮氢氧元素的比例物质(符合脱氧核糖核酸)有关,1909年初步确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结构,1953年明确与蛋白质和遗传的关系.从1953年至今已50年.
作者:康熙雄;王雅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组织芯片技术为进行多种肿瘤的多指标(DNA、mRNA、蛋白指标)高通量原位分析提供了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可行性并大程度上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候选基因及其临床特性的确定、肿瘤预后的判断、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肿瘤的分子诊断、肿瘤治疗靶点的筛选,显著加速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成果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军;苏宝山;王康敏;司履生;王一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发生及发展与HLA等位基因的关系,寻找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肾小球疾病患儿的HLA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肾小球疾病患儿存在HLADRB115的不同临床表现.结果肾小球疾病患儿HLADRB115基因频率为1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LADRB115基因在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HLADRB115型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表现重.结论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HLA基因型有关;探讨肾小球疾病的HLA基因型对于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长途;孙利炜;焦立新;于露丹;朴春姬;郑广力;王承训;包进;刘宇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血清胆碱酸酶(ChE)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笔者对4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ChE的检测,发现Ch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判定和预后有一定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亻儿)爱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CTA检查结果,其中20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00例患者CTA所见除1例假阳性动脉瘤和漏诊1例外,与DSA及手术结果完全吻合.CTA可显示动脉瘤的三维解剖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高依据.结论 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完全可依据CTA制订手术方案.
作者:刘德华;刘海生;杜超;劭章海;郭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血清的TGF-β1,IL-1和HA,LN,IV-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 和IL-1的水平,用RIA法检测血清HA,LN,IV-C,PⅢP的水平.结果血清TGP-β 1和IL-1的变化趋势与HA,LN,IV-C,PⅢP呈正相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GF-β1,IL-1和HA,LN,IV-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GF-β 1,IL-1和HA,LN,IV-C,PⅢP水平可做来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作者:姜秀虹;于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监测医院感染中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3 99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按照NCCLS2000版对结果进行判定和统计.结果受检的3 99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980株,占24.6%,铜绿假单胞菌774株,占19.4%,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占10.2%;呼吸道分离1 549株,占38.8%,泌尿道分离1 114株,占27.9%,血培养为271株,占6.8%;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7.6%,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1%和阿米卡星14%,头孢他啶16.2%,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21.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为11.7%,对环丙沙星为13%.结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仍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并且有较高的耐药性,在医院感染中也仍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年华;褚云卓;丁丽萍;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