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民;郑永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肝癌的发展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肝癌发展、转移的关系,并对其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作者:冯颖;杨雪;王宪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HCV感染后引起的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逐渐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主流药物.研究表明DAA可能会增加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或者导致肝癌复发的风险,给DAA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争议.综述了DAA对肝癌发生和复发的影响,以期为DAA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作者:李砚;刘蕾;罗书兰;罗超;汤善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儿女性,5岁7个月.因“发热、咽痛1d”于2017年1月9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d活动后受凉,随后出现发热,体温高38.5℃,自诉咽痛,伴畏寒,偶咳,痰少,色白.无鼻塞、流涕、喷嚏,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患儿家属给予“三九感冒颗粒”口服,患儿体温可暂时下降,但不久后复上升,咽痛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7.7℃,心率109次/min,呼吸20次/min,体质量21k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其上可见脓点附着.腹部丰满,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约3~4次/min.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0.9%氯化钠液100 ml+头孢曲松钠1.0g,每12h1次,静滴.用药1天发热、咽痛症状消除.用药第5天,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扁桃体Ⅰ度肿大,病情好转拟出院.当日,患儿进食午餐后出现腹部疼痛不适.
作者:姚伟;王恩成;米绍平;张光海;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综合世界各地多个基于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临床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取得丙型肝炎病毒清除后能有效缓解甚至逆转肝纤维化,降低肝硬化失代偿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琴;罗碧芬;魏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儿童慢性丙型肝炎发病隐匿,治疗选择较少,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曾为标准方案,治疗应答受感染的HCV基因型、病毒载量、宿主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影响,由于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儿不能耐受.2017年9月美国肝病学会与感染病学会联合制订的《丙型肝炎检测、管理与治疗指南》建议12岁以上或体质量≥35 kg丙型肝炎患儿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基因1、4、5、6型感染息儿推荐方案为索磷布韦联合雷迪帕韦,基因2、3型推荐索磷布韦联合RBV,基因1型初治和IFNα经治无肝硬化患儿以及2、4、5、6型患儿疗程12周,基因1型IFNα经治肝硬化患儿及3型患儿疗程24周.年龄小于12岁慢性丙型肝炎儿童应用DAA的治疗方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临床验证.慢性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及肝移植等特殊儿童人群,需结合HIV感染状况、肝移植相关并发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南月敏;李冬冬;孔令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有效抑制HBV DNA后,采取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与单用ETV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已经ETV抗病毒治疗3年或以上,HBV DNA阴性,无IFN治疗禁忌证,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例.对照组:继续ETV治疗;序贯组:更换为IFNα序贯治疗;联合组:联合IFNα治疗.检测治疗0、12、24、36、48周时血清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结果 无退出研究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序贯组有1例24周后出现了病毒反弹,但无临床症状,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治疗结束时,序贯组和联合组HBsAg下降的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序贯组和联合组各有2例出现了HBsAg的阴转,阴转率22%;对照组未出现HBsAg的阴转病例.结论 ETV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后的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HBsAg下降水平优于ETV单药治疗,少数患者出现临床治愈.
作者:高胜利;赵刚;徐密琴;沈燕;俞净;叶杨;何丽华;金文娟;孙桂英;钮志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放射性胃炎是较少见的一类肿瘤放疗后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在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胆管癌等上腹部肿瘤中的应用,作为相邻器官的胃、十二指肠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胃肠组织的耐受剂量为45 ~55 Gy[1],当大于这个剂量时会造成胃肠黏膜放射性损伤,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例肝细胞癌放疗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颖;季慧范;张泽天;郭晓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HCV和HBV的双重感染(DI)具有不同于单一HCV或HBV感染的特殊临床、免疫学和病毒学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有效控制HCV感染的同时,可能导致HBV的激活和乙型肝炎的发作甚至肝衰竭.在抗HCV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的HCV/HBV-DI状态选用合适的抗HBV治疗和随访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作者:于乐成;范晔;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幽门螺旋杆菌(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致癌原,全世界近半数人群有感染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螺旋杆菌感染与多种其他部位的肿瘤有关.从螺旋杆菌的分类及流行病学、螺旋杆菌与肝胆肿瘤的关系和螺旋杆菌诱导肿瘤发生的机制3个方面介绍螺旋杆菌感染与肝内外胆管肿瘤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索肿瘤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待能改善与提高螺杆菌引起胆管癌的诊治与预后.
作者:苑博;李建功;成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在老年患者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因胆总管多发大结石在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患者229例,根据患者结石大小及胆总管形态选择手术方式.所有纳入病例按照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EST+ EPLBD组(治疗组)与EST组(对照组),观察2组首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取石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136例)与对照组(93例)比较,2组在一次取石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7% vs 87.10%,x2=0.980,P>0.05);而在取石时间及机械碎石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4.3)min vs(37.4±6.7)min,x2 =37.1526,P<0.01;6.71% vs40.00%,t=24.411,P<0.01].2组在胰腺炎(2.94% vs 6.45%)、出血发生率(2.21% vs 2.1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30、0.001,P值均>0.05),无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mEST+ EPLBD治疗老年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取石时间,有效减少机械碎石的使用率,从而减少结石复发几率,同时该方法不增加ERCP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老年胆总管巨大多发结石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贺永锋;汤善宏;郭文伟;肖翔;马卫平;邹强;刘晓;郭联斌;杨小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及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介素-6等,可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通过肝肾代谢.常见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常规剂量情况下引起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较少见.本例患者因常规剂量口服秋水仙碱片4d后,出现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DILI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倩;张凤;王志宇;蔡艳俊;齐月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上市为其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国外已上市多种DAA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国亦已陆续批准上市数种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使丙型肝炎治愈率显著上升.通过对我国已上市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及适应证进行分析,结合已经发表的真实世界中的研究,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安子英;丁洋;窦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IL-17在不同AFP水平下的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HCC根治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HBV相关HCC行根治切除术的连续病例167例,另外选取肝血管瘤患者115例(其中HBV携带者8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167例HBV相关HCC血清中IL-17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浓度,并分析IL-17的表达与不同AFP水平的关联性及其与HBV相关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相关性分析、Log-rank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将HBV相关HCC患者以血清AFP水平分为2组,AFP <400 ng/ml组IL-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9% (58/114),AFP≥400 ng/ml组为34.0%(1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02).AFP< 400 ng/ml组和AFP≥400 ng/ml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34.1个月vs 13.4个月)、总体生存期(84.2个月vs 57.4个月)、1年内肿瘤复发率(28.9% vs 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4、3.13、10.89,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AFP< 400 ng/ml的HBV相关HCC患者,IL-17阳性表达组术后1年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x2值分别为7.350、3.814、9.744,P值均<0.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17阳性表达、血管癌栓、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 AFP <400 ng/ml的HBV相关HCC患者中IL-17阳性表达预示着早期复发和预后不良.
作者:邓伟伟;朱文明;易超;冯阳春;黄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血清炎性介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兴义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58例)和未感染组(108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选取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66例SAP患者中58例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率为34.9%.感染组血清脂肪酶、PCT、CRP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未感染组(t值分别为8.679、20.416、18.429、8.563,P值均<0.05).血清脂肪酶、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877、0.823、0.655,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612.5 U/L、7.5 ng/ml、226.5 mg/L、16.5分,灵敏度分别为:68.5%、91.2%、86.8%和60.5%,特异度分别为:59.3% 、83.6% 、80.1%和68.7%.结论 早期血清CRP及PCT异常升高对SAP继发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操作方便、快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罗丽娅;熊灿;陈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Toll样受体(TLR)2、3的表达变化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且初次诊断为CHB的患者104例,运用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方法获取CHB患者的肝组织,分别进行TLR2、TLR3免疫组化染色,10例肝血管瘤者趋于正常的瘤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LR2、TLR3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m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未见明显的TLR2、TLR3阳性表达;TLR2在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较弱,TLR2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级无相关性(rs值分别为-0.086和-0.112,P值均>0.05);TLR3在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较强,TLR3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5=0.528,P<0.01),亦与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s =0.510,P<0.01).结论 TLR3可能参与了CHB的某些免疫发病机制和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作者:杨景毅;程书权;曹亚昭;黄成军;蒋福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描述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诊断为DILI的445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DILI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 ~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445例患者中,男136例(30.56%),女309例(69.44%),以40~69岁的人群居多.194例(43.6%)应用西药导致,140例(31.46%)应用中药导致,中西药联用者92例(20.67%),服用保健品者19例(4.27%).引起肝损伤的中药主要有何首乌及其制剂、仙灵骨葆胶囊、癃闭舒胶囊等;导致肝损伤的西药主要有心血管用药、抗微生物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用药、抗结核药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恶心等,其中以乏力(65.17%)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损伤型,占70.11%.不同分型之间的ALT、AST、ALP、TBil和INR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53.584、97.366、27.781、24.177、6.236,P值均<0.05);中药导致肝损伤患者的ALT、AST及TBil峰值水平明显高于西药(P值均<o.05).不同分型之间的肝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48,P<0.001).98.65%的患者好转,中药与西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x2=3.663,P>0.05).结论 DILI以女性及中老年多见;与西药相比,中药导致的肝损伤生化指标异常更明显;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朱春雾;王海南;袁继丽;彭渊;张亚蕾;薛冬英;张琴;刘成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AC)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血清脂多糖(LPS)、淀粉酶(AM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术后72 h血清LPS、AMY、ACTH水平、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4 +/CD8+)]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短、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短(t值分别为26.782、2.950、28.997、11.559、14.678,P值均<0.05),随访1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低(8.16%vs 22.45%,x2=9.137,P=0.002);手术前两组血清LPS、AMY、ACTH水平及CD3+、CD4+、CD4 +/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72 h,观察组LPS、AMY 、ACTH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762、5.370、3.607,P值均<0.001),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04、6.611、12.025,P值均<0.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C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LPS、AMY水平,且对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席广利;董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HC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问题.目前我国主要的抗HCV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是该方案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不理想;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在治疗丙型肝炎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简述了抗HCV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情况,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HCV患者机体的免疫调控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看,经过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其功能有恢复的趋势,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化;IFN的治疗并不能恢复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而DAA治疗前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尚未阐明;DAA对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长期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蒋莹莹;张晓慧;郑素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Notch信号通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阐释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38例和健康志愿者17例,分选CD8+T淋巴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将从HLA-A2限制性丙型肝炎患者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与HCV感染的Huh7.5细胞共培养,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和细胞因子水平分析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非细胞毒性功能的变化.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Notch1和Notch2 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约10倍和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18.88,P值分别为0.003、<0.001).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加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细胞死亡的比例[(26.41±4.76)%vs (13.65±4.65)%,t=3.32,P=0.029];但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间接接触培养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毒性无明显影响.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IFNγ的表达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52.19±12.38)pg/ml vs(18.62±5.66)pg/ml,t =4.27,P=0.013]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18.86±3.09) pg/ml vs(5.52±2.52) pg/ml,t =5.79,P=0.004]中均显著升高.TNF α的表达在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仅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显著升高[(1296.0±293.3) pg/ml vs(585.3±32.62) pg/ml,t=4.17,P=0.014],而在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无明显变化[(297.3±175.4) pg/ml vs(273.7±105.9)pg/ml,t =0.20,P=0.851].结论 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HCV感染中可能通过抑制CD8+T淋巴细胞功能发挥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作者:李彧;张鸿;李竹;刘清娥;王璐;张丹;曹宁家;苏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靶向药物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证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相继出现.近期,瑞格菲尼、ramucimmab等靶向药物在相应的临床实验中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潜力.更多的二线候选药物,比如c-Met抑制剂tivantinib与cabozantinib、VEGFR-2抑制剂ramuciruma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总结了近几年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试验数据及新进展,为下一步临床试验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樊永强;董胜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