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吴耀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经过保乳手术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经过术后随访没有出现肿瘤病灶转移或者局部复发症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症状.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探析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探析.方法 对在本院进行PCI治疗120例AMI病人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全部成功,PCI术后并发穿刺部位血肿的病人有2例,并发拔管综合征的病人有4例,动脉栓塞2例,经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PCI治疗AMI临床效果好,安全,加强对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产妇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虽然目前产妇意外死亡的概率逐年下降,但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依然是造成产妇意外死亡的重要诱因,本人通过笔者的长期实践来讨论对产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 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5月人院的产妇D-二聚体检测正常的产妇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20例作为晚孕组,20例作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发组(DIC组).对产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 经过检测,观察组D二聚体为(0.15±0.71)μg/mL,晚孕组D二聚体为(1.43±1.12)μg/mL,DIC组D二聚体为(14.08±8.53) μg/m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3.25±0.4)g/L,晚孕组纤维蛋白原为(4.24±0.92)g/L,DIC组纤维蛋白原为(1.31±0.95)g/L.DIC组与晚孕组中的产妇体内D二聚体均超出正常范围,之间差距达到20倍以上,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产妇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DIC组中含量大幅降低,同比观察组与晚孕组的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妇D-二聚体检测对预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姑里布斯旦.肉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将收治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独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3,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68例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8例,将其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方法当患者临床出现症状后给予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方法患者临床未出现症状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儿体温、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用对照组消失早(P<0.05),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用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者采用预防性药物治疗,疗效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特点、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40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以及免疫组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40例肝脏穿刺组织HE形态(苏木素伊红染色)以及免疫进行表型分析.其中经过确诊得出肝细胞肝癌2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血管瘤2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结论 根据研究发现,肝脏穿刺组织标本量较少,在诊断的时候应结合HE(苏木素伊红染色)形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何春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经过保乳手术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经过术后随访没有出现肿瘤病灶转移或者局部复发症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症状.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耀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药物抗早孕的临床观察及体会

    目的 探讨和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抗早孕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4月期间进行药物流产的120例孕早期患者进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抗早孕的疗效,并观察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副作用情况.结果 在120例服药者由111例(92.5%)完全流产,有7例(5.8%)不全流产,6h后有2例服米索前列醇未排出孕囊,阴道流血在100 mL以上并立即进行清宫术,视作药物流产失败.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抗早孕效果较好,成功率高,应用方便,且副作用少,怀孕早期可以使用.

    作者:张会遵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老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病人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影响.方法 随访2009年7-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56例低位直肠癌,对保肛手术(LAR)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R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较APR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不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肿瘤复发,但LAR较易发生吻合口瘘.

    作者:姜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药物依从性指导等措施,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结果 本组病例均能按医嘱进行正规的治疗,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不仅改变了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增强了病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体会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的措施与体会,分析护理后效果.方法 对我急诊科2011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9例AMI患者实施及时有效急救护理措施,并对实施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包括对病情评估、生命体征观察、溶栓、心理、缓泻排便、健康教育等方面护理.结果 所有AMI患者均得到完整、细致的治疗和护理,有9例患者死亡(4例死于心力衰竭、5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患者均急救成功,成功率达92.4%.结论 正确认识和判断疾病的发展,实施及时完善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率,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的关键.急救过程中不仅要掌握AMI的病理变化,还要掌握各种急救技巧、操作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迅速而恰当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患者生命的延续.

    作者:黄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气道内湿化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作者:章小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进展分析

    目的 探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进展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差异,分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机制及临床进展,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 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患者在血压值、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性患者症状及预后,更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吉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60例百草枯中毒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急诊诊治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临床诊疗观测来加以分析、统计.结果 60例中毒患者,36例患者治愈出院,18例患者经治愈后出现明显好转,2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4例.结论 小剂量百草枯患者治愈率高,而大剂量患者治愈率低,主要原因是还需要对病毒认识低,耽误了治疗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付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邯郸市农村集中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全面了解邯郸市农村集中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我市6个县的108个自然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邯郸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48.38%,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低为50.93%.结论 邯郸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望政府加大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农村饮水卫生的监管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作者:刘晓娟;郑秀清;赵丽萍;李伟昊;李卫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提高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及行为干预

    目的 分析影响癫痫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行为干预,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方法 对84例临床接受治疗的癫痫患儿,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的常规治疗、护理相同,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这组的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行为干预,将2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疗效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提高疗效.

    作者:赵霞;黄永珍;高玉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60例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炎患者,其中60例应用微波进行治疗,另外57例采用超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随后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宫颈炎患者经微波一次治疗并随访观察3个月后,微波进行治疗效果等同于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LEEP)治疗,特别适于宫颈炎轻、中度糜烂要求生育的患者.结论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操作简单方便,经济适用,患者顺应性好,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美容手术中的微创技术应用

    微创美容手术技术是新时代外科美容技术的重大革命性研究成果,医学科学是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而进步的,医学的微创化技术发展是社会科学的必然发展规律.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着实际意义,本文重点研究美容手术中的微创技术应用问题,仅供同行业人士相互参考借鉴.

    作者:童大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状况,以便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脑卒中患者96例,设计问卷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患者生活方式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6例患者中60岁及以上者占56.25%,30~59岁者占43.75%.结论 建议医护人员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帮助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牛玉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自制腹壁切口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自制腹壁切口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以下简称该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2012年将负压引流导管置于皮下脂肪层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经腹壁切口的患者中,40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例因切口缝线松弛,闭式引流失败而感染.余患者术后7~11 d拆线,术后5~20 d拔管,感染率约在2.4%,随访0.5 ~3年切口无裂开无排异反应及切口疝形成.结论 该装置能提高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提高患者恢复期的满意度,且经济、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红霞;刘炳敬;张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肺结核药物过程中发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肺结核药物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86例,初次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均给予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3HRZE(S)/9HRE)进行治疗,对于进行复治的肺结核患者给予HZPOL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抗肺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结果 患者在采用抗肺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脏功能受损以及包括尿酸增高、四肢麻木和关节疼痛在内的其他不良反应.86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47.7%,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灶缩小大于1/3,好转出院静养的患者42例,占48.8%,因咳血不止死亡3例,占3.5%.结论 抗肺结核药物过程中采取不良反应护理,能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促进其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罗红霞;申俊婷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