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1例并文献复习

张明辉;刘艳辉

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 INI1, 病理学,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临床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9岁.镜检:肿瘤组织被增生的胶原分隔成实性巢状或条索状,坏死及核分裂象易见,未见明确鳞状分化和腺样分化.90%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细胞,10%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形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EMA、BerEP4、ECD、p16均呈弥漫强阳性,INI1细胞核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约为60%.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阴性.结论 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是新近认识的一种较为罕见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细胞形态和INI1蛋白细胞核表达缺失为特征.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鼻腔鼻窦肿瘤时,应考虑到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可能,全面的免疫组化检测(尤其是INI1蛋白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DCs/C6瘤苗诱导抗脑胶质瘤活性的分析

    目的 检测并探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与正常大鼠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融合细胞(DCs/C6融合瘤苗)对T细胞杀伤靶细胞能力的影响,及对大鼠胶质瘤模型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制备DCs/C6瘤苗,应用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细胞培养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杀伤靶细胞的能力,及在大鼠胶质瘤模型中用MRI技术检测各组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CTL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Cs/C6融合细胞诱导CTL杀伤靶细胞的能力高于其他各组,为(66.19±4.27)%(P<0.05);MRI示DCs/C6融合瘤苗注射组肿瘤平均体积小于DCs细胞(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Cs/C6融合细胞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6.42天,DCs细胞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50天,DCs/C6融合细胞组的生存期比DCs细胞组长(P<0.001).结论 DCs/C6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s与肿瘤细胞表型,可激活T细胞,促进其增殖,增加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作者:李婧琦;孙苏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临床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9岁.镜检:肿瘤组织被增生的胶原分隔成实性巢状或条索状,坏死及核分裂象易见,未见明确鳞状分化和腺样分化.90%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细胞,10%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形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EMA、BerEP4、ECD、p16均呈弥漫强阳性,INI1细胞核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约为60%.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阴性.结论 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是新近认识的一种较为罕见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细胞形态和INI1蛋白细胞核表达缺失为特征.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鼻腔鼻窦肿瘤时,应考虑到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可能,全面的免疫组化检测(尤其是INI1蛋白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

    作者:张明辉;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

    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乳腺肿块8个月于2014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外侧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无明显不适,后肿块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并出现明显胀痛,遂来医院就诊.查体: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4.0 cm×4.0 cm的肿块,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不大,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全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切除肿块及周围乳腺组织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镜下见较多炎细胞浸润和散在的异型细胞,不易明确病变性质,待石蜡组织病理诊断.

    作者:廖谦和;安慧敏;祝凯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ed and paraffin embedded,FFPE)组织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核酸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40例经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的FFPE组织标本,运用凯杰MTB核酸PCR检测试剂盒、晶芯分枝杆菌核酸PCR检测试剂盒及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方法的MTB检出率.结果 凯杰PCR法、晶芯PCR法及抗酸染色法的MTB检出率分别为80%(32/40)、37.5% (15/40)、50% (20/4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凯杰PCR法的MTB检出率明显高于晶芯PCR法和抗酸染色法(P<0.01).结论 凯杰PCR试剂盒检测FFPE组织中MTB的灵敏度高于晶芯PCR试剂盒,但晶芯PCR试剂盒能够同时检测并区分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姚梅宏;郑宇辉;杨映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盐霉素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

    盐霉素靶向杀伤肿瘤干细胞,其机制与Wnt/β-catenin、Hedgehog、Notch、上皮-间质转化、TGF-β/Smad、FAKERK1/2等信号通路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干细胞中过表达,进而在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盐霉素和乳腺癌干细胞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春影;李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子宫颈病变组织中Stat5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Stat5)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正常子宫颈组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子宫颈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组织中Stat5a、Stat5b以及磷酸化Stat5(pStat5)的表达.结果 Stat5a和Stat5b在LSIL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其表达水平随子宫颈病变的进展程度而升高(P<0.01).在子宫颈正常组织、LSIL、HSIL、子宫颈癌各组中Stat5a、Stat5b高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15.0% (3/20)、12.0% (3/25)、72.0%(18/25)、100%(20/20)和15.8% (3/19)、0(0/25)、56.0% (14/25)、88.9% (16/18);pStat5表达随子宫颈病变的进展程度而降低(P<0.01).在子宫颈正常组织、LSIL、HSIL、子宫颈癌各组中pStat5高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94.7% (18/19)、84.7%(22/26)、23.1% (6/26)、0(0/19).结论 子宫颈病变程度不同的组织中,Stat5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提示Stat5可能与子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

    作者:吴盈盈;吴思;王爽;岳原亦;崔畅婉;于淼;孙峥嵘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iR-504靶向CHD1L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miR-504靶向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中miR-504的表达量,同时检测miR-504在MDA-MB-231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504与CHD1L是否存在结合靶点;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D1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中miR-504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P<0.05);miR-504在MDA-MB-231/miR-504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显示miR-504能与CHD1L mRNA的3'-UTR结合;此外,过表达miR-504后CHD1L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但CHD1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DA-MB-231/NC组相比,MDA-MB-231/miR-504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而MDA-MB-231/miR-504+ CHD1L组侵袭能力比MDA-MB-231/miR-504+ Con组明显增加;用表皮生长因子分别刺激转染不同质粒的MDA-MB-231细胞,与MDA-MB-231/NC组相比,MDA-MB-231/miR-504组中p-Akt、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MDA-MB-231/miR-504+ CHD1L组中p-Akt、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MDA-MB-231/miR-504+Con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 miR-504靶向CHD1L通过PI3K/Akt/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王照岩;杨志一;林祥博;陈智凯;李洪利;尹崇高;牟青杰;刘雨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癌中p53、PD-1和PD-L1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肿瘤细胞p5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肿瘤细胞及TILs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 将94例乳腺癌分为四种分子亚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PD-1和PD-L1的表达,整理并分析数据.结果 p53、PD-1和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63.8% (60/94)、21.3%(20/94)、29.8% (28/94).p53与PD-1、PD-L1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67,P=0.517;r =0.006,P=0.952).PD-1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4,P<0.001).四种分子亚型中,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0.0%(12/30)、73.3%(22/30)、100.0% (10/10)、66.7%(16/24),PD-1的阳性率分别为6.7%(2/30)、13.3%(4/30)、40.0%(4/10)、41.7%(10/24),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13.3%(4/30)、20.0%(6/30)、40.0%(4/10)、58.3%(14/24).不同亚型中p53、PD-1及PD-L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3,P=0.005,P=0.002).p53在HER-2过表达型中的阳性率高.PD-1/PD-L1均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阳性率高.结论 p53与PD-1、PD-L1的表达无相关性.PD-1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且均在三阴型乳腺癌中表达高,提示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三阴型乳腺癌的研究方向.

    作者:程敏;史玉洁;孔令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其不同类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反应不尽相同.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组ER、PR、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亚型,TNBC因缺乏受体的表达不能采用靶向治疗,而且常规的化疗效果也不佳,因此相较于其它类型的乳腺癌,TNBC的临床预后差.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TNBC中有一定的表达,虽然其表达与TNBC预后关系存在争议,但已有大量的体、内外试验证明AR抑制剂在阻断TNBC肿瘤细胞增殖时显示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高表达AR的腺腔雄激素受体亚型中,这些研究都提示AR可能作为TNBC潜在的治疗靶位.

    作者:刘娟;郑唯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TCGA数据的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相关miRNAs筛选

    目的 通过TCGA数据库中浆液性卵巢癌(serous ovarian carcinoma,SOC)miRNA芯片表达谱数据分析,寻找与SOC预后显著相关的miRNAs,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SOC miRNAs表达数据及临床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标准化处理,首先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miRNAs表达数据,再对筛选结果进行单因素Cox分析.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出20个预后相关的miRNAs,再经单因素Cox分析筛出9个与SO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miRNAs,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分析验证,这些miRNAs的差异表达均与SOC预后相关.结论 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出SOC预后相关的miRNAs的可信度较高,这些miRNAs可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王莎莎;张莹;陶林;庞丽娟;梁伟华;赵瑾;李锋;贾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EDTA在HE染色中的应用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是病理技术中基本的染色方法,染色理想状态是在镜下见细胞核与细胞质蓝红相映,对比明显;核膜及核染色质颗粒清晰可见.实际工作中因组织干涸、固定脱水不足、脱钙等原因会造成切片染色困难,细胞核染色淡或出现局部灰染,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困扰.经过大量实验,本科室对处理不好的组织切片染色前用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高压修复,使染色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翁密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男性乳腺分泌性癌

    1 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5.患者男性,25岁,于2013年初发现右侧乳房肿物,约“蚕豆”大小,1年后明显增大.行超声检查右侧乳腺内可见实质性低回声光团,大径19 cm,边界尚清,呈分叶状.腋窝见肿大淋巴结.于门诊行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肿瘤,不能除外乳头状癌,患者于2014年5月30日收入院治疗.行右乳改良根治术.术后行TEC方案化疗6周期,后给予放射治疗.术后随访4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但左侧腋下淋巴结逐渐增大,大径3.5 cm.

    作者:姚敏;曹岚清;申梦佳;高洪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角色

    侵袭、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微环境在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是有效且持续的抗肿瘤反应的关键性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TILs与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诸多成分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新生血管、细胞外基质“协同进化”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袁静萍;袁修学;阎红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009例乳腺癌GATA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GATA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规律.方法 收集近年诊断为乳腺癌且行GATA3免疫组化检测的1 009例标本,将所有病例按照不同的分期、分级、分子亚型、组织学亚型等项目进行分组,统计GATA3表达在各分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GATA3在原位癌、原发浸润癌、转移癌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5.3%、11.5% (P <0.05);在1、2、3级原发浸润性癌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1.6%、10.2% (P <0.05);在Luminal型(A样及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4.5%、27.3% (P <0.05);在化生性癌、髓样癌、大汗腺癌中的阴性率分别为52.9%、23.8%、12.5%(P<0.05);在转移性乳腺癌中,GATA3的阳性率(88.5%)高于Mammaglobin(30.8%)和GCDFP-15 (46.2%) (P <0.05);而在年龄、T分期、N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TA3阴性容易在高级别、增殖指数高、三阴型、特殊类型乳腺癌中出现,GATA3在转移性乳腺癌中有较高的敏感度.

    作者:彭辉;李伟平;杨海峰;郑广娟;李明显;杜志华;刁换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骨组织不脱钙大切片制作技术

    骨组织制片是常规病理学技术制片中的难点.骨组织富含钙盐和无机盐,必须先进行组织脱钙才能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并且脱钙过程中经常存在脱钙不彻底或过分脱钙的情况,导致无法制片或常规染色不佳.骨组织在制片过程中原有组织形态通常会发生改变,不能准确的评价骨的动态重建过程[1],如新骨的形成、骨样组织的矿化等.常规人体股骨头大标本制片,只是切取病变部位,无法整体观察骨小梁生长的结构、方向性等构筑学参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验以人体股骨头标本为例,介绍骨组织不脱钙大切片的制作技术,掌握该制片技术对研究骨组织成分、股骨头生物力学、动态和静态的组织形态学计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丽娜;于顺禄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子宫颈腺癌中CD147和p1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147和p16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子宫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ECA)、11例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glandular dysplasia,GD)、13例子宫颈良性腺体病变(benign glandular lesions,BGL)和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147和p16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D147和p16在子宫颈ECA、GD、BGL及正常腺上皮中均有表达.CD147和p16在ECA组中的表达高于BGL组和正常子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GD组中的表达高于BGL组和正常子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GD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子宫颈腺癌患者CD147和p16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组中CD147和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6,P<0.05).结论 CD147和p16对子宫颈腺体良恶性病变的甄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运用CD147和p16可以辅助ECA的诊断,尤其是活检标本的诊断.

    作者:曹洁;杨其昌;王璇;吴楠;魏雪;吴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喉癌中线粒体DNA拷贝数和D-loop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喉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和D-loop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治的40例喉癌患者,取mtDNA的CoxⅡ和核DNA的β-actin为目的片段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扩增,对mtDNA D-loop区进行测序.结果 喉癌组织中mtDNA拷贝数(0.925-±0.136)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0.815±0.0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DNA拷贝数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吸烟、饮酒、肿瘤分期以及肿瘤分化无关.40例喉癌中有21例(52.50%) mtDNA D-loop区共检测17个突变位点、34个突变;发现86个多态性位点;且mtDNA D-loop区基因突变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均<0.05),其与患者性别、吸烟、饮酒以及肿瘤分期无关.结论 喉癌组织中mtDNA拷贝数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且mtDNA D-loop区存在高频基因突变,提示mtDNA拷贝数变化以及D-loop区基因突变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向元俤;张碧波;吴娟;李春丽;雷兰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的骨肉瘤转移

    1 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7.患者女性,35岁.左股骨骨肉瘤切除术后25天,发现右侧乳腺结节入院.查体:双乳形态正常,右侧乳腺可触及一大小3 cm×2 cm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右侧乳腺实性结节(BI-RADS分类:5类),右侧乳腺结节大小3 cm×2 cm×3cm.

    作者:牟坤;张庆慧;申梦佳;高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二维码在常规病理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已较完善.病理科在全院HIS和LIS完全连接并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启用二维码管理流程,实现了实验室信息自动化,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诊断报告的可靠性也大大增强.我院病理科自2016年4月将二维码应用到常规病理技术流程的各环节中,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差错,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兰;骆新兰;武鸿美;姚军;刘雪峰;豆文宪;任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PAS联合D-PAS染色法在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肿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肿瘤的多样化,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等在肿瘤诊断和现代精准医疗中越来越重要,并且不可或缺.其中许多特殊染色在上个世纪就已广泛应用,在目前日常的病理诊断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肝脏疾病诊断中,除HE常规染色外,一系列特殊染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PAS(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染色、D-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铜染色、铁染色、脂褐素染色[2]、苏丹Ⅲ染色等,本文重点讨论肝组织活检中PAS联合D-PAS染色法的应用.

    作者:李敏;曾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