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蓁
目的 探讨子宫原发性Ewing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子宫原发性Ewing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并通过FISH法检测EWSR1基因易位.结果 肿瘤位于子宫,由小圆细胞构成,胞质稀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染色质粗糙.核分裂象多见,呈巢状或小梁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FLI-1、Syn、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FISH检测EWSR1基因易位.结论 子宫原发性Ewing肉瘤是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选择适当的免疫标志物CD99及FLI-1及FISH检测EWSR1基因易位可确诊.
作者:李晓楠;谢丰培;杨清海;傅椿辉;白璐璐;张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免疫组化技术是临床病理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技术之一,对于判断肿瘤的来源、分类、预后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和评估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而正确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对常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切片进行抗原热修复是广泛接受的抗原修复方式.全自动多功能组织病理检测系统具有染色着色均匀、定位准确、可重复性强等优点[1],但设备昂贵,试剂成本高,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基层医院病理科目前仍普遍使用手工操作方法.目前手工操作中各科的修复方法不尽相同[2],即使相同的方法修复细节也有很大的差别.现以本科室HER-2检测为例,对大家普遍使用的柠檬酸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方法[3]的细节进行对比,观察不同修复条件下的结果差别,探讨柠檬酸高温高压抗原修复的佳条件,确立大家能广泛接受的相对统一的手工抗原热修复方法.
作者:朱国良;石麒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在构建RORα高表达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基础上,观察RORd高表达对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RORα高表达对MGC803细胞形态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法检测EMT相关分子表达.裸鼠实验检测RORα高表达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相差显微镜显示,RORα高表达细胞较MGC803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异型性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ORα高表达可明显下调MGC803细胞Snail蛋白表达(P<0.05).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ORα高表达可下调vimen-tin和上调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ORα高表达组细胞Snail与vimentin阳性信号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E-cadherin阳性信号显著增强.RORα高表达组移植瘤较对照组生长减慢(P<0.05),移植瘤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抑瘤率为26.55% (P <0.05).RORα高表达组较对照组癌细胞异型性降低.RORα高表达组较对照组的Ki-67、CD34与vim-entin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而E-cadherin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RORα高表达可体内外抑制人胃癌细胞EMT.
作者:苏坚;赵晓红;刘芳;夏红;苏波;凌晖;曾希;苏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NRP2是新近发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其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结合,诱导肿瘤原有及新生淋巴管生成、分化和重构,促进肿瘤细胞向淋巴道迁徙、侵袭和转移.NRP2受体不仅是连接、启动、激活细胞外配体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中枢结点,更是反映不同解剖学部位、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发生发展阶段肿瘤特性的良好指标.了解NRP2受体结构功能的生化意义,确定其在VEGFC/D-NRP2反应轴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其与VEGFR3、NRP1等同类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其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时的表达规律,阐明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静文;唐建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Raptor、Rictor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 α、HIF-2α以及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Raptor、Rictor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6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Raptor、Rictor及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及其差异;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aptor、Rictor、HIF-1 α、HIF-2α和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Raptor、Rictor在中、低分化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结直肠癌(P<0.05),同时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HIF-1o、HIF-2α和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aptor、Rictor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Raptor、Rictor阴性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Raptor与HIF-1α、VEGF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Rictor与HIF-2α、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Raptor与Rictor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TOR核心分子Raptor、Rictor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两者以不同途径协同促进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
作者:李欣焱;吴淑华;孙晨博;李扬扬;高向前;何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男性,19岁,因颈部淋巴结肿痛4天、发热1天就诊.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瘀点、瘀斑.颈前、颌下、颏下、枕后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疼痛明显,拒按,表面无红肿、破溃、出血,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及四肢反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79×109/L,ANC 0.53×109/L,HB 122 g/L,PLT 37×109/L;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201.5 U/L、谷草转氨酶128.0 U/L、乳酸脱氢酶928.0 U/L、α羟丁酸脱氢酶697.0 U/L;凝血功能:D-二聚体1.43 mg/L,凝血酶原时间14.3 s,PT-INR l.23,凝血酶时间23.6 s;C-反应蛋白16.7 mg/L;余项未见明显异常.遂行骨髓活检术.
作者:陈萼珊;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7岁,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及双下肢皮肤多发暗红色质硬斑片及斑块.镜检: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较多扩张的小血管,血管腔内见中等到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CD56和TIA-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70%.EBER分子原位杂交阳性.确诊后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2个疗程,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 皮肤IVNKL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预后较差且容易误诊,皮肤活检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蔡兆根;龚晓萌;谢群;冯振中;徐浣白;汪向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油红染色在病理科作为脂肪特殊染色应用,传统方法一般为浸染法.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情况,实验改用滴染法,配成的工作液也可以重复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油红液:1g油红,溶于纯异戊醇或无水乙醇100 mL.工作液:取储存液1 mL(VP管),加2~3滴蒸馏水,混匀,形成悬浊液,密封,2 000 r/min离心10 min.
作者:徐明堂;张秀智;赵静;张淑艳;陈琛;杨帆;赵焕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男童,3岁,因发现左大腿肿块3天入院.体检发现左大腿中段外侧一质韧包块,大小3.5 cm×3.0 cm×2.5cm,无明显压痛,周围无明显红肿,皮肤无破溃.外院MRI示左大腿外侧肌间有一椭圆形界限清楚的肿块,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且内部信号均匀(图1).术中发现肿块位于股外侧肌中,有包膜,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大小3.5 cm×2.5 cm×2.5 cm.
作者:李松梅;黄述斌;黄启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RAP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P1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5.0%,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7±1.1;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0.4,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RAP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复发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RAP1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 CI:60.2 ~77.9),TRAP1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4.2个月(95% CI:24.4 ~44.1),TRAP1高表达与食管癌术后生存期短相关(P<0.05).结论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食管癌的进展及预后相关.
作者:李纯;刘静;关正元;冯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是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健全医疗QC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上实现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建立各类临床专业质量管理控制委员会,组织专业质控队伍,制定科学的医疗QC标准势在必行.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医院病理科的基本任务是用患者身体上取下的活组织(包括细胞学)材料,做出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病理QC和QA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理诊断的正确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高低.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8岁,因腹胀不适就诊,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直径约0.8 cm息肉(图1);9个月后入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直径0.8 cm的带蒂息肉,予静脉曲张注射针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予息肉勒除器依次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创面氩气刀修复,予钛夹5枚夹闭创面,无渗血,手术顺利.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潘玉林;谢蕴;谢晓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进展期胃癌中神经旁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发生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分析两者对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E染色对10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PNI阳性筛选并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的表达,分析PNI与HER-2表达和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NI阳性者共42例,阳性率为42%,PNI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癌栓、TNM分期及HER-2表达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进展期胃癌的总生存率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分期、PNI和HER-2有关(P均<0.05);PNI阳性患者生存期与PNI阴性患者相比明显降低,PNI阴性患者为45.3个月,PNI阳性患者为15.4个月(P<0.05).HER-2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22.7个月)与HER-2阴性患者(43.2个月)相比亦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I和HER-2表达均对患者总生存率具有影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检测PNI和IIER-2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IIER-2原癌基因蛋白可能与PNI的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或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晖;姬荣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NapsinA、TTF-1、PAX8及CA125在卵巢、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卵巢和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1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45例卵巢浆液性癌、11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35例子宫内膜样癌,利用免疫组化法评估NapsinA、TTF-1、PAX8及CA125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apsin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5.7%(22/23)、72.7%(8/11),在卵巢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0%(1/10)、5.7%(2/35),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不表达.Napsin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癌中的敏感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1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不表达,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3/30)、4.4%(2/45)、9.1%(1/11)、5.7% (2/35).PAX8在124例肿瘤中均阳性.18.2%(2/11)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5.7%(2/35)的子宫内膜样癌中CA125均阴性,其余均阳性.1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为NapsinA/TFF-1双阳性.所有Napsi-nA和(或)TTF-1阳性病例均表达PAX8及CA125.结论 Napsin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率高,其次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在卵巢和子宫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较低,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不表达.在诊断起源不明的转移性癌时,鉴别诊断时应当把肺腺癌及妇科肿瘤考虑在内,此时联合检测NapsinA、TTF-1及PAX8的表达有助于确诊.
作者:钱萍;高宝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WHO(2004)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分册(以下简称旧版分类)问世以后十多年间见证了该领域的肿瘤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巨大演化和飞跃.特别是2005年~2014年的10年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召开了至少5次会议,对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分类、规范化取材和报告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讨论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1-5].这些内容和变化需要逐渐体现在病理医师的常规实践和报告中,为进一步精细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因此,WHO召集来自21个国家的110名泌尿病理专家编写了第4版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以下简称新版分类),并在2016年年初问世[6].
作者:赵明;何向蕾;张大宏;滕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男性,20岁,左侧睾丸发现一大小3 cm×3 cm质硬可活动包块4个月,不伴尿频、尿急等其它不适症状,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和尿生化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四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铁蛋白及糖类抗原-199)均正常.彩超提示左侧睾丸实性团块,考虑精原细胞瘤可能.CT示左侧睾丸内见环形强化偏低密度结节,大小3.5 cm×3 cm×3 cm,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提示左侧睾丸内囊实性肿瘤,盆腔少量积液(图1).临床考虑为精原细胞瘤,遂于全麻下行左侧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作者:李庆;彭鸿;郝华;汪庆余;苏晓燕;雷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kk-3与Cyclin D1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Dkk-3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Dkk-3蛋白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低于癌旁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高于癌旁组织(P<0.005);Dkk-3和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值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HCC组织中Dkk-3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44,0=-0.226).结论 Dkk-3蛋白可能通过影响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影响HCC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Dkk-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可能对H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姚楠;孙景秋;张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例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成人型横纹肌瘤,发病年龄4~83岁;男性2例,女性1例;2例发生于口底,1例发生于舌腹.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眼观:肿块呈结节分叶状,切面棕红色,界限清楚.镜检:肿瘤由排列紧密的嗜酸性或透明的大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构成,胞质内可见横纹及空泡.瘤细胞表达desmin和Myoglobin,灶性表达SMA、MyoD1和S-100蛋白;PAS染色呈阳性,可被淀粉酶消化.结论 病理检查是诊断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主要方法,胞质中的横纹结构与肌源性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完整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好.
作者:张磊;杨艳;陈盛;周婷;王毓佳;黄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iffuse gangli-oneuromatosis,D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DG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9岁,回肠及升结肠黏膜弥漫连续息肉样、结节样隆起,切面灰白色,均质,坚实外观,肉眼侵及黏膜下层.镜检: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见梭形Schwann细胞弥漫丛状或结节状分布,灶性肌壁间浸润,小灶侵出肌层至浆膜下及系膜;其间见少许神经节细胞,单个散在或小簇状分布.免疫表型:Syn和CgA(神经节细胞+),S-100(梭形细胞+).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未出现腹痛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病理诊断为回肠及升结肠DG.结论 DG是一种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的良性肿瘤,非常罕见,其病理诊断要点是识别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有助于神经节细胞的识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密切随访,以防切缘有残留而复发;若伴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者采用多肽类激素治疗.
作者:李丽娟;董祥梅;李淑莲;高丹;吴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K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HK2表达后,采用细胞糖代谢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增殖和凋亡能力的改变.结果 HK2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显著上升;抑制HK2基因表达后,前列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的早期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HK2基因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表达上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糖代谢,抑制细胞早期凋亡;其潜在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陶陶;沈洲;项平;黄涛;陈恕求;宣强;肖峻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