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吕长俊;张晓荣;许玲;李洪波;王晓芝;赵洪文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 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p53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10例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hk2、p53和Rad51的表达.结果 Chk2蛋白在IDC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DCIS中的阳性率也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Rad51蛋白在乳腺IDC和DCIS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二者在乳腺ID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DC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k2过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p53过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Rad51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乳腺癌中p53与Chk2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Rad51与p53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Chk2、p53和Rad5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者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依据.
作者:高丽丽;朱长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Livin阳性乳腺癌中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变化,以初步明确Livin对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4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5例乳腺癌中Cyclin D、Cyclin A、CyclinE的表达.结果 45例乳腺癌中Livin阳性率为75.56% (34/45).Livin阳性乳腺癌中,Cyclin A的阳性率为88.23%(30/34),而在Livin阴性乳腺癌中,Cyclin A的阳性率为54.55% (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阳性乳腺癌中,CyclinD的阳性率为61.76% (21/34),而Livin阴性乳腺癌中,Cyclin D的阳性率为81.82% (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ivin阳性乳腺癌中,Cyclin E的阳性率为82.35% (28/34),而在Livin阴性乳腺癌中,Cyclin E的阳性率为45.46% (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Livin与Cyclin A、Cyclin E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L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ivin表达可导致Cyclin A和Cyclin E表达上调,而对Cyclin D表达作用不明显,提示Livin除了抗细胞凋亡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引起细胞周期调控紊乱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孟晓红;焦凤娟;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原位杂交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学科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其对组织标本的常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在日常病理组织处理过程中,甲醛和二甲苯作为病理常规试剂被大量应用.但是传统试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一定的毒性,不利于环保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作者尝试应用环保型GS(green specimen)组织样本制备套液制作组织蜡块,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以探讨GS环保试剂对HPV L1壳蛋白检测的影响.
作者:王莹;张睿;李杜娟;董新敏;王舒欢;杨瑞;孔令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miR-339-5p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并探讨其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方法 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的转染法将含miR-339-5p片段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以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并用G418作为筛选用药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皮下原位接种癌细胞观察其对乳腺癌的形成及生长的影响.结果 RT-PCR技术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系miR-339-5p miRNA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明显上调;接种miR-339-5p稳定转染细胞系组小鼠形成乳腺癌的时间明显迟于阴性对照组,且肿瘤生长较慢.结论 miR-339-5p可降低体内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能力,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作者:聂静;吴正升;朱敬凤;黄山;吴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21活化蛋白激酶(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K)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8例HCC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AK6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1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AK6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AK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HCC中PAK6表达与HCC的Edmondson-steiner组织学分级和肿瘤结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K6表达与增殖指标Ki-67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高表达PAK6的HC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AK6的高表达与HCC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01).COX危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PAK6和Ki-67、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转移、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可作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PAK6在HCC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HCC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PAK6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宏伟;王春华;李军良;朱勇;王建新;吴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异时性多原发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M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颅内淋巴瘤为第三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72岁.自1997年至今先后患有肾透明细胞癌、结肠腺癌伴肺转移,确诊后先后行左肾、右半结肠、右肺上叶切除术.1个月前因反应迟钝、言语迟缓、记忆力减退、右侧肢体力弱、行走不稳3天入院.头部MRI示:左侧额叶、左侧基底节区见团块状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5.8 cm ×4.5 cm大小.病理检查示:左侧额颞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结论 在以淋巴瘤为MPMN之一的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发生率低,临床较罕见,易误诊,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程燕;周全;杜雪梅;高颖;昌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扩增与HER-2/neu蛋白表达的一致性与相关性,探讨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分别检测16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分析二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ISH与IHC检测结果符合率为59.75%,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099,P=0.008),且呈正相关(r=0.293,P=0.000).ER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00;r=-0.172,P=0.028);PR表达及ER/PR状态与HER-2基因扩增呈负相关(r=-0.401,P=0.000;r=-0.382,P=0.000),与HER-2蛋白表达无关(P>0.05).另外,肿瘤大小与HER-2蛋白表达有关(r=0.189,P=0.015),与HER-2基因扩增状态无关;Ki-67增殖指数、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级与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均无关.结论 FISH与IHC两种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但IHC(+~(卅))的患者均应以FISH检测作为评价HER-2基因是否扩增的标准.
作者:李世宁;唐红;郭庆喜;阮思蓓;张元;罗霞;孙兴旺;唐明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组织切片是科学研究和常规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观察,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是取得准确科研结果的先决条件.好的切片能全面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获得客观、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和研究结论.因此,制作一张高质量的切片就是科研活动的开始.我们在制作人体鼻窦组织、小鼠肝脏、小鼠脾脏切片中的一些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金彪;王全刚;张盛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例1男性,56岁,右跟腱处发作性红肿热痛3年余,既往夜间易发作,经抗生素及镇痛剂治疗症状缓解.查体:右跟腱部肿物,5 cm×4 cm大小,边界不清,红肿,触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检查:踝关节处可见软组织影,考虑软组织肿物伴感染.行细针穿刺,进针后感觉质中,抽出石灰水样物少许.例2女性,37岁,因发现左手食指指间关节处肿物入院检查.主诉:1年前出现左足拇指肿物伴疼痛,同时患有高尿酸血症,外院诊断为痛风,口服药物,同时控制饮食.近日食指指间关节旁发现新生肿物.为除外其他关节周围病变,遂入院检查.触诊:直径约1 cm,边界欠清,质稍硬.针吸检查:进针后有沙粒感,抽出白色石膏状物少许.
作者:王蕊;杜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又名CXC趋化因子8(CXCL8),是早发现的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肿瘤细胞及其基质细胞亦可产生IL-8并表达其受体,IL-8表达紊乱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运动及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现就IL-8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邹佳芮;李墨林;李连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PCR直接测序法与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 用直接测序发与ARMS法同时检测154例NSCLC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男性84例,女性70例,年龄33 ~ 86岁,手术切除标本71例、活检标本79例,其中鳞状细胞癌27例、腺癌121例、腺鳞癌2例;另4例为胸水.测序法32例突变(32/154,20.8%),ARMS法52例突变(53/154,33.8%).两种方法均检测到突变者29例,均无突变者99例,直接测序法检测到突变而ARMS法阴性者3例,反之23例,不一致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结论 检测NSCLC中EGFR突变情况时,ARMS法较直接测序法操作步骤少,突变率高.
作者:宿杰阿克苏;侯英勇;刘亚岚;徐晨;张新;黄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不典型大汗腺增生性病变(atypical apocrine proliferations)主要包括不典型大汗腺腺病和不典型大汗腺型导管增生,二者均具有不典型大汗腺细胞;其中不典型大汗腺腺病主要表现为腺管增生,而不典型大汗腺型导管增生则主要表现为大汗腺细胞增生,并可出现异型性结构.目前,不典型大汗腺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尚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也未引起病理医师的足够重视,且普遍存在认识模糊、诊断经验缺乏现象,其已成为乳腺疾病病理诊断的难题之一.
作者:丁华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病理图像分析及图文报告系统在医院病理科的普遍使用,一些大型医院正在逐步将病理申请和报告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连接起来,合作开发并应用,可将病理检查流程全面管理起来,实现与HIS、图片存档、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信息融合,如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已使用在线病理申请、病理标本流程跟踪以及报告传送的病理信息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在病理技术工作流程中,辅助应用病理信息系统,在各重要环节配置工作站,并形成局域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技术工作流程、提高制片效率、缩短病理报告发送时间,现就其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作者:段英飞;赵小军;李晓锋;翁改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发生在纵隔及颈部巨大LAM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 患者女性,60岁,送检4个部位分别为左颈部长径4.0 cm,右颈部长径4.5 cm,左前纵隔长径8.5 cm,右前纵隔长径8.5 cm.镜检见多数囊及不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扩张的淋巴管排列呈囊状或裂隙样,管壁被覆斑块样或结节性聚集的平滑肌样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SMA、desmin、HMB-45均呈阳性;内衬淋巴管内皮细胞CD31、D2-40均呈阳性,增生的血管CD34阳性,ER、PR均呈阴性.结论 LAM属于罕见肿瘤,常发生于肺脏,肺外病变及其少见.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判断,其特征性的免疫标志物为HMB-45、SMA、desmin.发生于肺内的LAM预后较好,肺外病变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马莉;李红伟;汪红梅;柴大敏;谢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分析13例CD5阳性的DLBCL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临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DLBCL组织CD5抗原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a.组织学特征:9例为中心母细胞变异型,2例为免疫母细胞变异型,2例为间变型.治疗方案选用R-CHOP,其中7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另3例未选择治疗.随访4 ~46个月,3例死亡,9例情况良好,1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的DLBCL临床少见,老人多发,其分期高、预后不良,亟需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韩雯;刘林华;孙振柱;王春;张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感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OS)、23例癌旁组织、40例乳腺腺病组织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34表达;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相应样本组织中HPV16/18 DNA分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44.18±11.96)明显高于乳腺癌旁组织(24.70±10.33)、乳腺腺病组(21.35±8.47)及正常乳腺组(12.63±7.12) (P <0.05);HPV16/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5.6% (32/90),乳腺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及正常乳腺组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17.4% (4/23)、12.5% (5/40)和10%(2/20),明显低于乳腺癌组(P<0.05);HPV16/18DNA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V16/18阳性组MVD明显高于HPV16/18阴性组(P<0.05).结论 HPV16/18 DNA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HPV16/18 DNA表达与肿瘤内MVD有相关性.
作者:胡仲翔;李德群;岳喜成;胡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5岁,1天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不向其它部位放射,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到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具体用药不祥),症状未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体检:腹膨隆,全腹肌紧张,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尤以上腹部明显,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肝浊音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示:(1)肠梗阻;(2)双膈下见斑片状气体阴影,不除外胃肠穿孔可能.全腹部CT示:消化道穿孔;低位肠梗阻;腹腔积液.后急诊在全麻下行坏死小肠切除+吻合+小肠穿孔修补+肠粘连松解+腹腔冲洗术.
作者:张文书;何珏;杨庆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石蜡组织的处理,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在石蜡组织中检测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荧光定量PCR检测石蜡组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为临界值的蜡块标本,行HE染色、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PCR石蜡组织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通过对其石蜡组织少修片、混合多个蜡块、选择干酪样坏死及肉芽肿病变较多的蜡块以及适量增加模板量的多种方法,对比其在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检出率.结果 各实验组Ct值减小,扩增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改进操作措施后可以提高蜡块中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敏感度.
作者:杨长绍;王丽;潘鑫艳;王力;黎贵芸;杨举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skin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2例Askin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8岁,因发现前胸壁肿块1个月入院.肿块进行性增大,影像学特征为胸壁软组织肿块并侵及肋骨.光镜下瘤细胞小而密集,细胞圆形或短梭形,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弥漫浸润在正常横纹肌组织中.免疫组化标记示瘤细胞表达CD99、vimentin、NSE和S-100蛋白,同时CK部分阳性,不表达CD45、desmin、actin、EMA、HMB-45.PAS糖原染色阳性.结论 Askin瘤是发生于胸肺区的罕见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应重视该疾病,避免误诊和误治.
作者:廖谦和;徐丹;纪竹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卵巢及输卵管原发性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4例卵巢及输卵管原发性TCC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其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变超声影像学表现为盆腔包块,血清CA125显著升高,肉眼观察卵巢为囊实性肿块,输卵管整体或局部弥漫增厚,肿块切面呈灰白色,质地较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实性巢状排列,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A125、CK7、CK18均呈(+).结论 卵巢TCC属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病率低;由于临床特征非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并与恶性Brenner瘤、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及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鉴别.
作者:李世兰;宋国新;王聪;李扬;徐祎;范钦和;张智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