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做好病理技术室质量控制的体会

俞花;冼志红;董伟;于学波;董辉;丛文铭

关键词:病理技术, 操作规范, 质量控制
摘要:病理技术是病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病理技术室的建立与管理,对保证病理科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准确把握病理技术工作中标本接收、标本取材、组织制片和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可有效避免差错发生,对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体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做好病理技术室质量控制的体会

    病理技术是病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病理技术室的建立与管理,对保证病理科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准确把握病理技术工作中标本接收、标本取材、组织制片和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可有效避免差错发生,对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体会.

    作者:俞花;冼志红;董伟;于学波;董辉;丛文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伴巨菊形团的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

    患者男性,26岁,因左下腹包块2周余入院.查体:左下腹可扪及一约小儿头大小包块,质硬,无压痛.腹部CT扫描示:左下腹腹膜后脊柱左前方占位性病变.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腹膜后、腰大肌间,9 cm×8 cm×8 cm大小,灰白色,质硬,包膜完整,将瘤体与其周围少量正常组织完整切除.术中快速冷冻报告:梭形细胞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具体待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作者:马伶;李东海;闫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乳腺干细胞研究及其再生医学

    关于乳腺干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本实验室前期做了较多探索性工作,包括乳腺癌干细胞的分选、特异性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筛选、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实验和临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连宏;Xiao Gary Guishan;张众;谢丰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IF-1α、VEGF、COX-2及VEGF-C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OX-2和VEGF-C的表达及与血管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TC中HIF-1α、VEGF、COX-2与VEGF-C的表达,并用CD34与D2-40双重免疫组化技术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C中HIF-1α、VEGF、COX-2及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79.5%、72.6%、82.2%和89.0%,均高于非毒性甲状腺肿(P<0.05).PTC中有淋巴结转移者HIF1α、VEGF、COX-2和VEGF-C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HIF-1α、VEGF、COX-2与VEGF-C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及M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PTC中HIF-1α、VEGF、COX-2和VEGF-C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且VEGF、VEGF-C的表达可能由HIF-1α和COX-2协同调节,共同参与淋巴结转移过程.

    作者:杜日昌;李宇芳;邱卫东;陈智慧;谭丽珊;陈玉英;李海南;郭慧;张振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胰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胰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胰腺AML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影像学示胰头区可见类圆形占位,大小1.5 cm×1.5 cm×1.5 cm.病理形态学示肿瘤组织由脂肪细胞、梭形平滑肌样细胞及畸形的血管组成.免疫表型:梭形平滑肌样细胞HMB-45、Melan-A、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部分表达SMA、NSE、CD68,不表达CK、CD117、CK7、desmin、ER、PR等.结论 发生于胰腺的AML较罕见,其病理形态无特异性,熟悉其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有助于临床及病理工作者对A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建;张功亮;刘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密度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标本进行染色,用D2-40、CD34分别标记淋巴管和微血管后进行密度计数,对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哨淋巴结阳性组患者的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peri-lymphatic vessel density,P-LVD)明显高于阴性组,前哨淋巴结状态、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ER、PR及HER-2的表达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多因素分析提示P-LVD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周围淋巴管生成与前哨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定量分析肿瘤P-LVD可为前哨淋巴结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赵迎春;李勇;朱永云;罗传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肋骨骨旁骨肉瘤1例

    患者男性,40岁.因体检发现肋骨肿块入院.患者无其它特殊症状,血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无放、化疗史及Paget病史.CT检查示右侧第九后肋骨旁一团块状混杂高密度影,肿块边界尚清,位于肋骨表面,非髓内生长,向胸腔隆起,位于壁层胸膜与肋骨之间,与骨皮质有蒂相连(图1、2).临床考虑良性病变骨软骨瘤可能,遂行手术切除一段肋骨及表面肿块,送病理检查.

    作者:周秋媛;张惠箴;蒋智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肾脏原发性类癌1例

    患者男性,72岁,因体检发现右肾肿块而入院.既往体健,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泌尿系统疾病症状.CT检查示:双肾位置、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实质内可见数个小圆形低密度灶,无强化,右肾中极可见一类圆形结节病灶,直径2.4 cm,其内可见斑片状液性密度区,增强扫描示病灶实质成分呈明显强化(图1).左侧肾盏内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左侧肾盏、肾盂积水扩张;左侧输尿管上段腔内可见多发斑片状致密影;后腹膜及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作者:魏建国;赵芳;孙爱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胰腺原发腺鳞癌伴脾脏转移1例

    患者男性,73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咳嗽及活动时腹痛加重,平卧休息时腹痛可稍缓解,无放射性疼痛.查体: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扣诊呈鼓音.

    作者:邹亮;周建洪;张芸;高慧淳;欧阳莉;朱敏媛;刘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如何提升病理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临床病理诊断学是病理学科的一个分支,衔接临床各学科的重要桥梁,需要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思维方法相结合.随着相关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病理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已成为病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临床病理诊断的教与学进行探讨.

    作者:印洪林;陆珍凤;周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35例CD20+ T细胞淋巴瘤与该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结果 本例及文献报道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另6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67岁,组织学类型为常见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表达T细胞标记(CD2、CD3、CD5、CD8)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记(CD10、BCL-6、CXCL13、PD1),弱弥漫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4、PAX5.瘤细胞间散在转化的大B免疫母细胞EBER阳性.PCR法检测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患者接受R-CHOP治疗.结合文献:获得随访16例,随访时间2~16个月,其中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死亡与存活病例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亚型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变异亚型,临床及病理特征可能会与B细胞淋巴瘤混淆,形态学观察、多种抗体的联合使用及TCR基因重排等分子遗传学研究可避免误诊,部分肿瘤免疫表型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相似,提示二者可能是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或两者存在互相演进的关系.

    作者:李新霞;古丽那尔·阿布拉江;马志萍;张巍;周晓燕;盛伟琪;李巧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冷冻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术中冷冻切片是目前临床病理检查中常用的快速制片方法之一.其是在低温下将新鲜组织冷冻至一定硬度,然后再进行切片的制片方法.由于低温时组织细胞会损伤、组织细胞着色力差及短时间内快速出片等因素的影响,制片过程中常会出现空洞和冰晶、组织细胞变形和皱缩、切片染色背景不清晰、颜色对比不协调、发白等问题.现将上述问题及处理方法讨论如下.

    作者:叶敏;刘尽国;赵兰香;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胃低分化腺癌和胃壁间质瘤并存1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呕血20天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贲门部黏膜隆起伴出血,考虑贲门癌、胃底贲门静脉曲张出血,糜烂性胃炎(中度).考虑活检手术会加重出血,未行活检检查.临床诊断:贲门癌,高血压病.患者在气管内双腔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贲门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开胸探查术.术中所见:贲门部胃体后壁见一肿物,大小5 cm×3 cm×2 cm,贲门周围、胃左动脉周淋巴结肿大,粘连较重.切除带部分食管次全胃组织送病理检查.

    作者:刘洪博;贾斌;张清泉;侯素平;王林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低级别浆液性癌)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合并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9、48岁,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镜下见肿瘤形态相似,低级别和高级别成分在卵巢内和卵巢外均可见,低级别浆液性癌呈混合性分化好的乳头和腺样结构,瘤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较少,无坏死和多核巨细胞.高级别浆液性癌呈乳头/微乳头/巢状乳头、不规则筛孔、裂隙样腔隙、实性和腺样结构,有中等至明显的非典型性核,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可见良性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腺纤维瘤区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7、CA125、WT-1、PAX8,ER(+,1%~10%),低级别区p53和Ki-67表达均低于高级别区.结论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很少进展为高级别浆液性癌,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和高级别浆液性癌同时发生可被认为发生了去分化.p53基因可能在低级别浆液性肿瘤向高级别浆液性癌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岩;马洪军;李晓霞;郭静;袁传涛;刘飞飞;李磊;张仁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分子遗传学分析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

    淋巴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和Ig可变区基因体细胞超突变以及重排过程中核苷酸丢失和随机插入,使基因重排方式多种多样,每个淋巴细胞都有其独特的重排形式.淋巴瘤来源于单个淋巴细胞的单克隆增生,故其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表现为单一模式,因此可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辅助诊断淋巴瘤.常用的方法是通过PCR技术进行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该文对其在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谷海钘;马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病理学科管理与建设的体会

    2003年,武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占地面积不足300 m2,设备总价值不到50万元,年业务总收入仅为98万元;病理诊断主要靠外聘教授完成,是医院等级低、效益差的科室之一.2012年,本病理科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近900 m2,设备总价值超过300万元,年业务总收入达1 008万元;科室员工22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全部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诊断团队,是医院效益好的科室之一;本病理科还是武汉市级医院中唯一拥有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和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病理学)双资质的科室.发展的背后是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现将本科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袁静萍;袁修学;梅启慧;黄晓东;孔庆志;杨月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癌及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p57kip2、ER、PR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57kip2、ER、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20例增生性病变、20例增生期和20例分泌期组织中p57kip2、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 p57kip2蛋白在子宫内膜分泌期中表达高,在增生性病变中表达低,在EA中表达低于在EIN、分泌期中的表达,且高于在增生性病变、增生期中的表达;p57kip2在分泌期中的表达与EA、增生性病变、增生期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蛋白在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高,在EA中的表达低.ER蛋白在EA中的表达与在增生性病变、增生期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R蛋白在增生性病变、增生期中的表达高,在EA中的表达低,但在各组病变中的表达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EA中,p57kip2、ER、PR蛋白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7kip2与PR、ER与P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p57kip2、ER、PR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组织恶性转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孕激素可促进p57kip2蛋白的表达,协同负调控细胞周期、阻滞EA的发生、发展;雌激素可下调p57kip2蛋白的表达,推进细胞周期进程、促进EA的发生、发展.

    作者:罗祖强;周正平;格桑志玛;肖庆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在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组织微血管(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TP与VEGF、Flt-1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Flt-1在癌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与VEGF一致或位于其邻近部位.结论 TP通过与VEGF及Flt-1相互作用,在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血管生成.

    作者:康保国;施作霖;陈宏;丁云霞;杨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

    近年来,壶腹部肿瘤成为临床及病理研究的难点及热点.200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仅在胆囊与肝外胆管肿瘤栏目下列举了Vater壶腹癌的TNM分期.2010年WHO将壶腹部肿瘤作为一个整体章节单独列举并叙述,由此表明该独特区域的肿瘤已受重视.区域癌化、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出芽及肿瘤干细胞等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被采纳.尽管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起源相似,但发病率、生物学特性、生存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进行鉴别诊断及个体化处理.现将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作者:方三高;肖华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ASPP1、ASPP2基因的表达

    目的 检测白藜芦醇作用MCF-7(野生型p53)和MDA-MB-231(突变型p53)乳腺癌细胞后ASPP1和ASPP2的表达.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经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MDA-MB-231和MCF-7/Caspase3细胞株PARP的蛋白水平变化.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经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MDA-MB-231细胞中ASPP1和ASPP2的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MCF-7和MDA-MB-231细胞中ASPP1和ASP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低,与MDA-MB-231相比,MCF-7细胞中ASPP2的蛋白表达更低.白藜芦醇作用于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ASPP1和ASP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且随药物浓度增高而表达增高;ASPP1和ASP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结论 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细胞ASPP1、ASPP2基因高表达.

    作者:史玉洁;龚智泉;宋晓霞;刘秋雨;孔令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