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孙磊;江华;郎振为;王鹏;滕晓英;周新刚;张亮;王天佑
目的 探讨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肌瘤(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myoma,L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罕见的肺外结肠系膜LA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组织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网状或窦样腔隙组成,并向周围脂肪组织穿插,腔隙壁由圆形、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围绕排列,细胞无异形性及核分裂,并可见淋巴细胞灶性聚集,可见淋巴滤泡.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HHF35、α-SMA、desmin明显阳性,腔隙壁衬里及衬附的内皮细胞CD34与D2-40标记阳性或呈线形表达,而HMB-45、Melan-A阳性主要定位于上皮样细胞.结论 LAM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家族,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育龄期或绝经前期女性的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罕见病患,而发生于成年男性的肺外LAM尤其罕见.对LAM分子发病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其治疗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文圣;胡君程;林蓁;戚沛霖;季天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幼年性息肉病(JuvPS)和Peutz Jeghers综合征(PJS)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改变为主的错构瘤息肉综合征,患有该病的患者常常在胃肠道高位和低位出现错构瘤性息肉.因为胃PJS和JuvPS息肉的形态学特点是不明显的,所以组织学仍然没有建立对胃息肉分类的标准.
作者:刘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CM7、CDK2及p27蛋白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PTC、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MCM7、CDK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40/40)、80.00%(32/40),两者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0.01).PTC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50%(9/40),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TC中MCM7与CDK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0,P<0.01),MCM7、CDK2及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4,P<0.05;r=-0.413,P<0.01).结论 MCM7、CDK2蛋白的高表达及p27蛋白的低表达变化与PTC可能存在关联,三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潜在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琳;张安文;罗宇;杨燕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疾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PPNAD)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对1例双侧PPNAD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以库欣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内外支结节状增粗伴不均匀强化.眼观双侧肾上腺表面呈弥漫细小结节状改变,结节直径0.1~0.8 cm,切面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细小结节状.镜检见肾上腺皮质呈多结节状增生,结节间皮质萎缩,增生结节主要由较大的颗粒状嗜酸性细胞构成,胞质内含不等量脂褐素.免疫组化特点为增生结节内细胞α-inhibin、Syn弥漫阳性,结节周围萎缩的皮质细胞则呈阴性.患者行后腹腔镜右肾上腺全切和左肾上腺次全切术,随访3个月余未见复发.结论 PPNAD是ACTH非依赖性的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和表现形式,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陈中;段光杰;李苏;章容;阎晓初;郭乔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再生,3个月可覆盖缺损部位;术后1~6个月未发现食管腺体、平滑肌和横纹肌的再生;人工食管脱落后,不宜在原位时间过长,以减少对黏膜的损伤.结论 医用聚氨酯材料构建的人工食管可以用于食管缺损重建,食管黏膜上皮可以再生.
作者:沈冰;孙磊;江华;郎振为;王鹏;滕晓英;周新刚;张亮;王天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突变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系的研究,探讨在胃癌中hMSH2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1)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HP感染的情况.(2)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设备直接获取胃癌细胞.(3)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5个外显子hMSH2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 (1)45例胃癌组织中,HP感染阳性26例(57.78%),HP感染阴性19例(42.22%).(2)45例胃癌组织中,hMSH2基因突变共4例(8.89%),hMSH2基因突变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进展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3)45例胃癌组织中,19例HP感染阴性的胃癌中,无1例发生hMSH2基因突变;26例HP感染阳性的胃癌中,4例hMSH2基因突变(15.38%),HP感染阴性胃癌组与HP感染阳性组的hMSH2基因突变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hMSH2基因突变与HP感染可能无关.
作者:刘连;王丽珍;李春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性,57岁,因咳嗽10余年、伴胸闷、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右下肺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胸片及CT检查显示:右下肺占位,考虑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呈阴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
作者:彭文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一直以来,人们对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S)的量化信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60例胃黏膜活检中ES显著增多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还观察计数了135例(均经性别、年龄和地区匹配)正常对照组(胃黏膜活检无明显异常改变)、93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以及53例克罗恩病患者胃黏膜活检中的ES数量.
作者:孙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TLR-2基因表达水平与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RQ-PCR方法检测TLR-2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22、淋巴道低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ca-P和高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ca-F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TLR-2基因在H22、Hca-P和HcaF细胞系基因表达分别为(1.08±0.25)×10-3、(2.14±0.42)×10-3、(4.31±0.6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随转移潜能的增高,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TLR-2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其在肝癌的淋巴道侵袭转移中起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预后新的靶点.
作者:冀学宁;王若雨;李梅;范学军;葛日光;吕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两性畸形分真两性畸形和假两性畸形.真两性畸形极为罕见,占性分化异常的1.03%[1],本院收治1例伴有男性外生殖器的分侧性真性两性畸形合并尿道下裂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阳桂丽;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相对少见,约占所有卵巢原发性肿瘤的8%.根据细胞来源,SCST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由于SCST形态学变异非常大,有时可有非典型性,且其发病率低,因而仅凭形态学难以对这类肿瘤进行明确诊断和分类.
作者:黄文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本例患者以间歇性咳血为主要症状.CT示右下肺背段有团片状高密度影,并可见升主动脉小分支汇入病灶内;手术中见隔离肺位于右下叶内,有异常血管供应.切面见4个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靠近肺门;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形成器官样结构,有灶性坏死,核分裂象较多见,周围肺组织内亦见多个微小梭形细胞结节;免疫组化示Syn、NSE、CD56及CK阳性.其余肺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肺组织病变,类癌可由微瘤发展而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刘德纯;王玉华;王小英;周有俭;罗孟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实质中的表达及其与肺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熏烟80天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肺实质的DCs表面分子标记物CD11c、S-100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及T细胞的数量,同时测定血清中IL-10、IL-18的水平.结果 COPD组大鼠肺实质DCs和T细胞数量、血清IL-10及IL-18的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100和DCs数量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CD80、MHCⅡ类分子、CD4+T细胞与血清IL-10以及IL-18水平均有相关性.结论 COPD大鼠肺DCs可能通过T细胞、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
作者:蔡雪敏;宋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小肠移植排异反应中C4d沉积的部位和意义.方法 对小肠移植患者的肠活检标本做C4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4d阳性沉积情况与小肠移植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C4d以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为主.C4d的阳性表达率与小肠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评分具有相关性,且随着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非排异反应阶段与可疑急性排异反应阶段则无差别(P>0.05).此外,在正常对照组和克罗恩肠病组中不表达.结论 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可能在小肠移植中也是存在的,不仅为病理医师提供了一项参考依据,更为临床医师治疗小肠移植急性排异反应补充了新的途径.
作者:安晓静;吴波;周航波;石群立;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例1女性,71岁,平素体健,出生和生长均在原籍.因发现右腋下肿块6个月于2008年7月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右腋下扪及一4 cm×4 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欠清,余体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右腋下包块(淋巴结炎).
作者:徐利芬;陈佳;刘晓丽;吴玉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病理科是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多种有害因素并存.病理科工作者长期接触大量携带潜在感染性的组织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以造成感染的扩散.
作者:万鸿飞;周全;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C)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2例PMC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12例PMC中7例行支气管镜活检显示黏膜下肿物,呈息肉样突向管腔,部分表面可见破溃,界限较清.病理形态显示12例PMC均由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细胞分化程度较高,PAS、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AM5.2、HCK和p63均(+),Ki-67增殖指数为10%左右.12例均行手术治疗,均未见淋巴结转移,随访其中10例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 PMC较少见,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作者:顾伟勇;刘伟;何妙侠;陶立阳;王洋;郑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1].
作者:王力;杨举伦;赵稳兴;杨丽琳;蔡琳;李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软骨肉瘤组织中MMP-1及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软骨肉瘤间质浸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32例软骨肉瘤标本和10例内生性软骨瘤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1、TIMP-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1和TIMP-1在软骨肉瘤中高表达,并随软骨肉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加强(P<0.01);Ⅱ型胶原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 MMP-1在软骨肉瘤中通过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的降解,来增加软骨肉瘤的侵袭能力.
作者:高峰;刘淑霞;郝军;王晓萌;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分子亚型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采用HE染色及EliVision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乏力、视力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可为单发或多发性病灶;影像学上,CT示肿块多呈稍低密度阴影,MRI示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强化明显,病灶周围常见明显水肿带.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细胞形态较单一,弥漫浸润,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伴片状坏死及出血.免疫分子分型示9例DLBCL为生发中心型,7例为非生发中心型.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是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为2008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已新增加的DLBCL亚型,具有较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好发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病理组织形态特点为瘤细胞弥漫或结节分布,以瘤细胞常围绕血管袖套状浸润为其特征性结构,可有坏死、出血;分子亚型主要为生发中心型.
作者:涂金花;姚丽青;余英豪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