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疾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陈中;段光杰;李苏;章容;阎晓初;郭乔楠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疾病, 色素, 病理形态,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疾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PPNAD)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对1例双侧PPNAD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以库欣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内外支结节状增粗伴不均匀强化.眼观双侧肾上腺表面呈弥漫细小结节状改变,结节直径0.1~0.8 cm,切面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细小结节状.镜检见肾上腺皮质呈多结节状增生,结节间皮质萎缩,增生结节主要由较大的颗粒状嗜酸性细胞构成,胞质内含不等量脂褐素.免疫组化特点为增生结节内细胞α-inhibin、Syn弥漫阳性,结节周围萎缩的皮质细胞则呈阴性.患者行后腹腔镜右肾上腺全切和左肾上腺次全切术,随访3个月余未见复发.结论 PPNAD是ACTH非依赖性的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和表现形式,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去除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中红细胞的方法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1].

    作者:王力;杨举伦;赵稳兴;杨丽琳;蔡琳;李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癌组织中NK、CTL、TIDC的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在肺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对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CD56作为NK的标记物、CD8作为CTL的标记物和S-100作为TIDC的标记物,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K、CTL及TIDC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结果 100例肺癌中,NK无~轻度浸润的有68例,5年生存率为31%,明显浸润的32例,5年生存率为43%;CTL无~轻度浸润的有59例,5年生存率为29%,明显浸润的41例,5年生存率为40%;TIDC无~轻度浸润的有61例,5年生存率为24%;TIDC明显浸润的有39例,5年生存率为44%;NK、CTL及TIDC同时明显浸润的有17例,5年生存率为58%,无~轻度浸润的28例,5年生存率为29%,经Log-rank检验,NK、CTL及TIDC明显浸润组和无~轻度浸润组两者的5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结论 肺癌组织中NK、CTL及TIDC明显浸润组的预后和生存时间明显好于轻度浸润组,其机制与机体细胞免疫有关.

    作者:李妹;龚选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淋巴道转移潜能小鼠肝癌细胞系中Toll样受体2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TLR-2基因表达水平与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RQ-PCR方法检测TLR-2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22、淋巴道低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ca-P和高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ca-F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TLR-2基因在H22、Hca-P和HcaF细胞系基因表达分别为(1.08±0.25)×10-3、(2.14±0.42)×10-3、(4.31±0.6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随转移潜能的增高,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TLR-2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其在肝癌的淋巴道侵袭转移中起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预后新的靶点.

    作者:冀学宁;王若雨;李梅;范学军;葛日光;吕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OPD大鼠肺树突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实质中的表达及其与肺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熏烟80天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肺实质的DCs表面分子标记物CD11c、S-100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及T细胞的数量,同时测定血清中IL-10、IL-18的水平.结果 COPD组大鼠肺实质DCs和T细胞数量、血清IL-10及IL-18的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100和DCs数量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CD80、MHCⅡ类分子、CD4+T细胞与血清IL-10以及IL-18水平均有相关性.结论 COPD大鼠肺DCs可能通过T细胞、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

    作者:蔡雪敏;宋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本例患者以间歇性咳血为主要症状.CT示右下肺背段有团片状高密度影,并可见升主动脉小分支汇入病灶内;手术中见隔离肺位于右下叶内,有异常血管供应.切面见4个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靠近肺门;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形成器官样结构,有灶性坏死,核分裂象较多见,周围肺组织内亦见多个微小梭形细胞结节;免疫组化示Syn、NSE、CD56及CK阳性.其余肺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肺组织病变,类癌可由微瘤发展而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刘德纯;王玉华;王小英;周有俭;罗孟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CM7、CDK2、p2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CM7、CDK2及p27蛋白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PTC、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MCM7、CDK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40/40)、80.00%(32/40),两者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0.01).PTC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50%(9/40),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TC中MCM7与CDK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0,P<0.01),MCM7、CDK2及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4,P<0.05;r=-0.413,P<0.01).结论 MCM7、CDK2蛋白的高表达及p27蛋白的低表达变化与PTC可能存在关联,三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潜在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琳;张安文;罗宇;杨燕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癌hMSH2基因突变与HP感染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突变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系的研究,探讨在胃癌中hMSH2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1)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HP感染的情况.(2)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设备直接获取胃癌细胞.(3)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5个外显子hMSH2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 (1)45例胃癌组织中,HP感染阳性26例(57.78%),HP感染阴性19例(42.22%).(2)45例胃癌组织中,hMSH2基因突变共4例(8.89%),hMSH2基因突变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进展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3)45例胃癌组织中,19例HP感染阴性的胃癌中,无1例发生hMSH2基因突变;26例HP感染阳性的胃癌中,4例hMSH2基因突变(15.38%),HP感染阴性胃癌组与HP感染阳性组的hMSH2基因突变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hMSH2基因突变与HP感染可能无关.

    作者:刘连;王丽珍;李春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FOXL2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一种敏感和特异性标记物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相对少见,约占所有卵巢原发性肿瘤的8%.根据细胞来源,SCST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由于SCST形态学变异非常大,有时可有非典型性,且其发病率低,因而仅凭形态学难以对这类肿瘤进行明确诊断和分类.

    作者:黄文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RNA在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的RNA,它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其表达状况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发现,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不同于正常机体的特征性miRNA表达谱,通过测定这些miRNA的表达变化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肿瘤miRNA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病理学方面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时姗姗;王建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组织学特征以及与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量化对比研究

    一直以来,人们对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S)的量化信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60例胃黏膜活检中ES显著增多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还观察计数了135例(均经性别、年龄和地区匹配)正常对照组(胃黏膜活检无明显异常改变)、93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以及53例克罗恩病患者胃黏膜活检中的ES数量.

    作者:孙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病理科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解决的对策

    病理科是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多种有害因素并存.病理科工作者长期接触大量携带潜在感染性的组织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以造成感染的扩散.

    作者:万鸿飞;周全;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的探讨:附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脑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3天~3岁,男性11例,女性4例;枕部10例,顶部5例.病理学形态特征:病变表面被覆皮肤中央部分的附件数量减少或缺如,真皮层内可见多量血管增生;病灶边界不清,病变中纤维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性.15例均可见多少不等的丛状血窦样裂隙,其内衬以扁平或有异型的椭圆形细胞.8例病变可见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丛状血窦样裂隙内衬的细胞表达EMA、vimentin、D2-40和SMA;而不表达CD31.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表达vimentin和SMA.结论 脑膜膨出的丛状血窦样裂隙内衬的细胞具有脑膜细胞特征,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灶中奇异形细胞和胞核深染的多核细胞可能是退变的肌纤维母细胞.熟悉脑膜膨出的形态特征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陈晓东;王凤华;王蔚;廖秋林;崔华娟;张伟;彭大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胰腺导管腺癌中microRNA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长度多在22~24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研究表明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早期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调节等.近年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的关系密切,不同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多个方面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miRNA在PDAC中的研究为其诊断、治疗、评价预后及了解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带来新方向和新思路.

    作者:张晶;朱明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CL-2、CK20、CD10、AR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BCL-2、CK20、CD10、AR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TB)中表达的不同,以提高它们在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的32例BCC和8例TB石蜡包埋标本行BCL-2、CK20、CD10、A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在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中的表达.结果 32例BCC中BCL-2肿瘤上皮弥漫阳性表达30例,阴性2例;CK20均为阴性;CD10肿瘤上皮部分表达23例,阴性9例,肿瘤间质阳性4例,阴性28例;AR阳性表达7例.8例TB中BCL-2上皮部分均阳性表达,CK20散在阳性6例,阴性2例,CD10部分上皮阳性4例,阴性4例,间质阳性3例,阴性5例;AR均为阴性.统计结果,BCL-2、CK20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R、CD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BCL-2弥漫强阳性、CK20阴性支持诊断BCC,反之支持诊断TB.

    作者:何春燕;金玉兰;杨冬梅;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性,57岁,因咳嗽10余年、伴胸闷、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右下肺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胸片及CT检查显示:右下肺占位,考虑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呈阴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

    作者:彭文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黏液表皮样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C)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2例PMC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12例PMC中7例行支气管镜活检显示黏膜下肿物,呈息肉样突向管腔,部分表面可见破溃,界限较清.病理形态显示12例PMC均由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细胞分化程度较高,PAS、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AM5.2、HCK和p63均(+),Ki-67增殖指数为10%左右.12例均行手术治疗,均未见淋巴结转移,随访其中10例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 PMC较少见,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作者:顾伟勇;刘伟;何妙侠;陶立阳;王洋;郑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探讨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到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它可在同一细胞内定性、定位、定量的显示出两种抗原成分,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胞间的形态和机能的关系,以及抗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范尔钟;李颖;王鸿;欧阳昱晖;王士杰;王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鼻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鼻眶沟通性肿瘤相对少见,对此类肿瘤的观察和研究也较少,而全身的多种类型肿瘤都可出现在鼻眶沟通性肿瘤中.本文对它们的发病情况、病理学类型、特征及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作一介绍,以提高病理医师对鼻眶沟通性肿瘤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

    作者:储杨;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ur,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CFT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肉眼观察见黏膜下结节,大径1 cm.镜下表现为胶原背景内散在分布少量梭形细胞,伴钙化或砂砾体形成,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vimentin强阳性,SMA、desmin、CD34、CD117、ALK、S-100、GFAP均阴性.结论 胃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病变,需与胃其他间叶源性肿瘤鉴别.

    作者:吴影;管桂杰;刘云双;代海平;李淑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硬化性横纹肌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clerosing rhabdomyosarcoma,SRMS)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2例SRMS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16、28岁,发生部位分别在左颌下及脊柱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肿块.大体均为灰白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镜下2例组织学形态基本一致,肿瘤内均含有大量嗜伊红色玻璃样变的基质,类似原始软骨样或骨样基质,肿瘤细胞主要由原始小圆细胞组成,呈条索样、梁状、腺管状、微腺泡状和假血管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示瘤细胞vimentin(+)、MyoD1细胞核(+).结论 SRMS是一种罕见的肉瘤类型,兼具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部分形态特点,但与二者又不同.熟悉SRMS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升华;康苏娅;吴德明;顾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