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玲;邹泓;李锋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E-cad、HIF-1α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E-cad和HIF-1α蛋白在99例肺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3.6%和56.6%.E-cad蛋白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小细胞癌组(P均<0.05).E-cad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α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蛋白在Ⅰ~Ⅱ期肺癌组表达高于Ⅲ~Ⅳ期肺癌组(P<0.01),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Ⅲ~Ⅳ期肺癌组(P<0.05).E-cad蛋白表达与HIF-1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作者:丛玲华;高志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常规HE染色过程中,经常发现固定前已干涸的组织、过度固定、脱钙及烤片过长的组织易造成切片着色困难,细胞核着色淡、不着色或一片灰染.此时若组织较少或已用完,无法重新再取材,势必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严重影响.经大量实验,我们对原组织切片在染色前进行热处理,使染色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者:田玉旺;李琳;朱红艳;苗金红;邢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60岁.2008年3月10日因下腹坠胀3月,尿中带血20天入院.B超提示子宫及宫颈部实性非均质占位,考虑肿瘤,建议手术.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口见7 cm×8 cm大小肿物,触血(+),后位子宫,约孕3个月大,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于3月18日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先行阴道肿物切除术送检,冷冻切片初步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故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给予放疗.现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作者:石清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GCA)发生部位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将770例贲门癌分成6种类型: 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E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上方;F型:齿状线完全被肿瘤侵犯,难以区分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采用阿利新兰-雪夫试剂染色法和高铁二胺-阿利新兰染色法研究295例GCA癌旁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分析GCA发生部位与癌旁IM关系.结果 GCA以A型和B型为主(94%),高于C型和D型(P<0.05),未检出E型和F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9%(115/295),完全性结肠型所占比例39%(45/115),高于另外3型(χ2=36.765,P<0.05).A、B、C三型GCA癌旁I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B型GCA癌旁IM均以完全型为主(χ2=81.203,P<0.05;χ2=34.154,P<0.05),这两种不同部位GCA癌旁IM亚型分布无差异(χ2=4.174,P>0.05).结论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GCA癌旁IM以完全型为主, 但与贲门癌发生部位无关,而与胃远端癌及西方Barrett 食管的IM不同.
作者:温巍;丁广成;王立东;王能超;范宗民;陈志国;任景丽;李吉林;伍玥;宋昕;秦豫培;周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p21WAF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肺癌(鳞、腺癌)组织中HSG、p21WAF1和PCNA的表达.结果 HSG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有关(P<0.01、P<0.001);p21WA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P<0.01);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HSG与p21WA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P<0.05);HSG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P<0.05);p21WAF1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 HSG、p21WAF1和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丁焕然;姜广建;马小兵;苗丽娟;夏庆安;马立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1)Ezrin 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3.3%和83.6%.CD44v6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0%和82.2%.(2)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Ezrin与CD44v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Ezrin和CD44v6同时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3%(34/54例)高于两者均为阴性组(1/6例,16.7%)(P<0.05).结论 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胃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作者:刘晔;杨静;李辉;李春宏;高志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46岁.阴囊处猛烈外伤后,发现右侧阴囊肿块并缓慢增大1年余,于2007年10月12日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内有质软团块状肿物约12 cm×8 cm×7 cm,似可达内环口,咳嗽时无增大,平卧后无法回纳,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大小正常,右侧附睾、精索触摸不清;左侧睾丸较右侧略小,左附睾、精索未及异常.CT示右侧阴囊可见脂肪及实性组织混合包块影,增强扫描,实性软组织明显强化,大小约2.5 cm×3.5 cm×3 cm,右腹股沟区多发血管影.B超示右侧阴囊呈实性团块,11.2 cm×6.8 cm,境界清晰,边缘欠光整,其内见回声不均匀、并见点状强回声(图1).10月1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阴囊探查术,术中快速切片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即行右睾丸切除+右阴囊肿块切除术.
作者:张熔熔;孙屏;蔡颖;唐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深Ⅱ度复合性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植皮组(实验组)、植皮配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3天行切痂自体皮片移植术,术后加压包扎固定.治疗组治疗给氧压为0.1 MPa,一级导管给氧,升压18 min,给压60 min,减压18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于伤后10、14、18、24、31天时相点对创面组织形态改变、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表皮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高压氧治疗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5天,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P<0.05),加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加速上皮细胞的DNA复制,瘢痕质地软而光滑. 结论 复合性烧伤后在单纯植皮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良好,创面愈合时间快,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修复早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瘢痕形成减少,提示该治疗方法在西部高海拔地区临床外科中的推广应用,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愈后并发症轻,且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杨荣;陈庆;王玉玲;黄云霄;李波;李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报道1例肝豆状核变性肝组织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经皮穿刺活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患者为青年男性, 临床表现脾脏肿大;组织学示肝细胞有脂肪变,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电镜检查显示肝细胞内出现多量形态不一的异常或畸形线粒体和脂褐素颗粒;其中特征性变化是线粒体内出现线条状结晶体和脂褐素颗粒内形成透明小体.结论 肝细胞内出现线条状结晶体的线粒体和形成透明小体的脂褐素颗粒,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张巧英;印洪林;姜少军;石群立;周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母系印迹基因KCNQ1和p57KIP2在正常绒毛及水泡状胎块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检测KCNQ1、p57KIP2蛋白对鉴别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组织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CNQ1、p57KIP2蛋白在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56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和26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多组秩和检验计算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KCNQ1、p57KIP2蛋白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而在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和正常早孕绒毛间,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KCNQ1、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型显著相关,联合检测p57KIP2、KCNQ1对鉴别不同类型的水泡状胎块有临床意义.
作者:厉霞玲;钱建华;周彩云;吕卫国;谢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62岁,绝经14年,主因下腹部坠胀1年,发现盆腔肿物2天入院.B超:子宫前上方可见一中等回声团,大小约9 cm×8 cm,形态规整,边界清晰.CT:附件区见一类圆形肿物,混杂密度影,边缘锐利,病灶内呈圆形极低密度影,大小约7.8 cm×7 cm.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张丙信;张金库;陈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litis,EPF)少见,是日本学者伊势和太藤首先于1965年报道.本文对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奉孝荣;蒋明;罗启翅;张薇珊;郑蓉;陈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川崎病(KD)的临床、病理、免疫学特征的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改变和免疫表型与诊断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回顾性分析1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D的病理学特征是非特异性的,其主要改变为坏死性血管炎,小血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水肿、分离,炎细胞浸润,主要为CD4+T细胞、富含IgA的浆细胞、巨噬细胞.结论 川崎病是免疫相关性血管炎性综合征,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
作者:张缨;李祥周;张佃乾;乐美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免疫组化技术是临床病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技术,而抗原修复则是免疫组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既往抗原修复液多采用柠檬酸盐缓冲液、EDTA溶液等,但均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缺点.我们利用生理盐水作为抗原修复液,发现其抗原修复效果满意,方法简单、经济实惠,并经我室6 000余例临床标本验证,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遗传相关性[1],几乎所有的肿瘤存在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这些异常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研究肿瘤组织中基因组DNA异常,已成为人类了解肿瘤发生机制的重心.1992年,Kallioniemi等首次提出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能对染色体上DNA序列进行检测并定位.
作者:康雪玲;邹泓;李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健康,避免病理职业性危害,我们使用国产绿色产品,替代甲醛、苯类等试剂进行了病理标本制备相关研究,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戴军;谢敏浩;沈海燕;王铁生;吴军;赵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自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on chromosome 10)于1997年被证明为一个候补肿瘤抑制基因以来[1],已有超过2500篇关于PTEN的文献发表[2],PTEN已被证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分子.PTEN的突变和部分或全部丢失已在各种组织来源的肿瘤中被频繁报道.PTEN与p53相似,可能具有维护基因组稳定的监护人的功能[3].该基因自发现起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结构、功能异常广泛存在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已成为近年肿瘤学研究的热点[4].近年来,在PTEN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及软组织肉瘤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尹亮;李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前国内免疫组化多采用手工操作,虽有不少单位使用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但是使用大容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报道少见.我们通过摸索实践,在以往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流程的优点,密切注意染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加强对仪器的保养维护,确保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稳定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兰;何松;陈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由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可分为黄(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因脂肪组织结构较特殊,故脂肪组织的制片困难是困扰病理技术人员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脂肪组织没有完全脱水,并且含有多量的油脂成分,而影响了切片的正常制作[1].传统的处理方法常常不能将脂肪组织制作成完整的切片,所以我们在在制片过程中通过调整试剂和部分步骤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脂肪组织切片结构完整,染色鲜明,利于诊断.
作者:周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们就组织切片常见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与技术人员一起学习和交流,以提高组织切片的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