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纤维组织细胞瘤中MMP-11的表达及意义

金建强;范钦和;郑亮;宋国新;贡其星

关键词:皮肤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 MMP-11,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MMP-11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0例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11和CD34的蛋白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MMP-11的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MMP-11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4%(1/30),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27/30),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7%(2/30),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MP-11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6.18倍,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11有望作为鉴别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新型标记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外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骨外骨瘤(软组织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文献探讨这种肿瘤是否存在以及确切的命名.方法 对1例特殊的骨外骨瘤进行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56岁,右肘屈侧软组织的孤立性质硬肿块6年,无疼痛无外伤史.镜下见成熟的骨小梁及骨母细胞,并可看到脂肪组织和造血组织成分,术后30个月未复发.结论 骨外骨瘤是独立存在的良性肿瘤,无外伤史,发病时无疼痛等症状,含骨组织及脂肪造血组织成分等为其形态学特点,手术切除能治愈.骨外骨瘤不应被忽略,应该被列在肿瘤分类中.

    作者:刘元霞;邵萍;朱雅君;钱晨蔚;黄柳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猝死致医疗纠纷26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的原因、特点及疾病分布.方法 收集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尸检病例269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做了法医学的毒物分析.结果 269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高发年龄段为15~60岁.其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但其中以肺栓塞多见;其下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一些其它系统(如内分泌、免疫等)疾病.病例多发生于二、三级医院且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结论 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对致死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解释,而尸体解剖对于明确死亡原因及准确鉴定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引起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在年龄、性别和死因的疾病分布方面有其特殊性.

    作者:刘伟强;冯菲;白辰光;朱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聚集蛋白和CD34在良性与恶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聚集蛋白是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因其正常情况下表达于肝脏胆管和血管基膜,而被认为是胆管和血管的标记物.正常肝组织中很少表达聚集蛋白,肝硬化中因胆小管反应性增生和纤维间隔新的血管形成而表达增加,肝细胞癌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聚集蛋白也表达增加,提示聚集蛋白可能作为肝细胞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作者:黄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Ezrin的表达及意义

    Ezrin是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上世纪80年代初,Bretscher等学者首次在鸡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微绒毛的细胞骨架中发现了Ezrin蛋白.初的10年间并未受到重视,只认定为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2004年,Yu等和Khanna等在Nature Medicine同一期分别发表了Ezrin与小儿横纹肌肉瘤,Ezrin与小儿骨肉瘤关系的论文后才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zrin在细胞形态形成、运动、黏附、细胞信号转导等多项细胞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些细胞活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对其在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袁艳龙;何春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膀胱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膀胱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的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瘤的认识.方法 应用光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膀胱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的癌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瘤细胞松散,黏附性差,单个散在或弥漫片状排列,侵犯膀胱肌层.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或卵圆形,居中或偏位,核内染色质细,核仁多不明显,核分裂象可见,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呈CK-pan、EMA、CK18及CEA弥漫强阳性,CK20及34BE12散在阳性;而vimentin、SMA、desmin、myoD1、myoglobin、CK7、p63、CD38、S-100、HMB45、melan A、CgA、Syn、CD45、CD30、ALK和CD34均阴性.结论 膀胱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的癌极罕见,可能为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变异.诊断时须与其他具有横纹肌样细胞形态的肿瘤鉴别.

    作者:张伟;蒋艳霞;李玉军;赵树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3例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主要由梭形-胖梭形细胞组成,与数量不等的胶原束交错呈流水样或席纹状排列,胞质红染或空淡,核梭形,染色体粗颗粒状,部分有细小核仁.1例伴大片坏死,1例伴出血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反应.免疫组化染色3例均CD10(+),2例EGFR(+),上皮标记物cK(AEl/AE3)、CK5/6、CK7、CKl4、CK8/18、3413E12及其他肌上皮标记物SMA、p63、ealponin等则(一).结论 表达CD10的非特殊类型乳腺肉瘤是一种罕见而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的肉瘤,诊断时须借助免疫组化与化生性癌、叶状肿瘤等鉴别.

    作者:杨光之;蔺会云;李静;丁华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肉瘤组织中MICA、MMP-9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HC Ⅰ类链相关蛋白A(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A,MICA)、MMP-9和NF-KB的表达及相互间的关系,为研究骨肉瘤组织中MICA蛋白表达和脱落机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骨肉瘤、11例骨母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和6例正常骨组织中MIC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检测66例骨肉瘤组织中MMP-9和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MICA蛋白在骨肉瘤组织、骨母细胞瘤、骨化性纤维瘤和正常骨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51.6%(34/66)、9%(1/11)、0(0/8)、0(0/6),骨肉瘤组织中MICA表达与骨母细胞瘤(P=0.01)、骨化性纤维瘤(P<0.01)和正常骨组织(P<0.05的差异有显著性.(2)骨肉瘤组织中MMP-9和NF-KB表达率分别为55%(36/66)和73%(48/66);NF-KB与MICA(r=0.373,P<0.01)和MMP-9(r=0.536,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MICA蛋白可作为骨肉瘤诊断的分子标志物;NF-KB可能参与MICA蛋白表达和脱落的分子机制,NF-kB可作为骨肉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点.

    作者:卢善明;薛玲;肖萍;李扬;曹清华;乔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对50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的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癌旁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以及对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结果 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分别是68%、4%.正常乳腺组织中无Survivin表达,三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春富;董琦;纪艳超;许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伴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的几种涎腺肿瘤

    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涎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淋巴细胞浸润在这些病变中是显著特色,良性肿瘤包括Warthin瘤、皮脂和非皮脂淋巴腺瘤;恶性肿瘤包括皮脂淋巴腺癌、淋巴上皮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多种肿瘤[1],为了增强对该类肿瘤的认识,笔者特作综述如下……

    作者:刘铁军;王占红;陈砚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

    许多文献显示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RCC)是一种具有低恶潜能生物学特性的肿瘤,其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100%和80%一90%.决定肿瘤预后的常规参数包括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特征.145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相关.患者的平均年龄59岁(27-82岁),男女比例1.1:1.

    作者:李磊;李岩;张仁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腺癌组织中p-Tyr、P-Akt和p-p70S6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Tyr、P-Akt和p-p70S6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导管内癌组织中p-Tyr、P-Akt和p-p70S6K的表达.结果 p-Akt表达与p-Tyr和p-p70S6表达呈正相关(r=0.211,P=0.021;r=0.199,P=0.03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Tyr、P-Akt和p-p70S6K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9,P=0.002和P=0.044),与绝经状态、年龄、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P>0.05).p-Tyr、P-Akt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52,P=0.006;r=0.229,P=0.012),p-Akt和p-p70S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4,P=0.022),p-Akt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与PR表达呈负相关(r=-0.201,P=0.028).结论 p-Tyr、P-Akt和p-p70S6K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Akt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胡江辉;李代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ESM-1和CD11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elecule-1,ESM-1)和CD11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69例GIST组织中ESM-1和CD117的表达,分析与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69例GIST中ESM-1的高表达率91.3%(63/69),ESM-1高表达与GIST的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r=0.344,P<0.05),与肿瘤核分裂象及CD117表达存在相关;ESM-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型无相关;CD117的阳性率为86.9%,随着GIST的生物学行为危险性及核分裂象的增加,CD117的表达率逐渐增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CD117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型无相关.结论 ESM-1在GIST中存在广泛高表达,可能是GIST早期分子事件,并可能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持续性.CD117和ESM-1的关系密切.

    作者:张婉媛;吴正升;吴强;张晴;黄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睑基底细胞癌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S/18,p53,Ki-67).结果 BCC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眼睑及内眦(44例,88%),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向皮脂腺、汗腺以及毛囊分化;SC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上眼睑(36例,72%),细胞较大,有不同程度的皮脂腺分化,核分裂象易见,可向鳞状细胞、基底样细胞、腺样或梭形细胞分化;BCC组CK5/6强阳性(50/50),CK8/18均阴性(0/50),CK7大部分阴性(38/50),p53大部分阴性(31/50),Ki-67大部分为弱阳性(39/50);SC组CK5/6大部阳性表达(44/50),CK7、CK8/18均有阳性表达,p53大部分阳性(32/50),Ki-67半数以上强阳性(27/50);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向皮脂腺分化的BCC其CK5/6强阳性,CK7、CK8/18阴性,向基底细胞分化的SC其CK5/6强阳性,但CK7、CK8/18亦阳性.结论 眼睑BCC和Sc在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何春燕;张盛忠;尹鸿雁;刘红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良恶性组织中MMP-26表达及其与MMP-9、VEGF和MVD的关系

    目的 检测人乳腺良恶性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6,MMP-2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density,MVD),探讨4项指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分析MMP-26与MMP-9、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与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hyperplasia,UDH)、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IDC组织中MMP-26、MMP-9、VEGF的表达并进行评分,以CD34标记肿瘤间质微血管,计数MVD.结果 (1)54例IDC中,MMP-26,MMP-9及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96%、68.52%和75.93%;3种蛋白相关性分析显示:MMP-26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F=0.32,P<0.05),MMP-26与VEGF表达未见相关性(F=0.23,P>0.05),MMP-9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F=0.44,P<0.01).(2)3种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其他各临床病理参数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3)MMP-26阳性表达率随着MVD的增高而增高,但在高、低MVD组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高MVD组MMP-9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MVD组(P<0.05).结论 MMP-26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6可能通过激活MMP-9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许华;邓一平;杨洪发;李一雷;梁珊珊;张丽红;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免疫组化在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未分化恶性肿瘤通常是指不分化或分化较少的、高度恶性的间变性肿瘤,因肿瘤细胞没有明显的分化方向,形态学上难以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对病人的治疗和估计预后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免疫组化问世以前,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主要依据电镜检查,然而电镜设备昂贵,时间长,难以普及和广泛应用,因此大多数未分化恶性肿瘤都没有能够及时分类.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抗原修复技术和抗体种类的增加,大约90%的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未分化恶性肿瘤都可以做出准确分类.本文主要介绍未分化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常用的抗体及免疫组化在小圆形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应用.

    作者:周晓军;黄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伴微小瘤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伴微小瘤形成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伴微小瘤形成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常继发于肺间质性疾病,好发于中年人或非吸烟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干咳和气短等气道堵塞症状,病情进展极其缓慢,体征可不明显.镜下表现为在支气管扩张、慢性炎细胞浸润、肺间质弥漫纤维化的基础上出现多灶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直径<5 mm),增生的细胞可局限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或突破基膜向间质浸润.细胞呈短梭形或椭圆形,大小相对一致,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染色Syn、CgA、CD56强阳性;广谱CK、CK-L、CK-H阳性;增殖指数Ki-67较低,p63、Vim等阴性.结论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伴微小瘤形成是类癌的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不明显,常为偶然发现,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临床处理以密切随访为主,必要时可行外科治疗,预后好.

    作者:林清华;郑智勇;姚丽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伴有乳头状结构和透明细胞成分的肾细胞癌

    尽管大多数肾癌通过组织学特征能够得到准确诊断,但是一些肾癌之间形态学的重叠使其亚型分类变得困难.虽然一些肾癌表现为乳头状结构,但是大部分由透明细胞组成,无法将他们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还是乳头状肾细胞癌.

    作者:李磊;李岩;张仁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在新生血管超微结构及其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结果 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基膜不连续,缺乏平滑肌成分.内皮细胞胞体大,细胞核大,畸形,核仁增大、边集,核质比例增大,胞质内吞饮泡多.较多的单个内皮细胞呈裂隙状,血管腔闭塞或明显狭窄.恶性组MVD高于良性组(P<0.05),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痛巢边缘.VEGF在乳腺癌性上皮细胞及癌周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Flk-1/KDR在乳腺恶性肿瘤m管内皮细胞旱强阳性表达,VEGF及Flk一1/KDR尤其在癌灶边缘呈强阳性表达,良性组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乳腺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及分子表达上具有异质性,VEGF或受体Flk-1/KDR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标,癌灶边缘可能是下一步进行乳腺癌分子影像观察的重点靶区.

    作者:李颖嘉;张庆玲;孙学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保乳手术冷冻切片的制作体会

    术中冷冻快速病理诊断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乳腺肿瘤的发生人数在逐年递增,尤其是乳腺癌已越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这种疾病不仅仅是在威胁着女性朋友的健康和生命.同时根治手术也带给病人及家人心理上的摧残.自2006年以来,我院就开展了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保乳手术与传统意义上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大的区别在于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保留了乳房.

    作者:杨会钗;刘世正;王永军;王珩;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皮肤瘢痕癌变组织中Cx43、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皮肤瘢痕和皮肤瘢痕癌与Cx43、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SP法免疫组化对10例皮肤瘢痕癌组织、10例皮肤瘢痕组织、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的Cx43、Survivin进行检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43在皮肤瘢痕癌、皮肤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皮肤瘢痕癌、皮肤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而在皮肤瘢痕癌组织、皮肤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与Cx43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x43、Survivin在皮肤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促进了皮肤瘢痕癌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娟;郭瑞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