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龙;周敏;周晓军;孟奎;石群立;龙秀荣;马恒辉
目的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1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hMLH1蛋白表达变化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1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失表达有19例,占17.1%(19/111),hMSH2失表达有2例,占1.8%(2/111),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18.9%(21/111).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中MMR异常表达比例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癌组织中hMLH1正常表达及失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7%及73.68%,8年生存率分别为53.58%及73.68%,8年生存率差别较明显,然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hMSH2,hMLH1失表达与否可能成为有意义的远期生存预后指标.
作者:蔡崎;陆洪芬;孙孟红;张太明;施达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丢失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8例前列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肿瘤病理分级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阳性信号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质中,呈棕色颗粒状物,所有良性前列腺上皮均阳性着色.所有肿瘤细胞均出现颗粒状胞质着色为阳性组,瘤细胞阳性与阴性共存为混合组,肿瘤组织完全不着色为阴性.其中阳性4例(10.52%),混合27例(71.05%),阴性7例(18.42%).PTEN表达的丢失与Gleason分级相关且与高分级(Ⅳ、V级)及高分期(进展期癌T3b、T4)相关.结论前列腺癌的进展中PTEN基因失活可能起重要作用,PTEN表达的丢失可能与前列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张晋夏;叶大雄;吕怀盛;孟芝兰;姜英;刘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SP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2例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组织学: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常伴有出血、囊性变,间质不同程度硬化.免疫表型:Vim(+)、NSE(+)、α1-AT(+)、ER(+)、PR(+);α-ACT灶性(+);上皮性标志(-)、Syn(-)、CgA(-)、CD68(-).结论胰腺SPT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
作者:陈晓东;田野;陈炳旭;廖秋林;赖日权;周本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由以色列放线菌、牛放线菌或赖氏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主要侵犯颌颈部和胸腹部[1].
作者:徐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人结肠癌细胞系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2种结肠癌细胞系SW1116和Colo-320,分别以去甲基化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和(或)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lase,HDAC)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及丁酸盐干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RT-PCR和定量RTPCR法研究抑癌基因p16INK4A、APC、p21WAFl、p53和p3以及癌基因c-myc和c-Ki-ras、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正常情况下,SWlll6和Colo-320细胞系中均有较弱的p16INK4A和APC表达;两种结肠癌细胞系p2WAFI表达缺如,而p53、p73和c-myc、c-Ki-ras以及survivin均表达.以5-aza-dC干预后,p16INK4A和APC表达增强,且不同的结肠癌细胞系表达增强明显时5-aza-dC干预的时间与浓度不同.相反p21wF1仍无明显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细胞系经TSA或丁酸盐处理后,P21WAFl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53、p73、c-myc、c-Ki-ras和survivin基因在于预前后表达无明显变化.另外,5-aza-dC并不能改变细胞周期,而TSA或丁酸盐使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两种人结肠癌细胞系中,p16INK4A和APC基因的表达均受甲基化调节;p21wF1基因表达主要受乙酰化调节,乙酰化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而p53、p73、c-myc、c-Ki-ras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不受甲基化或乙酰化的调节.
作者:陈萦晅;房静远;陆娟;杨丽;朱红音;童菊芳;沈冠凤;罗鸿好;邱德凯;萧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唾腺淋巴上皮样癌与EB病毒的关系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CR法检测唾腺淋巴上皮样癌组织中EB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B病毒潜伏膜蛋白1(1atent membrane protein-1)的蛋白表达.结果PCR检测EBV/R3区域DNA阳性率为81.8%(9/11),免疫组化检测EB病毒LMP一1阳性表达率54.5%(6/11);EB病毒和LMP-1蛋白表达同时检出率为45%(5/11).结论唾腺淋巴上皮样癌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PCR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EB病毒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
作者:谢海龙;周敏;周晓军;孟奎;石群立;龙秀荣;马恒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K呈阳性表达的非霍奇金小T细胞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例CK呈阳性表达非霍奇金小T细胞性淋巴瘤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组织主由弥漫分布的小圆形细胞构成.核仁不明显.CD45、CD45RO、和CK(广谱、低分子量、高分子量和19、)均为(+).CD20和CD79均为(-).电镜观察瘤细胞胞核圆形,居中.胞质少,可见线粒体,未见上皮细胞分化特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非霍奇金小T细胞性淋巴瘤偶可呈CK阳性表达,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低分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肿瘤组织的异常表达.
作者:朱正;刘青;林汉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在肝细胞腺瘤(HCA)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础上进行毛细管电泳DNA测序,对12例手术切除的HCA标本进行了视网膜母细胞瘤1基因(Rb1)、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结直肠癌突变基因(MCC)、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4种肿瘤抑制基因(TSGs)LOH检测.结果4种肿瘤抑制基因LOH发生率分别为Rb1(2/7,28.5%)、APC(1/10,10.0%)、MCC(0/5,0%)、DCC(0/6,0%).发生LOH的3例HCA无1例在手术切除后出现肿瘤复发.结论HCA的LOH是较为少见的分子事件,Rb1和APC基因的LOH可能在少数HCA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仍不足以支持HCA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作者:潘晶;丛文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AIT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及p53蛋白在AILD和AIT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原诊断AILD 9例和AITL 9例重新复查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复验后的病例进行免疫表型标记及p53蛋白检测.结果AILD的误诊率5/9,AITL的误诊率5/9.AILD 4例中p53阳性表达1例,AITL 7例中p53阳性表达5例.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AILD和AITL的诊断标准掌握不够准确,它们与一些有类似形态结构肿瘤的主要区别在于有高度增生的分支状小血管,呈弥漫性分布.在AILD和AITL的鉴别诊断中,p53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免疫学指标.
作者:刘宁娜;袁勇;贺清波;梁爱琳;王小敏;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免疫组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病理检查中.免疫组化片表达出的阳性强弱,常以半定量描述,即以±、+、++、+++表示,这样的描述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作者:郑伟;汪宝军;叶立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脏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肺MPNS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研究.结果2例光镜下均显示MPNST的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MBP、Vim、NSE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电镜观察1例可见特征性Luse小体.结论肺原发性MPNST极为罕见,临床诊断较困难.根据其光镜病理形态特征,S-100蛋白、MB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或)电镜检查可确诊.结合文献,该肿瘤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发现时已属晚期,预后差.病理学上应与肺脏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单相型滑膜肉瘤肉瘤样癌鉴别.
作者:李翔;曾庆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续上期)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管壁周围形成的新骨基质、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吸收骨陷窝内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作者:刘莹;王永会;时亨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网状神经束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网状神经束膜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结果肿瘤位于左尺骨远端软组织.长而纤细的肿瘤细胞突起网状、格子样、吻合状生长,排列于黏液水肿性、纤维性和胶原化的背景中,细胞纺锤状,胞质弱嗜酸性,核星形,无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和Vim阳性.电镜:肿瘤细胞可见长形的纤细的胞质突起,突起上有较多的吞饮小泡.结论网状神经束膜瘤是软组织神经束膜瘤的富有特征性的亚型,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靠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综合观察.
作者:朱延波;金晓龙;朱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标本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其对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285例前列腺电切标本.结果 (1)高频电流的高温作用致边缘组织收缩、细胞变形,体积变小,核染色质浓染;腺体变形、靠拢,出现假结构和细胞异型.(2)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核仁改变不明显.(3)高频电流的高温使细胞抗原受损,前列腺上皮特异性抗原(PSA)弱表达或不表达.结论无论是组织学、细胞学还是免疫学,前列腺电切标本均与手术切除、穿刺标本均有不同,诊断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作者:糜叶俊;董世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骨及钙化组织,一般先经有机酸或无机酸稀溶液浸渍脱钙,再用流水洗涤24 h,除去组织内的酸,然后才能按石蜡切片常规脱水、浸蜡、切片、HE染色[1].此种方法除酸时间长,而且染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不同程度上延误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而骨及钙化组织由于组织硬,一般临床不用于冷冻切片快速诊断,但快速诊断对骨科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骨肿瘤标本.笔者经反复实践,探索出一种有效的骨及钙化组织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方法,染色效果满意,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韩永;徐燕杰;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居小儿实体瘤的前2位,占小儿恶性肿瘤的5%~7%;多在半年内死亡[1,2].因此,根据新的WHO分类,总结和分析儿童NHL的资料,将有助于提高对儿童NHL诊治水平.
作者:黄波;郭瑞珍;明晓务;王俊;李青;唐文台;肖庆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基因组不稳定性可发生于染色体和核苷酸水平[1].
作者:王怡;孙孟红;施达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或称Kikuchi病,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对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V在KD和NLD中均有高表达(66.7%和60%),HSV-2也在部分KD(40%)和NLD病人(20%)出现阳性.此外,有36.6%(11/30)的KD病人EB病毒阳性,而NLD淋巴结内EB病毒阴性.结论HBsAg、HPV和HSV-2可能不是KD的致病因子.EB病毒在KD感染率较高,而在NLD阴性,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肖家诚;金晓龙;陆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月经量多伴月经干净后腹痛2年余.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妊娠3个月大.B超检查示右卵巢有一直径约3.0cm囊实性肿物.临床诊断:(1)子宫肌腺病;(2)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所见:右卵巢见一3.0cm×2.0cm×2.0cm的囊实性肿物,予以右卵巢及肿块切除.
作者:石群立;周晓军;刘琦;马捷;马恒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