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兴国;黄学敏;朱文明;姚顺荣;周金水;陈颖
目的了解碘缺乏病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8~12岁儿童甲状腺肿、智商、尿碘和居民食用盐.结果检查儿童1 200人,甲状腺肿大率触诊和B超法分别为13.50%和14.18%,较1994年(触诊法41.80%)下降了67.70%,较1999年分别下降了43.18%和39.86%;尿碘360人,中位数为238.75 μg/L;居民食用盐3 200户,其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5.83%、86.77%和83.44%.结论病情逐渐减轻,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李心术;廖文芳;陈静;鲁世忠;黄文利;晏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丽水市是鼠疫历史疫区,所辖9个县(市、区)有8个历史疫源县.文献[1]记载早自1929年9月先发生在庆元县,而后蔓延扩散到毗邻的龙泉.龙泉市在1940~1945年连续6年,8个村镇发生鼠疫病例829人,死亡365人,且在人间鼠疫发生前或同时,多有自毙鼠等鼠间疫情发生.建国后,经长期系统的鼠疫监测及其自然疫源调查,近10余年曾在鼠血清中使用RIP法检出FI抗体[2],没有发现人间疫情.近,发现1份人血清鼠疫FI抗体的异常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金;梅建华;兰玉清;石观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浙江省海岛人群膳食中的碘摄入量,分析各类人群的碘营养.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海岛城区、农区、渔区、盐区不同人群在海产品供应丰、淡两季,家庭每个成员连续3天进食的全部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以<食物成分表>及以往报道的有关食物中的含碘量为依据,计算人均每天的碘摄人量,并以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与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推荐的人群每天碘摄人量比较.结果海岛人群从食品中摄人的人均碘营养,有人群差异,无季节差异.扣除少数人从碘盐、海带中获得的碘摄入量,丰季为82.11μg/d.人,淡季为87.45μg/d.人,低于ICCIDD推荐的6岁~成人每日应摄入120~150μg碘的标准.结论海岛人群从常规食品中摄入的碘营养不足,需要食用碘盐补充碘营养、预防碘缺乏病.
作者:屠兴国;黄学敏;朱文明;姚顺荣;周金水;陈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焦作市属于水型氟中毒病区,病区行政村有565个,自1983年开展降氟改水打深井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工作以来,截止2001年底共建降氟改水工程368处,受益人口达41.2万,在工作中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的等级评定标准,有效地方便了此项工作的运作,大限度地发挥了工程使用率.
作者:陆金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 788例,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法,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结果表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宪颖;吴绍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进一步做好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治科研水平,根据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于2003年对班玛大骨节病区7~12岁少年儿童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啟军;丁生荣;应忠强;代南;索扎西;佐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乾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40年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防治对策,提高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乾安地方性氟中毒轻、中、重病区和非病区选取全县人口10%的居民,调查其饮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尿氟排泄量,残废型氟骨症患病率.以及这个县的改水率,防氟井管理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20个村(屯),其中氟中毒病区12个,非病区8个.轻、中病区和非病区饮水氟含量均值不超过1.0 mg/L.重病区不仅饮水氟含量超标,波动范围大,而且个别防氟井的水氟含量高达6.5 mg/L.全县改水率78.6%.有17眼防氟井因管理、使用、维护不善等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报废井占全县建防氟井数的7.9%.轻、中、重病区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2.1%、45.9%和61.3%,缺损型氟斑牙患病为7.5%.而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仅9.2%.轻、中、重病区儿童尿氟排泄量在1.0 mg/L以上,重病区高达3.36 mg/L.非病区则在1.0 mg/L以下.1964~199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呈下降趋势,但1995年病情又有回升.结论40年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趋势已得到遏制.但重、中病区的改水尚未完成.防氟并在建、管、用方面仍存在问题.致使氟中毒病情有所回升.这是当前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黄长青;王成海;张秀丽;马长斗;卢振明;张小东;房连营;张玉林;许宏伟;孙向全;唐红艳;张丽虹;刘忠杰;白淑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Pla-FI-PCR)技术在鼠疫流行现场检测动物脏器的应用.方法应用双重式PCR技术,采用简单的加热法处理模板,对罗平县的50份动物脏器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阳性22份,阳性率为44%,其中活鼠脏器阳性11份.结论提示双重式PCR检测活鼠材料作为早期发现疫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英;吴明寿;张洪英;张丽云;董兴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自然病源性疾病,该病是农牧区常见的地方病之一[1],曾一度得到控制.由于近年来畜间检、免疫工作的滞后及防治措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布病疫情死灰复燃,在农牧区、城乡结合都有大幅回升趋势[2].为了解布病疫情,我们与兵团卫生防疫站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奔赴农场8个分场,进行了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丁雄杰;闫化奎;李凡卡;孟宪远;任德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主要侵犯发育期青少年儿童关节系统,以四肢关节增粗及肌肉萎缩、疼痛、短肢(指)及活动功能障碍[1]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2].
作者:李英普;陈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131碘分次疗法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131碘剂量降至常规计算用量的1/2~2/3,1次顿服,3个月为1疗程,进行疗效复查,如此重复分次治疗直至Graves病治愈.结果治疗后5年,327例患者中,痊愈309例,治愈率94.5%,未愈14例,占4.3%,4例出现暂时性甲低,经治疗或观察半年后恢复.治愈总疗程1~3个,时间3~9个月.痊愈病例中,1疗程服药治愈为98人(31.7%),2疗程治愈182(58.9%),3疗程治愈29人(9.4%),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甲亢复发或晚发甲低.结论小剂量131碘是治疗Graves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晓燕;刘子太;王羽;郑舍明;李小烽;罗君;柯庚寅;王传刚;杜正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邹平县是山东省重点氟中毒地区,在改水降氟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水方法,从而提高了改水降氟井成功率.
作者:王泽山;王在敏;李玉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raves病与碘的关系,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和降低发病率.方法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计法对409例Graves(GD)病者和410例正常对照者的尿碘测定.结果GD患病组尿碘含量均值(141.16±92.79)μg/L,正常对照组尿碘含量均值(202.2±39.48)μg/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病组有264例尿碘含量<100 μg/L,均值(82.74±14.71)μg/L占64.55%,97例尿碘含量在(100~299)μg/L,均值(201.5±51.71)μg/L,占23.7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48例尿碘含量>300μg/L,均值(340.51±28.77)μg/L,11.7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地区存在高碘、低碘和高、低碘以外相关因素Graves病,但仍以缺碘为主要因素,其次为高、低碘以外、高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占90.95%,两者尿碘水平无差异性.低碘组农村占比例高.
作者:黄卫彤;黄玮;常正义;韦莹慧;黄燕;王民登;黄东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连续观察集贤村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病情现状,为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以该村在校小学生为监测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及甲肿类型,测定8~12岁儿童的尿碘含量;用B超对2002年普查时发现的成年甲肿病人及疑似病例进行确诊;随机抽取30户居民的家庭食用盐,检测其碘含量.结果该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3%;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7.8%,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95.8μg/L;成年村民尿碘中位数为370.8μg/L;村民甲肿疑似病例中甲肿检出率仅为27.2%,且病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结论以碘盐为主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在集贤村落实得很好,但该村居民处于碘过量状态,建议尽快制定、落实适宜浓度的碘盐,科学地防治碘缺乏病.
作者:于钧;刘守军;苏明;张树彬;叶永祥;孟宪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属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营口地区已20多年未有布病新病例.2003年3月,在盖州市查出布病新发病例,到2003年12月初为止,共检测629人,其中诊断出急性期布病病人88例,阳性检出率13.99%,结果如下.
作者:王娜新;吕庆丰;王继健;张晓红;孙赫君;王丽艳;刘权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建平县二十家子镇处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属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3年6~8月在局部地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波及12个村、56个屯,面积达52 500 hm2,表明自1954年以来近50年未发生动物鼠疫的疫源地由静息转入活跃.为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动物鼠疫疫情,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我们对该地区动物鼠疫分布、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该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化的特点,阐明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动物与动物鼠疫发生的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
作者:周长海;张立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内蒙古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疫区,50~60年代为布病严重流行期,经防治80年代疫情控制在低水平,90年代疫情又出现回升.在内蒙古布病疫情的起落中,布氏菌流行株的种型存在偏移已有报道,现将疫情起落中布氏菌流行株的毒力作一分析.
作者:张庆华;郑重;宋利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镓盐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细胞凋亡和基因组DNA含量、分子量的影响.方法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组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8只);骨质疏松组(18只);氯化镓治疗组(19只),给予25mg/(kg·d)氯化镓灌胃;雌激素治疗组(12只),给予苯甲酸雌二醇0.2μg/kg,3次/周,腹腔注射.实验进行30 d.用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骨组织基因组细胞凋亡、含量及分子量.结果骨质疏松组大鼠骨细胞凋亡增加,DNA含量减少,分子量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增加;镓盐治疗组骨细胞凋亡明显减轻,DNA含量增加,分子量增大,肝组织MDA含量下降.结论镓盐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形成.
作者:陈群;熊咏民;王治伦;代晓霞;薛莉;王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防氟改水对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方法对已改水10年的地方性氟中毒村进行了氟斑牙检查及水氟、尿氟检测.结果吴坡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7.57%,氟斑牙指数0.68,水氟、尿氟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巴邑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1.61%,氟斑牙指数0.22.结论防氟改水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根本性措施.
作者:范中学;刘晓莉;郑来义;李平安;李晓茜;白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改进鼠疫疫区处理方法,提高鼠疫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方法查阅分析疫区处理,鼠疫监测资料,现场调查.结果1987~1999年出现的十几个动物鼠疫疫点,都进行了疫区处理,至今无一个疫点疫情复燃波及人间.结论疫情一经判定必须实行疫区处理;但疫区范围尽可能定小,并且疫情追踪和保护性灭鼠灭蚤措施必须加强,该疫区处理方法既能节约经费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作者:王化彬;王万祥;董丽;王建国;秦丰程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