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玉华;熊红梅;郑雪梅;林岳生
目的: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p27Kip1及其同族抑癌基因p21WAF1、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HL患者受累淋巴结中p27Kip1、p21WAF1、cyclin E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NHL中,p27、p21、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20例(72.5%)、8例(20%)、26例(65%).3种蛋白在NHL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免疫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 p27与cyclin E的表达水平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 P<0.01).结论:NHL患者淋巴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27、p21蛋白阴性表达及较高比例的cyclin E阳性表达,说明在NH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27及其相关因素cyclin E,同族基因p21蛋白水平的异常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NHL诊断标记物及预后指标.
作者:肖晖;曾宪昌;张克俭;占竹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前列腺癌的诊断为病理学者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这是由于前列腺本身组织结构复杂,并且前列腺又是性激素的靶器官而多变,部分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差异微小,有时在HE染色光镜下很难辨别,而造成误差.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种前列腺上皮抗原特别是34βE12和PSA,为前列腺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作者:马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7个月,出生时即发现颈部肿物,增长缓慢,无特殊临床表现.体检:左颈扪及一肿物,2.5 cm×1.0 cm×1.0 cm,质较硬,无压痛、发红、溃烂、呼吸困难,无消瘦及呕吐,透光试验(-).临床拟诊:左颈肿物.术中见左颈中部一长约3 cm肿物,切面灰白似软骨,与乳突肌无明显粘连.
作者:邓华;张美德;陈光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WHO新分类的可行性,并且和Rye分类进行比较.方法:将Rye分类的143例霍奇金淋巴瘤重新按照WHO新分类草案分型,比较两种分类各型的构成.所有病人均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2.3∶1.在结节硬化型中并未见到欧美文献报道的女性多于男性的情况;79%的病人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90%病人的首发部位为颈部淋巴结.组织学分型:结节硬化型55例(38.5%),混合细胞型51例(35.7%),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17例(12.0%),具有霍奇金淋巴瘤和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特点的恶性淋巴瘤8例(5.6%),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10例(7.0%).随访:143例中99例有随访(70.7%).WHO分型中以富于淋巴细胞的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5年存活率高,达到56.6%,其次为结节硬化型55.8%,混合细胞型51.6%,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40.0%,具有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特点的恶性淋巴瘤0.统计学分析表明,除Rye分型的结节硬化型和混合细胞型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外,Rye分型的各亚型之间,WHO分型各亚型之间,以及Rye分型与WHO分型相应亚型病人的存活概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WHO分类草案中的结节硬化型的Ⅰ级和Ⅱ级病人的存活概率之间也未见到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WHO的霍奇金淋巴瘤新分类草案在形态学改变的掌握和应用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临床价值尚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赵春;张尚福;李甘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阐述罕见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双侧肩胛区、累及骨和周围软组织的小细胞型ALCL进行了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PCR基因分析.结果:病变以小到中体积的恶性淋巴细胞为主,局部可见大的间变性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呈花环状排列,肿瘤间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D30和EMA,并具有T细胞表型和TCR-β基因重排.结论:此型ALCL具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和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应注意与炎症和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作者:皋岚湘;丁华野;赵坡;钟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编者按:为了推动病理新技术的开展,福州迈新公司有志赞助本刊<技术交流>栏目,支持学术交流,促进病理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凡其客户在本栏发表的优秀论文一律给予奖励,欢迎投稿.
作者:李海刚;林敏玲;吴东霞;苏逢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冻存复苏过程对保持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组化、免疫组化以及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冻存和非冻存(新鲜制备)的细胞在其形态及功能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ALP染色、茜素红S法、V-G法、免疫组化法的结果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细胞存活率与冻存时间密切相关;随冻存时间延长,其存活率下降.结论:两组细胞保持了某些相似的生物学行为,如细胞形态、生长过程、基质分泌等.冻存时间对保存的成骨细胞存活率有影响.
作者:曾敬;丘钜世;徐栋梁;张萌;梁惠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一次性鼠尾静脉注射小鼠抗大鼠Thy1.1单克隆抗体法复制大鼠MsPGN模型,应用光镜、荧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变化;结果: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细胞外基质,包括Ⅰ、Ⅲ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增多,个别大鼠肾小球出现硬化及纤维化.结论:复制出具有典型病变的大鼠MsPGN模型.
作者:楚非;魏民;王谦;李伯光;贾旭;严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肾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方法: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由模型肾组织培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分别检测TGF-β1及其Ⅰ型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1 I 型受体免疫组化阳性;逆转录PCR可见294bp的TGF-β1及345bp的TGF-β1的Ⅰ型受体mRNA特异扩增带.结论: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是TGF-β1的一个来源,而且也是其效应细胞,从而在TGF-β1的作用下出现增生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效应.
作者:孙锁柱;徐曼;邹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粘膜相关型淋巴瘤和肺炎性假瘤的病理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对9例肺粘膜相关型淋巴瘤和6例肺炎性假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男性多见,平均年龄58岁,干咳、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病理形态:肺粘膜相关型淋巴瘤9例,细胞类型,CCL细胞性6例、小淋巴细胞性2例,淋巴浆细胞性1例.肺炎性假瘤6例.免疫组化证实,肺粘膜相关型淋巴瘤9例LCA+、L26+、IgM、κ或λ呈单克隆性,6例炎性假瘤显示多克隆性.结论:两者临床鉴别困难,病理诊断须依靠免疫组化才能鉴别,两者均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张江兰;徐天蓉;范钦和;张智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对225例原诊断为结内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活检石蜡标本,重新进行观察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①HE;②PAS、Giemsa、Gomoris等组化染色;③用13种与淋巴瘤相关的一抗作免疫组化检测;④EB病毒原位RNA分子杂交;⑤PCR法检测TCR的克隆性重排.
作者:Rüdger T;Ichinohasama R;Ott MM;张瑰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校近10年来尸检数明显减少,兄弟院校也存在类似情况,长期以往必将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提请有关方面注意,现将我校近10年尸检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竺可青;章锁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年来,对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及其起源的朗格汉斯细胞的认识有些进展,现介绍如下.
作者:纪小龙;尹彤;申明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胃癌高发区人群胃粘膜病变的研究,对于探索胃癌高发因素和研究胃部疾病与胃癌的关系以及有效防治措施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并因不同高发区人群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各有其特点.
作者:惠起源;冯义朝;傅春明;赵振峰;杨玉梅;马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背部酸痛,呈非持续性隐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同时出现大便次数的减少,由每日1次改为三四天1次,但大便性状无明显改变.
作者:谭学君;朱延波;杨践;储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62岁,以反复咳嗽、咳痰6年,症状加剧伴畏冷、发热7天住院.体检:体温38.5℃,血压16/8 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呼吸音减弱.X线片见右下肺片状影,右胸心膈角及膈面上见一肿块影,大小约5 cm×7 cm,拟诊:右下肺癌并感染.
作者:钟芷芬;朱元佑;苏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例1:患者男,24岁.因酗酒过量于1993年1月13日晚入急诊室救治.首先给予洗胃机洗胃,由于洗胃机充气时间过长,致使患者胃充气过度而收入外科抢救,于第2天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张玲琴;唐绪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材料与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侧段的方法制成25只犬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结扎冠状动脉术后的不同时期将犬处死,取出心脏.心脏标本按纵切法分别于近心瓣端、中间段和心尖部及左冠状动脉的左旋支、右冠状动脉主支、右后降支及左、右心耳取30块心肌标本.采用常规HE染色及ABC免疫组化染色法.
作者:李宝山;魏守礼;陈英敏;吴育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r of infancy,MNTI)少见[1],本文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作者:赵海滨;石群立;金行藻;孙桂勤;陆珍风;严小娟;杨震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