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明;张凯宁;曹少珍;刘雯;丘秀娟;王玉玲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对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毒性(CIPN)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科接受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紫杉醇、铂类、硼替佐米等)的癌症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30例,按常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第21天和第42天CIPN反应程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第42天CIPN反应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致CIPN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珊;户坤;王碧幸;陈丽琴;谭翠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营养方法.观察组给予鼻空肠管营养+鼻胃管减压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空肠管营养+鼻胃管减压方法能有效满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营养需求,降低患者胃肠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曹连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时机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在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术后12h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前、术后5d、8d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和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5d和术后8d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5d和术后8d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12 h给予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不会加大并发症与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风险.
作者:田丰;张洋;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团队入驻社区行脑卒中三级康复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经治疗后出院的12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团队入驻社区行脑卒中三级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6个月后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6个月后Barthel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团队入驻社区行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阴尖锐湿疣患者HPV亚型与微生态的关系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140例及健康女性50例,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和微生态指标检查,比较分析不同HPV亚型患者的微生态改变情况;同时,根据是否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痊愈率及复发率.结果 140例尖锐湿疣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P H值、白带异常、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型感染者合并支原体、白假丝酵母感染,P H值,白带异常,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感染者合并支原体、淋球菌、白假丝酵母、滴虫感染,P H值,白带异常,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者合并淋球菌、白假丝酵母感染,P H值,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微生态失衡,尤以高危型病毒亚型患者更为严重.加强微生态平衡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燕;邓国辉;吴晓燕;杨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初产妇9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1d、3d母乳喂养率、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3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护理后1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护理干预运用于初产妇中,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自我效能,提升护理总满意度.
作者:惠丽雅;顾红;陈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高危新生儿母亲产前访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产前区住院,1周内即将分娩的200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成人焦虑量表调查两组焦虑情绪,比较两组随访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对高危儿6个月、12个月时评价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12个月时MDI、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降低高危新生儿母亲的焦虑情绪,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钟燕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为疼痛评估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疼痛评估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静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估组功能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估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估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疼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梁婉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经脐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采用经脐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经脐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晓琴;宋海良;谢绮雯;龚时文;吴换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CBM、维普及中国知网,收集有关循证护理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00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循证护理组250例,常规护理组250例.M eta分析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RR=0.20,95%CI=(0.11~0.35),P<0.00001].结论 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陈奖国;李丹娜;欧密;王会笑;杨明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出院的18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联动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疾病知识及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饮食、运动、降压药使用、血压计使用、并发症监测及情绪控制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动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水平,有助于患者血压控制.
作者:梁慧妮;周子英;王佩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72例和<50岁组48例.比较两组入室时、入室30min后、60min后、90min后、120min后、150min后和术后2h的体温.结果 <50岁组入室后各时段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in、120min和150min体温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入室后30min、60min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in、120min、150min和术后2h体温均高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50岁组,≥50岁组在术中发生体温过低的风险更高.在常规保温处理的基础上,宜针对年龄稍大患者,强化体温监测和护理.
作者:缪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在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9月~10月使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机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原固定帽.观察组使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观察两组使用后并发症发生率、护士操作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操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改良型新生儿呼吸机管道固定帽用于管道固定所需时间短,重复管道固定次数少,管道脱落导致的患儿皮肤压痕发生的现象减少,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印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3例,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脾脏大小、术后是否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内径、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283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中,79例术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率为27.92%.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Child-Pugh C级、脾脏≥150mm2、术后未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350×109/L、D-二聚体≥280ng/ml、门静脉内径≥15mm、手术方式为脾切+断流术、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重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 T),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PV T的发生率.
作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健康4P医学管理模式在T urner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80例T urner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其染色体核型,采用骨定量超声测量判定患者的骨质健康情况.其中30例骨质健康设为对照组,复诊时给予健康教育.50例骨质健康下降设为研究组,加强患者骨健康管理,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长速度和骨密度变化.结果 80例T urner综合征患者中染色体核型以45,X为主,44例.其次为嵌合体45X/47XXX(3),13例.研究组干预6个月生长速度、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健康4P管理是一种有利于建立以恢复患者生理平衡为目的的医学模式,能够预测疾病风险,改善Turner综合征患者的骨健康.
作者:叶素琪;涂青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进行优化,以更好的指导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分娩.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在术前8h禁食、6h禁饮.观察组在术前6h禁食、2h禁饮.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前低血糖发生率、产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出生1min、3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妇产前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术前8h禁食、6h禁饮,术前6h禁食、2h禁饮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蓝晓燕;周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oley球囊联合缩宫素与人工破膜对足月妊娠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科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Foley球囊促宫颈成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缩宫素与人工破膜.观察两组球囊置入后宫颈成熟度、球囊置入至脱落时间、产程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球囊置入前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囊置入后宫颈Bishop评分均较置入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囊置入至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月妊娠初产妇应用Foley球囊联合缩宫素与人工破膜,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作者:田明丽;李彩珍;陆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阶梯式心理疏导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心理疏导,包括第一阶梯建立互信期,第二阶梯孕期交流支持期,第三阶梯产程情感支持期,第四阶梯产后支持拓展期.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产程、分娩后24h出血量等,母乳喂养成功率、奶涨率、产后技能掌握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28.34±1.87)分,SDS评分为(23.32±1.77)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6.81±1.94)分,SDS评分为(29.59±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分娩后24h出血量、转剖宫产率、宫缩乏力发生率、奶涨发生率、产后技能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心理疏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明芳;林少英;陈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反应、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运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够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生理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排气和泌乳,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留置导尿管患者在尿道护理中应用新型抗菌材料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2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尿道护理,并使用抗感染药物静滴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新型抗菌材料喷洒(对导尿管和尿道口喷洒洁悠神).比较两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d、7d、14d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 、3.75% 、4.38%;对照组分别为6.25% 、9.38% 、1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护理不良反应.结论 在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道护理中应用新型抗菌材料洁悠神对尿道口 、导尿管及与之接触到的衣物、被褥喷洒,能有效保证尿路的清洁无菌,在尿道口、导尿管壁形成一层抗菌分子膜,预防细菌的繁殖,防止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应用方法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曾新旺;朱秋芸;郑秀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