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改进采血方法对危重患者血糖检验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兴芳;赖鹏;彭辉惠

关键词:血样采集, 危重病, 血糖检验
摘要:目的 评价一种改进采血方法对危重患者血糖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本院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新入院危重患者96例,对患者采用传统的采血方法,于无名指指尖侧面穿刺采取末梢血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同时将患者于静脉采血时静脉采血针上剩余的一滴血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将上述两种方法检测的血糖结果与抽取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采血方法提高了采血操作效率,降低危重患者的额外应激刺激,两种采血方法获得的血样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抽取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血糖检验时采用改进采血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操作简单,与传统检测方法检测的血糖值基本一致,可应用于临床.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压力性损伤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与医疗负担[1].美国每年用于治疗压力性损伤的费用高达一亿美金[2].围手术期患者常因术前营养状况、术中麻醉、手术时间、术后多处带管等原因成为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人群,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达3.7%~27.2%[3].

    作者:廖冬花;吴艳平;杨泽;罗懋;欧阳文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水胶体敷料在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伤口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水胶体敷料在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伤口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急诊非择期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的透明造口袋.观察组术后早期采用水胶体敷料保护伤口.对照组采用透明薄膜敷料保护伤口.比较两组术后伤口疼痛评分及愈合情况,并对伤口敷料及造口袋更换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敷料及造口袋更换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造口术后早期使用水胶体敷料能提高造口袋粘贴的稳固性,适当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减少排泄物渗漏引起的造口异味及伤口污染,降低腹部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黄锦萍;叶倩红;孔刚;刘虹;龚志军;韩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观察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与实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班53人为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4班49人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 观察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考核评分为(87.34±1.15)分、(48.14±0.85)分,均高于对照组(84.43±0.97)分、(45.57±0.97)分(P<0.05);观察组护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度、适应度与满意度评分为(8.96±0.73)分、(8.93±0.55)分、(8.90±0.73)分均高于对照组(8.45±0.94)分、(8.42±0.96)分、(8.39±0.74)分(P<0.05).结论 采用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作者:薛惠;赵美玉;张彩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例过敏性休克致心搏骤停行超长心肺复苏术后的护理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是严重的过敏反应之一,可导致致命的呼吸循环衰竭[1].一旦心搏骤停时间大于6min,大多数患者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2].因此,心搏骤停后即刻行心肺复苏(CPR)术意义重大.通常行CPR 20~30min后,未见自主循环恢复,宣告终止CPR[3].CPR持续时间超过30min称为超长CPR.本院成功救治1例过敏性休克致心搏骤停行CPR 150min术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谷一梅;梁丽娜;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毒性脑炎(VE)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入住PICU的VE患儿临床资料,应用PEWS评价患儿病情转归情况及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PEWS评分将患儿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与高危组相比,中、低危组患儿死亡率较低(P<0.05).PEWS预测VE患儿死亡的AUC是0.944(95% CI:0.869~1.000,P=0.001),优截断值是4,此时约登(Youden)指数的峰值、对应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44、100.0%、84.4%.结论 PEWS评分与VE患儿病情转归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评价VE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曾少颜;张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护理干预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对降低甲减孕妇及胎儿危害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对降低甲减孕妇及胎儿危害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就诊的56例妊娠早期(怀孕2个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减低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护理干预组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及治疗调整剂量.对照组接受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两组甲状腺素用量、剖宫产率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新生儿不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干预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不同时段甲状腺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促甲状腺素达标孕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构成了一定威胁,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密切监测,以防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及时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可有效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欧阳春辉;崔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能量计算模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能量计算模型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妊娠期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妊娠期应用能量计算模型进行饮食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1h血糖(1hFP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感染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能量计算模型为指导的饮食管理能有效改善GDM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张明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岁以下婴幼儿照顾者实施优化培训对婴幼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1岁以下婴幼儿照顾者实施优化培训对婴幼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1岁以下婴幼儿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护理干预与院外随访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婴幼儿照顾者实施疾病与发育自我护理能力优化培训.比较两组婴幼儿照顾者疾病知识认知度、生长发育知识认知度、护理知识与操作水平、婴幼儿发育状况与疾病发生次数.结果 观察组照顾者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及生长发育知识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发育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发育商均得到提升(P<0.05),且观察组发育商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均身高、月均体重、出牙时间及发病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岁以下婴幼儿照顾者实施疾病与发育自我护理能力优化培训,能提高照顾者对婴幼儿的家庭护理能力,优化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并降低其疾病发生次数.

    作者:刘淑霞;肖厚兰;黎芹冰;李海香;周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一氧化氮(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应用NO治疗的PPHN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其家属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总有效率、家属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PPHN应用NO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提高家属治疗满意率.

    作者:翁瑜玲;曾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发吞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护理.试验组接受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深受其认可.

    作者:邹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对异体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对异体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均给予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前体质量、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卡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异体HSCT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晨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神经内科疾病伴压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创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破痛油实施创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疼痛、舒适度、睡眠质量、不良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CRP、IL-6、PCT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创面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创面疼痛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创面护理中加用破痛油,可有效抑制患者创面炎性渗出,促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有利于缓解创面疼痛,提高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作者:林胡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返类”指标管理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脱管率和重置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返类”指标管理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脱管和重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留置胃管患儿244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儿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观察组采用“重返类”指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脱管率、非计划重置率.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脱管率、重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重返类”指标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脱管率和重置率,是一种较好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快速冰冻活检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实施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快速冰冻活检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E、NE及CO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快速冰冻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应激反应.

    作者:熊玉慧;蔡亚红;徐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POT评分表在预防谵妄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表在预防谵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采用常规护理的ICU住院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采用CPOT评分表干预护理的ICU住院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OT评分表应用于ICU患者可有效减轻谵妄,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丁森林;王颖;杨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行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及家属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d、3d、5d、7d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便次数、每日进奶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皮肤干燥、皮肤损伤、腹泻、食欲不振等光疗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光疗反应较低.

    作者: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康复效果(IPROS)评分、社会功能(SSPI)评分、精神分裂症状(PANSS)评分、住院症状(NOSIE)评分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BPR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IPROS评分、SSP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PANSS评分、NOSI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覃燕燕;李菲;郭彦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水平,治疗效果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FBG、2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FB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FBG、2hPBG、HbA1c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

    作者:刘文利;陈虹羽;邓惠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血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和相应预防性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内瘘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法分析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时间、低血压、穿刺次数、贫血及静脉内膜增生是影响患者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内瘘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内瘘血栓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胡莉莉;彭琴;罗喜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持续泵入输注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采用间歇输注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2周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D-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间歇泵入的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胃肠功能.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