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对降低甲减孕妇及胎儿危害性的影响

欧阳春辉;崔睿

关键词:护理干预, 甲状腺素, 甲减孕妇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对降低甲减孕妇及胎儿危害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就诊的56例妊娠早期(怀孕2个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减低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护理干预组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及治疗调整剂量.对照组接受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两组甲状腺素用量、剖宫产率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新生儿不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干预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不同时段甲状腺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促甲状腺素达标孕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构成了一定威胁,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密切监测,以防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及时调整甲状腺素剂量,可有效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压疮发生的效果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设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1月~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设为实施后.实施前行压疮常规管理.实施后应用FMEA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原因,找出潜在失效模式,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实施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FMEA管理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压疮发生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文婷;张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GDM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动态血糖检测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疾病知信行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宜运动、遵医用药、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定期复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疾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宜运动、遵医用药、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定期复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为GDM患者提供更高的护理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梦;刘素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返类”指标管理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脱管率和重置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返类”指标管理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脱管和重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留置胃管患儿244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儿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观察组采用“重返类”指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脱管率、非计划重置率.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脱管率、重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重返类”指标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脱管率和重置率,是一种较好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发吞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护理.试验组接受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深受其认可.

    作者:邹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毒性脑炎(VE)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入住PICU的VE患儿临床资料,应用PEWS评价患儿病情转归情况及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PEWS评分将患儿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与高危组相比,中、低危组患儿死亡率较低(P<0.05).PEWS预测VE患儿死亡的AUC是0.944(95% CI:0.869~1.000,P=0.001),优截断值是4,此时约登(Youden)指数的峰值、对应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44、100.0%、84.4%.结论 PEWS评分与VE患儿病情转归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评价VE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曾少颜;张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化吸痰方案对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方案对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患者,按照排痰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处理.研究组给予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方案.分析两组气管切开第1天、第7天肺通气及呼吸力学状态,比较两组气管黏膜出血、肺部感染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气管切开后第7天PaO2、PaO2/FiO2显著高于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第7天呼吸力学指标显著改善,Cdyn升高与WOB、RAW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道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吸痰方式比较,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状态与呼吸力学状态,提高气道管理质量,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恢复.

    作者:黄幼平;罗翠华;何伟玲;黄秀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神经内科疾病伴压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创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破痛油实施创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疼痛、舒适度、睡眠质量、不良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CRP、IL-6、PCT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创面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创面疼痛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创面护理中加用破痛油,可有效抑制患者创面炎性渗出,促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有利于缓解创面疼痛,提高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作者:林胡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延续性护理中对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

    目的 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延续性护理中对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行常规延续性护理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行呼吸功能锻炼延续性护理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复发率及护理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延续性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夏宏;崔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观察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与实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班53人为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4班49人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 观察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考核评分为(87.34±1.15)分、(48.14±0.85)分,均高于对照组(84.43±0.97)分、(45.57±0.97)分(P<0.05);观察组护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度、适应度与满意度评分为(8.96±0.73)分、(8.93±0.55)分、(8.90±0.73)分均高于对照组(8.45±0.94)分、(8.42±0.96)分、(8.39±0.74)分(P<0.05).结论 采用高校《护理教育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作者:薛惠;赵美玉;张彩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水平,治疗效果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FBG、2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FB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FBG、2hPBG、HbA1c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

    作者:刘文利;陈虹羽;邓惠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对异体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对异体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均给予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前体质量、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卡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异体HSCT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晨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快速冰冻活检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实施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快速冰冻活检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E、NE及CO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快速冰冻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应激反应.

    作者:熊玉慧;蔡亚红;徐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行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及家属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d、3d、5d、7d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便次数、每日进奶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皮肤干燥、皮肤损伤、腹泻、食欲不振等光疗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光疗反应较低.

    作者: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保护性约束手套的制作与应用

    目前国内及国外都已普及应用各种深静脉置管及各种引流管,而各种管道的意外拔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因病人神志不清、烦躁等将治疗或监测管道拔除,并可能抓伤自己、医务人员和家属,影响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为保证治疗,便于护理,须对此类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目前,手部约束装置是由绑带或手套与其他物件组成.但在临床应用中,简易约束带易滑脱,滑脱后可造成患者抓伤,意外拔除引流管、气管插管等;或因病人躁动时愈拉愈紧,造成皮肤破损或肿胀.普通密封性约束手套不能保持手部功能位,且不方便手部血液循环的观察.2018年4月我院制作一种新型保护性约束手套应用于临床.

    作者:陆冬侠;施密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能量计算模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能量计算模型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妊娠期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妊娠期应用能量计算模型进行饮食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1h血糖(1hFP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感染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能量计算模型为指导的饮食管理能有效改善GDM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张明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例过敏性休克致心搏骤停行超长心肺复苏术后的护理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是严重的过敏反应之一,可导致致命的呼吸循环衰竭[1].一旦心搏骤停时间大于6min,大多数患者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2].因此,心搏骤停后即刻行心肺复苏(CPR)术意义重大.通常行CPR 20~30min后,未见自主循环恢复,宣告终止CPR[3].CPR持续时间超过30min称为超长CPR.本院成功救治1例过敏性休克致心搏骤停行CPR 150min术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谷一梅;梁丽娜;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POT评分表在预防谵妄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表在预防谵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采用常规护理的ICU住院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采用CPOT评分表干预护理的ICU住院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OT评分表应用于ICU患者可有效减轻谵妄,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丁森林;王颖;杨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种改进采血方法对危重患者血糖检验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改进采血方法对危重患者血糖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本院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新入院危重患者96例,对患者采用传统的采血方法,于无名指指尖侧面穿刺采取末梢血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同时将患者于静脉采血时静脉采血针上剩余的一滴血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将上述两种方法检测的血糖结果与抽取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采血方法提高了采血操作效率,降低危重患者的额外应激刺激,两种采血方法获得的血样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抽取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血糖检验时采用改进采血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操作简单,与传统检测方法检测的血糖值基本一致,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兴芳;赖鹏;彭辉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压力性损伤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与医疗负担[1].美国每年用于治疗压力性损伤的费用高达一亿美金[2].围手术期患者常因术前营养状况、术中麻醉、手术时间、术后多处带管等原因成为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人群,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达3.7%~27.2%[3].

    作者:廖冬花;吴艳平;杨泽;罗懋;欧阳文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在眼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在眼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80例眼科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眼科术后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情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英;王志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