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评估

郑旭州;罗曼宇;严之桢;杨帆;聂萍;李朝园;胡靓倩;罗萍

关键词:肾穿刺活检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肾脏病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老年肾脏病患者与467例非老年肾脏病患者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除年龄外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穿刺活检术后两组无严重并发症,非老年组肾穿刺活检后血肿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 老年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有助于指导治疗,且相对安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肝脏病理表现及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肝脏病理表现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老年患者90例,根据肝组织活检结果分为肝脂肪变组(37例)和无肝脂肪变组(53例).收集活检时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分级,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原(HBcAg)在肝细胞中的反应面积和强度.结果 肝脂肪变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水平明显低于无肝脂肪变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Apob、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脂肪变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脂肪变组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低于无肝脂肪变组,中重度以上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比例明显低于无肝脂肪变组(P<0.01).HBsAg多表达于浆膜内,HBcAg多表达于浆核;肝脂肪变组HBsAg、HBcAg表达强度3~4级的比例及表达面积3~4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无肝脂肪变组(P<0.01).结论 合并肝脂肪变的中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轻;肝脂肪变细胞中HBsAg、HBcAg表达减弱可能与抗病毒疗效有关.

    作者:吴卫锋;盖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摆动类手法作用于循环系统的机制

    循环系统在人体分布范围较广、作用颇多,因此循环系统疾病也表现出了疾病种类多样化、疾病病因复杂化、临床疗法多元化的特点. 摆动类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一大类别,以法类手法、一指禅类手法、揉法类手法为主〔1〕. 通过辨证施治应用特定的摆动类推拿手法可有效调节心脏功能、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特性、调节淋巴循环,以起到通过摆动类手法治疗或辅助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 本文对摆动类手法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齐伟;胡冠宇;卢群;丛德毓;吕文会;王宇臣;张艳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25-(OH)VD3〕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及CD4+/CD8+,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4、IL-5和25-(OH)VD3含量.结果 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和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且25-(OH)VD3明显降低,对预测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洪源;钱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

    目的 探究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在应用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蜈蟾痛愈膏(观察组)辅助止痛治疗与单纯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羟考酮缓释片的需求量明显较少,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孙守坤;李明晶;陈卓;李众;王军;郭怀宇;张越;杨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社会资本对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者(PLWH)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现状,分析社会资本对老年PLWH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资本调查表和健康状况简易量表(SF-36)对68例老年PLWH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PLWH的生存质量与社会资本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低,生存质量总分(63.17±14.83)分,与中国常模有显著差异(t=7.767,P=0.000);社会资本总分(4.56±2.67)分.与子女亲戚见面聚会次数情况,谈心、得到朋友同事建议和帮助的次数,谈心、得到邻居建议和帮助的次数,对他人信任情况,参加其他形式的组织或俱乐部情况,年龄,收入及婚姻状况均是老年PLWH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PLWH社会资本较少,社会资本对老年PLWH生存质量有影响.

    作者:蓝桂莲;袁兆康;徐群英;黎国庆;张连军;谢骁旭;邹娇娇;谭绍清;陈陵;吕欢欢;张鹏;郑辉烈;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PcomAA)伴动眼神经麻痹(ONP)老年患者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1例PcomAA伴ONP高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分组,观察组(神经内科收治)31例,开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神经外科收治)30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处理.观察两组临床手术指标变化,检测患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葡萄糖等生化指标,评估脑损伤改善效果,记录手术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乳酸、葡萄糖、N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水肿、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ONP完全恢复11例(35.48%),部分恢复4例(12.90%);对照组ONP完全恢复10例(33.33%),部分恢复5例(16.67%),两组ONP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PcomAA伴ONP疗效确切,对脑组织损伤小,促进机体恢复效果,改善ONP症状,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强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彦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K组术前30 min酮咯酸氨丁三醇15 mg静脉注射,术后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90 mg+舒芬太尼2μg/kg行PCIA;C组术前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2μg/kg.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1 d(T1)、3 d(T2)、5 d(T3),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于术前1 d、术后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在T1~T3时间点较T0点明显增高(P<0.05),C组较K组增高明显(P<0.05);两组TNF-α在T1、T2时间点较T0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C组较K组增高明显(P<0.05),T3时点两组均回落至T0时点水平;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抑制术后CRP、IL-6、TNF-α的释放,改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杨淼;邓云坤;章放香;方华;彭林;邹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及其受体(R)-3表达,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65例有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对照组为40例无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正常对照组为3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留取术后的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VEGF-D和VEGFR-3表达.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浸润深度均密切相关,VEGF-D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EGF-D和VEGFR-3水平升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魏顺英;杨爱萍;汪祖春;赵俊哲;邱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7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关注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63例喉鳞癌术后组织为观察组,31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CD74和MMP-7的表达.结果 两组中CD74和MMP-7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D74的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观察组MMP-7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74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喉鳞癌术后组织中CD74和MMP-7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CD74和MMP-7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俊娟;赵珺;祁艳娟;王芳;王青海;谢添慧;付海生;杨春花;熊向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

    目的 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性性脑卒中模型,从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中选取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针刺+康复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手术组相同.分别在治疗后3、7、14 d进行神经行为评分.于14 d治疗干预1 h后检测脑电活动,麻醉后取大鼠脑部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在第3、7、14天均显著增加;第14天脑电活动显著下降,脑部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可见神经细胞肿胀、浸润,神经元坏死凋亡、细胞膜破裂细胞核溶解等,可见模型复制成功.而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康复训练组、针刺+康复组大鼠脑电的平均波幅显著增加,脑电活动显著增强,脑部梗死面积明星减少,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减少,脑部组织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元坏死减少,细胞凋亡也减少,病变范围缩小,其中以针刺+康复组效果佳(P<0.05,P<0.01).结论 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用于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脑部局部组织损伤,增强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史华;何琦;娄元俊;邵素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脂质体多柔吡星40 mg·m-2·d-1,d1;地塞米松40 mg/d口服d1~d4,dq~d12,d17~d2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 mg和5%葡萄糖注射,滴注4 h以上,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生骨痛、脊椎骨折和高钙血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R)-5b、Wnt抑制剂(DKK1)、白细胞介素(IL)-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骨痛发生率为6.67%(1/15例),低于对照组13.33%(2/15例,P<0.05).试验组脊椎骨折发生率为6.67%(1/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15例,P<0.05).试验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3.33%(2/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4/15例),(P<0.01).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29.32±3.84)个月,对照组为(14.32±2.93)个月(P<0.05).治疗后,试验组TRACR-5b为0.99±0.02,IL-6为1.02±0.03,DKK1为1.08±0.01,Runx2为0.84±0.02;对照组TRACR-5b为0.77±0.03,IL-6为0.52±0.04,DKK1为0.65±0.03,Runx2为1.13±0.03(均P<0.05).试验组8例(53.33%)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泻,乏力6例(40.00%),血小板减少4例(26.67%),肢短麻木5例(33.33%),发热7例(46.67%),憋气和心慌7例(46.67%),体位低血压3例(20.00%),视觉障碍1例(6.67%);对照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11例(73.33%),乏力9例(60.00%),血小板减少9例(60.00%),肢端麻木11例(73.33%),发热12例(80.00%),憋气和心慌11例(73.33%),体位性低血压9例(60.00%),视觉障碍5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可有效延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少骨痛、脊椎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与调节成骨或破骨细胞因子TRACR-5b、DKK1、IL-6和Runx2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思力;苏蕊;黄耘;方志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人口学问卷、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5名≥60岁的老年人24 w健身气功锻炼前后进行测查.结果 24 w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人格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时间主效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w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应对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身气功锻炼能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

    作者:王莉华;高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186例,对其中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急诊PCI术后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加重,<55岁患者梗死血管更易累及前降支并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梗死血管闭塞时间、梗死血管重要性、非梗死血管病变程度、侧支循环不良、边支血管闭塞和损伤等均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造影剂、血容量增加、再灌注损伤、缓血流、无再流也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较多,警惕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王艳飞;解俊敏;董斌;贾新未;潘焕军;赵文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临床与护理对策及对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联合常规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老年COP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炎症因子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1β及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血清CRP、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CPOD患者应用中医特色联合常规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效果,降低CRP、IL-1β、TNF-α水平.

    作者:王松慧;康俊英;周明丽;薛冰娜;韩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与循环微粒的关系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循环微粒(MPs)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5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为中-重度狭窄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的空腹静脉血;通过两步离心法提取两组MPs并检测其浓度,分析实验组FFR和MPs的关系,后检测不同狭窄程度的冠心病患者MPs(相同浓度)对离体大鼠血管舒张功能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体内MPs含量与FFR呈负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Ps抑制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和NO产生;实验组MPs抑制血管舒张功能和NO产生的能力与FFR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体内MPs含量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能力与冠脉缺血程度呈正相关,MPs含量的高低可以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进一步验证了MPs有作为内皮功能受损标志物的潜能.

    作者:从国彬;张涛;王恩漫;闫哲;李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 回顾性分析70岁及以上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GEJ)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可切除的初次住院158例70岁及以上高龄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化疗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总体平均生存期为(38.872±7.4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6.131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术后病理分期(pT-NM分期)和淋巴结分期(N分期)是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 患者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及pTNM分期存在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玉铃;陈少斌;王耿;张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指标的特征及长间歇可能的机制.方法 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70例,根据房颤发作终止后是否出现≥2 s的RR长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间歇组)70例和无长RR间歇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基础疾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心脏超声学指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指标,包括24 h窦性平均心率、静息心率、Ⅱ导联P波时限和振幅、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QTc间期、ST段形态、T波形态、有无传导异常、有无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无Brugada波和J波.结果 两组患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窦性24 h平均心率、窦性静息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QTc间期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终止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者有出现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可能.

    作者:卢慧;张树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人衰弱与机构养老需求的关系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与机构养老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Fried身体表型对848名社区老年人评测衰弱.结果 老年人衰弱率与机构养老需求率分别为5.0%和3.9%,衰弱者需求率(21.4%)高于衰弱前期(4.9%)与健康者(1.5%);衰弱者ADL/IADL障碍、认知障碍与抑郁比例也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ADL障碍与抑郁是衰弱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 衰弱增加机构养老需求,因此,早期识别与管理衰弱可减少不良健康结局风险,从而减缓老年人入住机构.

    作者:乔晓霞;杨华;苗红;闫凌;田晓宇;刘娜;董莉娟;王翠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18例SAP合并继发性感染患者(感染组)、21例SAP患者(非感染组),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两组病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感染组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分别为27.8%、(12.1±3.5)d,与非感染组〔4.8%和(7.2±2.6)d〕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分别较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合并继发性感染可加重SAP患者Th17免疫亢进,延长ICU住院天数,提高死亡率.

    作者:李英;齐见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脊髓损伤通过上调PD-1表达破坏CD8+T细胞的功能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 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时愔;杨华;王开化;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