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霞;杨华;苗红;闫凌;田晓宇;刘娜;董莉娟;王翠丽
目的 探讨头孢美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气道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TREM)-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头孢美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情缓解情况、sTREM-1、TNF-α及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59.18%,χ2=8.066,P=0.045).观察组咳嗽咳痰缓解时间、体温和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病原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213,P=0.000;t=1.749,P=0.042;t=8.197,P=0.000;χ2=4.781,P=0.029).两组治疗前血清IL-10、TNF-α及sTREM-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105,P=0.000;t=9.092,P=0.000;t=13.199,P=0.000).结论 头孢美唑用于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疗效肯定,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血清IL-10、TNF-α及sTREM-1水平,纠正炎症反应.
作者:夏奇奂;齐福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指标的特征及长间歇可能的机制.方法 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70例,根据房颤发作终止后是否出现≥2 s的RR长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间歇组)70例和无长RR间歇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基础疾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心脏超声学指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指标,包括24 h窦性平均心率、静息心率、Ⅱ导联P波时限和振幅、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QTc间期、ST段形态、T波形态、有无传导异常、有无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无Brugada波和J波.结果 两组患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窦性24 h平均心率、窦性静息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QTc间期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终止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者有出现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可能.
作者:卢慧;张树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及其受体(R)-3表达,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65例有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对照组为40例无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正常对照组为3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留取术后的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VEGF-D和VEGFR-3表达.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浸润深度均密切相关,VEGF-D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EGF-D和VEGFR-3水平升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魏顺英;杨爱萍;汪祖春;赵俊哲;邱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按照国际标准,辽宁1995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辽宁省严重老龄化的是超低的出生率,2000年以来,辽宁省的人口出生率始终在8‰上下徘徊,2014年更是创下近10 年的新低6. 49‰,这一水平已低于全球人口出生率低的德国( 8. 2‰)和日本( 8. 4‰)〔1〕.严重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直接导致辽宁省的养老金收支平衡受到冲击并于2016年出现缺口. 用劳动人口数量与需要供养的老人数量之比表示老年供养比,由辽宁省建国以来老年供养比可知,建国初期,由于社会安定,辽宁省人口迅速增长,供养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1953年达到8. 78 ,此后由于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供养比出现小幅下降,1964 年下降为7. 96,1982年达到6. 87. 1973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降低. 1990年前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代人陆续进入工作岗位,供养比开始大幅下降,1990 年下降到4. 77 ,之后持续下降,世纪之交2000年供养比为3. 92 ,2010年下降为3. 12 ,到2015 年下降至2. 23 的较低水平,如不进行改革,按照现有数据进行测算, 2020年供养比将会下降到1. 58 ,这对在职职工来说将是十分沉重的负担.
作者:佟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选择性椎板减压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价患者症状;对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VAS、ODI及腰椎JO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DLS并椎管狭窄可达到较好中期疗效.
作者:白皓天;李建安;白云深;杨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入院时均抽取静脉血,检测CysC,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1)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CysC、CRP、ET-1均高于心衰未合并房颤组(P均<0.05).两组间GFR、Cr、BUN均无显著性差异.(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与房颤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1,P<0.01),CysC与年龄(r=0.310,P<0.01)、GFR(r=-0155,P<0.01)、Cr(r=0.377,P<0.01)、CRP(r=0.102,P<0.01)、ET-1(r=0.211,P<0.01)等相关,但与BUN、吸烟、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此外,而房颤还与CRP(r=0.234,P<0.01)、ET-1(r=0.381,P<0.05)等因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校正年龄、性别、CRP、ET-1等因素后,CysC与房颤显著相关,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2,P<0.05).结论 血清CysC是心衰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水平上调的慢性心衰患者是房颤的高危人群.
作者:王锡惠;陶以嘉;腾名子;姜升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RPLS )是一组多病因、多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影像学上以大脑后部白质改变为主,预后一般较好,绝大多数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能够完全恢复,但治疗不及时,也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本文就RPLS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敬佩凤;陈秋惠;张医芝;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人口学问卷、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5名≥60岁的老年人24 w健身气功锻炼前后进行测查.结果 24 w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人格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时间主效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w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应对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身气功锻炼能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
作者:王莉华;高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 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时愔;杨华;王开化;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CTC的EGFR表达水平,根据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都给予TKI治疗至少1个月后与TKI疗效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EGFR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分期及功能状态(PS)评分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高表达组治疗有效率(50%)及疾病控制率(70%)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35.7%,53.5%,均P<0.05).在TKI治疗有效的老年患者中,治疗前后EGFR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KI治疗无效的老年患者中,治疗前后EGFR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21个月)及无疾病进展期(11个月)均明显长于低表达组(10个月,4个月,均P<0.05);1年生存率(77.8%),2年生存率(38.1%)及3年生存率(22.2%)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63.3%,31.2%,3.3%,均P<0.05).结论 老年晚期NSCLC外周血CTC的EGFR高表达患者对EGFR-TKI靶向治疗反应有效率较高,生存期较长.
作者:江波;金从国;杨承纲;涂长玲;朱颖;何文杰;刘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予RPH、PPH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内痔回缩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治疗效果满意.在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RPH组优于另外两组.结论RPH治疗老年性混合痔,疗效满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耐受度高,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李帅军;李梅;许崇斯;盛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维生素C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维生素C与AD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8月.两名研究者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总研究对象258例,其中AD患者及对照组各179例.经Meta分析显示,AD患者维生素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WMD=-14.526μmol/L,95%CI:-20.240~-8.811μmol/L,P<0.001).漏斗图及Egger检验显示无发表偏倚,失安全系数法显示结果比较稳健.结论 维生素C对预防AD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本研究受到样本量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其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作者:马东阳;刘芸;刑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25-(OH)VD3〕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及CD4+/CD8+,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4、IL-5和25-(OH)VD3含量.结果 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和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且25-(OH)VD3明显降低,对预测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洪源;钱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在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8例超声检查结果存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老年患者,查体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两种检查,检查结果病灶阳性患者接受外科切除手术及病灶组织活检,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中,平均病灶的大小为(1.03±0.84)cm2,组织活检结果中59例患者为良性病灶;7例为交界性病灶,癌变风险较高;12例患者为恶性,其中9例为导管内癌,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与X线钼靶两种检查对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与活检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检查对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对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更有诊断价值.
作者:安显鸿;梁国欣;韩宪静;陈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下尿路症状(LUTS)时后尿道形态的改变.方法 BPH患者65例,应用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和膀胱残余尿量,观察后尿道走行及尿道内口,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价LUTS,根据超声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尿道形态正常组30例和后尿道形态改变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LUTS、前列腺增生程度及膀胱残余尿量分级所占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尿道形态及尿道内口的改变与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LUTS、膀胱残余尿量分级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列腺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尿道形态及尿道内口的改变与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呈正相关性(P<0.05),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观察后尿道走行及尿道内口形态改变可作为BPH致LUTS的直接证据.
作者:邬效柱;王小漫;束中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特异性激动小鼠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nAChR)水平对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月龄非转基因C57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腹腔注射0.5、1.0 mg/kg、3.0 mg/kg PNU282987组各8只.采用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囊泡相关蛋白突触素(Syn)、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和突触后致密物(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 PNU282987组、3.0 mg/kg PNU282987组中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SNAP-2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特异性激动小鼠α7nAChR能够使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这可能提示了α7nAChR与突触密切相关,这可能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王晓玲;邓于新;董阳婷;官志忠;齐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肾脏病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老年肾脏病患者与467例非老年肾脏病患者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除年龄外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穿刺活检术后两组无严重并发症,非老年组肾穿刺活检后血肿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 老年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有助于指导治疗,且相对安全.
作者:郑旭州;罗曼宇;严之桢;杨帆;聂萍;李朝园;胡靓倩;罗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应用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CHD分类分为观察组(心绞痛)45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及对照组(无症状心肌缺血)40例.两组均接受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结果 两组DCG在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ECG(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搏RR间期(SDNN)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494,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以SDNN<100 ms为诊断截点值,SDNN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75.00%,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 相对于ECG,DCG可提高老年CHD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且对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麦惠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LRIG3基因过表达对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顺铂(CDD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并鉴定LRIG3基因过表达的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将其分为3组:观察组〔转染含Survivn启动子和LRIG3基因的S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载体〕,阴性对照组(转染含Survivn启动子但不含LRIG3基因的SP-EGFR载体),空白对照组(未转染).将3组细胞分别加入CDDP,构建CDDP组、CDDP/SP-EGFR组、CDDP/SL-EGFR组,并与空白组进行细胞凋亡实验.RT-PCR和Wert-ern印迹检测转染前后BIU-87细胞中LRIG3、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rtern印迹检测CDDP对BIU-87细胞总EGFR和p-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LRIG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观察组EGFR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CDDP处理24 h后3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随CDDP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CDDP/SL-EGFR组细胞IC50值明显低于CDDP/SP-EGFR组和CDDP组(P<0.01).CDDP/SL-EGF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DDP/SP-EGFR组、CDDP组、空白对照组(P<0.01).CDDP组总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p-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DP/SL-EGFR组EGFR蛋白和p-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CDDP/SP-EGFR组(P<0.01).结论 LRIG3基因通过结合并下调p-EGFR水平阻断CDDP对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促进CDDP诱导的BIU-87细胞凋亡,提升膀胱癌耐药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作者:倪钊;王勤章;李应龙;李强;钱彪;王新敏;欧阳松;李晨;董洪超;高存祥;刘志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轻度组(均P<0.05);观察组FIB和PLT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病程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高凝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疾病病情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施煜燕;周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