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长节段固定疗效

白皓天;李建安;白云深;杨小玉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突, 腰椎管狭窄, 选择性减压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选择性椎板减压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价患者症状;对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VAS、ODI及腰椎JO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DLS并椎管狭窄可达到较好中期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及对血清1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1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影响.方法 手术后入住加强护理病房(ICU)且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健脾补肾活血方,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血清P1NP和β-Crosslaps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3例,临床有效率为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7%.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由治疗前的(0.512±0.73)ρ·g-1·cm-2增加至(0.671±0.84)ρ·g-1·c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1NP、β-Crosslaps含量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两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1NP、β-Crosslaps含量.

    作者:刘鸿雁;李剑;翟羽;宋安洋;徐琬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4 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SBP)与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ALBU)的相关性.方法 2006~2007年第一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二、三次健康体检,并于第三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LBU检测等.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资料完整者1396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4 h、日间、夜间SBP与ALBU的相关性.结果 ①按照24 h、日间、夜间SBP三分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随着24 h、日间、夜间SBP升高,lgALBU增加.②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 h、日间、夜间SBP每增加1个标准差,ALBU分别增加12.93、12.61、11.56 mg/L.结论 24 h、日间、夜间SBP与ALBU呈正相关,而诊室SBP与ALBU无相关性.

    作者:程平;李春慧;王淑华;赵海燕;杨静;郑晓明;吴云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18例SAP合并继发性感染患者(感染组)、21例SAP患者(非感染组),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两组病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感染组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分别为27.8%、(12.1±3.5)d,与非感染组〔4.8%和(7.2±2.6)d〕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分别较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合并继发性感染可加重SAP患者Th17免疫亢进,延长ICU住院天数,提高死亡率.

    作者:李英;齐见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

    目的 探究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在应用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蜈蟾痛愈膏(观察组)辅助止痛治疗与单纯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羟考酮缓释片的需求量明显较少,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孙守坤;李明晶;陈卓;李众;王军;郭怀宇;张越;杨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头孢美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sTREM-1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头孢美唑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气道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TREM)-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头孢美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情缓解情况、sTREM-1、TNF-α及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59.18%,χ2=8.066,P=0.045).观察组咳嗽咳痰缓解时间、体温和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病原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213,P=0.000;t=1.749,P=0.042;t=8.197,P=0.000;χ2=4.781,P=0.029).两组治疗前血清IL-10、TNF-α及sTREM-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105,P=0.000;t=9.092,P=0.000;t=13.199,P=0.000).结论 头孢美唑用于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疗效肯定,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血清IL-10、TNF-α及sTREM-1水平,纠正炎症反应.

    作者:夏奇奂;齐福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aspase-3抑制剂联合葛根素对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活力及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抑制剂联合葛根素对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活力及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p-STAT)3表达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用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用葛根素、Caspase-3抑制剂、葛根素联合Caspase-3抑制剂分别处理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酶切Caspase-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STAT)3、p-STAT3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L-1β作用后的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光密度值(OD值)由原来的(1.12±0.13)降至(0.63±0.07),细胞凋亡率从(3.15±0.36)%升至(39.54±1.69)%.葛根素和Caspase-3抑制剂单独作用后的细胞OD值分别升至(0.79±0.05)、(0.85±0.07),而细胞凋亡率分别降至(22.47±1.32)%、(20.84±2.01)%;葛根素和Caspase-3抑制剂联合使用后细胞OD值升到(1.05±0.11),细胞凋亡率降为(14.32±1.12)%.葛根素、Caspase-3抑制剂单独作用或者是联合使用后细胞中p-STAT3/STAT3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并且二者联合使用后p-STAT3/STAT3水平下降多.结论 Caspase-3抑制剂、葛根素能够降低IL-1β对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活力抑制作用,抑制IL-1β诱导的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且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明显,STAT3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超;蔡平;周陈西;陈印磊;罗如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 回顾性分析70岁及以上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GEJ)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可切除的初次住院158例70岁及以上高龄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化疗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总体平均生存期为(38.872±7.4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6.131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术后病理分期(pT-NM分期)和淋巴结分期(N分期)是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 患者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及pTNM分期存在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玉铃;陈少斌;王耿;张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186例,对其中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急诊PCI术后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加重,<55岁患者梗死血管更易累及前降支并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梗死血管闭塞时间、梗死血管重要性、非梗死血管病变程度、侧支循环不良、边支血管闭塞和损伤等均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造影剂、血容量增加、再灌注损伤、缓血流、无再流也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较多,警惕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王艳飞;解俊敏;董斌;贾新未;潘焕军;赵文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去卵巢大鼠骨丢失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模型大鼠骨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水平,探讨CTGF在去卵巢(OVX)大鼠骨丢失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3月龄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Sham组;②OVX组;③OVX+E组.用药12 w后,检测大鼠股骨及腰椎骨密度(BMD)后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骨组织中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BMD下降,骨小梁周边CTGF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且增强;OVX+E组BMD与Sha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骨小梁周边CTGF阳性细胞呈微量表达.相关分析显示,OVX组大鼠骨组织中,CTGF与BMD呈负相关;Sham组与OVX+E组大鼠骨组织中,CTGF与BM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OVX大鼠骨组织中BMD下降,CTGF表达增强,推测CTGF在PMO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且雌激素能阻止CTGF的过度表达.

    作者:刘彩云;郭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RIG3基因过表达对膀胱癌耐药细胞株顺铂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LRIG3基因过表达对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顺铂(CDD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并鉴定LRIG3基因过表达的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将其分为3组:观察组〔转染含Survivn启动子和LRIG3基因的S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载体〕,阴性对照组(转染含Survivn启动子但不含LRIG3基因的SP-EGFR载体),空白对照组(未转染).将3组细胞分别加入CDDP,构建CDDP组、CDDP/SP-EGFR组、CDDP/SL-EGFR组,并与空白组进行细胞凋亡实验.RT-PCR和Wert-ern印迹检测转染前后BIU-87细胞中LRIG3、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rtern印迹检测CDDP对BIU-87细胞总EGFR和p-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LRIG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观察组EGFR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CDDP处理24 h后3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随CDDP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CDDP/SL-EGFR组细胞IC50值明显低于CDDP/SP-EGFR组和CDDP组(P<0.01).CDDP/SL-EGF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DDP/SP-EGFR组、CDDP组、空白对照组(P<0.01).CDDP组总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p-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DP/SL-EGFR组EGFR蛋白和p-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CDDP/SP-EGFR组(P<0.01).结论 LRIG3基因通过结合并下调p-EGFR水平阻断CDDP对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促进CDDP诱导的BIU-87细胞凋亡,提升膀胱癌耐药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作者:倪钊;王勤章;李应龙;李强;钱彪;王新敏;欧阳松;李晨;董洪超;高存祥;刘志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K组术前30 min酮咯酸氨丁三醇15 mg静脉注射,术后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90 mg+舒芬太尼2μg/kg行PCIA;C组术前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2μg/kg.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1 d(T1)、3 d(T2)、5 d(T3),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于术前1 d、术后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在T1~T3时间点较T0点明显增高(P<0.05),C组较K组增高明显(P<0.05);两组TNF-α在T1、T2时间点较T0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C组较K组增高明显(P<0.05),T3时点两组均回落至T0时点水平;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抑制术后CRP、IL-6、TNF-α的释放,改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杨淼;邓云坤;章放香;方华;彭林;邹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及其受体(R)-3表达,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65例有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对照组为40例无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正常对照组为3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留取术后的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VEGF-D和VEGFR-3表达.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浸润深度均密切相关,VEGF-D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EGF-D和VEGFR-3水平升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魏顺英;杨爱萍;汪祖春;赵俊哲;邱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入院时均抽取静脉血,检测CysC,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1)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CysC、CRP、ET-1均高于心衰未合并房颤组(P均<0.05).两组间GFR、Cr、BUN均无显著性差异.(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与房颤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1,P<0.01),CysC与年龄(r=0.310,P<0.01)、GFR(r=-0155,P<0.01)、Cr(r=0.377,P<0.01)、CRP(r=0.102,P<0.01)、ET-1(r=0.211,P<0.01)等相关,但与BUN、吸烟、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此外,而房颤还与CRP(r=0.234,P<0.01)、ET-1(r=0.381,P<0.05)等因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校正年龄、性别、CRP、ET-1等因素后,CysC与房颤显著相关,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2,P<0.05).结论 血清CysC是心衰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水平上调的慢性心衰患者是房颤的高危人群.

    作者:王锡惠;陶以嘉;腾名子;姜升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协同致病性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服用史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协同致病性.方法 消化性溃疡患者155例(其中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再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1例为对照组.调查NSAIDs服用史,检测HP感染.结果 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胃溃疡的OR值为18.87(95%CI为12.03~30.09),明显高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胃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十二值肠溃疡的OR值23.79(95%CI为13.21~38.51)明显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分别为3.62(95%CI为1.01~17.98)和0.98(95%CI为0.28~7.89),均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的胃溃疡和十二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对照未服用NSAIDs者,偶尔服药与短期服药及长期服药溃疡出血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和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中无协同作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NSAIDs时间长短无关.

    作者:黄玉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肾脏病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老年肾脏病患者与467例非老年肾脏病患者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除年龄外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穿刺活检术后两组无严重并发症,非老年组肾穿刺活检后血肿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 老年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有助于指导治疗,且相对安全.

    作者:郑旭州;罗曼宇;严之桢;杨帆;聂萍;李朝园;胡靓倩;罗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具有IQ结构域的人RasGTP激活蛋白相关蛋白1和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具有IQ结构域的人RasGTP激活蛋白相关蛋白(IQGAP)1、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63例为观察组,子宫肌瘤术后留取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组织3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IQGAP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两组IQGAP1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QGAP1和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IQGAP1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细胞增殖指数相关.二者阳性率与年龄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二者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QGAP1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且具有负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作者:纪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面罩吸氧,而治疗组则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氧分压、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间则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调节生命体征,缓解缺氧状态,改善肺功能和预后情况.

    作者:李镇;郑辉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桃红四物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血清RANKL、骨保护素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临床疗效及血清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法,将2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或观察组(桃红四物汤+常规治疗),每组119例.比较两组术后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清骨钙素(OC)、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LAP)、全甲状腺旁腺素(iPTH)、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ⅠN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RANKL、OPG、TGF-β1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86.6%(103/119)〕明显高于对照组〔76.5%(91/119),χ2=2.117,P=0.034〕.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3.2±1.3)w明显少于对照组〔(14.5±1.5)w,t=7.144,P=0.000〕.术后3个月,观察组OC、BLAP、tPⅠNP、VEGF、IGF-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PTH、β-CTX、BMP-2、IL-1、IL-6、IL-10、IL-18、TNF-α、RANKL、O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水平及骨折愈合微环境,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李盼祥;刘晓峰;蒋亮;孙少松;梁志兴;杨兰;赵东志;孙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脊髓损伤通过上调PD-1表达破坏CD8+T细胞的功能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 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时愔;杨华;王开化;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小血管病与氧化应激

    脑小血管病( CSVD)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 病理改变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 arteriole) ,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等. 主要病理学特点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1〕;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微梗死〔2〕. 目前,CSVD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亦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就氧化应激在两种类型 CS-VD〔3〕,即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和非脑淀粉样血管病( CNAA)中的作用进行梳理,同时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活性氧(ROS)参与CSVD病理机制进行了重点阐述,后讨论通过药理学治疗CSVD的可行性及潜在的NADPH氧化酶抑制剂现状.

    作者:葛永利;王玉敏;王洪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