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

孙守坤;李明晶;陈卓;李众;王军;郭怀宇;张越;杨焱

关键词:蜈蟾痛愈膏, 羟考酮缓释片, 肿瘤, 疼痛,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究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在应用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蜈蟾痛愈膏(观察组)辅助止痛治疗与单纯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羟考酮缓释片的需求量明显较少,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效果明显.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凝血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轻度组(均P<0.05);观察组FIB和PLT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病程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高凝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疾病病情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施煜燕;周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卵巢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Western印迹检测组织中MACC1表达水平.以卵巢癌细胞A278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MACC1小干扰RNA(MACC1 siRNA)、siRNA对照(siRNA control),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只加入转染试剂)、siRNA control组(转染siRNA con-trol)、MACC1 siRNA组(转染MACC1 siRNA).培养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MAC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MACC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siRNA control组细胞中MACC1、MMP-2、MMP-9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与未转染组相比均没有差异,MACC1 siRNA组细胞中MACC1、MMP-2、MMP-9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结论 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干扰MACC1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表达有关.

    作者:范从红;李根;廖晓燕;辜定钎;曹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aspase-3抑制剂联合葛根素对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活力及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抑制剂联合葛根素对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活力及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p-STAT)3表达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用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用葛根素、Caspase-3抑制剂、葛根素联合Caspase-3抑制剂分别处理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酶切Caspase-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STAT)3、p-STAT3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L-1β作用后的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光密度值(OD值)由原来的(1.12±0.13)降至(0.63±0.07),细胞凋亡率从(3.15±0.36)%升至(39.54±1.69)%.葛根素和Caspase-3抑制剂单独作用后的细胞OD值分别升至(0.79±0.05)、(0.85±0.07),而细胞凋亡率分别降至(22.47±1.32)%、(20.84±2.01)%;葛根素和Caspase-3抑制剂联合使用后细胞OD值升到(1.05±0.11),细胞凋亡率降为(14.32±1.12)%.葛根素、Caspase-3抑制剂单独作用或者是联合使用后细胞中p-STAT3/STAT3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并且二者联合使用后p-STAT3/STAT3水平下降多.结论 Caspase-3抑制剂、葛根素能够降低IL-1β对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活力抑制作用,抑制IL-1β诱导的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且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明显,STAT3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超;蔡平;周陈西;陈印磊;罗如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脊髓损伤通过上调PD-1表达破坏CD8+T细胞的功能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 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时愔;杨华;王开化;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将血栓抽吸后直接植入支架的173例为观察组,将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的1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抽吸后即刻及支架植入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支架植入后观察组TIMI血流≥Ⅱ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支架植入2 h后,两组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长度及支架直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钙蛋白(cTn)T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 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后直接行PCI治疗STEMI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改善短期预后.

    作者:孟君;孙庆春;马维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入院时均抽取静脉血,检测CysC,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1)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CysC、CRP、ET-1均高于心衰未合并房颤组(P均<0.05).两组间GFR、Cr、BUN均无显著性差异.(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与房颤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1,P<0.01),CysC与年龄(r=0.310,P<0.01)、GFR(r=-0155,P<0.01)、Cr(r=0.377,P<0.01)、CRP(r=0.102,P<0.01)、ET-1(r=0.211,P<0.01)等相关,但与BUN、吸烟、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此外,而房颤还与CRP(r=0.234,P<0.01)、ET-1(r=0.381,P<0.05)等因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校正年龄、性别、CRP、ET-1等因素后,CysC与房颤显著相关,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2,P<0.05).结论 血清CysC是心衰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水平上调的慢性心衰患者是房颤的高危人群.

    作者:王锡惠;陶以嘉;腾名子;姜升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与抑制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T2DM患者与2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分离其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4+CD25+Foxp3+CD127-的Treg细胞的表达.采用磁珠分选分离Treg细胞,标记增殖染料CFSE,通过Treg细胞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其抑制功能.结果 T2D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CD127-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转录因子Foxp3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21.05±2.2)vs(32.43±3.12),P=0.023〕.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Treg细胞抑制功能也显著降低〔(31.17±3.78)%vs(58.62±4.98)%,P=0.019〕.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受到影响,表现为抑制功能及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能力受损,而其比例没有明显变化.

    作者:王芬;朱红霞;高玉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金天格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膝关节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金天格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对关节软骨及膝关节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O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依托考昔片治疗,1次/d,1片/次,4 w为1个疗程.观察组予金天格胶囊治疗,3次/d,3粒/次,4 w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 w后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日常生活、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M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GF-β1、TIMP-1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金天格胶囊治疗KOA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可通过促进TIMP-1、TGF-β1的表达和抑制MMP-3、IL-1β的表达,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作者:彭杰威;黄子奇;黄伟彦;宋伟毅;胡栢均;吴宇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伴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5例DM伴OP的患者为观察组,25例DM患者为对照组,25例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为正常对照组,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组IGF-1和TNF-α表达.结果 3组血清IGF-1和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GF-1和TNF-α表达与性别无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TNF-α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DM伴OP患者血清中IGF-1和TNF-α表达异常,对病变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IGF-1表达下降可能与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陈猛;刘澍;张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及对血清1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1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影响.方法 手术后入住加强护理病房(ICU)且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健脾补肾活血方,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血清P1NP和β-Crosslaps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3例,临床有效率为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7%.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由治疗前的(0.512±0.73)ρ·g-1·cm-2增加至(0.671±0.84)ρ·g-1·c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1NP、β-Crosslaps含量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两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1NP、β-Crosslaps含量.

    作者:刘鸿雁;李剑;翟羽;宋安洋;徐琬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人衰弱与机构养老需求的关系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与机构养老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Fried身体表型对848名社区老年人评测衰弱.结果 老年人衰弱率与机构养老需求率分别为5.0%和3.9%,衰弱者需求率(21.4%)高于衰弱前期(4.9%)与健康者(1.5%);衰弱者ADL/IADL障碍、认知障碍与抑郁比例也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ADL障碍与抑郁是衰弱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 衰弱增加机构养老需求,因此,早期识别与管理衰弱可减少不良健康结局风险,从而减缓老年人入住机构.

    作者:乔晓霞;杨华;苗红;闫凌;田晓宇;刘娜;董莉娟;王翠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养老服务定价模式的现状及启示

    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家庭结构的改变,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化养老过渡. 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照料,提高老人生存质量,缓解家庭照顾负担;同时还为老人提供一个社交、娱乐的平台,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精神慰藉. 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激增,使各类型养老机构数量急增. 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养老机构在运行与管理方面面临诸多困难,由于缺乏科学的调研为依据,大多数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成本、收费等方面缺乏必要信息支持,仅凭经验自主定价,缺乏科学指导,不仅会导致养老产业投资风险较大,不利于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对养老服务市场监管.

    作者:马晓雯;谢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多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其中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95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及疗效,并分析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分期为Ⅱ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Ⅲ期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5年者的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5年者(P<0.05).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在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给予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聂双发;费建东;李磊;杜园;杨本鑫;郭迎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临床与护理对策及对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联合常规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老年COP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炎症因子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1β及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血清CRP、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CPOD患者应用中医特色联合常规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效果,降低CRP、IL-1β、TNF-α水平.

    作者:王松慧;康俊英;周明丽;薛冰娜;韩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RPLS )是一组多病因、多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影像学上以大脑后部白质改变为主,预后一般较好,绝大多数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能够完全恢复,但治疗不及时,也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本文就RPLS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敬佩凤;陈秋惠;张医芝;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老年患者免疫及精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老年患者免疫及精神功能的影响.方法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舍曲林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精神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评分下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精神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者.

    作者:毛慧慧;王炳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及其受体(R)-3表达,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65例有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对照组为40例无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正常对照组为3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留取术后的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VEGF-D和VEGFR-3表达.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浸润深度均密切相关,VEGF-D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D和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EGF-D和VEGFR-3水平升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魏顺英;杨爱萍;汪祖春;赵俊哲;邱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西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干预组各20只,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然后对各组大鼠干预8 w:干预组给予5 mg·kg-1·d-1的西格列汀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6 w后对比各组大鼠生化指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二肽基肽酶4(DPP-Ⅳ)、肾病蛋白(Nephrin)和转录调节因子(c-Jun)光密度值及mRNA表达情况,以及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内羟基壬烯酸(4-HNE)及蛋白羰基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氮(BUN)以及肌酐(Scr)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BUN及Scr均分别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DPP-Ⅳ和c-Jun光密度值和mRNA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Nephrin光密度值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DPP-Ⅳ和c-Jun光密度值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Nephrin光密度值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肾脏组织内4-HNE及蛋白羰基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肾脏组织内4-HNE及蛋白羰基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西格列汀对于DN大鼠具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肾脏JNK信号通路的相关活性而发挥作用.

    作者:胡杨青;颜伟健;李君科;周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25-(OH)VD3〕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及CD4+/CD8+,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4、IL-5和25-(OH)VD3含量.结果 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和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且25-(OH)VD3明显降低,对预测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洪源;钱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在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在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8例超声检查结果存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老年患者,查体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两种检查,检查结果病灶阳性患者接受外科切除手术及病灶组织活检,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中,平均病灶的大小为(1.03±0.84)cm2,组织活检结果中59例患者为良性病灶;7例为交界性病灶,癌变风险较高;12例患者为恶性,其中9例为导管内癌,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与X线钼靶两种检查对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与活检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检查对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对老年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更有诊断价值.

    作者:安显鸿;梁国欣;韩宪静;陈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