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伟;周海燕;杨君;胡颖涛
目的 探讨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脑萎缩(BA)严重程度与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降糖、降脂药物治疗前采血送检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进行脑部磁共振成像(MRI)并根据检查结果评价BA严重程度,将BA严重程度评分与FPG、TG、TC、HDL-C和LDL-C水平进行关联分析.按性别、年龄完全对等的原则,设立无BA对照组和BA组,比较两组间各项化验指标.结果 60 ~ 69岁及70 ~ 79岁年男性BA评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或P<0.05),80~92岁男性和女性B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BA对照组与BA组FPG、TG及HDL-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和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常数项、年龄、性别及LDL-C水平进入模型.结论 年龄、男性和低LDL-C水平与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伴发BA加重有密切关系.
作者:高智玉;朱莎;杨团峰;高旭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的步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合肥市某社区150例老年人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其性别、年龄、运动锻炼、体质指数(BMI)、患病情况和跌倒史等人口学及健康资料,并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IDEEA LifeGait测量其10 m常速行走下的步态参数.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运动锻炼、服药种类、跌倒史、害怕跌倒和体质指数的老年人步态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运动锻炼、服药种类、跌倒史和体质指数是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步态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下的步态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建议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注自身健康,加强锻炼,减少非必需药物的摄入,以提高自身的步态性能和行走能力.
作者:王莉;于卫华;徐忠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可调节免疫应答的B淋巴细胞亚群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 ~12月三二O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常规检测血常规、血肌酐、总胆红素、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气、动脉血乳酸值(Lac)情况,根据入院1d内指标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分别于入院后1、3、7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20+CD24hi CD38hi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s)表达水平.根据患者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共入选116例患者,存活组46例,死亡组7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1、3 d(均P<0.05);入院1d和3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d时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血肌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20+ CD24hi CD38hi Bregs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后1、3、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APACHEⅡ评分对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高(AUC 0.8~0.9),其中入院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的预测价值高(AUC=0.992).结论 外周血CD20+ CD24hi CD38hi Bregs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范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药食同源谷物粉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效果.方法 筛选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6例DPN患者,年龄60~72岁,其中男34例,女32例,已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和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观察组服用药食同源谷物粉,每日2次,4w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食同源谷物粉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王玉香;路英丽;吴美巧;李璐瑶;吴丹静;李玉婷;龚守良;张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老年晚期NSCLC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糖类抗原(CA)50、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癌胚抗原(CE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腹泻、皮疹、出血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有助于提高晚期NSCLC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可能与调节免疫应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阳;王凡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牛肝菌多糖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体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牛肝菌多糖干预4 w,观察体重变化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结果 牛肝菌多糖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GLU、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并有效改善“三多一少”症状中的体重降低情况.结论 牛肝菌多糖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T2DM大鼠有治疗功效.
作者:肖艳红;张晓敏;郭梦南;徐倩;刘楠;周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艾灸穴位刺激治疗下,太极拳训练对中老年腰肌劳损患者协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腰肌劳损病症的中老年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艾灸穴位刺激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3、6、9及12 w后,分别对两组病情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6、9、12 w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12 w后,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老年腰肌劳损患者在艾灸治疗下采用太极拳训练进行功能康复协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单一艾灸治疗的效果,但太极拳训练的短期辅助效果不明显.
作者:樊卫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包括社会参与、社会支持、信任和社会控制在内的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文献综述与上海市长宁区3个社区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口社会资本存量少,老年人认识与应用社会资本的意识不强,老年人的能动性未被充分利用.结论 应提高老年人运用社会资本意识、增加社区自主性和发挥老年人在社区中的能动性.
作者:张强;张海娅;张佳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社区老人睡眠质量及人际关系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方便抽样,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46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总体幸福感得分较高(88.17±9.76)分,不同性别社区老人总体幸福感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老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已婚老人(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主观睡眠质量、使用睡眠辅助药物、人际关系总分为幸福感的主要负向预测因子,与方程中其他项目一起共同解释社区老人总体幸福感62.9%的变异.结论 成都地区社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好,良好婚姻状态者更佳,而睡眠质量及人际关系为其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社区工作者应加强对异常婚姻状况老人的关注,并积极针对睡眠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同时应综合分析社区资源,增加老人交流机会,协助社区老人提高幸福感,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吴冬梅;胡秀英;谢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对氧化应激引起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周期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PC12+过氧化氢(H2O2)组(损伤组);PC12+H2O2+Rap组(Rap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MDC法观察细胞自噬泡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改变;活性氧簇(ROS)染色法观察细胞活性氧改变.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Rap组细胞活力增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高表达,细胞内自噬泡颗粒荧光强度增加,ROS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Rap预处理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LC3-Ⅱ高表达,上调了细胞自噬水平,减少了线粒体的损伤,增加了细胞活力,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宋宇;刘冬丽;赵金武;陈慧;刘佳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身体成分中体脂含量对其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身体脂肪测量仪对城市社区190名体质指数(BMI)相当的中老年人进行体脂率检测,根据检查数据分别归为高、中和低体脂组各30名,对其肢体运动能力指标中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高、中和低体脂组肢体运动功能依次趋于改善,低体脂组与高体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人体脂百分比含量与肢体运动能力呈负相关,提示体脂含量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差.
作者:彭飞;宋清华;赵新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我国学者曾在2014~2015年《心血管病报告》中明确指出[1],当前国内疾病死亡患者中约45%主因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25%,并属于临床死亡主要病因.而国外脑血管疾病致死情况调查同样报道[2],截止2016年,美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卒中)死亡人数达到41万人/年,死亡率呈增长趋势.王伟等[3]针对我国亚洲人种特点调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异常增高,且Hcy异常增高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超过60%属于叶酸缺乏,超过30%患者存在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突变;而Hcy异常增高早已明确证实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胡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iR-181a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触生长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出生24h内的SD大鼠分离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将miR-181a-mimic、miR-181 a-inhibitor及scramble miRNA转染到神经元细胞内,未转染组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免疫荧光检测突触的长度及数目;将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无镁组及无镁+miR-181a-mimic组,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三磷酸脱氧乌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阳性细胞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毒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培养液中的NAD+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酶激酶(GSK3β)磷酸化蛋白及总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81a-mimic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的长度及分支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iR-181a-inhibitor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的长度及分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cramble miRNA不影响突触的生长;无镁+miR-181a-mimic组在1h和24 h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无镁组(P<0.01).无镁24h组和无镁+miR-181a-mimic组细胞漏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A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无镁+miR-181a-mimic组细胞漏出率显著低于无镁24h组,NAD+含量显著高于无镁24 h组(P<0.01);无镁24h组Akt和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镁+miR-181a-mimic组Akt和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镁24 h组(P<0.01);Akt和GSK3β总蛋白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81a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触生长,并通过调控PI3 K/Akt/GSK3β信号通路降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细胞漏出率,提高NAD+含量对癫痫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伟;潘吴君;赵静雅;常娜;谢南昌;连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早期S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下肢深静脉彩超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伴DVT组(n=56)和不伴DVT组(n=140).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肿瘤病史、有无吸烟史、SCI的情况、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9.061;95% CI:3.931~20.882)、吸烟(OR3.852;95% CI:2.009~7.385)及合并下肢骨折(OR 12.455;95% CI:3.361 ~26.156)与早期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合并下肢骨折是SCI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亚梅;刘岩;毛淑芳;张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90例老年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对90例老年DGP患者填写证候观察表,建立一般情况和症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DGP中医证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食后饱胀及脘腹胀满症状常常作为DGP的首发症状;其病位主要责之脾胃,与心肝肾有关;其病性为阴虚、阳虚为本;痰湿、气滞为标.结论 90例老年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初步归纳为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四类.
作者:韩笑;朴春丽;翟英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正常高值血压也称高血压前期,是正常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必经阶段,目前正常高值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均达30%以上,且更易发展为高血压,因此为开展早期防治高血压病的切入点.本文探讨现代医学对正常高值血压认识的概况.1 正常高值血压概念的提出2003年由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份报告(JNC7)初次提出“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即120 mmHg≤收缩压(SBP)≤139 mmHg和(或)80mmHg≤舒张压(DBP)≤89 mmHg[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提出了“正常高值血压”的概念[2];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重新定义正常高值血压为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5 ~ 89 mmHg[3].
作者:王金秀;李浩;张蕊;李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对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免疫功能、预后及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44拼接变异体(CD44V)6、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甲状腺癌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给予TSH抑制疗法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4V6和TSGF水平;随访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5年的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前,sIL-2R、CD44V6、TSGF、C D3+、CD4+、CD8+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sIL-2R、CD44V6、TSGF、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和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年后、治疗5年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可显著改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
作者:孟昭忠;李闯;王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8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9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法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放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鳞癌相关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50、糖链抗原(CA)724与血清胸苷激酶(TK)1、人附睾蛋白(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白细胞下降、呕吐、脱发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1个周期、3个周期实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CEA、CA50、CA724水平和血清TK1、HE4、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3个周期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较好,能够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
作者:金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iRNA-29与糖尿病(DM)人群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糖耐量正常(NGT)健康人群56例,DM前期(pre-DM)个体51例和初诊DM患者组(n-DM) 58例,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miRNA-29在3组中的相对表达逐渐增加,分别为NGT组(1.0±0.03)、pre-DM组(1.59±0.17)和n-DM组(2.99±0.28),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人群中,血清miRNA-29水平与翼螺旋转录因子(FOXA2)、BMI、FINS、TG、FPG和HOMA-IR呈正相关(r=0.553,0.401,0.239,0.420,0.202,0.445,均P<0.05),与HDL-C和ISI呈负相关(r=-0.424,-0.354,均P<0.05),而与年龄和收缩压无相关性(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I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iRNA-29、FOXA2、BMI和TG(均P<0.05).结论 miRNA-29和FOXA2均随着IR增加而表达上升,血清miRNA-29和FOXA2的水平可能用于IR程度的判断.
作者:罗艳;胡桂英;李长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软骨组织工程主要通过对软骨种子细胞、软骨支架、细胞因子的研究,来解决修复关节软骨损伤、退变这一难题[1].多肽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对关节软骨的内环境稳态及修复起十分重要作用.经典的FGF信号通路包含18个信号蛋白与4个酪氨酸激酶分子蛋白受体(FGFRs)[2].在胚胎发育时期FGFs在大多数组织中差异表达,在器官形成与功能发育的早期阶段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成年个体不同组织中,FGFs主要承担调节生长与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目前FGF-2、FGF-18等在调节软骨细胞分化、维持关节软骨内环境稳态及促进骨关节炎(OA)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以上细胞因子在关节软骨中的作用.
作者:陈园;杨华瑞;陈江水;鲍同柱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