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刘冬丽;赵金武;陈慧;刘佳梅
小便不利常表现为小便量的减少或排尿困难甚至小便完全闭塞不通,中医传统多从肾与膀胱着手治疗,而对于从宣降肺气通利小便(宣降利水)治则的治疗相对少见[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宣降利水治则的理论依据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临床应用案例支持.本文旨在探讨宣降肺气通利小便治则的理论依据及其临床应用,以期为宣降利水的广泛合理应用及其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启发.
作者:陈荣幸;李军;王君明;蔡泓;李金花;李金洋;崔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给予硝苯地平,并配合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浆NO含量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ET-1、AngⅡ含量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李国慧;王元;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固定野动态调强(c-IMRT)与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8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6 MV5野c-IMRT和6 MV、10 MV单弧VMAT三组计划设计.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三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VMA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比c-IMRT略低(P>0.05),10 MV VMAT的均匀性指数(HI)、V105与c-IMRT相似(P>0.05),均显著优于6 MV VMAT(P<0.05).在VMAT计划中小肠的Dmean、V50略高于c-IMRT(P>0.05),其Dmean、D5、V40 10MV VMAT显著低于6 MV VMAT(P<0.05).膀胱的Dmean、D5、V30较c-IMRT显著高(P<0.05),在D5的保护上10 MV VMAT显著优于6 MVVMAT(P<0.05).双侧股骨头的Dmean、V20、V30明显低于c-IMRT(P<0.05).相对于VMAT来说,B-P的V5、V10显著高于c-IM-RT,V20显著低于c-IMRT (P<0.05),其中V10、V15、V20 10MV VMAT较6 MV VMAT显著低(P<0.05).MU:6 MV VMAT(365±21)和10 MV VMAT(427±53)分别较c-IMRT(940± 177)减少了61%、55% (P<0.05).TT:6 MV VMAT(67±3)s和10 MV VMAT(72±6)s分别较c-IMRT(247±28)s减少了73%、71% (P<0.05),10 MV VMAT比6 MV VMAT增加了7%(P<0.05).结论 VMAT可以达到或优于c-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10 MV VMAT能更好地保护小肠、膀胱和双侧股骨头,同时明显减少MU与TT.
作者:张武哲;黄宝添;吴晓玲;彭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诊断的T2DM患者93例,根据有无CAS分为合并CAS组(C组,46例),不合并CAS组(B组,4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CTRP9水平.结果 ①3组血清CTRP9水平依次为:A组[(151.2±45.74)pg/ml] >B组[(136.2±34.55)] pg/ml>C组[(123.2±32.13)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CTRP9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呈负相关(r=-0.595、-0.615、-0.512、-0.638、-0.592、-0.526,-0.598、-0.579,P<0.05或P<0.01),与脂联素(A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12、0.523,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IR、CTRP9、TNF-α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CTRP9在T2DM合并CA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萍;刘云涛;简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巨细胞心肌炎(GCM)是一种罕见且迅速进展的心肌炎症病变,多发于既往健康的青壮年,病因不明,通常可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传导系统异常等,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极其重要.本文对GCM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发现及命名Saltykow[1]首次报道了一种以巨细胞广泛浸润及心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心肌炎.Jonas[2]记录了5个典型病例,心肌细胞和其他组织参与了肉芽肿形成,可见巨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灶状坏死.Magner[3]指出,巨细胞在单核细胞和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浸润的心肌中广泛存在.20世纪50年代末,GCM和心脏结节病被组合在一起,GCM和肉芽肿性心肌炎两个术语被作者交替使用,用来描述存在多核巨细胞的心肌疾病[4].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大多数出版物将具有良好肉芽肿形成的心脏结节病与无肉芽肿性炎症浸润的GCM区分开来[5].
作者:张成双;姜雅秋;王伟;邵望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络配穴法配合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Hp)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GU)的疗效.方法 GU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丰隆穴与太白穴配合根治Hp三联疗法)与对照组(仅口服药物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率,采用放免法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 (P<0.05);Hp根除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组血清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络配穴法配合药物治疗GU疗效显著,Hp根除率高,可有效减少引起GU发病的炎症因子,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李晓陵;王丰;李崖雪;刘潇;刘晓慧;曹丹娜;李艳;杨晶晶;蔡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与标准强心剂(多巴酚丁胺类药物)对比,左西孟旦能否取得令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第1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搜集左西孟旦应用于老年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8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篇文献,共4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西孟旦组病死率为47.3%(116/245),对照组病死率为58.5%(141/241),RR=0.81[0.68,0.95],P=0.01,同质性检验P=0.89,I2=0%.森林结构图显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健,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在老年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左西孟旦与标准强心剂治疗相比,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董云;李辉;韩瑞;胡小倩;白素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老年晚期NSCLC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糖类抗原(CA)50、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癌胚抗原(CE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腹泻、皮疹、出血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有助于提高晚期NSCLC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可能与调节免疫应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阳;王凡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夜间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供氧)和实验组(NPPV).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呼吸困难基础指数等.结果 治疗后8 w,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指数(PaO2/Fi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4 w、8 w,实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w和8w后,实验组6MW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PPV治疗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程宁;彭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可调节免疫应答的B淋巴细胞亚群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 ~12月三二O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常规检测血常规、血肌酐、总胆红素、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气、动脉血乳酸值(Lac)情况,根据入院1d内指标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分别于入院后1、3、7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20+CD24hi CD38hi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s)表达水平.根据患者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共入选116例患者,存活组46例,死亡组7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1、3 d(均P<0.05);入院1d和3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d时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血肌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20+ CD24hi CD38hi Bregs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后1、3、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APACHEⅡ评分对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高(AUC 0.8~0.9),其中入院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的预测价值高(AUC=0.992).结论 外周血CD20+ CD24hi CD38hi Bregs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范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身体成分中体脂含量对其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身体脂肪测量仪对城市社区190名体质指数(BMI)相当的中老年人进行体脂率检测,根据检查数据分别归为高、中和低体脂组各30名,对其肢体运动能力指标中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高、中和低体脂组肢体运动功能依次趋于改善,低体脂组与高体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人体脂百分比含量与肢体运动能力呈负相关,提示体脂含量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差.
作者:彭飞;宋清华;赵新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高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抗心衰用药情况,为优化抗心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Ⅳ级),年龄≥80岁,平均(84.69±2.86)岁患者共243例,查阅其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将243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长期规范化治疗,n=164,)、B组(非规范化治疗,n=79).分析并比较患者主要抗心衰药物情况,因心衰再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及1年后、2年后改善情况.结果 高龄心衰患者抗心衰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1.32%)、利尿剂(49.79%),ACEI/ARB类(41.98%)、螺内酯(34.16%).A组联用三种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螺内酯)的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A组因心衰1年后、2年后再住院次数及单次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规范化抗心衰治疗,高龄患者临床受益更明显.
作者:蒋升华;徐秀梅;孙丽娟;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包括社会参与、社会支持、信任和社会控制在内的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文献综述与上海市长宁区3个社区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口社会资本存量少,老年人认识与应用社会资本的意识不强,老年人的能动性未被充分利用.结论 应提高老年人运用社会资本意识、增加社区自主性和发挥老年人在社区中的能动性.
作者:张强;张海娅;张佳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骨质疏松性老年骨折模型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60只,用维A酸以80 mg/kg进行灌胃,1次/d,连续灌胃3 w,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人工造成右侧胫骨中上段骨折,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另设假手术组,30只/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淫羊藿苷100 μ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 d.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收集大鼠骨标本,进行HE染色、骨保护素(OP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切片组织学;采用X线吸收仪扫描,测量骨痂骨密度和左下肢股骨骨密度,测定血清钙磷乘积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软骨生成及软骨内成骨过程较模型组明显较快;OP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各个相同时间点,实验组蛋白阳性表达的IOD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密度显示: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骨痂骨密度明显较高(P<0.05);而左侧股骨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时间段,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血清钙磷乘积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ALP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淫羊藿苷可以改善骨质疏松老年骨折大鼠愈合过程,并可能通过促进OPG的表达,加快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作者:邓君;邱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药食同源谷物粉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效果.方法 筛选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6例DPN患者,年龄60~72岁,其中男34例,女32例,已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和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观察组服用药食同源谷物粉,每日2次,4w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食同源谷物粉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王玉香;路英丽;吴美巧;李璐瑶;吴丹静;李玉婷;龚守良;张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SAP患者11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细胞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营养状况变化.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7.161、10.381、17.145,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6.377、12.750、8.903,P<0.05).两组治疗后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TRF、PA和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470、16.036、5.993,P<0.05).结论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老年SAP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营养状况.
作者:谢琴;陈蓓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研究组予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予地塞米松治疗,且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x2=5.82,P=0.02);治疗后14 d,研究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0.5~4 kHz各频率点的听阈值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内皮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脂质过氧化物(LPO)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动学,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其听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学红;梁小微;陆鸿略;王鸿梅;禹淑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iR-181a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触生长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出生24h内的SD大鼠分离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将miR-181a-mimic、miR-181 a-inhibitor及scramble miRNA转染到神经元细胞内,未转染组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免疫荧光检测突触的长度及数目;将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无镁组及无镁+miR-181a-mimic组,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三磷酸脱氧乌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阳性细胞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毒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培养液中的NAD+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酶激酶(GSK3β)磷酸化蛋白及总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81a-mimic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的长度及分支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iR-181a-inhibitor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的长度及分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cramble miRNA不影响突触的生长;无镁+miR-181a-mimic组在1h和24 h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无镁组(P<0.01).无镁24h组和无镁+miR-181a-mimic组细胞漏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A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无镁+miR-181a-mimic组细胞漏出率显著低于无镁24h组,NAD+含量显著高于无镁24 h组(P<0.01);无镁24h组Akt和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镁+miR-181a-mimic组Akt和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镁24 h组(P<0.01);Akt和GSK3β总蛋白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81a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触生长,并通过调控PI3 K/Akt/GSK3β信号通路降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细胞漏出率,提高NAD+含量对癫痫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伟;潘吴君;赵静雅;常娜;谢南昌;连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正常高值血压也称高血压前期,是正常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必经阶段,目前正常高值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均达30%以上,且更易发展为高血压,因此为开展早期防治高血压病的切入点.本文探讨现代医学对正常高值血压认识的概况.1 正常高值血压概念的提出2003年由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份报告(JNC7)初次提出“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即120 mmHg≤收缩压(SBP)≤139 mmHg和(或)80mmHg≤舒张压(DBP)≤89 mmHg[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提出了“正常高值血压”的概念[2];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重新定义正常高值血压为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5 ~ 89 mmHg[3].
作者:王金秀;李浩;张蕊;李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软骨组织工程主要通过对软骨种子细胞、软骨支架、细胞因子的研究,来解决修复关节软骨损伤、退变这一难题[1].多肽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对关节软骨的内环境稳态及修复起十分重要作用.经典的FGF信号通路包含18个信号蛋白与4个酪氨酸激酶分子蛋白受体(FGFRs)[2].在胚胎发育时期FGFs在大多数组织中差异表达,在器官形成与功能发育的早期阶段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成年个体不同组织中,FGFs主要承担调节生长与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目前FGF-2、FGF-18等在调节软骨细胞分化、维持关节软骨内环境稳态及促进骨关节炎(OA)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以上细胞因子在关节软骨中的作用.
作者:陈园;杨华瑞;陈江水;鲍同柱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