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血调节性B淋巴细胞水平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范新

关键词:脓毒症, 调节性B淋巴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节免疫应答的B淋巴细胞亚群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 ~12月三二O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常规检测血常规、血肌酐、总胆红素、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气、动脉血乳酸值(Lac)情况,根据入院1d内指标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分别于入院后1、3、7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20+CD24hi CD38hi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s)表达水平.根据患者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共入选116例患者,存活组46例,死亡组7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1、3 d(均P<0.05);入院1d和3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d时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血肌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20+ CD24hi CD38hi Bregs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后1、3、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APACHEⅡ评分对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高(AUC 0.8~0.9),其中入院7 d CD20+ 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的预测价值高(AUC=0.992).结论 外周血CD20+ CD24hi CD38hi Bregs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测量更年期女性干眼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技术测量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各分区厚度的效果.方法 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12例应用OCTA采用分频辐去相关血管造影(SSADA)算法对角膜情况进行成像.获得每只眼睛所需图像后,按照17分区和25分区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测量和平均分析,测量其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结果 干眼组角膜全层厚度大值为(689.78±58.94) μm,小值(557.43±44.64) μm;正常组角膜全层厚度大值为(655.67±59.16) μm,小值(530.48±39.32) μm.干眼组角膜上皮厚度大值为(65.21±6.11)μm,小值为(56.45±4.66) μm;正常组角膜上皮厚度大值为(59.87±3.85)μm,小值为(52.12±5.92) μm.17分区和25分区图像中,干眼组在全部分区角膜上皮厚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干眼组在上侧(S)、鼻下侧(IN)、下侧(I)、颞下侧(TT)、颞侧(T)、颞上侧(ST)6个区域的内、中、外环角膜总厚度均显著厚于正常组(P<0.05).结论 利用OCTA可以对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进行测量.

    作者:余瑶;李娟;康红花;刘康成;袁晴;马明洋;叶蕾;朱佩文;邵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右美托咪定应用浓度.方法 选取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术毕开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泵,对照组采用0.5 μ/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采用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和镇痛综合满意度.结果 术后4h两组Ramsay评分和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 h和术后48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镇痛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许淑珍;饶荣;刘明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雷帕霉素对氧化应激引起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对氧化应激引起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周期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PC12+过氧化氢(H2O2)组(损伤组);PC12+H2O2+Rap组(Rap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MDC法观察细胞自噬泡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改变;活性氧簇(ROS)染色法观察细胞活性氧改变.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Rap组细胞活力增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高表达,细胞内自噬泡颗粒荧光强度增加,ROS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Rap预处理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LC3-Ⅱ高表达,上调了细胞自噬水平,减少了线粒体的损伤,增加了细胞活力,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宋宇;刘冬丽;赵金武;陈慧;刘佳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特点对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临床评估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动脉狭窄位置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TIA患者107例进行ABCD2评分,根据ABCD2评分分值分为低危组35例,中危组41例,高危组31例.分析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特点与各组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DSA显示,107例患者中,血管正常21例,血管狭窄86例,共检出135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3组血管狭窄位置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有重度脑动脉狭窄患者明显多于中危及低危组(P<0.05).中、高危组多支脑动脉狭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低危组(P<0.05).30 d时高危组发生脑梗死明显多于低危组(P<0.05),有症状和无症状侧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随ABCD2评分的增高而表现明显升高趋势(P<0.01).结论 TIA患者的ABCD2评分能够反映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TIA后短期脑梗死的发生与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关系密切,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对TIA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步文广;钱坤;杜仁伟;王金虎;常敏;康殿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早期S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下肢深静脉彩超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伴DVT组(n=56)和不伴DVT组(n=140).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肿瘤病史、有无吸烟史、SCI的情况、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9.061;95% CI:3.931~20.882)、吸烟(OR3.852;95% CI:2.009~7.385)及合并下肢骨折(OR 12.455;95% CI:3.361 ~26.156)与早期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合并下肢骨折是SCI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亚梅;刘岩;毛淑芳;张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前固定野动态调强与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的剂量学差异

    目的 探讨固定野动态调强(c-IMRT)与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8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6 MV5野c-IMRT和6 MV、10 MV单弧VMAT三组计划设计.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三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VMA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比c-IMRT略低(P>0.05),10 MV VMAT的均匀性指数(HI)、V105与c-IMRT相似(P>0.05),均显著优于6 MV VMAT(P<0.05).在VMAT计划中小肠的Dmean、V50略高于c-IMRT(P>0.05),其Dmean、D5、V40 10MV VMAT显著低于6 MV VMAT(P<0.05).膀胱的Dmean、D5、V30较c-IMRT显著高(P<0.05),在D5的保护上10 MV VMAT显著优于6 MVVMAT(P<0.05).双侧股骨头的Dmean、V20、V30明显低于c-IMRT(P<0.05).相对于VMAT来说,B-P的V5、V10显著高于c-IM-RT,V20显著低于c-IMRT (P<0.05),其中V10、V15、V20 10MV VMAT较6 MV VMAT显著低(P<0.05).MU:6 MV VMAT(365±21)和10 MV VMAT(427±53)分别较c-IMRT(940± 177)减少了61%、55% (P<0.05).TT:6 MV VMAT(67±3)s和10 MV VMAT(72±6)s分别较c-IMRT(247±28)s减少了73%、71% (P<0.05),10 MV VMAT比6 MV VMAT增加了7%(P<0.05).结论 VMAT可以达到或优于c-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10 MV VMAT能更好地保护小肠、膀胱和双侧股骨头,同时明显减少MU与TT.

    作者:张武哲;黄宝添;吴晓玲;彭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目的 观察90例老年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对90例老年DGP患者填写证候观察表,建立一般情况和症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DGP中医证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食后饱胀及脘腹胀满症状常常作为DGP的首发症状;其病位主要责之脾胃,与心肝肾有关;其病性为阴虚、阳虚为本;痰湿、气滞为标.结论 90例老年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初步归纳为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四类.

    作者:韩笑;朴春丽;翟英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衰老过程中的性别特征

    目的 探究衰老的性别特征.方法 选用衰老评估量表(AES),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平凉、兰州3地中老年人群衰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女性心理领域衰老明显较男性重,睡眠、虚弱、疼痛、情感、性生活方面衰老均明显较男性重;而男性的小便、社会适应方面衰老明显较女性重(P<0.05).结论 衰老过程明显受性别的影响,对衰老的干预应根据不同性别采取不同的时机与方案,以达到更为有效的延衰效果.

    作者:王旭峰;梁治学;胡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延胡索-冰片”药对抗小鼠心肌缺血的作用

    目的 探讨“延胡索-冰片”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成7组,适应性饲养后进行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容量蒸馏水灌胃,给药组按实验设计的剂量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10 d.给药第8天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ISO(0.01 g/kg),1次/d至实验结束.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CAT、SOD、NO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冰片”药对12.5 mg/kg和50.0 mg/kg体重给药组血清CAT水平显著提高(P<0.05),12.5 mg/kg、25.0 mg/kg和50.0 mg/kg体重给药组血清SOD水平显著提高(P<0.05),“延胡索-冰片”药对各剂量组血清NO、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心肌可见境界清楚的灶状坏死,部分坏死灶融合形成片状,坏死灶内心肌细胞溶解,坏死组织周围可见心肌纤维变性,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坏死灶内及周围较多炎细胞浸润.“延胡索-冰片”药对组心肌组织肌纤维变性、坏死、水肿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延胡索-冰片”药对对ISO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心肌组织肌纤维变性、坏死、水肿程度明显降低.

    作者:温红娟;李娜;尚坤;隋永鹏;石晓征;李晓华;孙野;韩冬;邱智东;谢艳彬;唐迎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职业紧张对高血压患病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职业紧张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截至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职业紧张对高血压患病影响的研究.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推荐的质量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0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 对分为高、中、低职业紧张水平的文献分析显示:与低职业紧张水平相比,中、高职业紧张水平组的高血压患病危险均增加,其合并效应值OR分别为1.84[95% CI(1.28,2.65),P<0.01]和2.60[95% CI(1.72,3.92),P<0.01],紧张水平越高,其患高血压的危险越大;对未分高、中、低职业紧张水平的文献分析显示:其合并效应值OR=1.29[95% CI(1.13,1.46),P<0.01];男性对象中,与低职业紧张水平组相比,中、高职业紧张水平组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84[95% CI(1.25,2.70),P=0.002]和2.59[95% CI(1.60,4.20),P<0.000 1],与总体OR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职业紧张程度越高,高血压患病的风险越大,且职业紧张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与性别无关.

    作者:田婷;柴茹;彭江波;谢唯;郭彦宏;他卉;肖元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我国学者曾在2014~2015年《心血管病报告》中明确指出[1],当前国内疾病死亡患者中约45%主因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25%,并属于临床死亡主要病因.而国外脑血管疾病致死情况调查同样报道[2],截止2016年,美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卒中)死亡人数达到41万人/年,死亡率呈增长趋势.王伟等[3]针对我国亚洲人种特点调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异常增高,且Hcy异常增高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超过60%属于叶酸缺乏,超过30%患者存在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突变;而Hcy异常增高早已明确证实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胡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护能力、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护能力、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6例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再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6例为研究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疾病认识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和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对疾病危险因素、摄钙知识、运动知识均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护能力,提高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柏燕;丁文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X线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X线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女性BI-RADS Ⅳ级病变乳腺肿块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常规查体、X线钼靶检查、超声影像学检查,并与病理分析结果对比.回顾性分析X线钼钯检查、超声影像检查表现,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点,比较两者检查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在肿块检出方面,X射线钼靶检查影像学特征主要为片状致密影、结节状影及钙化影等影像学表现,诊断阳性率为70.73%;超声检查表现多为内部呈现低回声的圆形、椭圆形肿块、中央部存在或不存在沙砾样的钙化结节影,边缘清晰或不清,诊断阳性率为83.73%,超声检出乳腺肿块的结果优于X线钼靶(P<0.05);两者联合检查时,阳性诊断结果提升至95.12%,与X线钼靶、超声单项检查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点的检出中,X线钼靶单独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两者联合应用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P<0.05).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9.00%,误诊率为13.00%,漏诊率为8.00%;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0.00%,误诊率为16.00%,漏诊率14.00%;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误诊率与漏诊率均明显低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超声影像与X线钼靶对乳腺BI-RADS Ⅳ级病变的检查均有部分的漏诊及误诊,对于一些诊断难点的鉴别诊断存在盲区,二者联合则可优势互补,减少乳腺BI-RADS Ⅳ级病变漏诊、误诊的发生,协助准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

    作者:吕淑贞;谢苗苗;李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38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82例A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p38 MAPK表达及激活情况;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B203580组、模型组及SB203580组采用20 μmol/L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构建PC12细胞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B淋巴细胞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53、酶切Caspase 3蛋白表达.结果 p38MAPK在A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38 MAPK在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Caspase3活性均显著提高,Bax、p53、酶切Caspase3表达量上调,Bcl-2表达量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SB203580组细胞活力上升,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Caspase3活性均显著降低,Bax、p53、酶切Caspase3表达量上调,Bcl-2表达量下调(均P<0.01).结论 pp38 MAPK在A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p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抵抗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作者:任啟霞;崔琼;解承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成都社区老人睡眠及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社区老人睡眠质量及人际关系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方便抽样,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46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总体幸福感得分较高(88.17±9.76)分,不同性别社区老人总体幸福感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老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已婚老人(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主观睡眠质量、使用睡眠辅助药物、人际关系总分为幸福感的主要负向预测因子,与方程中其他项目一起共同解释社区老人总体幸福感62.9%的变异.结论 成都地区社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好,良好婚姻状态者更佳,而睡眠质量及人际关系为其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社区工作者应加强对异常婚姻状况老人的关注,并积极针对睡眠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同时应综合分析社区资源,增加老人交流机会,协助社区老人提高幸福感,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吴冬梅;胡秀英;谢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雪松松针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 研究雪松松针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MTT实验进行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研究,从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人胃癌MKN45细胞株、人肺癌A549细胞株、人肝癌HepG2细胞株及人胶质瘤SHG44细胞株中筛选雪松松针总黄酮敏感瘤株,采用细胞流式仪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研究.结果 雪松松针总黄酮不同浓度对各肿瘤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具剂量依赖性,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作用48 h后,IC50分别为211.39 μg/ml和114.12μg/ml.结合MTT实验结果及IC50值,发现HepG2细胞对雪松松针总黄酮为敏感(P<0.05).雪松松针总黄酮能够阻滞HepG2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结论 雪松松针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对5株肿瘤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为显著.

    作者:郝凯华;胡鹏斌;韩宇;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原络配穴法配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的效果

    目的 探讨原络配穴法配合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Hp)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GU)的疗效.方法 GU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丰隆穴与太白穴配合根治Hp三联疗法)与对照组(仅口服药物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率,采用放免法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 (P<0.05);Hp根除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组血清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络配穴法配合药物治疗GU疗效显著,Hp根除率高,可有效减少引起GU发病的炎症因子,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李晓陵;王丰;李崖雪;刘潇;刘晓慧;曹丹娜;李艳;杨晶晶;蔡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诊断的T2DM患者93例,根据有无CAS分为合并CAS组(C组,46例),不合并CAS组(B组,4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CTRP9水平.结果 ①3组血清CTRP9水平依次为:A组[(151.2±45.74)pg/ml] >B组[(136.2±34.55)] pg/ml>C组[(123.2±32.13)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CTRP9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呈负相关(r=-0.595、-0.615、-0.512、-0.638、-0.592、-0.526,-0.598、-0.579,P<0.05或P<0.01),与脂联素(A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12、0.523,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IR、CTRP9、TNF-α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CTRP9在T2DM合并CA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萍;刘云涛;简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均于入院后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前进行凝血功能和心电图检查,给予血管内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3d,且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均P<0.05).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96例.单因素分析表明,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性别、吸烟、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8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年龄、高血压、LDL-C和CRP为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高血压、LDL-C和CRP为影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马修尧;任超;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及富血小板血浆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比较

    目的 对比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HA)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并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进行分级.选取Ⅰ、Ⅱ、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并根据关节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分成HA组及PRP组.随机从两组各选择20例进行研究,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 关节腔注射PRP效果优于HA,且注射PRP效果可持续24w.HA组Ⅲ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差,而PRP组在不同分级的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对于轻、中度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HA.

    作者:谢磊;刘佳;王华军;聂喜增;刘金辉;关健;梁斌;丁罗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