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洪;徐巧莉;陈智伟;陈昱;吴丽婷;胡建雄
目的 探讨既往1年内空腹血糖检查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7 mmol/L)患者直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安全性等.方法 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症状的患者301例直接进行OGTT,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血糖、血脂等.根据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3组.分析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发生率,分析3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差异.结果 血糖正常比例为47.18%,糖调节受损比例为34.88%,糖尿病比例为17.94%.血糖正常组年龄小,糖尿病组高血压比例高,糖调节受损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比血糖正常组高(均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组比较: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均 P<0.05).空腹血糖<5.6 mmol/L患者OGTT筛查餐后2 h血糖2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21.57%,糖尿病6.37%.3组直接行OGTT均未出现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高渗状态等需紧急降糖处理病例,也未发现恶心、反酸、胃灼痛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直接进行OGTT检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及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姚月娴;项昱怡;蔡文钦;苏津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关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对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并行介入术后患者106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10 mg/d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脂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sCD40L和IGF-1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CD40L表达量显著下降,IGF-1表达量显著升高,但是观察组二者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脂的调节效果显著,同时能改善血清中sCD40L和IGF-1含量.
作者:彭芳展;王耀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干扰Wnt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Wnt1基因表达,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细胞)、shRNA NC组(转染siRNA-NC)、shRNA Wnt1组(转染siRNA-Wnt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中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转染siRNA-Wnt1到MCF-7细胞后,Wnt1蛋白的表达量受到显著抑制(P<0.05);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β-catenin、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干扰Wnt1基因表达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李黎洪;徐巧莉;陈智伟;陈昱;吴丽婷;胡建雄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CHF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每组58例.两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并服用比索洛尔治疗,大剂量组比索洛尔药量从每天1.25 mg/次逐渐增加至每天10.00 mg/次.小剂量组比索洛尔药量从每天1.25 mg/次逐渐增加至每天5.00 mg/次.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内皮素(ET)、脑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心钠素(ANP)水平变化,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AESd)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行走距离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BNP、ANP、NE及ET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心衰恶化再入院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大剂量比索洛尔能够有效强化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表达,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尹俊;姚峰;庄红;蒋伟;张苏川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在老年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老年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98例,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比较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结果 98例老年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经超声内镜检查,按病变部位:胃65例(66.63%)、食管23例(23.47%)、十二指肠10例(10.20%);按病变范围:病灶直径<1.0 cm 24例(24.49%)、1.0 ~2.0 cm者53例(54.08%)、>2.0 cm者21例(21.43%);按病变类型:间质细胞瘤31例(31.62%)、平滑肌瘤23例(23.47%)、息肉22例(22.45%)、脂肪瘤10例(10.20%)、异位胰腺7例(7.14%)、囊肿3例(3.06%)、隆起糜烂性炎症2例(2.04%);与手术病理比较,超声内镜诊断准确为91.84%.结论 经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判断老年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病灶分层及性质,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梁新文;徐星莉;阿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8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ADAMTS18过表达载体和空载体分别转染143B和U-20S人骨肉瘤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过表达ADAMTS18基因对143B和U-20S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蛋白质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ADAMTS18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载体转染细胞株比较,过表达ADAMTS18基因可显著抑制143B和U-20S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下调143B和U-20S细胞AKT蛋白水平.结论 ADAMTS18经下调AKT通路活性而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
作者:柴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500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所有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86份,回收率97.20%.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配偶老年人的支持利用度略高于无配偶老年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75岁、无配偶、患有慢性疾病、独居、年收入<10000元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 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不理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且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均是老年人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作者:张德春;迟丽华;罗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病情程度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脓毒症患者86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IL-6的影响.结果 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w,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w,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w,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者,能够明显降低IL-6水平,但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IL-6水平无影响.
作者:洪澄英;陈怀生;宋通微;刘晓娣;张华东;刘雪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牛黄酸锌(TZC)对染汞大鼠皮层内胆囊收缩素(CCK)阳性神经元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大鼠32只,分为4组.对照组(单蒸水,普通饲料)、染汞组(每天饮用4.3 mg/kg氯化汞水0.6 g/L,普通饲料)、汞(每天饮用4.3 mg/kg氯化汞水0.6 g/L)+低剂量 TZC组(饮用含0.23 g/L TZC 水,普通饲料)、汞(每天饮用4.3 mg/kg 氯化汞水0.6 g/L)+高剂量TZC组(饮用0.46 g/L TZC水,普通饲料)各8只,1个月后进行实验.采用Y迷宫方法观察各组学习记忆差异;采用CCK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皮层CCK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 染汞组较对照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5),汞+TZC组学习记忆能力较染汞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汞+高剂量TZC组较汞+低剂量TZC组表现出更好的保护作用;染汞组皮层CCK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汞+低剂量TZC组与汞+高剂量TZC组皮层CCK阳性神经元较染汞组明显增多,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汞+高剂量TZC组较汞+低剂量TZC组皮层CCK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染汞后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应用TZC对染汞后大鼠皮层CCK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与TZC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王衍;陈玲;张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郑州市30个社区智慧养老及健康养老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养老服务基本上能够实现智慧化,但老年人使用率较低,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健康服务.结论 智慧社区养老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区内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养老.
作者:刘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伴微量蛋白尿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91例老年DN伴微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肾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肾功能、SOD、MDA和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SOD、MDA和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可以改善DN伴蛋白尿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CRP的含量.
作者:刘苑苹;包蓓艳;李国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VEGF、NGAL及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MMP-9、VEGF、NGAL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水平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01).结论 MMP-9、VEGF、NGAL及TGF-β1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作为评估食管癌筛查和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兰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沉默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雷帕霉素不敏感组分(RICTOR)表达对血管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降低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中RICTOR的表达量,实验分为对照组、阴性组、转染组,Tr-answell法检测降低RICTOR表达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RICTOR、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AKT(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转染后细胞中RICTOR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沉默RICTOR表达可显著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转染组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AKT、MMP-9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沉默RICTOR表达可通过降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和MMP-9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的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陈德才;王雅;马从乾;杨轲;陈辉;陈德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重塑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SHR组、GSP低剂量组(50 mg·kg-1·d-1)和GSP高剂量组(200 mg·kg-1·d-1)及卡托普利组(30 mg·kg-1·d-1).6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设为对照组.治疗8 w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BP)、全心重量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生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HE和Masson染色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胶原分布,并测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印迹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p47phox蛋白表达.结果 GSP能显著降低SHR的SBP(P<0.01),改善左室重塑参数、减少心肌组织MDA含量及p47phox蛋白表达(P<0.05),提高SOD活性及抑制OH·能力(P<0.05),GSP高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 GSP对SHR左室重塑有减轻作用,可能与降低SBP、抑制氧化应激及下调p47pho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张先杰;王晓玲;黃霜枝;靳俊峰;吴秀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I)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WS)的发病机制及脑梗死发生风险.方法 符合CWS诊断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根据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HR-MRI血管成像表现,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管壁特点、斑块负荷、斑块分布特点及强化程度.结果 共收集15例CWS患者,其中12例在HR-MRI可见到明确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位置分布及强化程度不一,9例患者在1 w内进展为永久性脑梗死,斑块检出率梗死组大于非梗死组(100% vs 50%,P=0.044),斑块负荷梗死组大于非梗死组〔(32.1±2.9)% vs (20.9± 0.4)%;t=3.536.P=0.021)〕,斑块强化率梗死组明显高于非梗死组(P<0.001),血管狭窄程度梗死组大于非梗死组〔(78.5 ± 8.7)% vs (63.4±5.2)%;t=2.970.P=0.035)〕,斑块分布于前下壁者梗死组多于非梗死组(P<0.05).结论 CWS可能由于大动脉硬化斑块所致,且脑卒中进展风险与斑块分布位置及强化程度有关.HR-MRI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管壁动脉硬化观察手段探讨CWS的发病机制,且对于相关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杨;王田蔚;李帅红;李晨思;方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身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30例AIDS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纳入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脂对比分析,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增加(P<0.05),FMD、NMD明显降低(P<0.05);hs-CRP、MCP-1和PAI-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早期AIDS患者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是AIDS患者独立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作者:黄颖;张云;兰碧萍;王玮;张顶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降低并伴随个性和行为改变,病变持续发展终出现痴呆〔1〕.AD 发病的大影响因素是年龄,80岁以上人群患AD的概率高达20%以上〔1〕.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显著延长,AD发病率也快速上升.AD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重要的疾病之一,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1亿的AD患者〔2〕.维生素(VitB12)的缺乏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与 VitB12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生理过程有关.VitB12在体内作为辅酶参与多种生化过程,调节关键DNA或蛋白质的甲基化水平,调控溶酶体正常功能,以及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膳食VitB12的添加作为新型AD防治的辅助方法当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膳食中VitB12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尚未作深入研究.本文将对VitB12缺乏与AD 发生的机制,以及膳食VitB12添加与AD防治隐患作如下综述.
作者:黄亦依;冯潇;朱炫;王欢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与城市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农村社会保障相对缺乏,养老资源相对不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变迁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出现空心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的发展,发展新型的适合农村当前实际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作者:沈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MHD患者105例,采用医院自主设计的问卷分别调查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并评价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幸福度、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情况.分析老年M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05例老年MHD患者中,47例(44.76%)存在抑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MHD患者抑郁与其疲劳乏力、纳差、自我形象、社会支持、幸福度及生活活动能力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瘙痒情况、失眠情况及头痛情况无关(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老年M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纳差、疲劳乏力、自我形象、幸福度、社会支持及生活活动能力(均P<0.05).结论老年MHD 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老年MHD 患者抑郁的发生.
作者:刘爱群;宋慧锋;吴碧芳;林显芳;朱丽娜;梁瑞莲;赖彩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ESRD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各16例,联合组18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尿素清除指数(KT/V)、肾脏形态大小、各项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前三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肾脏形态大小、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VEF、KT/V显著优于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同时联合组肾脏形态大小显著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ALB、Hb水平显著优于血液透析组,同时联合组ALB、Hb、BUN、Scr、TG、HDL-C测定结果均显著优于腹膜透析组(P<0.05);联合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利于改善老年ESRD患者心功能,延缓肾衰竭,降低相关并发症,对延缓病症进展与提升生存率影响重大.
作者:赵静瑜;吴际;王乃平;赵盼;赵莘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