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李翠平;吕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6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策,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提升了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403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66.0%的实习护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约半数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锐器伤发生率为66.7%,实习医院、是否了解职业暴露、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37.0%的实习护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结论 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和意识.

    作者:伊秀英;杨春红;李青莉;廖唐洪;邱湖海;王永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儿童肺功能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临床工作中儿童肺功能检查相关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分析可行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560例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哮喘儿童,对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肺功能检测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指导者的准确指导、受试者的正确配合、良好的医患沟通及仪器设备的精确度.结论 明确肺功能检测的影响因素并积极干预是肺功能检测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迎新;赵芳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慢性肝病的CT和MRI诊断

    肝病尤其慢性肝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尽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在我国取得了注视瞩目的成就,但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仍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近几年来,慢性肝病的相关基础研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文结合新权威文献,以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为切入点,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展开论述,对临床慢性肝病的诊断做出简介.

    作者:马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一例频发室性心动过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体会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具有体内自动除颤功能的植入性器械,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极除颤,除颤成功率几乎为100%,这种装置可以对自发性室颤作出有效的反应,感知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对心源性猝死的治疗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有症状的持续性室速或者室颤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恶化经复苏幸存的患者,ICD在提高生存率上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ICD的治疗.现将我院心内科实施的一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素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口服华法林患者的出院教育及用药指导

    目的 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抗凝注意事项及服用华法林剂量等.方法 通过对住院病人及家属进行抗凝治疗健康教育.结果 病人及家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掌握,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抗凝治疗的并发症,大部分患者能定时的往医院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并电话咨询华法林用量.

    作者:马俊珩;葛卫红;于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小儿急性骨髓炎治疗

    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7个时期.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我们所指的小儿是青春期前的儿童即0~14岁前的儿童.小儿时期是全身器官和组织逐步成长,心理、体格和精神行为均不断发育的过程,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为多见,后天性及感染性疾病容易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很明显.

    作者:杨宝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用动力学方法比较PVC袋装与玻璃瓶装葡萄糖注射液的储存期及相关问题的研讨

    目的 鉴于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及存放过程中,其中间分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以下简称5-HMF)的量在不断增长,故药典规定了其限量检查.PVC袋装葡萄糖注射液采用热压高温灭菌(115℃,0.13kg/cm2)30min,为保证消毒后的PVC袋装葡萄糖注射液的产品质量,通过恒温水浴加热实测了PVC袋装葡萄糖注射液的5-HMF的含量.方法 首先检测葡萄糖注射液的外观、鉴别、重金属、微粒、内毒素、pH值、5-HMF的含量,选取上述项目合格的产品置于恒温水浴箱中,分别加热至70、80、90、100℃,在每个温度点下分别于0、0.5、1、1.5、2h取样,迅速冷却至室温后于284nm波长下进行紫外检测,得到吸收度值.用计算器将各个温度点下的吸收度值进行回归,得到4个一级反应方程.再求出各个温度点下的t0.9值,以log t0.9对1/T(绝对温度的倒数)进行线性回归.结果 得到PVC袋装与玻璃瓶装葡萄糖注射液的储存期方程分别为:log t0.9=4705.72× 1/T-11.64和log t0.9 =3561.711×1/T-7.76.结论 求出室温(25℃)下本实验所用10%葡萄糖注射液的储存期,PVC袋装为1.622年,瓶装的为1.740年[1,2].其值说明,PVC袋的原料及添加辅料对葡萄糖注射液的储存期没有影响.

    作者:李霞;孙佳文;潘明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8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B超定位下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行心包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观察患者的液体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流管时间3~18d,平均6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在B超定位下,经皮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高用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人参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人参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及归纳,对人参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合性论述.结论 大量药理学实验依据充分表明人参及其有效成分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但是临床研究依据和作用机制研究都相对缺乏,而且存在生物利用度不高等缺点.结论 人参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但是需在剂型、剂量及配伍等方面深入研究.

    作者:林思恩;吴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138例头位分娩羊水粪染胎心监护与新生儿预后分析

    本文笔者对我院2009年2~11月138例头位分娩羊水粪染胎心监护与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分析羊水粪染者胎心电子监护、新生儿预后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羊水粪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素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产科在临床医学上属于相对比较特殊的科室,其直接关系到产妇和婴儿两条生命,甚至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及其生活的稳定.伴随着我国关于护理安全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对于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增加,从另一个方面其也造成了产科护理工作难度的增大.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然后针对分析出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润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HBV核苷类似物耐多药的检测分析

    目的 对HBV核苷类似物耐多药的检测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5~2011年这对时间内在我院就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多药耐药的病例18例,采用克隆测序法在每位患者体内随机筛选30个克隆,对菌液聚合酶链反应以及经酶切进行鉴定结果为阳性的单克隆予以测序,对患者的基因型以及耐药基因变异的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显示为全部标本均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或者是替比夫定等多药耐药.结论 经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变异位点大多数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病毒序列上,还能够在不同的病毒序列上分别存在,后者可能与原发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范晓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期间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08~2010年3年期间护士发生针刺伤人均次数逐年减少,在注射前、准备用物、注射中、处置废物时和其他情况等刺伤环节发生刺伤的人数也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作者:田智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LEEP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采用超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从2006年3月~2010年10月这一时期在我院进行LEE手术治疗的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发现,大部分患者都在宫颈癌前病变时采取了LEEP手术进行了治疗后的病检结果都显示患者的病灶基本切除干净,只有个别患者的病变情况升级.其中1例患者在实施两次LEEP手术后再进行病检时发现有微小浸润现象及进行子宫全切术.另外有2例患有CINBI的患者在术后病检结果显示有微浸润但内外切缘都还算干净.对这120例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发现至今也没有复发现象.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采取LEEP手术进行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陈风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普外科优质护理服务92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我院普外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我院普外科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优质护理的基本内容,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结果 科室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0.2%上升到98.5%,健康教育知晓率从86.3%上升到98.6%.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而且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于本院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36例(38眼)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36例(39眼)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白内障在保证了疗效的同时,其安全性也较为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冰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性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状况,确保受血者的健康不受威胁,对输血过程造成的疾病传播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方法 选取我站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无偿献血者共计1006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梅毒等可以经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病原体,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参与检测的10063例无偿献血者中,阳性人数353例,占总人数的3.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108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6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阳性7例,梅毒阳性9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73例,不同血液采集经过统计学分析,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开展传染性病原体检测,可以有效保障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由于输血造成的疾病传播和病原体感染,从而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采血机构对血液质量的有效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贾馨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整体护理在孕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随道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总要的作用.本文笔者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在孕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郑春侠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卵巢甲状腺肿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讨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y,SO)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5例终确诊为SO病例,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部分SO误诊原因.结果 SO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合并胸腹水时易误诊为卵巢癌,需病理终确诊.结论 SO较少见,术前确诊困难,应加强对SO的疾病意识,综合多种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治此病.

    作者:王芳;冯文;陈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牙源性急性炎症期拔牙的体会

    牙源性急性炎症期拔牙,意见不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176例患者在急性期拔牙后,进行系统的观察,认为只要对病历的选择、时机把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手术轻巧、敏捷,术后及时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疗效要好于保守治疗.

    作者:史雷;周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