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林岑;周鼒;方亚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SI)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27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SI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SSI组大鼠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行模拟手术.SSI组术后开始腹腔注射SSI 25 mg/kg,1次/d.3组大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6和12天测定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术后14 d将大鼠处死并测定各组脊髓CX3C超化因子受体(CX3CR)1和核因子(NF)-κB mRNA水平.结果 SSI组机械和热痛阈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12 d后,SSI组脊髓CX3CR1和NF-κB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I可能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提高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
作者:郭莉;吴茂彬;张帅;潘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和β-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8例老年 MCI患者(MCI组)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正常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 (FT3)、甲状腺素(T4)、游离T4(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和Aβ42水平,MCI患者血浆T3、FT3水平分别与Aβ4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CI组血浆T3、FT3和Aβ4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SH、T4、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CI组T3、FT3水平与Aβ42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3、FT3和Aβ42一样可能为老年MCI患者诊断提供依据,成为老年MCI诊断预警标志物.
作者:杨冬花;丁毅;李光荣;袁露;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慢性肾脏病(CKD)在成人中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检索2009~2013年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结果 26篇文献纳入研究,CKD平均患病率8.81% (95% CI 8.85% ~8.78%),共报道25个危险因素,其中超过半数文献支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无生活行为危险因素被报道.结论 生活行为危险因素和CKD之间存在严重的因果滞后性,有因时无果、有果时无因.横断面研究方法在CKD病因研究中存在局限性.
作者:卓琳;蔡卿卿;刘丁阳;汪秀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失独老人指的是失去独生子女的60岁以上人口,准确地说是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失去独生子女的60岁以上人口.刘鸿雁等〔1〕对我国15~29岁独生子女人口规模的推测,可大致估计我国每年至少产生82 460人15 ~29岁的独生子女死亡人口,从而产生8.25万个失独家庭和16.5万失独父母.由此可见,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将会因人口老龄化,人口高龄化和高计划生育率趋势的加剧而逐渐增加.
作者:韩振燕;夏林;李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Ⅱ对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PLT-α)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健康供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小板,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建立脓毒症血小板异常活化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无活性CormⅡ组、10 μmol/L和30 μmol/L CormⅡ组,另再设PKCδ抑制剂(LY317615)组(10 μmol/L脂多糖+100 nmol/L LY317615)、CormⅡ+LY317615组(10 μmol/L脂多糖+30 μmol/L CormⅡ+ 100 nmol/L LY31761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PLT-α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关键信号分子PKCδ、MUNC18a的表达.结果 脂多糖诱导后PLT-α释放的PDGF-bb、MMP-2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活性CormⅡ组PLT-α内容物释放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脂多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mⅡ诱导后,PLT-α释放的PDGF-bb、MMP-2明显减少,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脂多糖诱导后中央区的PLT-α逐渐向血小板磷脂膜区转移,与磷脂膜融合后释放到血小板外;无活性CormⅡ组与脂多糖组PLT-α分布情况相似;CormⅡ诱导后血小板α颗向血小板膜汇聚明显减少.脂多糖诱导后血小板p-PKCδ、p-MUNC18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317615组、CormⅡ组、CormⅡ+LY317615组板p-PKCδ、p-MUNC18a的相对表达量与脂多糖组和无活性CormⅡ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rmⅡ可通过释放的CO活化PKCδ/MUNC18a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时PLT-α的异常释放,减弱脓毒症损伤.
作者:黄立;方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肢骨折中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1〕.中老年患者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2〕.本文就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进展予以综述.1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分型爱尔兰的外科医生Colles在1814年首先报道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即 Colles 骨折.随后在1847年,英格兰医生 Simth 报道了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即Simth骨折.Barton骨折的命名取自于Barton医生,于1938年首先报道了伴有腕关节半脱位的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并将其分为背侧和掌侧两类.相继出现的以人名命名的骨折还有Chauffeur 骨折、Rutherford 骨折等〔3〕.1967年,Frykman等〔4〕根据桡骨远端骨折中桡腕关节及桡尺关节的受累情况及是否存在尺骨茎突骨折,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8型.Müller等〔5〕和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出了 AO/ASIF 分类系统.这个系统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A)、简单或部分关节内骨折(B)、复杂关节内骨折(C)3大类,每一类分别根据有无粉碎、嵌插,掌、背侧,关节内或干骺端是否粉碎又分为3个亚型.而后Fernández〔6〕对该分类系统做了适当的修改补充,区分骨折类型的稳定与否,将并发症纳入分类,同时将小儿骨折进行了同等分型,使得这个系统更加实用.更有研究组根据年龄不同,为和成年人的骨折分型区别开来,提出了新的分型〔7〕.由于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AO/ASIF系统凭其全面的分型方法成为了临床上公认的常用、实用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政基;姚霁航;张晓猛;祁宝昌;王兵;李英超;郝宝辉;孙大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及白细胞介素(IL)-8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8例CAP患者CAP组,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XCR1、CXCR2及IL-8水平.CAP患者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并分析PSI评分与CXCR1、CXCR2及IL-8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AP组血CXCR1、CX-CR2、IL-8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校正年龄及性别后,CAP患者PSI评分与上述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XCR1、CXCR2及IL-8在老年CAP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斐;徐志豪;董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性关节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0例为骨性关节炎组;另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检测IL-17A G-289A基因rs3386824位点和IL-17F T-8599基因rs87489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组间有明显差异的基因型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IL-17A G-289A(rs3386824)基因分布频率方面,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基因型OR值分析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G/A、G/G)的受试者骨性关节炎发生风险明显高于A/A基因型者.对基因频率在人群中分布情况进行H-W定律检验显示,骨性关节炎组基因遗传不平衡(P=0.000),健康对照组基因遗传平衡(P=0.358).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受试者的IL-17A G-289A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65岁)中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IL-17A G-289A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中(>65岁)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 值分析显示,高年龄组人群携带 IL-17A G-289A 基因增加骨性关节炎发病率.IL-17F T-8599 (rs874891)基因分布频率方面,骨性关节炎组各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老年人群中,IL-17A G-289A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阳性位点rs3386824等位基因G/A、G/G是其高风险因素,A/A为低风险因素.
作者:吴迎春;吕刚;依力潘·凯赛尔;孙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牙周炎(CP)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失牙修复前全唾液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CP伴T2DM组48例,单纯CP组20例,收集受检者非刺激全唾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全唾液IL-6、MMP-8的含量.结果 CP伴T2DM组IL-6、MMP-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伴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8%者IL-6、MMP-8水平均显著高于HbA1c<8%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IL-6、MMP-8含量存在正相关(均P<0.05).结论 老年CP伴T2DM患者全唾液IL-6、MMP-8含量较高,且其与血糖控制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苏哲君;王鹏;霍峰;马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置入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大于75岁已明确诊断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260例,观察组(140例)置入BuMA支架,对照组(120例)置入Excel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12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期间的心绞痛、临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 对入选260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3、6、9、12个月门诊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有8例发生心绞痛,对照组有10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12个月245例(15例患者未复查)患者复查冠脉造影示原支架内未见狭窄,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支架内轻度增生.两组心绞痛复发、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迟发血栓形成.结论 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应用于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要鑫;刘洁云;秦雷;王振军;杨文;李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大样本多人群meta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333049基因型与冠心病易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SCIE,Pubmed,万方,CNKI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及其引文,共获得60篇相关文献,纳入18篇.利用STATA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计算合并的OR和95% 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rs1333049的C基因为危险基因,可增加冠心病的易感性(OR=1.216,95% CI 1.051~1.408,P<0.001),也是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137,95% CI 1.067~1.211,P<0.001).结论 rs1333049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预后相关.
作者:李鹏;邹劲林;韩文雅;鲁红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部位微出血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检测CMBs,计数并记录其部位.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评分进行评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42例)和无CMBs组(85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研究危险因素与不同部位CMBs数量的关系.结果 42例(33.1%)患者存在CMBs.皮层-皮层下CMBs发生率为38.6%,深部为43.4%,幕下为18.0%.CMBs组和无CMBs组年龄(t=2.472,P=0.017)、高血压史(χ2=20.96,P<0.001)、入院时收缩压(t=4.539,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939,P=0.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4.074,P<0.001)、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χ2=28.608,P<0.001)及中重度脑室旁白质疏松(χ2=16.935,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入院时收缩压及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仅与深部CMBs的数量显著相关(r=0.731,P=0.025);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与皮层-皮层下及深部CMBs数量存在显著相关(r=0.281;P=0.001,r=0.364,P=0.00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史、入院时收缩压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高血压史主要与脑深部CMBs的数量相关,而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与脑皮层-皮层下及深部CMBs数量相关.
作者:康健捷;黎春镛;杨红军;邓兵梅;崔静;项薇;熊铁根;邓文婷;齐自娟;王伟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 Meta分析评价1990~2016年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收集并筛选所有1990~2016年老年人群AD的横断面调查,进行异质性检验I2=98.6%,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44篇,总调查人数172444人,患者6093例;经Meta分析,老年人群AD患病率为4.9%(95% CI:4.3% ~5.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者患病率越高,男性和女性AD患病率分别为3.0%(95% CI:2.5% ~3.4%)和6.1%(95% CI:5.3% ~6.9%),在每个年龄层中女性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老年人群AD的患病率约4.9%,年龄越大者患病率越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作者:张宏博;徐勇;陈彬;钱登娟;杭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人口老龄化正在凸显中国的老龄问题,应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养老服务设施需求日益旺盛,面对养老基础设施,养老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且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重,应加强养老设施合理配置,把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和布局养老设施,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作者:梁海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膝关节软骨作为胫骨与股骨连结组成部分能减轻关节摩擦和提供缓冲以保证肢体正常活动和稳定负重.膝骨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赘增生及滑膜炎症等会破坏软骨组织〔1〕,导致关节疼痛、关节交锁征、关节畸形等异常表现,膝关节软骨长期不可逆损伤会使患者丧失关节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膝关节软骨早期损害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软骨膜移植及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等,终期治疗手术为关节置换术〔2〕.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关节内粘连、感染、移手术失败等缺陷〔3〕.使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能够对原生软骨属性进行仿生,提高软骨修复效果.本文对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及组织工程学修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曹曦;冯洋;路通;崔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强度有氧训练及电磁脉冲穴位刺激辅助治疗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 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单一低强度有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以电磁脉冲穴位刺激进行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体脂含量及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体脂率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每天2 h以上持续3个月低强度有氧训练对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疗效,但在电磁脉冲穴位刺激辅助治疗下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栗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共病抑郁症(MDD)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09例T2DM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及PHQ-9 MDD自评量表调查,根据问卷及量表测评结果分析T2DM共病MDD可能因素,并先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MDD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共病MDD患病率55.99%,女性高于男性.精神压力大、并发症、睡眠质量、食用新鲜蔬菜情况是MD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压力大、出现并发症及睡眠质量差的T2DM患者易患MDD,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可预防MDD的发生.
作者:李若男;赵洪影;王丹丹;王越;刘任通;张权峰;闫磊;孙楠;李曼;贾琳琳;郑斯阳;李毓昊;邱洪斌;杨利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全麻治疗,研究组给予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治疗,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2、4、8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更低(t=24.863、26.317、23.051、9.60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PCA)用量明显更少,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明显变少(t=29.256、39.070、17.291、7.520、3.80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前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3,P>0.05),而在术后6 h、1 d及3 d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10.337、6.182;均P<0.05).两组有效神经阻滞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发挥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且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早期镇痛更优,减少下床活动及出院所需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伍剑锷;汪文华;赖尚树;吴婷;刘琼华;刘颖;张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红花黄色素(SY)联用奥美沙坦(OM)与单药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循环及心肌组织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Y组、OM组及联合用药组,疗程7 w,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内IL-6和IL-10水平.各组心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及心肌组织内IL-6和IL-10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②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血清及心肌组织内 IL-6水平都明显降低(P<0.001),而血清及心肌组织内IL-10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组心肌组织内 IL-6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01),但对IL-10及血清IL-6水平影响不大(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结论 肾性高血压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均可以明显降低循环和心肌组织内IL-6的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维持IL-10的水平,联合用药比单药治疗对降低心肌组织内IL-6的水平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汪汉东;周忠荣;张春天;徐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脓毒症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侵袭性感染的应答而成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当伴随器官系统性功能紊乱或心血管性休克,会出现严重的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这是严重病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脓毒症是非冠脉ICU病患主要的死因〔1〕.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脓毒症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所有住院病患)及6% ~30%(ICU病患);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2〕.脓毒症是住院病患常见的死因,北美及欧洲死亡率在28.3% ~41.1% 〔3〕.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推荐抗感染治疗,比如抗生素治疗及手术源控制应当尽快开始以取得佳预后〔4〕.鉴于及时启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优化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性,临床医师必须取得感染的快速诊断,而标准微生物培养(血培养)缺乏灵敏度,在取得微生物学培养和临床可行动的结果之间存在固有延迟.此外,一旦诊断脓毒症开启标准治疗,区分监测病患的预后通常十分困难.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提供额外的信息指导临床医师快速诊断及标准治疗以外的扩大治疗.现在有上百种生物标志物对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有潜在的价值.但仅有一小部分被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因为许多缺乏足够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尚有一些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对于目前脓毒症诊断具有较大潜在价值标志物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立朋;伊茂礼;徐绣宇;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