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4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治疗前、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CO2、 PaO2、 SaO2)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PH值、PaO2升高,PaCO2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玉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总结全心脏原位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2005年4月~2006年12月,我院为4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者施行了全心脏原位移植,由于手术配合人员术前熟悉手术步骤,术中迅速准确无误为术者提供手术器械及材料,并主动参与心肌保护,尽管全心脏原位移植与标准原位移植和双腔静脉原位移植相比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技术更复杂,但手术经过顺利,并全部获得成功.
作者:李进;石曼丽;鞠秀兰;顾月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口腔就诊患者洁牙认知程度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洁牙卫生宣教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口腔门诊就诊患者248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洁牙的认知程度.结果 58.3%的患者从未洁牙;88.3%的患者不了解洁牙的目的 ;40.2%的患者认为洁牙会使牙齿变松、变疏.结论 认真做好洁牙的卫生宣传,提高患者对洁牙的认知程度,使其积极主动的定期洁牙,做好口腔保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作者:尚治新;帅燕珍;区泳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继射频热凝毁损术后,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新微创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置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作者:胡艳娜;李青;张景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佳护理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15例患儿术前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包括心理护理和肺、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术后给予整体护理,包括舒适的体位、严密观察各系统的并发症及健康指导等.结果 本组均治愈出院,13例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尿潴留,1例Ⅰ°难免性压疮.结论 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可以增进护患沟通,详细了解病情,减少护理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月香;丁晓媛;王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探讨应用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应用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治疗22例小儿癫痫持续状态,观察其疗效、副作用,并对其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治疗过程顺利,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有效率达90.9%,副作用少,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作者:余祖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特区糖尿病患者自护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知识来源、就诊意向,为进一步制定科学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31~80岁糖尿病患者180人的知识来源、就诊意向及自护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及格率分别为71.11%、92.22%、68.33%,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其知识、行为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6.11%迫切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依次为紧急处理、家庭护理常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送院指征;患者知识来源依次为医护人员、科普书籍、自身经验.来自社区护士仅13例,占7.22%;患者认为佳的知识获取途径为社区健康中心热线电话、针对性科普手册等.结论 特区糖尿病患者需要获取糖尿病的自护知识.其知识、行为有待提高,应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多途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护知识与行为的教育.
作者:李丽娟;陶艳玲;杨毅华;陈丽璇;骆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例痊愈出院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于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的第12个月末各进行1次BPRS、GAS、CGI-S1评定和比较.结果 两组于随访1年后的BPRS、GAS、CGI-SI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社区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降低复发及住院的风险,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作者:王砚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婴儿浅静脉留置针漂浮置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观察对象按照序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漂浮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法.结果 实验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6%,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漂浮置管法能有效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作者:茅爱芳;王宏琴;张美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麻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4例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分别监测术前和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 温度干预护理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加强对PACU患者的体温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薛广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我国常见的中毒类型,在基层医院占内科急性中毒的首位,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死亡率>21.8%[1].阿托品已成为抢救AOPP患者的特效解毒剂[2],但阿托品的用量、方法、阿托品化观察不当,极易引起阿托品中毒或其它副作用而导致抢救的失败.
作者:徐美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进步,其死亡率逐步下降.营养治疗是SAP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之一[1],禁食、胃肠减压及抑制胃酸、胰液的分泌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的要点.
作者:陶苏红;许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在正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为期1年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遵医行为的干预.结果 经过干预,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75%上升至85%(P<0.001).其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戒酒)和遵医行为有显著改善(P<0.001).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21.6mmHg, DBP下降15.3mmHg,血压控制率从41.25%上升至71.25%.结论 规范定期的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作者:宋小林;宋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作者:袁亚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校2007年女教工乳腺疾病防治与保健现状,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对2007年的女教工乳腺疾病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其获得自我检查的能力、早期信号和减少危险因素.结果 2007年的女教工乳腺检查420人,有乳腺疾病73人,疾病总检出率约为20.7%.结论 女教工体检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得到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习惯、生活方式,提高乳腺疾病防治意识,主动接受健康保健知识.
作者:王莉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一个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化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
作者:高永玲;杨星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在儿童的感染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一次性鼻导管深插气管(10~15cm)负压吸取痰液或部分患儿采集咽拭子.结果 共检出产ESBLs菌447株(来自于429例患儿),占大肠埃希菌的59.8%.429例均为3岁以内婴幼儿,其中婴儿达274例(63.87%);同时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244例(56.87%),以支原体、衣原体和合胞病毒为主.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一旦确诊应首先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并注意病原学监测.同时采取各种护理关键措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可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作者:胡小英;唐汇群;魏文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5例截瘫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和康复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75例截瘫患者中,高家庭支持占68%,家庭支持程度对患者康复有影响(P<0.05).结论 家庭支持系统直接影响截瘫患者的康复.
作者:孙正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舒适护理的广泛开展,传统的手术病人运送方式,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推床运送病人增加手术病人对手术的恐惧,运送时间长、手术延迟开始;人员紧张、推床数量有限、延误病人运送等[1],甚至发生因操作不当发生病人坠床事件.为了解手术病人护理需求,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2007年7月~8月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对手术病人不同运送方式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玉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的方法对尿毒症致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治疗组HP联合HD治疗2h后,再继续行HD 2h, 1次/周;对照组HD治疗4h/次,2次/周;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PTH由301.1±156.3pg/ml降至113.3±101.2pg/m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PTH由297.8±208.9pg/ml降至251.3±175.7pg/ml,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联合HD治疗能有效地清除血PTH,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农洪涛;徐航;梁冰茕;杨筱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