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李琛
目的 探讨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价.方法 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所有的患者术前进行原发灶的筛查,术前常规检查及骨折部位病理穿刺.手术方法分别为瘤段截除人工关节或肿瘤组配式假体置换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钢板固定术、髓内针内固定术、单纯瘤段截除术等.采用荷兰模型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生存期,根据WHO疼痛分级对患者行相应的镇痛治疗.对原发灶采取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唑来膦酸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MST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对术后肢体功能采用Enneking评分系统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术前采用荷兰模型评分系统预测生存期(4.3±2.6)与实际生存期(11.2±11.4)差异显著(P<0.05).VAS评分术前疼痛评分为(7.7±1.3)分,术后明显降低为(2.0±1.4)分(P<0.05).MSTS评分为(21.7±5.9)分.术后3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为33~56分,优良率77.8%.结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终末期的表现,发生病理性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终末期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辅以其他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利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孙超;路泽遥;朱彤彤;王绪凯;张翘;刘光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于该院就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麻,并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组行常规全麻,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7 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以及诱导前、诱导后10 min、插管时、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术后1 d,两组患者SOD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但观察组SOD、MDA水平变化幅度明显更小(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SOD、MDA水平基本恢复,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HR水平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P<0.05),插管时HR水平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HR水平降低、插管时HR水平均较观察组增高明显(P<0.05);观察组诱导后10 min、插管时、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MAP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但4个时间点MAP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对照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MAP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期,插管时MAP值较诱导前明显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期(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并且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王中林;彭明清;田春;刘丽;李菁菁;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省开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73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Zarit护理负担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结果 主要照顾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得分对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年龄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得分及患者性别、NIHSS评分与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关联.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窦金;王培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他汀药物对p53突变的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具有突变p53背景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他汀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检测他汀药物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处理后细胞内突变p53,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90、p53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PUMA、p21、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他汀药物会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美伐他汀IC50为(39.95±3.81)μmol/L,辛伐他汀IC50为(24.99±0.70)μmol/L.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梯度增加,突变p53和HSP90表达水平没有改变,但是,p53下游靶蛋白PUMA、p21的表达水平升高,PARP蛋白切割增强.结论 他汀药物能够抑制p53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将突变型p53恢复为野生型p53从而发挥其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的功能.
作者:牟汉川;杨志宽;暴亚锋;王玉玲;刘静;张继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标本和5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整合素α2β1和CD44v4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整合素α2β1与CD44v4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③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 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正协同作用,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
作者:李键淇;齐洁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对肿瘤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9月入住肿瘤科的61例患者,入院完成相关检查以及宣教后开始,采用两种评价方法预测患者的死亡,分别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早期预警评分(MEWS),3个月后终止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死亡的预测分值≥16分与<16分的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对患者死亡的预测分值≥5分与<5分的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对危重病患者死亡预测的各项值为Az=0.903、Sen=88.58%、Spe=86.37%、Se=0.028.结论 早期预警评分预测肿瘤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价值高,可指导医护人员通过该评分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大限度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赵西位;肖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在老年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对26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30人接受重测,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修订后删除了表达性维度的7个条目,保留原量表愉悦性和镇定性2个维度,共20个条目;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0,愉悦性、镇定性和表达性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3、0.86和0.59;量表总分、愉悦性、镇定性、表达性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74、0.85和0.65;量表总分、愉悦性、镇定性和效标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4~0.733(P<0.001).结论 中国情绪性量表(20项)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我国老年人情绪性特点的工具.
作者:李长瑾;洪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寻找高龄(≥80岁)女性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对410例高龄女性进行骨代谢、血液生化和生殖激素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其血清PT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高龄女性血清PTH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5-羟基维生素D3(β=-0.560,P=0.000)、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β=0.186,P=0.000)、血磷(β=-24.767,P=0.002)、血镁(β=53.921,P=0.000)和血钙(β=-21.819,P=0.026).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维持较高的25-羟基维生素D3、血钙和血磷水平,降低P1NP和血镁水平,可能是降低高龄女性血清PTH的重要方法.
作者:夏清;李成江;边平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项目反应理论( IRT)又称潜在特质理论,是在分析和克服经典测量理论( CTT)局限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和教育测量理论. 美国心理测量学家Lord〔1〕于1952年首次提出著名的正态卵形模型,标志着IRT的诞生. 此后, IRT在国外得到了充分发展,主要应用于心理和教育测量领域,而在国内由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首次引入〔2〕.
作者:谢洋;王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老年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并符合夜尿症诊断的30例老年患者采用热敏灸法于下腹部及骶尾部处寻找热敏点施灸,治疗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排尿日记评价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夜尿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的夜尿情况明显改善,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前后平均夜间排尿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 热敏灸治疗老年夜尿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改善夜尿频数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丽芳;邓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核呼吸因子(NR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117例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乳腺癌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乳腺组织(良性组),分别采用EnVision染色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标本中NRF-1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NRF-1阳性表达率(76.07%)显著低于良性组(100.00%)(P<0.05),Ki-67阳性表达率(79.49%)显著高于良性组(20.00%)(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NRF-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关系(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NRF-1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68,P<0.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NRF-1、Ki-67表达发生异常,NRF-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Ki-67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罗莉;唐东昕;王镜辉;郭斌;李军;黄雯琪;张兰;王雅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30 ml·min-1·1.73 m-2≤ 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n=41)、冬虫夏草标准治疗组(n=39,术前3 d至术后3 d口服百令胶囊2 g/次,3次/d)、冬虫夏草强化治疗组(n=40,术前3 d至术后3 d口服百令胶囊3 g/次,3次/d).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3 d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计算eGFR,术前及术后1 d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蛋白(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尿白介素-18(IL-18)含量,并比较三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发生CIN 11例(9.17%),冬虫夏草治疗组CIN的发病率较基础治疗组降低(P<0.05),其中强化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冬虫夏草治疗组eGFR下降≥25%的比例较基础治疗组降低(P<0.05),其中强化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基础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相比,术后1 d强化治疗组的尿KIM-1、NGAL、IL-18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冬虫夏草对行PCI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强化治疗更有效.
作者:赵凯;高晟;李永健;蔺宇;李景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研究组根据血管壁厚度分为增厚组(36例)和非增厚组(24例),比较各组TNF-α和IL-6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6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厚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增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TNF-α与IL-6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有关.
作者:孙军;温昌明;张保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组),I/R组、Lpost组均行缺血2 h再灌注24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post组再灌注前实施肢体缺血后处理(缺血15 min,灌注15 min)3个循环.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四氮唑红(TTC)染色确定脑缺血半暗带位置,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神经缺损评分为0分;与Lpost组(1.20±0.41)比较,I/R组神经功能缺损较重(2.40±0.51,P<0.05);TTC染色证实缺血半暗带位于大脑矢状裂至外侧裂上1/3的皮质组织.与Sham组相比,I/R组、Lpost组缺血半暗带内凋亡细胞数、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I/R组表达明显增强,高于Lpost组(P<0.05).结论 肢体Lpost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缓解神经细胞的坏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韦家俊;李浩;廖小明;吴岚;王耀辉;刘开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运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WBIS)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SRS)选取十堰市6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44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主要使用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 路径分析发现,自评健康状况(β=0.33)、压力应对方式(β=0.21)、未来目标(β=0.22)直接作用于幸福感指数,受教育程度通过未来目标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结论 未来目标、压力应对方式和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直接、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间接因素,提示相关部门应该有重点、有计划地制定政策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作者:徐曼;刘冰;柴云;程桢;卢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Nr4a1拮抗剂在αVβ6-ERK-ETS1通路中抑制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 培养传代肺癌A549细胞系,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长因子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实验组采用Nr4a1拮抗剂阻断αVβ6-ERK-ETS1通路,对照组不采用拮抗剂,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印迹检测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学上,实验组组细胞呈梭形或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而对照组部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West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检测均发现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γ-catenin及αvβ6表达均较处理前显著降低,而间质细胞标记物Nβ-cateinin、Vimentin表达则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Nr4a1拮抗剂能够通过αVβ6-ERK-ETS1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毛小亮;童继春;朱征;殷亚俊;王烨铭;石亮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食管癌中90%以上属鳞癌,腺癌次之. 临床上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仍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5年总生存率仅约30%,其中鳞癌约20% ~50%,其手术治疗局限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转移,而且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1〕. 目前,为提高食管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在成功根治术基础上是否需结合辅助治疗,其是否能提高患者的OS仍存在争议. 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萍萍;王旭;郭晔;马克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1~10〕.本文旨在探讨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方式需求.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11个区的36家养老机构254名养老护理人员. 涉及养老护理机构有政府公办大型养老院,社区福利性养老护理机构,规模不大且营利性并不是很强的民营养老护理机构. 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254份(66. 84%). 其中男33人,女221人;年龄<30岁52人,30~39岁71人,40~49岁75人,≥50岁56人. 工作年限≤5年占43. 30%,6~10年占31. 49%,11~15年占16. 53%,16~20年占1. 96%,≥21年占6. 72%. 中专及以下学历145人,大专56人,本科47人,硕士及以上6人. 目前月收入<1500元47人, 1500~3000元151人,3001~4500元42人,>4500元14人.
作者:潘芳;叶然;徐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8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6 MV和10 MV单弧VMAT计划设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10 MV PTV的Dmean、V95 Gy、V105 Gy、HI均优于6 MV(P<0.05),其CI二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V的小肠(Dmean、D5%、V40 Gy)、膀胱(D5%)低于6 MV(P<0.05),而双侧股骨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10MV来说,B-P的V5 Gy略高于6 MV,V10 Gy、V15 Gy、V20 Gy较6 MV低(P<0.05),其V30 Gy二者间相似(P>0.05).10 MV的MU(427±53)和TT(72±6)s分别较6 MV的MU(365±21)和TT(67±3)s增加了17%、7%(P<0.05).结论 在单弧VMAT治疗计划中,10 MV较6 MV提供了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且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有一定优势,但其MU和治疗时间的略微增多及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亦不容忽视.
作者:张武哲;张基永;陆佳扬;陈创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行放射治疗的8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8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总数的2.0%.男/女为7/1,年龄56~71岁,病变均位于胸中和下段;首诊时5例为局限期.病变长度4~12(平均6)cm.放疗治疗的有效率为87.5%.1、2和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分别为50%、25%及12.5%和37.5%、12.5%及12.5%.局限期和广泛期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0个月(4~10个月)和22个月(14~41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14).结论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男性多见,病变多位于食管的中下段,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全身化疗是推荐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苏洪新;钟文;陈颖;高雅;陈延治;李静;白露;王鹤潼;赵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