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损伤的影响

谢晓燕;于斌;孙冰;闫峰;吉训明

关键词:罗格列酮, PPARγ, 葡萄糖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反应状态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RSG)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4、2、1 mg·kg-1·d-1)、假手术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再灌注22 h模型(MCAO).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观察RSG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 IAI与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存在相关性.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SG各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 或P<0.01),脑缺血后高血糖显著减轻(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加重局灶性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且胰岛素抵抗更持久;RSG对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单纯降低血糖是不够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更重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不同模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接受LFHD 3个月后再接受HFHD 3个月,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 h,超滤不超过体重增长的5%,采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及阶段性(3个月为1个阶段)相关血清学化验指标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HD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有明显下降,且对透析3、4 h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LFHD(P<0.05),而LFHD前、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FHD后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肌酐(Scr)水平下降,同时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执行HFHD血压控制水平明显好于LFHD,且部分血清学指标有所改善.

    作者:魏学婷;白久旭;张妍;崔汉民;张晓玲;曹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糖和总胆固醇与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其与血糖、总胆固醇(TC)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2型DM(T2DM)患者216例,检查所有对象的牙周健康情况,并测定患者血糖、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分析牙周健康状况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共检测出牙周病197例(91.2%).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OR=1.377,95%CI=1.006~3.826)、TC(OR=1.086,95%CI=1.001~3.459)为影响老年DM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牙周病检出率与血糖、TC水平呈正相关(P<0.05),并呈明显的关联趋势(P<0.05).结论 老年DM患者牙周病患病率较高,其与血糖、TC存在较密切的关联.

    作者:王敏;陈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1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后1 h(T1)、术后1 d(T2)及术后2 d(T3)血清白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浆中调节性T细胞CD4+、CD4+CD25+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外周血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T2时仍高于T0(P<0.05);试验组在T1、T2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外周血中CD4+、CD4+CD25+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T2时仍低于T0(P<0.05);且试验组T1、T2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明显降低外周血中IL-6、IL-1β水平,改善调节性T细胞CD4+、CD4+CD25+的水平,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作者:宁新宇;雷志礼;张谦;焦小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微创种植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微创种植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行牙种植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微创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牙植入术,微创组给予微创牙植入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症状消除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激素应用时间.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种植体成功率及感染、异常感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疼痛症状消除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激素应用时间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种植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45,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050,P<0.05).结论 微创种植技术相比于常规植入术,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明显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玲;曹直;占时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胃代食管、缩缝胃小弯及改进管状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术中重建消化道的效果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应用全胃代食管、缩缝胃小弯及改进管状胃代食管三种方法重建消化道的效果.方法 行胸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314例,按重建消化道的方法分为全胃代食管组(A组)102例,缩缝胃小弯组(B组)104例和改进管状胃代食管组(C组)108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和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各心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LC)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和残端瘘或胃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改进管状胃代食管方法在食管癌术中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高,但是其对心肺功能指标的远期影响较小,同时改进管状胃代食管相对于全胃代食管和缩缝胃小弯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作者:鲍峰;宫为一;于在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全部给予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4例,稳定(SD)16例,疾病进展(PD)4例.毒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脱发等,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EC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常鑫;陈国栋;常伟东;徐景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效果

    目的 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老年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原发性老年单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观察组术后佩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通过绷带对患眼进行加压包扎.记录两组术后第1、3、5、7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结果 术后第3、5、7天,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少于对照组,角膜刺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疼痛,且有利于角膜上皮的恢复,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作者:赵燕;李东;张建勇;丁炜;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老年翼状胬肉患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CEACAM6、VEGF和CD105的表达.结果 两组CEACAM6、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CAM6、VEGF和MVD在不同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CEACAM6与MVD值、VEGF与MVD值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翼状胬肉中CEACAM6、VEGF高表达预示病变处于进展状态,间质中有较高的血管密度.

    作者:李娟;朴天华;王睿;王云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管鳞癌中骨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OPN和EGFR、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7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OPN、EGFR、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9%(51/70)、67.1%(47/70)、75.7%(53/7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4/70)、18.6%(13/70)、17.1%(12/70),P<0.05〕;OP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Akt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OPN与EGFR、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5、0.403,均P<0.05),EGFR与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4,P<0.05).结论 OPN可能通过激活EGFR/Akt所在的信号系统发挥其抗食管鳞癌作用.

    作者:张卉;杨德生;马许辉;索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恶性肿瘤的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恶性肿瘤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岁及以上当地常住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利用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回顾性收集恶性肿瘤患病信息.结果 共调查10 504人,新检出糖尿病702人,检出率为6.68%;恶性肿瘤患病89人,患病率为8.47‰.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为(5.14±0.65)mmol/L,糖耐量2 h血糖平均为(6.78±2.66)mmol/L.65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2 h血糖均高于20~64岁中青年人(P<0.05).结论 老年人群是糖尿病和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应焱燕;纪威;崔军;李小勇;王红飞;林鸿波;李辉;徐景野;周伟艳;许国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对关节恢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目的 以行动研究为指导,通过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促进关节恢复的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 纳入7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提高组和对照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干预方法,通过为期2轮循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于术前和干预后分别测定患者的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和早期活动依从性问卷得分,并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前提高组髋、膝关节功状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髋(36.12±12.24)分 vs(37.80±8.15)分,t=0.524,P=0.55;膝(33.24±10.10)分 vs(30.18±11.60)分,t=0.746,P=0.46〕.提高组早期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84.72%vs 68.06%),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髋(79.44±9.12)分vs(68.52±10.30)分,t=3.729,P<0.01〕,膝(87.20±8.65)分vs(78.18±9.22)分,t=3.352,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4.63%,χ2=3.986,P=0.046).结论 行动研究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状态,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尹慧珍;山慈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

    目的 测定血清摄食抑制因子(NSF)-1、脂联素(ADP)和瘦素(LEP)浓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血糖、血脂、肥胖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DM)组40例、高脂血症组(HH组)患者42例、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组(DH组)患者42例和健康对照组(N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SF-1、ADP、LEP浓度,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分析NSF-1、ADP、LEP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体重指数(BMI)、FBG、TC、TG等的关系.又将所有受试者按BMI≥24 kg/m2或<24 kg/m2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析两组之间三个指标与肥胖的关系.结果 血清LEP水平 N组均显著低于DH组、HH组(P<0.05),DH组明显高于DM组(P<0.05);血清ADP水平N组均显著高于DM组、DH组和HH组(P<0.05);血清NSF-1水平在N组、DM组、DH组和HH组中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SF-1与ADP呈负相关.结论 NSF-1与ADP水平密切相关,两者与机体糖脂代谢和肥胖均有重要的关系,LEP在肥胖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朝菊;霍丽静;王树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马哈系统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7~10月在唐山市363个社区中整群随机抽取1个社区,对该社区804名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状况调查,其中居家不出老年人10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53人.干预组按照奥马哈系统从健康教育、治疗规程、个案管理、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每周1~2次,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并于干预0、6个月时应用ADL量表、生活质量简表(WHOQOL-1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ADL得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俊娥;宋玉钰;邢凤梅;张小丽;于新;何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旋杆菌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及转化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的影响.方法 116例老年Hp胃炎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8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8例,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 w后血清IL-10、IL-17和TGF-β1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IL-17和TGF-β1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老年Hp胃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其血清IL和TGF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刘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可能机制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 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紫杉醇+顺铂)及观察组76例(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可能机制.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03,P=0.040).治疗后观察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及7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此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02,P=0.045).结论 加用卡培他滨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可能与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有关.

    作者:王丽娟;沈存芳;李进章;姬发祥;马金华;李豪;徐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及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68.13%,与病程、复发频率、生活质量及自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及早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生理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尊水平是预防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的关键.

    作者:孟庆玲;齐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升降散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颈前,模型组和升降散组大鼠行2-AO法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得到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和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给药后,升降散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学习次数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正确次数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升降散组大鼠学习次数低于模型组,正确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仅有少量VEGF阳性细胞,升降散组阳性细胞数量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升降散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海马CA1区Bcl-2和Bax 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大鼠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升降散组大鼠海马CA1区Bax 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升降散可促进脑部血管再生,可通过下调Bax 蛋白和上调Bcl-2 蛋白表达以抑制脑细胞的凋亡,显著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史江峰;马健;郭春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异甘草酸镁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肝癌小鼠模型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 通过H22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在制模过程中给予MGIG 50 mg/kg和5-Fu 10 mg/kg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核因子(NF)-κB 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 MGIG+5-Fu组的NF-κB p65、TNF-α和VEGF表达和血清ALT、AST水平均小于5-Fu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IG对小鼠肝癌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任炳楠;杨玉鹏;张焕玲;刘洪涛;田冬冬;吴茵;魏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睡眠实验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首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的接受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睡眠实验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首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主观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睡眠呼吸疾病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查确诊OSAHS患者,符合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适应证者86例,在睡眠实验室进行首次nCPAP治疗后,给予接受性问卷的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3例患者接受性良好,19例接受性一般,4例接受性差.影响患者接受性的因素主要是治疗时的睡眠状态、治疗后精神状态的改善,夜尿减少;而性别、年龄、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SaO2)、SaO2低于90%、80%的低氧时间、nCPAP压力水平、治疗前嗜睡评分无明显关系.结论 重视OSAHS患者首次治疗的主观感受,有助于提高其接受性和顺应性.

    作者:陈婷;刘建红;唐华林;全志豪;雷志坚;梁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梗死后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方案优选及疗效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方案的疗效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Bobath组、Bobath+运动想象组、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头针康复治疗,Bobath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obath康复训练,Bobath+运动想象组在头针和Bobath技术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 w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并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结果 治疗2 w时,3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和SD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Bobath组和Bobath+运动想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obath+运动想象组明显高于Bobath组(均P<0.05).结论 Bobath联合运动想象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恢复,其机制与上调外周血SDF-1α进而促进骨髓EPCs数量有关.

    作者:张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