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后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方案优选及疗效

张晓强

关键词: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 内皮祖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方案的疗效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Bobath组、Bobath+运动想象组、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头针康复治疗,Bobath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obath康复训练,Bobath+运动想象组在头针和Bobath技术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 w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并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结果 治疗2 w时,3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和SD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Bobath组和Bobath+运动想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obath+运动想象组明显高于Bobath组(均P<0.05).结论 Bobath联合运动想象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恢复,其机制与上调外周血SDF-1α进而促进骨髓EPCs数量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维超声诊断老年盆腔脏器脱垂及手术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盆底四维超声对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诊断价值以及对盆底手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 测量90例POP患者术前和术后及100例阴性对照组盆底结构二维、三维及四维超声数据指标,评估术前及术后的膀胱低点、子宫宫颈前后唇、直肠壶腹部与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观察两组肛提肌形态结构.结果 盆底手术前,Valsalva动作下POP组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P<0.05);子宫宫颈前后唇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小于15 mm、膀胱低点及直肠壶腹部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下;术后,Valsalva动作下POP组膀胱颈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阴道残端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上且距离大于15 mm、膀胱低点及直肠壶腹部均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上.结论 盆底四维超声能很好地评估老年女性盆底结构,是有效诊断POP的辅助手段.同时,盆底四维超声还可以用来对盆底手术后效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预防术后POP的复发.

    作者:黄蓉;申志扬;喻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老年翼状胬肉患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CEACAM6、VEGF和CD105的表达.结果 两组CEACAM6、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CAM6、VEGF和MVD在不同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CEACAM6与MVD值、VEGF与MVD值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翼状胬肉中CEACAM6、VEGF高表达预示病变处于进展状态,间质中有较高的血管密度.

    作者:李娟;朴天华;王睿;王云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液体管理及容量复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复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18例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随机分予以Vigileo监测的观察组以及常规监测的对照组,复苏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础体征及干预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及液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升高明显,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则降低明显(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升高明显,心率(HR)、机械通气时间、复苏时间及并发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仅1例(1.69%),而对照组发生4例(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Vigileo监测,可较好地对于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进行监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及液体管理.

    作者:赵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老年AL患者IFD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筛选25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老年AL患者,共治疗80例次,人均IFD发生率与同期非老年A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1/25)vs 28.67%(43/150),P>0.05〕,但每疗程IFD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AL患者〔16.25%(13/80)vs 7.41%(56/756),P=0.010〕.诱导治疗阶段IFD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37.04%(10/27)vs 5.66%(3/53),P=0.001〕.前期应用广谱抗生素(92.3%)及粒细胞缺乏(84.6%)是主要危险因素.初始治疗有效率为61.54%,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IFD的老年AL患者较非老年IFD组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4.5个月 vs 17.5个月,P=0.002).结论 老年AL患者IFD发生率高且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作者:付玉;何平;王畅;刘晓亮;刘秋菊;刘杉珊;谭业辉;高素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异甘草酸镁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肝癌小鼠模型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 通过H22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在制模过程中给予MGIG 50 mg/kg和5-Fu 10 mg/kg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核因子(NF)-κB 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 MGIG+5-Fu组的NF-κB p65、TNF-α和VEGF表达和血清ALT、AST水平均小于5-Fu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IG对小鼠肝癌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任炳楠;杨玉鹏;张焕玲;刘洪涛;田冬冬;吴茵;魏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管鳞癌中骨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OPN和EGFR、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7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OPN、EGFR、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9%(51/70)、67.1%(47/70)、75.7%(53/7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4/70)、18.6%(13/70)、17.1%(12/70),P<0.05〕;OP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Akt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OPN与EGFR、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5、0.403,均P<0.05),EGFR与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4,P<0.05).结论 OPN可能通过激活EGFR/Akt所在的信号系统发挥其抗食管鳞癌作用.

    作者:张卉;杨德生;马许辉;索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反应状态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RSG)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4、2、1 mg·kg-1·d-1)、假手术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再灌注22 h模型(MCAO).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观察RSG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 IAI与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存在相关性.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SG各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 或P<0.01),脑缺血后高血糖显著减轻(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加重局灶性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且胰岛素抵抗更持久;RSG对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单纯降低血糖是不够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更重要.

    作者:谢晓燕;于斌;孙冰;闫峰;吉训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桥蛋白对压力过负荷心衰小鼠的影响

    目的 同步观察心肌骨桥蛋白(OTN)、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过负荷心衰(HF)、过负荷心衰重置于正常负荷小鼠心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种系小鼠C57BL/6 野生型小鼠,分为Sham组、过负荷HF组、过负荷心衰重新置于正常负荷(HF-NL)组,观察三组形态学改变、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OPN mRNA表达.结果 光镜下Sham组小鼠心肌细胞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整齐;过负荷HF组小鼠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心肌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及肥大,部分心肌细胞呈局灶性坏死;HF-NL组与过负荷HF组比较,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得到改善,心肌细胞变性、肥大以及局灶性坏死变轻;血清NT-proBNP浓度在Sham组、过负荷HF组、HF-NL组分别为(54.10±8.91)mg/L、(459.78±22.79)mg/L(与Sham组比较,P<0.01)、(362.67±43.73)mg/L(与过负荷HF组比较,P<0.01).OPN mRNA表达在正常小鼠中的表达较弱〔(0.95±0.10)%〕;在过负荷HF组增强〔(3.38±0.12)%,与Sham组比较,P<0.01〕,而在HF-NL组表达减轻〔(1.97±0.14)%,与过负荷HF组比较,P<0.01〕.结论 OPN参与过负荷心衰置于正常负荷后的心肌重塑过程,抑制OPN表达可能是减轻、减缓过负荷HF发生、发展的干预靶点之一.

    作者:安君;王宁;安康;高健;刘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马哈系统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7~10月在唐山市363个社区中整群随机抽取1个社区,对该社区804名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状况调查,其中居家不出老年人10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53人.干预组按照奥马哈系统从健康教育、治疗规程、个案管理、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每周1~2次,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并于干预0、6个月时应用ADL量表、生活质量简表(WHOQOL-1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ADL得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俊娥;宋玉钰;邢凤梅;张小丽;于新;何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对关节恢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目的 以行动研究为指导,通过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促进关节恢复的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 纳入7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提高组和对照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干预方法,通过为期2轮循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于术前和干预后分别测定患者的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和早期活动依从性问卷得分,并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前提高组髋、膝关节功状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髋(36.12±12.24)分 vs(37.80±8.15)分,t=0.524,P=0.55;膝(33.24±10.10)分 vs(30.18±11.60)分,t=0.746,P=0.46〕.提高组早期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84.72%vs 68.06%),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髋(79.44±9.12)分vs(68.52±10.30)分,t=3.729,P<0.01〕,膝(87.20±8.65)分vs(78.18±9.22)分,t=3.352,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4.63%,χ2=3.986,P=0.046).结论 行动研究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状态,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尹慧珍;山慈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联合BI-RADS诊断在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BI-RADS诊断对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效能.方法 老年乳腺病变患者102例,经病理检查分为良性组(n=66)和恶性组(n=36).所有患者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边界、形状、血流特点、内部回声和钙化等情况,再结合BI-RADA分级判定肿块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66例乳腺良性肿瘤中,44例病变部位的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明显的良性肿瘤特征,BI-RADS分级为Ⅱ级;而另22例患者的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无确定性,18例BI-RADS分级为Ⅲ级,4例为Ⅳ级.36例乳腺恶性肿瘤中,23例病变部位的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具有恶性肿瘤特征,BI-RADS等级为Ⅴ级;剩余13例由于其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尚未定性,2例BI-RADS分级为Ⅲ级,11例为Ⅳ级.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应用,有助于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提高对恶性乳腺病变的诊出率和准确性,有利于对患者乳腺病变的治疗.

    作者:龚倩;苏蓓蕾;王若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刺与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针刺与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等及手工检索,纳入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根据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 42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对照西药治疗,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1,95%CI(2.97~5.69),P<0.000 01〕;治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3,95%CI(3.08~5.02),P<0.000 01〕;结论 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在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因纳入文献数量少,且大部分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证据来验证.

    作者:余利忠;张广鹏;冯涛;王志亮;严兴科;何天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亚硒酸钠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和 HCT116,用1.25、2.5、5、10、20 μmol/L的亚硒酸钠处理细胞48 h,CCK8试验检测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10、20 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 12、24、48、72 h后,CCK8试验检测亚硒酸钠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10、20 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 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和HCT116的抑制率增大,具有浓度依赖性,亚硒酸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和HCT116的IC50分别为(5.060±1.01)、(6.701±1.21)、(7.471±1.47)μmol/L,后期选择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为研究对象;10和20 μmol/L的亚硒酸钠对细胞的抑制率在各个时间点都显著高于0 h抑制率(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增加;10、20 μmol/L的亚硒酸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0 μmol/L,具有浓度依赖性(P<0.01),细胞中p-AMPK和Bax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0 μmol/L组,p-mTOR和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0 μmol/L组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 亚硒酸钠能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使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可能与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有关.

    作者:廖漓漓;何少忠;涂江江;齐广莹;陈莹;张剑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高,每年造成400 000多人死亡〔1〕.据《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虽有下滑趋势,但其死亡率仍较高.目前,其治疗方式包含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放射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食管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多半患者发现时分期相对较晚,据报道约有40 %~60 %的患者因为分期较晚或手术风险高而不能手术〔2〕.

    作者:王强;刘敏;刘百龙;董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1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后1 h(T1)、术后1 d(T2)及术后2 d(T3)血清白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浆中调节性T细胞CD4+、CD4+CD25+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外周血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T2时仍高于T0(P<0.05);试验组在T1、T2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外周血中CD4+、CD4+CD25+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T2时仍低于T0(P<0.05);且试验组T1、T2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明显降低外周血中IL-6、IL-1β水平,改善调节性T细胞CD4+、CD4+CD25+的水平,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作者:宁新宇;雷志礼;张谦;焦小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 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IL)1A基因rs378355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IL-1A基因rs3783553位点多态性与癌症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TATA12.0软件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2 369例研究对象,其中癌症患者5 708例,健康对照者6 6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I vs.D(OR=0.82,95%CI:0.75~0.89)、纯合子模型II vs.DD(OR=0.62,95%CI:0.55~0.70)、杂合子模型ID vs.DD(OR=0.86,95%CI:0.80~0.93)、隐性基因模型II vs.ID/DD(OR=0.68,95%CI:0.60~0.76)以及显性基因模型II/ID vs.DD(OR=0.81,95%CI:0.75~0.87)中各基因型的癌症易感性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罹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女性罹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IL-1A基因rs378355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口癌症易感性相关,其中I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的保护因素,而等位基因D则可能是其癌症易感因素.

    作者:刘芳腾;曲强冠;朱正明;温诗瑶;黄传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降压、降脂、降糖等,两组患者均口服拜阿司匹林、阿伐他汀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点长春西汀注射液,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反应指标,采用积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1 min聚集率、血小板3 min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管袢形态、管袢流态及袢周状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可以改善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状态,并具有一定抗感染作用.

    作者:顾梅红;吕勇;徐力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

    目的 编制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并检验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南昌市220名失能老人作为预试验的调查对象,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条目分析,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问卷Cronbach总系数为0.957,2 w后问卷总的重测信度为0.857.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判定问卷的结构效度,提取5个公因子,37个条目,条目负荷系数在0.527~0.938,5个因素可解释的总方差为71.268%.结论 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现状.

    作者:徐萍;刘燕玲;徐娜;钟清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自创建至2014年9月发表的关于rhBNP对ADHF患者血肌酐水平(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追踪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4.2.8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临床研究,共计1 069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BNP对ADHF患者SCr水平无明显影响〔WMD=0.35,95%CI(-4.96,5.66),P=0.90〕,但是rhBNP组患者GFR和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均P<0.001).rhBNP对ADHF患者NT-proBNP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WMD=-200.87,95%CI(-229.17,172.56),P<0.001〕.

    作者:汪雁博;傅向华;谷新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给予的营养目标为100~120 kJ·kg-1·d-1,两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包括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MI、MAMC、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B、PA及厌食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ALB、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厌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厌食及癌因性疲乏评分.

    作者:车晓玲;翁美玲;邹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