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汤文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双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本文将分析患者的肺部CT成像情况,以研究双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确诊及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对23例患者分别进行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时应使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部尖端至隔上水平,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扫描.扫描完成后记录扫描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过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使大部分患者的亚段肺动脉及五级肺动脉可得到显示,达到80%左右显示率,且可清晰显示患者段肺动脉、左右叶肺主动脉及肺主动脉主干显影,其中对于患者段及段以上肺动脉可达到100%显示率.结论 利用双排螺旋CT影像技术对肺动脉进行造影,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肺部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有利的医学价值,是一种临床公认的安全、有效、可靠、实用、快捷、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实验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实验室检查发现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VB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36例症状性VB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实验室资料,以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选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10项观察指标,监测术前以及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分析上述各种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36例患者有40处狭窄,置入支架40枚,平均随访时间为(16.5±15.4)个月(3个月~3年),TCD、CDI随访30例,DSA随访6例,8例(8/36,22.2%)出现>50%的再狭窄.支架术前上述指标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支架术后3~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8例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Hcy及UA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的28例患者,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浆hs-CRP、IL-6、TNF-α、Hcy及U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玉峰;张殿印;侯玉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工健康教育

    企业职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发展和效益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的措施,达到提高企业职工健康的目地,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利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讨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急诊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大出血患者11例.观察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行Billroth式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其余患者有2例行十二指肠切开缝扎止血以及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该11例患者术后24h内均未出现再出血,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急诊手术选择应根据溃疡的部位、大小以及患者自身状况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吴辉;章柏平;郭剑;钟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社区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方法 对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中65岁以上老人323例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热情,耐心,细致的护理,体贴和周到的服务,老年患者的自卑,焦虑情绪等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后明显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活动,并针对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各种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 在计划生育手术前,对患者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不安情绪及各种顾虑,避免不良心理活动的产生,在佳的心理状态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结果 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使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解除了对手术的不理解和抵触的情绪,放松心情,稳定情绪,进而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已引起普遍的关注.医护工作者应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技术,能尽量排除可能会影响手术患者心理的主要客观因素,顺利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手术.

    作者:李代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泌尿结石诊患者分为两组,二维超声组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组,进行检查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二者的检出率.结果 50例肾结石的患者二维超声检出率为88%,彩色多普勒超声组检出率达100%;30例位于第一狭窄及第三狭窄输尿管结石患者,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均为56.7%;20例患者结石位于第一狭窄与第三狭窄之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可达7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50%的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泌尿结石方便、有效的手段.

    作者:吴晓翔;张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本文将分析患者的肺部CT成像情况,以研究双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确诊及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对23例患者分别进行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时应使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部尖端至隔上水平,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扫描.扫描完成后记录扫描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过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使大部分患者的亚段肺动脉及五级肺动脉可得到显示,达到80%左右显示率,且可清晰显示患者段肺动脉、左右叶肺主动脉及肺主动脉主干显影,其中对于患者段及段以上肺动脉可达到100%显示率.结论 利用双排螺旋CT影像技术对肺动脉进行造影,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肺部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有利的医学价值,是一种临床公认的安全、有效、可靠、实用、快捷、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汤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运动训练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及降压机制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疗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运动训练对血压的影响、运动训练的降压机制及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科学有效的制定高血压运动处方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丽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50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风险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1例成功治愈,9例死亡.结论 肝硬化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可行,但应严格判断适应证,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术中随机应变的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德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 收集并整理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8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入组89例患者中,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86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其中,35例患者治疗显效,39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结论 全面的评估及准确判断患者出血的原因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挽救患者的性命的目的 .

    作者:吕志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新型高能量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手术,既要尽量避免出血、又要努力取净结石、还要保护肾脏功能,这需要非常精细的手术技术;为了实现患者体内高效碎石,满意清石及其微创三大临床目标,笔者采用瑞士EMS公司推出的第三代气压弹道联合高效能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将新型高能量超声碎石系统与高效强力的气压弹道碎石系统和负压吸附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量传递中不产生热量,不会出现热损伤;碎石效力强、时间短、较其他腔内碎石术更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作者:熊海志;贾元歆;解桂柱;王智慧;龚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兔颈动脉狭窄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组织损伤的关系

    目的 观察家兔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不同方法干预下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组织损伤的关系,为临床此类病人围术期管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K组),放血降压组(H组),麻醉药降压组(F组).K组(4只)制备双侧颈动脉狭窄模型后不做任何处理,H组(8只)制备模型后用放血的方法使动物血压下降术前血压的20%,维持1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F组(8只)制备模型后使用麻醉药(异丙酚)使动物血压下降术前血压的20%,维持1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2h后处死动物取动物脑组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NSE、S-100β的表达.结果 H组和F组组间比较H组评分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与K组比,H、F组脑组织NSE、S-100β的表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与F组比较,H组NSE、S-100β的表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血压下降20%对俩组动物均可产生脑组织损伤,且H组损伤程度重于F组.

    作者:杨轶;薛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无陪护护理模式对妇科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在妇科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8~12月996例妇科住院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实施后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护患矛盾发生次数与实施前比较.结果 实施后医生对科室护理现状满意度为100%,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明显提高.结论 无陪护护理模式可以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介入方法进行颅内出血清除术的效果以及应用.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神经内科收入62例各种颅内出血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手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创,分析清创后的疗效以及对微创手术的几点认识.结果 62例患者中存活52例,死亡10例,存活率87.0%.清除率从35%~84%,平均清除率为52.3%.结论 应用微创介入清除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手术预后情况,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但手术的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高,手术操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手术技能,且对病情重的患者疗效不显著,手术的危险性高.

    作者:张杰;赵宣一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52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对策分析

    目的 研究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并通过不同的维护与治疗手段来研究正确、有效的预防方式,并为相应的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以及避免提供可行的方案.方法 针对我院从2008~2011年3年内收治的252例产后大出血的案例进行总结性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其出血原因,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的统计学依据.结果 在针对不同的出血原因的分析方面得到因为子宫收缩异常而操作的产后大出血占到%的比例,由于胎盘异常而造成的产后大出血为5.6%的比例,由于软产道损伤而造成的产后大出血占到%的比例.结论 针对对出血原因的判断在引产与接生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预判能够有效的增加对产后出血情况的预测进而降低由于产后出血带来的产妇死亡情况.

    作者:邓丽琼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骶尾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对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骶尾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到我院就诊的骶尾部疼痛的患者病例58例,对其先进行骶尾骨正常的侧位DR片检查,而后在对其采用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将两次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58例患者采用正常侧位DR片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任何的病变,而采用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后,有8例患者检查出存在明显的骨折的倾向,有1例患者检查为骨组织发育异常,还有1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尾部囊肿.结论 采用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骶尾部病变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对其予以推广.

    作者:许永潜;李丽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使用酸枣仁汤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另外选取70例用地西泮治疗的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凤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通过眼科病理研究提高眼科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并且眼部疾病的诊断方面,新措施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诸多的疾病检查来说,特别是眼部肿瘤的病理检查,病理学检查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技巧

    目的 探索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佳方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 选择住院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600例,300例行传统静脉穿刺输液法,300例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法.结果 改进组静脉穿刺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进组静脉穿刺输液法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 改进组静脉穿刺输液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轻,患者易接受.

    作者:邵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与比较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本文选择了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培哚普利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排出量、心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经、小轴缩短率、A峰/E峰比值、每搏量.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有所下降(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经无明显的变化(P>0.05);A峰/E峰比值均有所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心排出量、每搏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 与单纯使用培哚普利相比,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疗效显著,更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