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丹;袁成良;刘利洪;曾传蓉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预测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8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经脑脊液等辅助检查证实为颅内感染的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开颅手术无颅内感染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S-100b蛋白(S-100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第3天开始研究组WBC、IL-6、TNF-α、S-100b、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14天两组差异越来越大(均P<0.05);经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IL-6、TNF-α、S-100b、CRP、PCT对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手术后3 d WBC、IL-6、TNF-α、S-100b、CRP、PCT水平无下降则预示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可能性大.
作者:聂柳;崔勇;刘兴吉;夏鹰;曹卉;陈晓东;林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 (CYP450) 含量及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生理盐水为对照,大鼠灌胃给予0.9 mg·kg-1·d-1的比索洛尔,连续7 d,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P450含量及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比索洛尔组CYP450含量和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对CYP450含量和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活性无影响.
作者:刘明远;李萌;赵可欣;韩梅;赵锦程;张明远;朱秋双;杨玉;白雪;杨光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焦虑、抑郁在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结果 量性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越低(β=-0.282,P<0.001)、糖尿病病程越短(β=-0.308,P<0.001)、年龄越年轻(β=-0.141,P=0.007)、月收入3 000元及以下(β=-0.352,P=0.001)、月收入3 000~5 000元(β=-0.220,P=0.027)以及不坚持规律运动(β=-0.158,P=0.001)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社会支持越低(β=-0.189,P=0.001)、糖尿病病程越短(β=-0.261,P=0.001)以及患有中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β=0.175,P=0.001)的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照顾与支持因素.结论 应采取措施提高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加强健康教育,促进规律运动,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肩关节腔扩张联合扳动手法对老年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将123例肩周炎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手法组为扳动手法,注射组为关节腔注射药物扩张,结合组即手法组和注射组方法的结合.疗程均为1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 治疗后1 d、1、2 w,结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手法组(P<0.05);治疗后3个月,结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手法组、注射组(P<0.05).治疗后3个月,结合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手法组、注射组(P<0.05).结合组总愈显率(77.4%)高于对照组(26.7%)、手法组(28.1%)、注射组(43.3%),而结合组复发率(9.7%)低于对照组(43.3%)、手法组(50.0%)、注射组(33.3%,P<0.05).结论 肩关节腔扩张联合扳动手法治疗老年性肩周炎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徐俊;陈立峰;杜毅;赵丽君;徐君平;马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语经验对老年人执行功能中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返回抑制范式的行为实验.被试为熟练双语老年人为双语组、单语老年人为单语组.结果 ①线索至目标刺激出现的时间(SOA)是300 ms时,双语组和单语组均未出现返回抑制效应.而SOA为500 ms和700 ms时,两组均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②双语组返回抑制效应量明显大于单语组(P<0.05).结论 双语经验延缓了双语老年人执行功能中返回抑制能力的老化.
作者:焦江丽;刘毅;闻素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SF-36量表对123例老年乙肝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有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乙肝患者除了情感职能(RE)领域,其他维度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乙肝患者各维度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本年度医疗费用、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是门诊和住院患者生命质量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住院患者生命质量还受到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影响.结论 老年乙肝患者生命质量低于一般人群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徐春雨;张晓;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460万例老年痴呆患者,患病人数增长多的地区是中国及其周围南亚国家[1].老年痴呆是导致老年人发生残疾并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其社会成本几乎等同于癌症、心脏病和中风三种疾病的社会成本之和[2].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管理两种方法治疗老年痴呆.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对痴呆患者药物的使用发出警告,强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增加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全因死亡的风险[3],故提倡将非药物治疗作为老年痴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葛高琪;王晶晶;齐冲;张秀敏;王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术毕A组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B组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C组0.2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肌注芬太尼镇痛,镇痛效果根据VAS、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评估.结果 术后B、C组VAS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A组,C组VAS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C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且其镇痛效果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崔吉正;冯继英;张小宝;朱品;雷玲;徐德明;章云海;耿祝生;赵志斌;董跃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PCI术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PCI术后给予对照组心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YHA)评价两组心功能的受损情况,计算患者的代谢当量(MET),对比干预后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4个月后两组LVEF、MET均显著上升,NYHA分级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主观感受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卢耀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动脉留置针不同频率采血致局部血管机械刺激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①正常组(n=6,不予任何处理);②阴性组(n=12,通过兔耳背动脉留置动脉留置针,用浓度为125 U/ml肝素液2 ml封管2次/d);③实验组(通过给兔耳背动脉留置动脉留置针,并经留置针处不同频率采集动脉血):A组(n=12,30 min/次采血);B组(n=12,60 min/次采血);C组(n=12,120 min/次采血).96 h后取材检测.结果 ①肉眼观察各组局部动脉炎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E染色光镜下血管病理损伤的比较: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阴性组>正常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采血频率越高,电镜下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越严重,在实验A组甚至出现内皮细胞坏死,凋亡.结论 动脉留置针保留96 h并经留置针处采血频率越高导致病理损伤越重,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功能性改变也越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作者:王安素;秦成诚;张莉;李茜茜;汪晨;罗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组实验、对比分析以及身体状况评价法对参与太极拳练习的中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 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练习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心理健康,预防疾病.试验前后晨练组被试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等10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强迫、敌意、妄想症3个指标差异更明显(P<0.01).而将对照组试验前后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以上10个指标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中老年人经常参加太极拳练习可以调节情绪,改善思维与情感,强化自我观念和自尊.太极拳在改善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心理、精神状态的调节,锻炼后都有明显改善.长期参加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焦虑水平.
作者:洪思征;张健;刘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对3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居住方式、照顾者、社会支持和抑郁情况对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有影响(P<0.05);年龄和婚姻状况对生命质量总分以及生理、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有影响(P<0.05);经济负担对心理、社会功能领域以及总量表得分有影响(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慢性病数目在生理功能领域得分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照顾者、经济负担、年龄、慢性病总数、居住方式、月收入、退休前职业和性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抑郁、照顾者、经济负担、年龄、慢性病总数、居住方式、月收入、退休前职业和性别是影响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发展经济、缓解症状以及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蕾;郭瑜洁;唐青;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8 w运动对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结构、功能和重构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HC组,n=10)、心力衰竭运动组(HE组,n=10)、假手术对照组(SC组,n=10)和假手术运动组(SE组,n=10),心力衰竭模型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HE组和SE组进行8 w跑台运动,SC组和HC组在鼠笼内自由活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和功能;分离左室后行Masson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获得胶原容积分数(CVF);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左室心肌心钠素(ANF)、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肌质网Ca2+-ATP酶(SERCA2a)mRNA表达量.结果 ①与SC组比较,SE组大鼠左室出现离心性肥大,心功能提高,α-MHC和SERCA2a mRNA升高(P<0.05);②与SC组比较,HC组左室出现向心性肥大,心功能降低,CVF明显增加(P<0.05),心肌α-MHC和SERCA2a mRNA表达下调(P<0.05),ANF和β-MHC mRNA表达上调(P<0.05);③与HC组比较,HE组大鼠左室发生离心性肥大,心功能提高,CVF明显减少(P<0.05),心肌α-MHC和SERCA2a mRNA表达上调(P<0.05),ANF和β-MHC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长期运动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与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胚胎基因表达下调、收缩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甄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6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采集年龄、性别、既往史、月经生育史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L4)、股骨颈、华氏三角及大粗隆的骨密度(BMD)值,同时检测血钙、1,25(OH)2D3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组血清钙、1,25(OH)2D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女性OP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可能与钙磷代谢异常有关.
作者:刘颖;齐东旭;宋成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单一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同时根据超声中IMT的数值,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另外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IMT值,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24 h ABPM检测,记录各项动态血压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分组IMT值和动态血压参数及IMT值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单一斑块组相比,多发斑块组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水平明显升高(P<0.05);杓型组明显低于非杓型组(P<0.05);IMT增厚组各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24 h 平均收缩压(SBP)、24 h 平均舒张压(DBP)、白昼SBP(d SBP)、夜间SBP(n SBP)、d DBP、n DBP及24 h平均脉压(PP)呈正相关(r=0.723、0.694、0.731、0.689、0.703、0.711、0.756,P=0.028、0.038、0.025、0.040、0.035、0.032、0.018).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多发性斑块及非杓型均是造成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数值升高的原因;同时,IMT增厚也是诱发动态血压参数升高的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周康;殷音;彭毅;杨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8氟脱氟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及累及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骨髓穿刺或病理活检证实并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中,阴性1例,检出多发性阳性病灶17例,阳性率94.44%,标准化摄取值(SUV)为(2.76±0.84),共检出286处病灶,其中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PET有219处(76.57%),同机CT检出252处(88.11%)穿凿样溶骨性改变、虫蛀状、颗粒状病灶.CT和PET 同时检出192处(67.13%)病灶,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33处(11.54%);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73处(25.52%).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和评估病变累及范围有较高价值,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型、治疗和评估疗效有一定帮助.
作者:江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长期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备成T2DM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运动组(CE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运动组(DME组).CE组、DME组进行8 w游泳训练(6 d/w),第1周前3 d练习时间分别为20、30和45 min,第4天起每天持续游泳60 min.运动8 w后测定各组血浆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胸主动脉中二酯酰甘油(DAG)、蛋白激酶C(PKC)的水平.结果 与DM组相比,DME组的血浆vWF、PAI-1含量以及胸主动脉中PKC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DAG水平也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 w游泳运动可降低vWF、PAI-1水平,减轻DM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组织DAG的合成、抑制PKC途径的激活有关.
作者:黄玫梅;尚画雨;夏志;苏全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人成纤维细胞(HSF)生长及胶原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HSF,并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干预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细胞周期,对培养上清用碱水解法测定其中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Col Ⅰ)及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 槲皮素作用HSF 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各剂量组细胞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数目、增殖能力逐渐增加(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于HSF 24 h后,培养上清中Hyp、Col Ⅰ及H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槲皮素可促进HSF增殖、刺激其分泌胶原及HA,对维持皮肤弹性、减少皮肤皱纹形成、延缓衰老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雪芬;司鹤南;姚海舟;田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皖北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女性人群骨密度(BMD)水平和骨质疏松(OP)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皖北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的40~65岁女性,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生育次数、吸烟与OP呈正相关(P<0.05);而体质指数(BMI)、体力劳动与OP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脑力劳动是OP的危险因素,BMI、不吸烟、多食豆类是OP的保护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加强体力活动,保持正常的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加豆类的摄入量对OP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珍珍;李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老年人中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治与疗效,探讨治疗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合理途径.方法 回顾近期关于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文章,同时收集2015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3例老年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1例术前放疗后手术,2例直接进行手术.结果 3例病理报告均明确是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且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需尽早诊断,定期随访预后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忠华;刘聪;李蕴潜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