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洪思征;张健;刘向东

关键词:太极拳, 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研究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组实验、对比分析以及身体状况评价法对参与太极拳练习的中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 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练习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心理健康,预防疾病.试验前后晨练组被试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等10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强迫、敌意、妄想症3个指标差异更明显(P<0.01).而将对照组试验前后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以上10个指标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中老年人经常参加太极拳练习可以调节情绪,改善思维与情感,强化自我观念和自尊.太极拳在改善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心理、精神状态的调节,锻炼后都有明显改善.长期参加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焦虑水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用药现状及评价方式

    研究[1~3]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患有7种疾病,老年人常常多病共存,导致多重用药,同时老年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及其不良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可能存在潜在性不恰当用药(PIM).PIM亦属于多重用药范畴,PIM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导致药物不良事件(ADEs)的发生,使死亡率、医疗费用和住院率增加.本文对老年患者的多重用药现状,目前国际上常用的Beers标准[1]及其他判断不适当用药标准作一总结,探讨其应用于国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作者:于红玖;孙笑林;吕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奈哌齐与左卡尼汀治疗痴呆模型大鼠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左卡尼汀和多奈哌齐对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致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卡尼汀组、多奈哌齐组(n=8).模型组和治疗组在手术的第1、3天分别向两侧侧脑室内注射STZ 3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左卡尼汀组于手术10 d前给予左卡尼汀20 mg·kg-1·d-1灌胃,术后持续90 d,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0.45 mg·kg-1·d-1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0、90天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8 w处死大鼠取海马送电镜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10 d水迷宫测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左卡尼汀组、多奈哌齐组的潜伏期延长,过平台次数下降(P<0.01).术后治疗90 d,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的潜伏期缩短,过平台次数增加(P<0.01),左卡尼汀组潜伏期缩短(P<0.05),过平台次数无明显增加(P>0.05).左卡尼汀组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电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细胞结构细胞凋亡程度轻,以多奈哌齐治疗组明显.结论 左卡尼汀与多奈哌齐都能减轻AD模型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左卡尼汀效果不如多奈哌齐.

    作者:申东方;田晓彦;宋荣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螺内酯,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房内径、血压,根据是否复发等判断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左房内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房内径、SBP、DBP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可有效维持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的窦性心律,疗效突出,安全性较好.

    作者:段文涛;史东;王新夺;张朝霞;张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Hippo-YAP信号通路在心脏发育和心肌再生中的作用

    心脏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先形成的器官,也是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发育及分化过程中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协同调控.近年来,Hippo信号通路作为一种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的细胞抑制生长性信号通路,在心脏发育和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方面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罗志荣;韩小晶;邵水金;蔡昊;国海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二苯乙烯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室管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血流量和脑室管膜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SG组,后两组采用4血管阻断法(4-VO法) 建立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及手术过程与模型组相同,但不电凝双侧椎动脉,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水迷宫法评价行为学.应用氢清除法检测大鼠海马血流量.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免疫荧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室管膜下区(SVZ)干细胞增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手术后7 d,与模型组比较,TSG组海马血流量明显提高和脑室管膜BrdU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1).结论 TSG可改善VD大鼠海马血流量和促进脑室管膜细胞增殖.

    作者:马海涵;邵志成;陈力学;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肾片对造影剂肾病患者肾损伤因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胱抑素(Cys)-C,尿 N-乙酰-β-D-葡萄苷酶(NAG),尿β-半乳糖苷酶(GAL)研究保肾片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接受冠脉造影术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肾片(40例);对照组:常规标准治疗(40例).所有患者检测术前24 h、术后24 h及72 h血肌酐、血Cys-C、尿NAG、尿GAL水平.结果 ①术后24 h治疗组Cys-C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72 h治疗组血肌酐、血Cys-C、尿NAG、尿GA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eGFR较对照组高(P<0.01).②治疗组术后72 h尿NAG、尿GAL较术前降低(P<0.05),血肌酐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eGFR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24 h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血Cys-C术后24 h升高(P<0.05);术后72 h尿NAG较术前升高(P<0.05),血肌酐、尿GAL、血Cys-C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eGF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④术后72 h,治疗组造影剂肾病5例,对照组造影剂肾病40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保肾片可能通过改善eGFR、Cys-C、尿 NAG、尿GAL等肾损伤因子的表达对造影剂肾病产生防治作用.

    作者:李蜜言;林欣;戴友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侧裂显微手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经侧裂显微手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侧裂显微手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经侧裂显微手术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院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显微手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张丽娟;赵希转;韩丽;孙小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和累及范围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氟脱氟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及累及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骨髓穿刺或病理活检证实并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中,阴性1例,检出多发性阳性病灶17例,阳性率94.44%,标准化摄取值(SUV)为(2.76±0.84),共检出286处病灶,其中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PET有219处(76.57%),同机CT检出252处(88.11%)穿凿样溶骨性改变、虫蛀状、颗粒状病灶.CT和PET 同时检出192处(67.13%)病灶,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33处(11.54%);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73处(25.52%).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和评估病变累及范围有较高价值,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型、治疗和评估疗效有一定帮助.

    作者:江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尿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水平与尿酸(UA)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量水平依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OP)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尿酸(UA)、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L1~4、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颈及全部股骨的BMD水平.结果 三组随骨量的减少,UA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OP组<骨量低下组<骨量正常组(P<0.05);三组FPG、FINS、HOMA-IR、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大转子、全部股骨BMD与FPG呈负相关(P<0.05);L1、L2、L4、L1~4、全部股骨BMD与UA呈正相关(P<0.05);L4、Wards三角、全部股骨BMD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L1、L2、L3 BMD与BMI呈正相关(P<0.05);L4 BMD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各部位BMD与FINs、HbA1c、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BMD水平与UA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对于T2DM患者应定期检测BMD,严格控制血糖、UA水平以及BMI,以免发生OP.

    作者:张潇予;何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梗死组和同期体检的老年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梗死组根据梗死时间分为梗死组1 d、梗死组3 d、梗死组7 d;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组.测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结果 梗死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1 d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3 d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死组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1 d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3 d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3 d中性粒细胞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死组7 d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重度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大梗死灶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小梗死灶组和中梗死灶组(P<0.05),中梗死灶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小梗死灶组(P<0.05).颈动脉狭窄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P<0.05).结论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缺血性脑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戴贤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比索洛尔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及其不同亚型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 (CYP450) 含量及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生理盐水为对照,大鼠灌胃给予0.9 mg·kg-1·d-1的比索洛尔,连续7 d,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P450含量及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比索洛尔组CYP450含量和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对CYP450含量和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活性无影响.

    作者:刘明远;李萌;赵可欣;韩梅;赵锦程;张明远;朱秋双;杨玉;白雪;杨光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喉功能保留策略中不同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喉功能保留策略中不同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56例晚期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保留手术组(22例)、调强放疗组(19例)和同步放化疗组(15例).保留手术组接受切除病灶和喉功能保留手术治疗,调强放疗组接受靶区直线加速器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接受与调强放疗相同的放射治疗和化疗.对三组手术后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保留手术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显著高于调强放疗组(均P<0.05).保留手术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和总体健康等生存质量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同步放化疗组得分显著高于调强放化疗组(均P<0.05).保留手术组出现咽瘘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两组,而出现吞咽困难、语言交流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人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均P<0.05).结论 在喉功能保留策略中选用喉保留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亚超;喇彩凤;魏洁;李海荣;李燕萍;刘延彬;徐国刚;尚小领;林彦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检测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mRNA和鳞状细胞癌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19 mRNA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探讨其对宫颈癌的诊断意义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宫颈癌患者行治疗前外周血CK19 mRNA及SCC-Ag检测,以4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分析其作为诊断参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K19 mRNA、SCC-Ag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特异性均为97.5%.CK19 mRNA、SCC-Ag水平升高用于治疗前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9%和57%,两者差异显著(P<0.05).CK19 mRNA表达升高与深肌层浸润(P=0.031)、盆腔淋巴结转移(P=0.027)相关.SCC-Ag水平升高与病理类型(P=0.005)、肿瘤大小(P=0.002)、深肌层浸润(P=0.001)、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2)显著相关.结论 外周血CK19 mRNA和SCC-Ag均是宫颈癌微转移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就宫颈鳞癌患者而言,SCC-Ag仍然是目前首选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杨琳琳;王薇;张红平;杨宏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预测颅内感染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预测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8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经脑脊液等辅助检查证实为颅内感染的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开颅手术无颅内感染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S-100b蛋白(S-100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第3天开始研究组WBC、IL-6、TNF-α、S-100b、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14天两组差异越来越大(均P<0.05);经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IL-6、TNF-α、S-100b、CRP、PCT对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手术后3 d WBC、IL-6、TNF-α、S-100b、CRP、PCT水平无下降则预示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可能性大.

    作者:聂柳;崔勇;刘兴吉;夏鹰;曹卉;陈晓东;林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予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外涂,每天3次,9 d为1 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对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近期疗效显著,优于扶他林外用,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彭艳辉;何晓玲;杨一玲;黄键澎;刘健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腰椎CT三维重建在老年腰椎不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图像下腰椎相关影像学参数在老年腰椎不稳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120例正常老年人和60例腰椎不稳老年患者的腰椎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L3~S1相邻椎体间的矢状旋转角度Q和相对移位AO/W,比较不同性别正常老年人和腰椎不稳老年患者在矢状旋转角度Q和相对移位AO/W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正常老年人和腰椎不稳老年患者的腰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矢状旋转角度Q和相对移位AO/W指标存在差异集中在L4~L5、L5~S1节段,其中男性和女性在L5~S1:QL4~L5和L5~S1:AO/W这3项参数与腰椎不稳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在L4~S1这两个节段的老年腰椎不稳患者的诊断应用腰椎CT扫描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大威;杨铭;白竼;王皓冬;李宗阔;段浩博;程凯亮;李幼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Hep2-exo负载树突细胞诱导抗喉癌免疫效应的机制

    目的 探讨人喉癌细胞Hep2细胞来源外泌体(Hep2-exo)负载树突细胞(DC)后体外刺激细胞毒T细胞对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利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Hep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Hep2-exo.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Hep2-exo形态,Western印迹分析Hep2-exo表面CD9分子表达.分离培养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D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用MTT法检测负载Hep2-exo的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毒T细胞对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透射电镜下见Hep2-exo呈典型的杯状,大小相对均一,平均直径30~100 nm.Hep2-exo表面有CD9CD63分子表达.单个核细胞DC有CD1a分子表达说明诱导成功,边缘有绒毛样突起,呈典型的PC形态.负载Hep2-exo的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及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强于未负载Hep2-exo的DC(P<0.05).结论 负载Hep2-exo的DC 能促进T细胞增殖,可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应答抑制喉癌细胞生长.

    作者:张琼宇;李培;葵旭;胡晓军;孙远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改善老年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效果

    目的 探究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在改善机械通气老年肺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炎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EGDS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行标准化镇静策略,EGDS组实行EGDS策略进行镇静.停药后就两组呼吸及循环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营养目标达标时间及其机械通气时间,并就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期间,两组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O2)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心率(HR)存在显著差异(P<0.05).EGDS组机械通气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营养目标达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并发症方面,EGDS组胃潴留、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GDS的应用避免了对机械通气肺炎患者的过度镇静,对肠胃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其肠内营养耐受性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马叶萍;严一核;周蕾;应利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通气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症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 例,A组30例,无机械通气指征,给予常规治疗及氧疗.B组60例,具有机械通气指征,分为两个亚组,B1组(无创通气治疗组)30例;B2组(对照组)30例;观察A、B两组病人对无创通气治疗的接受率,依从性,耐受性;观察B1、B2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aCO2/PaO2变化,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气胸发生率、排痰障碍发生率、误吸发生率.结果 A组病例均不接受无创通气;B组接受无创通气30例,接受率50%.B1组与B2组比较,治疗后24 h PaO2提升更高;PaCO2下降、PaCO2/PaO2更低(P<0.05);治疗后第4天上述差异仍旧存在(P<0.05);而出院前上述指标不再具有差异(P>0.05).B1组比B2组气管插管率低(3.3%;26.7%),病死率低(0%;20%),差异显著(P<0.05);B1、B2 两组间气胸发生率(0%;0%)、排痰障碍发生率(6.7%;20%)、误吸发生率(6.7%;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患者,及早无创通气治疗对预后更有益,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且不增加误吸、气胸及排痰障碍的风险.

    作者:高鸿美;黄建宁;鲍春英;刘泽宇;夏书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PCI术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PCI术后给予对照组心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YHA)评价两组心功能的受损情况,计算患者的代谢当量(MET),对比干预后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4个月后两组LVEF、MET均显著上升,NYHA分级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主观感受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卢耀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