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王焱阳;李祥
目的 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VUS相关指标.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混合性和纤维性斑块,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脂质斑块.两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部位的LA狭窄率(LAS)、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参考部位血管段LAS、重构指数(RI)、PA、LA、EE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2例为负性重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7例为正性重构.两组血清中hs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IVUS的EEMA和RI与hsCRP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 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是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炎症反应是心绞痛患者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的敏感标志物主要有血清中的hsCRP,不稳定斑块伴有正性重构、较大的斑块面积和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
作者:赵含章;刘莉;丁明岩;朱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内皮素(ET)-1在红藻氨酸(KA)致癫痫大鼠海马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影响.方法 50只雄性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癫痫组,治疗组1(地西泮治疗),治疗组2(地西泮+依达拉奉治疗).癫痫组在大鼠右侧海马以每公斤体重注射 1.5 μg/μl KA,PBS组采取同样的方法在相同部位注入等量PBS,治疗组1在癫痫模型成立后给予10 mg/kg地西泮终止癫痫,治疗组2在治疗组1的基础上1 h后再给予依达拉奉30 mg,1次/12 h,正常组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癫痫组ET-1的表达密度显著高于PBS组及正常组(P<0.05),治疗组较正常组、PBS组及癫痫组表达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1较治疗组2表达显著增高(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ET-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492 D,其在癫痫组的表达较正常组及PBS组显著增加,治疗组较癫痫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激光共聚焦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ET-1表达增加对癫痫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元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齐宝奎;臧兆萍;李志茹;刘忠锦;杨晓华;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周期及核因子(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EC9706细胞于37℃,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孵育24 h,饥饿24 h,分别加入倍比梯度的血瘀证、脾气虚证患者和健康人血清,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PI染色法观察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刺激细胞的50%增殖率为711 μl/10 ml培养液体积;细胞周期分析,患者血清刺激的EC9706细胞(38.85±3.11)% 处于S增殖期,与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NF-κB信号通路中,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对EC9706细胞蛋白IKK-β、NF-κB、磷酸化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具有特征性促表达作用,与其他各血清干预的细胞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噎膈血瘀证患者血清提供利于细胞增殖的微环境,该证候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周期调节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超表标达密切相关.
作者:林清;贾永森;张艳丽;杨晓利;秦丽娟;马会霞;江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行气管插管全麻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表面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分别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气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结果 不同组别SBP、DBP、HR和SpO2在不同时间点变化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3组在T1时间点时SBP、DBP和H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和静脉组T2、T3、T4时间点SBP和DBP较T1时间点升高(P<0.05),表面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SBP和DBP较T1时间点升高(P<0.05);3组HR在T2时间点升高,同时对照组在T3和T4时间点HR均升高(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SBP在T2、T3和T4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DBP在T1、静脉组和表面组在T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在T1和T4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够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刘丽丽;李笃竽;孙虎;徐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终关怀在减轻疾病晚期患者疼痛和痛苦等方面的作用已获得广泛认可[1],但高质量的临终关怀需要高质量的临终关怀人员,迫切需要专业的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本文对国内外的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进行了梳理和陈述,旨在此基础上创立适合我国的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高水平的临终关怀专业人员.
作者:张晓飞;唐四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应激的影响.方法 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49例为观察组及不使用5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t=6.426,P<0.01)及瑞芬太尼(t=2.712,P<0.01)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在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及心率(HR)在麻醉满意后、栓塞颅内动脉瘤后、手术结束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RP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抑制术后应激水平.
作者:杜晓光;纪延伟;李琛;张法学;张建斌;殷长江;董保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肠屏障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119例,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68例和重度脓毒症组51例,按照28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检测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比较不同组别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变化.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重度脓毒症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肠屏障功能血浆D-乳酸、DAO及IFABP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
作者:袁盛伟;孙仁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高低分级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7)及重度组(n=12),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基线指标及HGF、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分析HGF水平与ET及NO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高血压患者血清HGF、ET及NO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HGF及ET水平随血压的增高而增高,NO水平随血压的增高而下降,重度组各指标与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HGF及NO水平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GF与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5),HGF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中HGF的水平与血压水平及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周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人们平均寿命的增长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不断延长,这将导致收支不平衡问题,为社会带来经济负担;人们平均入职年龄的不断延迟,意味着在不调整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人们的平均工作年限不断下降,这将同时导致传统模式下的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和替代率不达标的问题.
作者:吴启凡;张馨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扣针蛋白(Fibul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神经内科诊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Fibulin-5和MMP-3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Fibulin-5和MMP-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清中MMP-3的表达量与梗死灶体积密切相关(P<0.05),而Fibulin-5的表达量与梗死灶体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Fibulin-5和MMP-3无相关性(P>0.05).结论 Fibulin-5和MMP-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仲盛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核转录因子(NF)-κB、CD40和分化抑制因子(Id)4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选取60例PCa(PCa组)和38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组),检测两组IL-6、NF-κB、CD40和Id4的表达差异.结果 IL-6、NF-κB、Id4和CD40在PCa组织表达水平均较BPH组织高(P<0.05);IL-6在PCa组织中表达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NF-κB、CD40和Id4在PCa组织中表达与PSA水平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Gleason评分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IL-6、NF-κB、CD40和Id4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其阳性表达越高,同其在BPH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组织中IL-6、NF-κB、CD40和Id4水平的异常表达,可能起重要的BPH生物学行为作用,可为治疗PCa的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生化指标,并为将来PCa的生物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选择.
作者:姜良真;崔喆;崔小健;姚庆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方,应用SPSS Clementine12.0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等,分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结果 运用SPSS Clementine12.0对筛选出的79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频词药物为川芎、大黄、天麻、地龙、丹参、赤芍、甘草、石菖蒲、胆南星、钩藤、半夏等26味药物;同时在S≥14%,C≥82%,L≥1.0条件下挖掘出27个关联规则,并聚类分析出5个结果.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痰阻络为常见,而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化痰药在治疗上疗效明显,应用广泛.
作者:何华琴;舒建龙;翟阳;唐农;江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 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患者,经药物规范治疗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经影像学证实有血管狭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的训练方法,对照组不进行此种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6个月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同时关注患者血清中BDNF和MMP-9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再梗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改变血清中BDNF和MMP-9的表达,优化内环境.
作者:张雪杰;施健;刘学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曲靖市麒麟区2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组社会支持差异显著(P<0.05),男女之间、子女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高、月经济收入高、户口在城市、在婚、与配偶同住、有照料人员及有宗教信仰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P<0.01).结论 加强社会支持对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习琼;林登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烟熏和气管注入脂多糖建立大鼠COPD模型.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辛伐他汀组,每组7只.对照组、COPD组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1次,剂量为1 ml/100 g;辛伐他汀组每日用0.5 g/L的辛伐他汀溶液按1 ml/100 g剂量灌胃1次.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肺组织黏蛋白5AC、TLR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组大鼠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COPD组,低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大鼠病理学改变较COPD组明显减轻.COPD组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TLR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COPD组(P<0.01).COPD组大鼠组织黏蛋白5AC、TLR4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COPD组(P<0.01);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OPD大鼠的气道炎性反应,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主要通过抑制NF-κB下游信号通路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作者:柳国洪;于洪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机制.方法 180例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5 d检测两组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栓长度)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D8+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丁顺斌;闫兆平;张练;姜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Klotho(K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8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格列美脲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测定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KL水平.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患者KL水平变化.结果 ①T2DM组KL水平低于A组[(2.62±0.51) vs (5.21±0.72)ng/ml,P<0.01];②血清KL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IL)-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2、-0.616、-0.517、-0.598、-0.526、-0.638、-0.512,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23,P<0.05);③经二甲双胍治疗后KL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HOMA-IR、TNF-α是影响K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KL水平降低.二甲双胍增加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加KL水平.
作者:熊少兵;刘云涛;汪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并急性肝损害的特点及其对胰腺炎病程的影响、与病因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186例MAP患者,统计肝功指标的特点,并在不同病因胰腺炎间进行比较;分析肝损害与MAP病程中的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从血淀粉酶复原时间、腹痛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分析肝损害对MAP病程的影响.结果 急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5.6%;以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常见且升高程度不一;在不同病因所致的胰腺炎间肝损害发生率不全相同(P<0.05),以胆源性MAP伴发的急性肝损害较重(P<0.05).伴发急性肝损害者入院查体存在腹膜刺激征的比例、发病24 h血淀粉酶水平以及血糖升高的比例均较同期无肝损害者高(均P<0.05).伴发肝损害者血淀粉酶复原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延长(P<0.05).结论 MAP患者较常发生急性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胰腺炎病因有关,肝损害会延长MAP的病程;肝损害的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
作者:郭爽;王洪波;王红娟;郭建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影响中老年女性尿失禁(UI)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因素.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女性UI 114例,采用国际UI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UI生活质量量表(I-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中老年女性中以罹患压力性UI(SUI)和轻中度UI为主.多元逐步回归表明,年龄、UI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是总体生活质量及逃避和限制性行为独立的影响因素;年龄、体重指数(BMI)、严重程度为影响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独立的因素;年龄、BMI和绝经状态是自我困扰方面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外,还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作者:杨帆;张瑞丽;李慧娟;范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VP 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其中PVP组40例,PKP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恢复高度、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椎体恢复高度、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 和PKP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的作用.PVP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但渗漏率高,无法恢复椎体高度.PKP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减少渗漏,但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过度恢复椎体高度可增加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作者:刘忠瑞;潘钟壹;刘钦毅;刘赤兵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