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L-6、NF-κB、CD40和Id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姜良真;崔喆;崔小健;姚庆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核转录因子, CD40, 分化抑制因子4, 前列腺癌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核转录因子(NF)-κB、CD40和分化抑制因子(Id)4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选取60例PCa(PCa组)和38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组),检测两组IL-6、NF-κB、CD40和Id4的表达差异.结果 IL-6、NF-κB、Id4和CD40在PCa组织表达水平均较BPH组织高(P<0.05);IL-6在PCa组织中表达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NF-κB、CD40和Id4在PCa组织中表达与PSA水平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Gleason评分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IL-6、NF-κB、CD40和Id4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其阳性表达越高,同其在BPH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组织中IL-6、NF-κB、CD40和Id4水平的异常表达,可能起重要的BPH生物学行为作用,可为治疗PCa的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生化指标,并为将来PCa的生物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选择.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73例OSAHS患者,检测HbA1c,并按标准分为HbA1c升高组(53例),HbA1c正常组(120例),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腰围身高比(WHtR)、呼吸暂停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90%所占时间比(CT90%)、低SaO2(LSaO2)、平均SaO2(MSaO2)、总呼吸暂停时间、长呼吸暂停时间、氧减指数、腰围、颈围及OSAHS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aO2、MSaO2与HbA1c呈负相关(r=-0.222、-0.166,WHtR、CT90%、氧减指数、AHI、总呼吸暂停时间、腰围分别与HbA1c呈正相关(r=0.276、0.216、0.251、0.209、0.166、0.27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LSaO2、WHtR进入模型(OR=0.950、2.052,P=0.001、0.007).结论 OSAHS与HbA1c升高密切相关,慢性间歇缺氧和中心性肥胖是OSAHS患者HbA1c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郭世放;蒋军广;罗俊芳;邹亚宁;刘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内皮素-1在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内皮素(ET)-1在红藻氨酸(KA)致癫痫大鼠海马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影响.方法 50只雄性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癫痫组,治疗组1(地西泮治疗),治疗组2(地西泮+依达拉奉治疗).癫痫组在大鼠右侧海马以每公斤体重注射 1.5 μg/μl KA,PBS组采取同样的方法在相同部位注入等量PBS,治疗组1在癫痫模型成立后给予10 mg/kg地西泮终止癫痫,治疗组2在治疗组1的基础上1 h后再给予依达拉奉30 mg,1次/12 h,正常组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癫痫组ET-1的表达密度显著高于PBS组及正常组(P<0.05),治疗组较正常组、PBS组及癫痫组表达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1较治疗组2表达显著增高(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ET-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492 D,其在癫痫组的表达较正常组及PBS组显著增加,治疗组较癫痫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激光共聚焦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ET-1表达增加对癫痫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元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齐宝奎;臧兆萍;李志茹;刘忠锦;杨晓华;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持续性与间歇性低载荷机械振动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低载荷振动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振动加载器给予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以强度为0.25 g、频率35 Hz的振动载荷,设置空白组(A组),持续振动10 min(B组)及振动5 min间歇5 min再振动5 min(C组)两种加载模式组,加载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CCK-8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Runx-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3组之间成骨细胞增殖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742),B组与C组ALP活性及Runx-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的ALP活性及Run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低载荷机械振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并无影响,然而低载荷机械振动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特别是适当的间歇低载荷机械振动能够更加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赵滨;谭磊;郝宝辉;王林祥;乔伟松;陈玉颖;刘超;李晨;朱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ac-1基因缺失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机制

    目的 探讨Mac-1基因缺失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Mac-1基因敲除(Mac-1-/-)小鼠配种扩群以获得实验需要的数量,取指数生长期B16细胞,分别尾静脉注射到对照组C57BL/6J小鼠和实验组Mac-1-/-小鼠体内,统计小鼠生存率及肿瘤肺转移结节数,并通过H&E观察肺组织中微转移灶.结果 通过配种扩群获得了大量实验用纯合子Mac-1基因敲除小鼠(Mac-1-/-).与对照组相比,Mac-1缺失后尾静脉注射B16细胞的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P<0.001);并且大体观察Mac-1缺失后小鼠肿瘤转移肺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01),抑制率达到75%;进一步通过对肺组织包埋、切片和H&E观察发现,Mac-1缺失后小鼠肺组织中肿瘤微转移灶显著减少(P<0.001).结论 Mac-1基因缺失能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肺转移.

    作者:段有发;陈坚;叶志金;王丽京;章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温阳利水汤治疗慢性肾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温阳利水汤治疗慢性肾心综合征(CR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CR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汤口服,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B型尿钠肽(BNP)、血肌酐(CRE)、尿素氮(BUN)的含量变化及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BNP、CRE及BUN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胸闷、气短、面肢浮肿、尿少、畏寒肢冷、疲倦乏力等症状均有所好转(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利水汤可有效改善CRCS患者的心、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苏敬泽;张守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胰腺癌BxPC-3细胞株Shh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胰腺癌BxPC-3细胞株Shh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胰腺癌BxPC-3细胞株随机分成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组(50 μmol/L),辛伐他汀高、中、低剂量组(20,10,5 μmol/L).采用台盼蓝染色法和MTT法检测胰腺癌BxPC-3细胞株的生长曲线和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胰腺癌BxPC-3细胞株运动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法检测胰腺癌BxPC-3细胞株Shh、Ptch1、Smo、Gli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FU组,辛伐他汀高、中剂量组胰腺癌BxPC-3细胞OD值、运动能力和Shh、Ptch1、Smo、Gli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BxPC-3细胞株Shh、Ptch1、Smo、Gli1水平在胰腺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费洪新;张晓杰;张英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周期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周期及核因子(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EC9706细胞于37℃,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孵育24 h,饥饿24 h,分别加入倍比梯度的血瘀证、脾气虚证患者和健康人血清,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PI染色法观察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刺激细胞的50%增殖率为711 μl/10 ml培养液体积;细胞周期分析,患者血清刺激的EC9706细胞(38.85±3.11)% 处于S增殖期,与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NF-κB信号通路中,血瘀型噎膈患者血清对EC9706细胞蛋白IKK-β、NF-κB、磷酸化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具有特征性促表达作用,与其他各血清干预的细胞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噎膈血瘀证患者血清提供利于细胞增殖的微环境,该证候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周期调节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超表标达密切相关.

    作者:林清;贾永森;张艳丽;杨晓利;秦丽娟;马会霞;江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9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泛福舒胶囊)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补体、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进行检测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及发作期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3+细胞、CD4+细胞、CD4+/ CD8+细胞比例、免疫球蛋白(Ig)A、IgG、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Th17/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24 w中发作及反复发作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能提高AECOPD患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COPD急性发作及反复发作次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作者:郭庆玲;蔡杰;赵一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绞痛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VUS相关指标.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混合性和纤维性斑块,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脂质斑块.两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部位的LA狭窄率(LAS)、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参考部位血管段LAS、重构指数(RI)、PA、LA、EE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2例为负性重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7例为正性重构.两组血清中hs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IVUS的EEMA和RI与hsCRP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 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是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炎症反应是心绞痛患者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的敏感标志物主要有血清中的hsCRP,不稳定斑块伴有正性重构、较大的斑块面积和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

    作者:赵含章;刘莉;丁明岩;朱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曲靖市麒麟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 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曲靖市麒麟区2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组社会支持差异显著(P<0.05),男女之间、子女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高、月经济收入高、户口在城市、在婚、与配偶同住、有照料人员及有宗教信仰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P<0.01).结论 加强社会支持对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习琼;林登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徐州地区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徐州地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脑卒中注册数据库,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546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80例,对照组为完全性脑卒中组,进行1∶1匹配研究,对可能引起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完全性脑卒中组相比,进展性脑卒中组既往有饮酒史、糖尿病史及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更高,病程中体温升高及空腹高血糖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0.028,95%CI 0.001~0.982)、发热(OR=0.019,95%CI 0.000~0.931)对于脑卒中进展的贡献较大.结论 徐州地区既往有高血压、饮酒史、糖尿病、血管狭窄及病程中发热的患者容易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

    作者:张清秀;付家亮;王兰琴;许静;吕尤;魏秀娥;荣良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2、TNF-α及sI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试验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接收治疗2 w.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BAMY)、尿淀粉酶(UAMY)水平及血清IL-2、TNF-α及sICAM-1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过敏、皮疹、白细胞下降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14,P=0.043).治疗前,两组BAMY、UAMY水平及血清IL-2、TNF-α、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P=0.644).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AP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BAMY、UAMY水平及血清IL-2、TNF-α、sICAM-1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范月娟;周磊;冒鹏飞;顾洁;陈紫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高低分级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7)及重度组(n=12),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基线指标及HGF、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分析HGF水平与ET及NO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高血压患者血清HGF、ET及NO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HGF及ET水平随血压的增高而增高,NO水平随血压的增高而下降,重度组各指标与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HGF及NO水平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GF与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5),HGF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中HGF的水平与血压水平及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周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AMI合并CR的患者53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组入院时收缩压、B型钠尿肽(BNP)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AMI患者并发CR风险高,对比非老年患者入院时收缩压、BNP水平较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较低.

    作者:林珊珊;周雯倩;杜啸宇;郝守艳;郑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辛酸钴胺组和甲钴胺组,每组50例,甲钴胺组给予0.5 mg甲钴胺静脉推注治疗,辛酸钴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0.6 g α-硫辛酸+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AOC、MDA、SOD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15、30 d的VP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辛酸钴胺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甲钴胺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辛酸钴胺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血清T-AOC、SOD水平明显高于甲钴胺组(P<0.05);辛酸钴胺组治疗后7、15、30 d VPT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和VPT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司芹芹;牛晓红;李俊岩;宋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介入栓塞治疗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应激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应激的影响.方法 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49例为观察组及不使用5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t=6.426,P<0.01)及瑞芬太尼(t=2.712,P<0.01)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在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及心率(HR)在麻醉满意后、栓塞颅内动脉瘤后、手术结束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RP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抑制术后应激水平.

    作者:杜晓光;纪延伟;李琛;张法学;张建斌;殷长江;董保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听力损失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听力损失的临床症状.方法 82例老年听神经瘤患者按照肿瘤大小分为A、B两组.A组肿瘤直径2.1~5.4 cm,40例,B组肿瘤直径0.5~2.0 cm,4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且进行听力学检查、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声反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听神经瘤临床特征、听力损失程度以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A组发生听力丧失、耳鸣、患耳疼痛、三叉神经功能障碍、面部麻木与疼痛、眩晕与头痛均显著多于B组(P<0.05);两组听力损失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ABR异常、声反射阈消失或升高以及影像学特征的例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肿瘤直径较大的老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侵犯的区域越广,听力损失状况越严重,且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声反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检测率越高.

    作者:马子健;陈照宇;高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石杉碱甲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P300电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P300电位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P300电位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显著增高、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CDR、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300电位波幅显著增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波幅显著比对照组高,而潜伏期则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石杉碱甲能够有效改善VD患者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提高老年VD患者的认知功能、自理能力和智能,改善痴呆症状,P300电位可作为评估VD病程与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鸢尾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代谢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及其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T2DM患者80例作为T2DM组、老年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鸢尾素及代谢参数水平.结果 T2DM组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与FPG、2 h PG、HbA1c、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TG、TC、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血清鸢尾素的独立负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血清鸢尾素和多种代谢参数呈负相关,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血清鸢尾素的独立负影响因素.

    作者:张幽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引起的认知功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5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6组,9只为对照组,缓冲液灌胃;其余45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复康组和APS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缓冲液、脑复康和APS悬浊液灌胃. 8 w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INS)、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治疗后,Morris实验测试发现,APS中、高剂量组的上台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APS中、高剂量组海马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APS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作用保护T2DM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李娜;李慧丽;刘德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