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昭
目的 对高校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期间首诊输液的大学生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69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进行输液,而在对改良组中的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即在患者进行输液时注重每一个细节.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中出现静脉重注现象的患者有11例,占15.94%,7.25%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出现一定的护理差错;而改良组中出现静脉重注现象的患者有4例,占5.80%,1.45%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没有出现护理差错,即改良组中的护理质量明显更好,P<0.01.并且改良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比例较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论 在对高校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实施细节护理,使得护患关系更为良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问题.
作者:陆薪妃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同属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难度大,须与肠道其他溃疡性疾病鉴别.该病复发率高,病情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刘长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对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8例,采用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Hariss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者疼痛、功能、关节活动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介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含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在预防老年重症患者形成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老年重症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特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30例中4例患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为13.34%;对照组30例中10例患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为33.34%.经比较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对社区建设实现大力推进的原则,使原来的社区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及时地融入社区建设的整体之中,建立起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与社区服务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合作的机制,成为当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法,用甲醇-1.0%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0℃的柱温,1.0mL/min的流速,检测到波长为280nm.对大黄5种饮片(10批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的物质成分在不同的大黄饮片中的峰面积变化状况.结果 熟大黄中含量高的为已归属的24个色谱峰中的没食子酸,且5种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在熟大黄中的成分高;在生片中以4'-经基苯基-2-丁酮-4'-O-p-D-(6〞一没食子酞基)一葡萄糖苷、大黄素8-0-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3-CHZ-O-p-D-葡萄糖苷这几种物质成分含量高;酒大黄在其余的化学成分中含量高.结论 大黄饮品所炮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所得出的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也就不一样,这是其成分变化的主要的因素.导致大黄蒽醌苷类化学成分的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游离蒽醌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都是因为高温或者是长时间的加热所导致.
作者:邓玉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推广价值.方法 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在患者入院之初按照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0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所有的参考指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其治疗结果在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发病因素构成及其相关护理.方法 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82例(研究组).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共同新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诊治.同时,选取同期非慢性咳嗽有咳嗽症状的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病因素的差异;同时,分析研究组患儿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烟草暴露因素、空气污染因素、房屋异味因素、接触动物皮毛因素和冬春季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食管反流性咳嗽.结论 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和生活环境因素可能为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高危因素,护理患儿时应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疗效.
作者:赵俊昭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当前我国医院行业的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推广创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创新经验.但是医院行业信息科维护管理在制度建设、主要功能与应用渠道等方面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制约着医院信息科的发展,全方面分析和剖析.
作者:李杰;李亚丽;李军;邵伟;赵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对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并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临床治疗护理后,有41例患者治愈好转,16例死亡.结论 对患者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更大程度地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蔡秀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状况,分析医院存在问题及感染发生的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查人数680人,实查680人,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2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82%.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占46.43%;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2.22%;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43.09%;治疗性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为56.80%.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加强重点人群的感染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
作者:凌芳;吴毓新;陆烨;林晨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外用0.05%地奈德乳膏与0.1%他克莫司软膏序贯疗法治疗30例面部复发性皮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面部复发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实验组:先予外用0.05%地奈德乳膏早1次,0.1%他克莫司软膏晚1次,5d后改为每日早晚各擦1次0.1%他克莫司软膏,共10d.对照组:每日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早晚各1次,连用10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d、10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应用0.05%地奈德乳膏与0.1%他克莫司软膏序贯疗法治疗面部复发性皮炎,安全、迅速、有效.
作者:邓淑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使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在临床检测缺血性ST段、心律失常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02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观察分析缺血性ST段下降、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其中41例冠心病组患者中有24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58.54%),有17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41.46%);3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中有有29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90.63%),有3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9.37%);21例心悸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57.14%),有1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4.76%),15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71.43%);8例健康组中,有3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37.5%),有0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0%),3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3.75%).结论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检查,可以检测出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可以对缺血性ST段的改变情况进行有效定位检查.
作者:郭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静脉留置针如今已被临床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输液工具,它是由上世纪60年代从欧美国家引进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头皮针的替代物而被逐渐普及于临床应用.因为静脉留置针在使用操作方面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进而减少了患者反复刺痛的痛苦,能够持续保留同一条静脉通道,保护了血管的完整性,也降低了在用药和抢救方面护理人员的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在临床上被普遍接受和应用.但是,静脉留置尽管有上述优点存在,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断发生问题,需要不断的解决.从护理的角度讲,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可以避免一些常见问题的发生.本文将静脉留置针患者常见的问题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闵师卫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呼吸道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胀肿胀胸、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等肺实质感染,目前治疗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方法 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份~2010年6月份呼吸内科常用三种抗生素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以期寻找既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方案又能得到经济效益较佳的治疗方案,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论 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费用低的是头孢米诺钠组,因此,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头孢米诺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佳方案.
作者:郝金利;佟晓姝;秦长月;曹雪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为了了解夏津县自来水水质状况,改善当地自来水卫生情况,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方法 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8份水样进行检测,并依据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份水样中大部分检测项目均达标,其中硫酸盐、游离余氯含量及水质浑浊度不合格.结论 该县水质情况较好,不合格项目为硫酸盐、游离余氯含量及水质浑浊度,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健全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加大投入的举措进一步改善当地水质状况.
作者:耿新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防治术后患者的呕吐现象的观察,探讨其对于防防治术后呕吐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名进行扁桃体剥离术的患者,按随机选取的方式平局分成四组,分别为组1,组2、组3、组4.其中组1为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防治术后呕吐现象组,组2为昂丹司琼防治术后呕吐现象组,组3为地塞米松防治术后呕吐现象组,组4为对照组.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同一时间进行治疗,观察术后24h内患者的呕吐症状,以及在24 h内同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正常与否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结果 经过24h内的观察可发现,组1、组2、组3 的患者呕吐现象的发生率明显要对组4对照组的患者的呕吐发生率低(P<0.05),并且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的组组1患者恶心呕吐现象的发生率低.结论 昂丹司琼对于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现象和地塞米松对于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现象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好.
作者:周彦昆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和临床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6例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个体化膀胱训练等措施.对照组43例患者按照常规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并拔除.观察两组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有2例(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有16例(发生率为37.21%),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加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者自主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和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桂莲;陈惠玉;陈香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前,我国整形外科事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和临床试验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些领域的成就甚至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美容外科既是整形外科中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本文旨在外科整形手术繁荣发展的形势下,就微创外科整形手术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作者:童大潮;鲁天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CAD患者HRV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C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HRV指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HRV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对进一步评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智敏;解思涛;纪红;王淑艳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