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过量不同处理时间对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包建忠;张震宇;叶红波;黄钰;彭琪

关键词:碘过量, Fischer大鼠, 甲状腺细胞线粒体, 过氧化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碘过量不同处理时间对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0(对照组)、0.1 mmol/L碘化钾的Coons F12培养基培养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2、6 h、1 d,对小鼠抗大鼠细胞色素C蛋白、死亡细胞百分比、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乳酸脱氢酶活力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 0.1 mmol/L碘化钾组处理2 h、6 h、1 d时,小鼠抗大鼠细胞色素C强阳性细胞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处理2 h时增长幅度大;随着0.1 mmol/L碘化钾处理时间的增加,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活力程序持续增加趋势,处理2、6 h、1 d时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碘过量处理2 h可能会导致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发生过氧化损伤,而处理1d则极有可能导致细胞凋亡.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外周血Lp-PLA2、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TNF-α、Lp-PLA2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指Lp-PLA2与TNF-α(r=0.908,P<0.05)及CRP(r=0.819,P<0.05)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1.50 ng/ml为截点值,Lp-PLA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为84.78%,特异性为84.00%,曲线下面积为0.82,优于TNF-α及CRP.结论 Lp-PLA2水平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程早期即可升高,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沈永玲;张东;李勇;朱海暴;桑晓一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水平是否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及进展有关.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MHD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清铁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测定两年内踝臂指数(ABI)变化情况,并分析两者变化相关性,间接反映血清铁蛋白与患者外周动脉疾病进展情况相关性.结果 入选研究时踝臂指数(ABI)基数为(1.01±0.16),两年研究结束时ABI为(0.94±0.18),两年后ΔABI为(-0.07±0.15).ABI基数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3,P=0.05),与其他基本临床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两年后 ΔABI与血磷、Ca×P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8,P=0.02;r=-0.23,P=0.05;r=-0.25,P=0.03),与其他基本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年内平均血清铁蛋白和Ca×P是决定两年后ΔABI的主要指标(β=-0.27,P=0.02;β=-0.23,P=0.04);两年内平均血清铁蛋白≥600 ng/ml患者ΔABI水平与<600 ng/ml患者差异显著〔(-0.13±0.03)vs(-0.05±0.02),P=0.03〕.结论 高水平血清铁蛋白与MHD患者外周动脉疾病进展相关,需进一步明确其能否作为与外周动脉疾病进展有关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温红梅;孙亦兵;阎敏娜;杨雅宁;胡佳丽;刘月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短期脑卒中的风险

    目的 探讨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短期脑卒中风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年龄61~88岁,中位年龄75岁的TIA患者,对其进行ABCD2评分,并在发病后第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尿酸.记录7 d内脑梗死事件的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2评分法及结合血清尿酸水平的应用价值.结果 ABCD2评分法及其结合血清尿酸水平两种评分方法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61(0.543~0.778),0.754(0.650~0.859).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AUC显著大于ABCD2(P<0.05).血清尿酸水平结合ABCD2评分可将TIA患者分为高危(6~8分)、中危(4~5分)、低危(0~3分)3组,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51.9%、21.2%和4.8%,3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价值优于ABCD2评分法,可以成为临床上预测TIA患者发生短期脑卒中概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明;黄嘉琪;毛旭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结肠癌HCT116细胞内凋亡相关分子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影响结肠癌生物行为的机制.方法 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体外CCK8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凋亡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与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未经白藜芦醇处理的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处理结肠癌HCT11624 h后,随着白藜芦醇剂量(25、50、100μmol/L)的逐渐上调,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活力逐渐下调.TUNEL凋亡实验显示,相比于未经白藜芦醇处理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白藜芦醇50μmol/L生理剂量可明显上调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凋亡染色率.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在白藜芦醇生理剂量(50μmol/L)的处理下,相比于未经白藜芦醇处理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ad的表达均上调.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结肠癌HCT116细胞内凋亡相关分子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刘莹;蒋敦科;李素艳;井洁;林瑶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并对EBUS-TBNA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期实现后续合理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法 经胸部CT检查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内包块的老年患者61例,行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对穿刺的部位分布、EBUS-TBNA诊断分型、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研究,并对EBUS-TBNA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对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型间的EGFR基因突变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61例老年患者共90个穿刺部位,其中4R、7、11R为常累及的淋巴结,EBUS-TBNA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的穿刺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学检查(94.44%vs 82.22%,χ2=6.523,P=0.011);经EBUS-TBNA确诊58例,诊断肺癌的准确度为95.08%,敏感性为94.29%,特异性为100%.在终临床确诊的35例肺癌老年患者中,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常规病理学检测,但两者间的差异仅在肺腺癌的病例中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在EBUS-TBNA诊断的肺癌中,仅有7例(11.48%)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手术满意度以及术后24 h的满意度均表现良好.在EBUS-TBNA确诊的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腺癌20例、肺鳞癌5例)中有12例患者自愿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41.67%,其中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主要为外显子21点突变.结论 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诊断老年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通过EGFR基因检测获得了精准的基因突变信息,有助于NSCLC患者后续的个体化、规范化的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李正付;周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小体积前列腺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

    目的 探讨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小体积前列腺伴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年龄>70岁的高龄BPH中有BOO的患者115例,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前列腺体积≤30 ml组45例,>30 ml组70例,比较两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残余尿量、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膀胱顺应性、Qmax时膀胱压力、逼尿肌收缩能力.结果 前列腺体积≤30 ml组年龄、Qmax时膀胱压力及Qmax时逼尿肌压力均明显低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而残余尿量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P<0.05);前列腺体积≤30 ml组逼尿肌收缩乏力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χ2=3.86,P=0.049).结论 小体积前列腺的BPH,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判断为BOO时,合并发生膀胱排空障碍及逼尿肌收缩能力降低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邢栋;胡克邦;梁学清;于兵;郑国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右美托咪定组(74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全麻方式均相同,并比较不同时间点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苏醒程度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不明显,但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插管和拔管时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增加,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程度评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有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稳定并减轻其应激反应.

    作者:毛一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细胞免疫功能与老年细菌性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老年细菌性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7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71例,非重症肺炎组4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3+、CD4+、CD8+阳性细胞率,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 观察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NK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CD4+、CD8+、CD4+/CD8+、NK活性明显低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两组CD3+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结论 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更显著.

    作者:卢胜家;邵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治疗胸科老年人麻醉术后谵妄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力月西)在胸科老年人麻醉术后谵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对照组首次静脉推注力月西0.05mg/kg,随后以0.02~0.08 mg·kg-1·h-1维持麻醉,观察组首次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然后以0.2~0.7μg·kg-1·h-1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两组镇静效果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胸外科老年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好,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国奕;罗卿;王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miR-29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目的 探讨miR-29b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将miR-29b mim-ics,miR-29b NC转入白血病细胞K562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9b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髓样细胞白血病(MCL)-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CDK6蛋白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激活情况.结果 与miR-29b NC组比较,miR-29b mimics组miR-29b表达上调(P<0.01),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Bcl-2,MCL-1,CDK4,CDK6,PI3K及p-AKT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1),Bax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结论 miR-29b mimics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陶石;郝新宝;苏群豪;徐璐;胡敏;吴肖;志军;陈瑜;王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肾和胰腺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6~8周龄自发性T2DM模型小鼠(KK-Ay小鼠)随机分为无药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遗传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或六味地黄丸灌胃15 w.给药15 w后,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学变化.结果 给药组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低剂量组对小鼠肝脏的保护效果优于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对肾脏病变的治疗效果好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对胰岛内胰岛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T2DM 所致的实验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病理性改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与给药剂量相关.

    作者:吕璐;郑源强;张精彩;李斯琦;王晓东;尹星;徐佳;韩新荣;石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苯溴马龙与非布司他治疗老年痛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龙治疗老年痛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120例老年痛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龙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4 w后对比临床效果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6 w、12 w后血尿酸(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后,试验组SU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血清内皮素(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老年痛风患者的效果优于苯溴马龙,同时对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更小.

    作者:邹晋梅;杨静;董建玲;邓代华;张羽;田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胃腺癌中Aurora激酶-A、-B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胃腺癌中Aurora激酶-A、-B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 79例经病理医师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手术根治的患者为研究组,术后常规留取组织;35例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Aurora激酶-A、-B和Ki67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Aurora激酶-A、-B和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Aurora激酶-A、-B和Ki67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Aurora激酶-A、-B阳性率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脉管累犯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Aurora激酶-A、-B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胃腺癌中Aurora激酶-A、-B高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蛋白因素,二者与细胞增殖明显相关.

    作者:于敏;林哲洙;张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 DM)影响视力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严格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是预防或阻止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较为困难的预防因素. DR是一种缓慢进展的慢性疾病,起初患者眼底可有轻微的改变,随着疾病的发展,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产生可导致新生血管开始生长,发展成为增殖性DR. 如不及时治疗,可牵拉形成视网膜脱离. 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讨论与之相关机制的新进展.

    作者:杨健;杨凤娟;苗晓;苏冠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抑制组用浓度为20μmol/L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对照组细胞中不加入抑制剂.培养48 h后,噻唑蓝(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徙率,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的数目,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抑制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目、迁徙率和MMP-9、MMP-2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抑制组细胞中β-catenin、C-my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徙及迁移能力.

    作者:赵贤军;康暐;袁国强;周旺宁;潘亚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MDA、CK-18及CA72-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丙二醛(MDA)、角蛋白(CK)-18及CA72-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性胃癌患者7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46例为正常健康体检者.入院后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MDA、CK-18及CA72-4水平,不同分期MDA、CK-18及CA72-4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MDA与CK-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中MDA、CK-18及CA72-4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1);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突破浆膜的胃癌患者血清中MDA、CA72-4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未突破浆膜层的胃癌患者(P<0.05),MDA、CA72-4水平在是否有远处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中CK-18水平较没有远处转移患者明显升高(P<0.01);但CK-18水平在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突破浆膜层、病理分化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DA、CK-18及CA72-4水平能够作为胃癌诊断的生化指标,作为判断胃癌预后和术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加宁;耿小平;汪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老年宫颈鳞癌组织中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老年人子宫鳞癌中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FEZ)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宫颈鳞癌老年患者59例为观察组,23例因子宫脱垂切除的全子宫中非肿瘤性的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FEZ1和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FEZ1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FEZ1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宫旁浸润密切相关;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观察组中FEZ1和Survivin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FEZ1低表达、Survivin高表达是促进老年人宫颈鳞癌形成的因素,二者参与肿瘤进展.FEZ1和Survivin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董晗;金凤斌;刘文;蔡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营养状态老年胃癌患者的二肽转运载体1蛋白表达及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状态老年胃癌患者的二肽转运载体(PEPT)1蛋白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 胃癌患者42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结果 分为无营养风险组(评分<3分)31例,有营养风险组(评分≥3分)11例.术中取小肠黏膜标本,Western印迹法检测PEPT1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取人结肠腺癌SW1116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20、50、100μg/L)的TNF-α干预,于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检测SW1116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患者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与小肠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小肠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1).有营养风险组患者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胃癌患者小肠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851,P<0.05).20、50、100μg/L TNF-α处理24 h的SW1116细胞PEP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50μg/L TNF-α分别处理24 h、48 h、72 h的SW1116细胞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胃癌患者小肠PEPT1蛋白表达上调,其机制与TNF-α调控作用有关.

    作者:延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制作脑卒中大鼠模型,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CMIT)干预,观察干预后大鼠相关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MIT训练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障碍、组织病理学改变、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及程序化死亡基因(PDCD)-5表达情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CMIT训练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CMIT训练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核、核膜及核仁结构完整;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水肿严重,核膜界线不清晰,血管充血严重;相比于模型组,CMIT训练组脑组织结构较完整,且坏死较模型组显著降低,间质水肿较大缓解.假手术组基本未见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模型组随处可见大量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但相对于模型组,CMIT训练组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CMIT训练组Caspase-3及PDCD-5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CMIT训练组大鼠的Caspase-3及PDCD-5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MIT训练组SOD含量表达显著降低MDA含量表达显著升高(P<0.05);相比于模型组,CMIT训练组SOD含量表达显著升高MDA含量表达显著降低(P<0.05);CMIT训练组(P<0.05).相比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MIT训练组NSE、S-100β含量表达显著升高;相比于模型组,CMIT训练组NSE、S-100β含量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CMIT疗法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及PDCD-5凋亡因子,升高SOD,减少MDA、NSE及S-100β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王淑玲;刘佳;邓景贵;宋涛;方翠霓;刘楚娟;陶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Eph)A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浸润性肺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61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为实验组,正常肺组织36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EphA7和MMP-2表达.结果 EphA7和MMP-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EphA7和MMP-2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肺膜累犯相关,EphA7表达与肿瘤大径相关,二者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浸润性肺腺癌中EphA7和MMP-2表达升高可能对肿瘤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EphA7对促进肿瘤生长有一定作用.

    作者:安文静;冯喜英;关巍华;毛久太;杜发茂;崔金霞;拉周措毛;李玉红;刘洪千;马维秀;时莹庆;张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