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奕;罗卿;王宇
目的 探讨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比较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采用改良Ashworyh量表比较两组肌张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MBI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差别不大,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等速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对于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水琴;欧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状态老年胃癌患者的二肽转运载体(PEPT)1蛋白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 胃癌患者42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结果 分为无营养风险组(评分<3分)31例,有营养风险组(评分≥3分)11例.术中取小肠黏膜标本,Western印迹法检测PEPT1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取人结肠腺癌SW1116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20、50、100μg/L)的TNF-α干预,于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检测SW1116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患者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与小肠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小肠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1).有营养风险组患者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胃癌患者小肠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851,P<0.05).20、50、100μg/L TNF-α处理24 h的SW1116细胞PEP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50μg/L TNF-α分别处理24 h、48 h、72 h的SW1116细胞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胃癌患者小肠PEPT1蛋白表达上调,其机制与TNF-α调控作用有关.
作者:延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上游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SH-SY5Y为靶细胞,首先用MAPK信号通路上游抑制剂处理细胞,待细胞培养1 h之后,加入Aβ42纤维聚集体,细胞培养24 h后进行检测.首先采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测定了细胞的存活率,然后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ERK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检测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结果 用锯鳞血抑肽或α1整合素蛋白封闭性抗体可以有效抑制Aβ引起的细胞死亡,并且阻止Aβ成纤维诱导MAPK的激活水平的提高(P<0.05).用α1和β1整合素蛋白封闭抗体同时作用细胞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但是如果只用β1整合素蛋白封闭抗体单独作用细胞时,不能阻止Aβ成纤维诱导细胞死亡和MAPK的激活水平的提高.结论 α1整合素,α1和β1整合素复合体是Aβ诱导SH-SY5Y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介导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推测α1整合素蛋白和α1、β1复合体可以作为治疗性干扰Aβ信号通路的靶点.
作者:王华民;齐平建;于东;董虹廷;史进;及时雨;刘睿;李钦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常规心理疏导的45例为对照组,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45例为观察组,通过老年抑郁量表(G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4 w、8 w,观察组G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P<0.05).结论 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利于减轻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康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胃病、胃黏膜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31例50岁以上的慢性胃病患者行胃镜、病理活检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观察不同年龄组、不同胃病组Hp感染情况,观察胃黏膜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 中老年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率为61.17%.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Hp感染率分别为64.26%、64.44%、58.42%、48.28%;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GC)Hp感染率分别为41.38%、60.08%、72.19%、74.23%和36.84%,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高;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GC的Hp感染率分别为52.43%、76.62%、55.04%、47.62% 、36.84%,肠上皮化生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随着病变程度加深Hp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中老年慢性胃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呈下降趋势.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GC病理学改变、进展中起促进作用,应早期根除Hp.
作者:杨志平;刘为;关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老年人是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高危人群,内镜下食管病变程度较重,易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1〕,但由于老年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少见,常易漏诊、误诊,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2〕,本文就老年GERD反流病临床特点及诊疗进行概述.
作者:谢胜;陈广文;李蕾;刘祖露;谢洁如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及随访情况.方法 选择在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80例患者,分别给予TCT检测、高危型HPV16、18检测及阴道镜下的宫颈活组织有关病理学检查.对比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与二者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随访1年后,对比3种检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480例待筛查患者中,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炎症病变2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41例,CINⅡ~Ⅲ82例,宫颈癌11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CINⅠ、CINⅡ~Ⅲ(均P<0.05).TCT阳性结果对于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检出率(P<0.05),与CINⅠ、CINⅡ~Ⅲ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对患者随访预后的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结论 应用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等病变,而且对于患者的随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H2 S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HS(100μmol/L)组、LY294002(2μg/ml)组、NaHS(100μmol/L)+LY294002(2μg/m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预48 h后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干预48 h后对人结肠癌细胞中磷酸化Akt、非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HS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LY294002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而与NaHS组比较,NaHS+LY294002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参与了H2 S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豫江;张伟;陈志刚;黄桂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处方规律.方法 收集近10年中药治疗学习记忆障碍性疾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依次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相关文献297篇,涉及的174味中药主要分为19大类,39小类,其中包含药物数前三位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石菖蒲、人参、川芎和当归.关联分析显示中药之间相关性高的是熟地黄-山茱萸.聚类分析显示,存在5个核心用药群及重点用药和辨证用药两类.结论 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临床选药常用组合规律可为治疗记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中药处方提供思路.
作者:沈怡婷;周颖;陈霞;于美玲;卢圣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实施弹力带柔性抗阻训练对老年女性关节肌力和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进行人体各大关节肌力及平衡能力测试,实验组进行为期16 w(每周3次,每次1 h)的上臂、肩、背、腹、臀和腿部弹力带柔性抗阻练习.结果 实验组握力、下肢蹲伸力、躯干屈伸力和手臂拉力均显著增加(P<0.05),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1),跌倒风险显著减小(P<0.05),且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1),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减小但不显著(P>0.05).结论 弹力带柔性抗阻训练改善了老年女性关节肌力,减少了跌倒风险,但对动态平衡能力改善不显著.
作者:邹魁;程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16 w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运动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进行16 w有氧运动,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分别于试验前后测定心率和血压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阳性率)水平.结果 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E组安静心率和血压降低(P<0.01),血浆TNF-α含量下降(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阳性率)下调(P<0.01);C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试验后与C组比较,E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 长期有氧运动可降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信号通路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陈琼;李强;赵立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红素氧化酶(HO)-1诱导的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获得星形胶质细胞,并构建HO-1基因转染入星形胶质细胞,在施加白藜芦醇干预后,运用CCK-8法检测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HO-1蛋白的表达及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铁离子的沉积情况.结果 GFAP鉴定显示95%以上的细胞为星形胶质细胞;转染HO-1基因入星形胶质细胞后HO-1蛋白显著升高2.3倍;在施加白藜芦醇干预后,100μmol/L白藜芦醇均能降低HO-1蛋白的表达;同时,10、50μmol/L白藜芦醇也能够降低55%铁离子的沉积.结论 白藜芦醇对HO-1诱导的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郭欢;王海涛;张永东;郭红云;刘元强;苏海翔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对比经L2~3和L3~4两个不同椎间隙穿刺对老年患者连续腰麻(CSA)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下肢、下腹和会阴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L2~3穿刺组(H组)和L3~4穿刺组(L组).患者取左侧卧位,确定腰椎间隙后进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向蛛网膜下腔头侧置入G25腰麻导管2~3 cm,患者取平卧后给予重比重0.5% 罗哌卡因负荷量2 ml,给药速度为1 ml/10 s.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基础值)和麻醉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用纱布温度法测定感觉神经阻滞程度;用改良的Bromage评分记录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术中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的例数及术中患者寒战、恶心、呕吐和术后3 d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①感觉神经阻滞平面H组(中位数为T7)明显高于L组(中位数为T9,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效果均满意;②MAP下降幅度H组(15.3%)明显高于L组(5.5%,P<0.01);两组麻醉后HR和SPO2无显著变化(P>0.05);③术中H组有3例因低血压需使用麻黄碱,L组有2例需使用麻黄碱,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随访,两组均未出现马尾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为老年患者行CSA时选择经L3~4椎间隙穿刺麻醉平面比经L2~3椎间隙穿刺麻醉平面低,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
作者:胡振伐;董鹏;郑莉;槐庆元;田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老年人子宫鳞癌中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FEZ)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宫颈鳞癌老年患者59例为观察组,23例因子宫脱垂切除的全子宫中非肿瘤性的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FEZ1和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FEZ1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FEZ1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宫旁浸润密切相关;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观察组中FEZ1和Survivin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FEZ1低表达、Survivin高表达是促进老年人宫颈鳞癌形成的因素,二者参与肿瘤进展.FEZ1和Survivin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董晗;金凤斌;刘文;蔡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复合胶中加入硫酸软骨素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72只,适应性喂养1 w,随机分为胶1组、胶2组、丝线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无菌手术条件下在桡骨上造成一大小为0.8 cm×0.4 cm蝶形骨块,其中胶1组用A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软骨素=6.0:2.5:0.75)黏接固定,胶2组用B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6.0:2.5)黏接固定,并在黏接处滴饱和氯化钙溶液5滴,使胶表面形成一层海藻酸钙膜;丝线组以4号丝线将骨块捆扎固定;模型组将骨块放至原位置,不做任何固定;逐层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2w、4w和6w分别对胶1组、胶2组、丝线组、模型组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然后各组于各时间段处死6只取出骨折端进行骨痂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骨痂生长情况;采集骨折局部皮下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段各组骨折局部皮下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白细胞介素(IL)-6含量.结果 术后X线片:胶1组、胶2组术后6 w骨折骨性愈合,位线良好;丝线组骨折线基本消失,骨干外形成陈旧性骨折影;模型组骨折畸形愈合,可见明显骨缺损.HE染色:胶1组、胶2组术后骨软细胞成骨活跃,炎症反较轻,丝线组和模型组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炎症反应较重.术后2、4、6 w时骨折局部皮下组织中IL-6、BMP的ELISA检测:骨折局部皮下组织中BMP的含量均为胶1组>胶2组>丝线组>模型组(P<0.05);IL-6的水平以丝线组高(P<0.05),胶1组、胶2组和模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胶能有效黏合小骨折块,炎症反应小;硫酸软骨素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的表达,在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硫酸软骨素制成的新型骨黏合剂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陈燕超;陈泽华;张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体征. AL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多于3 ~5 年内死于呼吸机麻痹. 目前认为ALS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1〕.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多种 ALS 突变基因,如:SOD-1、TDP43、FUS、C9orf72、VAPB 、OPTN、UBQLN2、ATXN2 等.
作者:潘治斌;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学方法,将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分为椎动脉病变及小脑后下动脉病变.根据磁共振,将延髓背外侧纵向分为上、中及下三部,横向分为A、B、C、D及E五个部位,分析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中,椎动脉病变14例,小脑后下动脉病变12例;椎动脉病变中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纵向分布常见部位是延髓中部(84.62%),其次是延髓下部(34.62%),后是延髓上部(23.08%);在延髓梗死灶的横向分布方面,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灶常见的部位是延髓背外侧的A部(84.16%),其他依次为B部(80.77%)、C部(46.15%)、E部(34.62%)及D部(26.92%).椎动脉病变组与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现延髓中段梗死(P=0.033)及延髓A部(P=0.003)和B部(P=0.012)梗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椎动脉病变也是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动脉夹层是常见的血管病变;椎动脉病变导致的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更加容易累及延髓中段,延髓背外侧的A及B部位.
作者:高文;秦超;邱小鹰;陈红;杨明秀;廖书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B型钠尿肽(BNP)、细胞黏附因子(ICAM)-1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56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5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评价两组心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对比研究组不同贫血程度及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及LVMI、MWS.结果 研究组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LVMI、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贫血患者TNF-α、BNP、ICAM-1水平、LVMI、MWS高于轻度者(P<0.05).研究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患者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LVMI、MWS均高于Ⅱ级和Ⅲ级,且Ⅲ级患者均高于Ⅱ级(均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升高能够促进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艳萍;黄蕾;金哲秀;罗浩;王芳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骨密度和血清N端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0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清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尿MA/Cr)将患者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A组,19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23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25例)、肾功能不全代偿组(D组,22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E组,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同时测量患者骨密度及血清N-MID、PINP.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对骨密度及血清N-MID、PINP与DN患者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病程随着DN分期进展逐渐增加,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D、E组腰椎L1~L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且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C、D、E组血清N-MID、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DN分期进展,各组血清N-MID、PINP水平逐渐降低,但B~E组血清N-MID、PI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的骨密度与尿MA/Cr呈负相关(r=-0.579,P<0.05),而血清N-MID、PINP水平与尿MA/Cr呈正相关(r=0.431、0.371,均P<0.05).结论 随着DN分期进展,DN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同时患者血清N-MID、PINP水平在DN早期即出现明显降低.DN患者尿MA/Cr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而血清N-MID、PINP水平与尿MA/Cr呈正相关.
作者:张丽敏;李敬;李鸿燕;高燕;毕朝煜;田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武汉市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选择武汉市273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381例自报患有脑卒中,患病率为13.95%,比国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12.73%略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及认知均显著低于无脑卒中老年人(P<0.05);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越好、文化程度与社会支持越高,其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和认知越好;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越差、居住地为农村,其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和认知越差.结论 武汉市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患者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以及ADL水平是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对本市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提高该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作者:王丽琼;潘群;周金蔓;余睛;曾维;张敏;郭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