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杜奕鹏;张旭;李春萍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及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术后组织59例为观察组,24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24例子宫脱垂患者术后留取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CD74和E-cadhefin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中CD74表达有明显升高趋势,E-cadherin表达有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中CD74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CD74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周围炎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74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74和E-cadherin异常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CD74和E-cadherin的相关性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
作者:崔莹;张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老年中重度内痔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方法 选择中青年PPH手术者47例为青年PPH组,老年PPH手术者40例为老年PPH组,老年传统外剥内扎术者36例为老年传统手术组.比较老年PPH组和老年传统手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6个月后感染、出血、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尿潴留等并发症的随访情况;同时比较老年PPH组和青年PPH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老年传统手术组比较,老年PPH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个月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青年PPH组比较,老年PPH组6个月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老年中重度内痔有效率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白金权;李柏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某队列人群老年消化系统癌症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整群抽取某队列人群职工医院2001~2010年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6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1 128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人均住院费用为5 209.26元,每人日均住院费用为375.31元,且与年份无相关性(P>0.05);影响因素优方程为Y=8.312-0.159 X1+0.219 X4-0.243X5+0.035 X6,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变量为治疗结局>付费方式>性别>住院天数.结论 应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老年消化系统癌症住院费用.
作者:张苗;白亚娜;苏辉;丁皎;李娟生;任晓卫;程宁;胡晓斌;刘龙飞;鲍俊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单独应用及其与传统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膀胱肿瘤T-24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TRAIL作用不同时间后T-24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RAIL单独或10 ng/ml TRAIL联合不同浓度5-Fu不同时间后T-24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凋亡率.结果 TRAIL单独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有限,显微镜下部分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作用72 h后1、300、1 000 ng/ml组细胞生存率分别(92.52±3.60)%,(84.63±5.93)%和(79.45±2.04)%;单用200、400、600、800及1 000 μmol/ml 5-Fu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76±1.78)%、(14.17±2.75)%、(28.01±1.66)%、(20.17±1.68)%和(32.53±3.65)%,联合10 ng/ml TRAIL处理后0、200、400、600、800及1 000 μmol/ml 5-Fu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分别为(3.85±0.88)%、(8.41士0.74)%、(16.39±2.72)% 、(26.27±1.72)%、(28.99±3.36)%和(30.18±1.34)%;10、100、1 000 ng/ml TRAIL处理48 h后的细胞平均凋亡率为(3.75±0.31)%、(7.82±1.07)%、(7.78士3.15)%.结论 TRAIL单用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对1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有限,同5-Fu联合应用时不能明显增加T-24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肖建华;董自强;游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危重胆囊炎的短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接收的95例急性危重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LC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2例,接受PTGBD联合LC的观察组43例,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8d两组CD3+、CD4+、CD4+/CD8+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d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BD联合LC治疗急性危重胆囊炎短期疗效好,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永贵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 纳入225例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双抗治疗7d后,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S)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及直接测序法检测PEAR1基因的突变情况,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CR与PEA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结果 47例(20.9%)患者发生CR.PEAR1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在CR组与CS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携带CC基因型比CT+Tr基因型更易发生CR(OR=2.525,95% CI:1.300 ~4.905),且C等位基因在CR组发生频率较CS组高1.695倍(OR=1.695,95%a:1.046 ~2.746).未发现rs373722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R的相关性,SHEsis软件分析两基因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0.28;r2>0.06),无法构建单倍型.多因素回归分析后,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是CR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2.802,95% CI:1.321~5.943).结论 PEAR1基因rs41273215位点C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的发生有关.
作者:冯希振;王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1969年Mccully[1]在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死亡儿童尸检中发现广泛的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首次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导致AS性血管疾病的假说.Hcy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内皮细胞和内质网损伤,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加速AS进程.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脑卒中指南[2]将HHcy作为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确定诊断标准为Hcy水平>10 μmol/L,我国脑卒中患病率远高于美国,2008年公布的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第一位就是脑卒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2010版将空腹血浆Hcy水平>10 μmol/L定义为HHcy.目前我国HHcy患病率为27.5%,北方地区较南部地区高,内陆地区较沿海地区高,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高,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增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本文就HHcy代谢特点、致病机制、相关疾病予以综述.
作者:孟晓冬;刘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遵义地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发病特征及耐药程度.方法 收集遵义地区连续时间段内肺内及肺外结核患者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支杆菌(MTB),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人口学、临床特征、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收集MTB 84株,其中9株(10.7%)分离自肺外结核病患者.通过比较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类型及耐药类型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例中复治患者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均P<0.05).结论 遵义地区MTB耐药较其他地区严重,应广泛开展培养及药物敏感检测,为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减少耐药的传播.
作者:刘梅;李娜娜;王建华;陈玲;兰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实施PCI术后再次入院行冠脉造影复查支架情况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拟行复查的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于手术前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测量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57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6~24个月后复查造影,11例(19.3%)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46例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相比,术前PCI患者hs-CRP水平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2~7d、3个月、6个月,血栓形成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01),Δhs-CRP(术前及术后6个月hs-CRP的差值)血栓形成组显著低于无血栓形成组(P<0.001).结论 PCI术后血清hs-CRP增高并可能参与支架术后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可能更好地预测PCI术后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张叶萍;刘波;刘国宏;张晓成;李俊华;杨新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BPV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226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杓形组、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评估BPV.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三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BPV、LVMI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与BPV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杓形组比较,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LVMI明显增高(P<0.05],且反杓形组LVMI明显高于非杓形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24 h SBPCV及nSBP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和0.51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程、dSBPCV和nSBPCV有关(OR分别为1.077、0.090、1.011、1.181及1.132).结论 SBPBPV变化越大,颈动脉IMT增加越明显,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作者:杨斌武;韩冰;张璐;杨彩兰;邓爱云;雷鹏;吴增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汉族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0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汉族T2DM男性患者115例(T2DM组)及50~ 79岁健康男性汉族体检人群148例(对照组).观察T2DM组、对照组的OP发病率的关系.比较T2DM腰椎1~4、股骨颈、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MD)与龄、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关系,同时进行T2DM组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中老年汉族男性T2DM患者OP的发病率是13.8%,明显高于对照组(2.7%,P<0.05).T2DM组腰椎1~4、股骨颈、全髋的BMD与年龄、BMI分层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饮酒史与BMD独立正相关(P<0.05);BMI、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BMD独立负相关(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BMD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BMI、糖尿病病程延长、长期饮酒及高水平FT3、TgAb、HDL-C是中老年汉族男性T2DM患者发生OP的重要风险因素.
作者:崔丽梅;刘翠平;吕纳强;刘凤娟;严晔华;陶静;郑晓敏;李彬;陈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空巢中老年人人格、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地区空巢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外倾性、神经质及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空巢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孤独感与常模差异显著(P<0.05);外倾性、神经质人格与非空巢老人差异不显著(P>0.05);外倾性、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共同回归显著(P<0.05);外倾性对孤独感的回归显著(P<0.01).结论 北京市空巢中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平均水平低,减少空巢中老人的孤独感是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外倾性人格对北京市空巢中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神经质人格更大,性格内倾者更易体验到孤独.
作者:邹莹;杨智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来自社区和养老机构的50名参与身心功能活化运动12个月的65岁及以老人运动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务带动,3~5次/w,2.5h/次,并在运动前、运动中每3个月共进行5次身心功能状态评定,包括体质状况、日常生活能力(ADL)、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结果 ①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老年人体质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如运动3个月体质指数(BMI)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闭气时间、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老年人躯干、肩、肘的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握力(除运动3个月)、上、下肢肌耐力(除运动9个月)均有显著增强(P<0.01);②运动后3个月,ADL明显提高(P<0.0l),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能力提高更显著(P<0.0l);③身心活化运动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④活动6个月后,轻度忧郁人数明显减少(P<0.01),忧郁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设计融合了运动、竞赛、休闲、康复活动、音乐疗法等特色于一体,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可有效促进身体功能在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与协调,内脏与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而改善老人睡眠质量和ADL.同时该运动通过团体协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友谊,增加社会互动,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减轻抑郁.
作者:陆小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0P)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术后椎体高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单节段OVCFs患者56例(男24例,女32例)均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随访测量患椎椎体高度变化,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结果 行PKP后,术后各时间点随访结果显示椎体高度、Cobb角度、VAS、ODI同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椎压缩率在术前与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P<0.05),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提示VAS与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半年内随访结果提示ODI与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KP治疗OVCFs临床疗效显著,可纠正后凸畸形,增加脊柱稳定性,但术后伤椎高度存在丢失的风险.术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疼痛及功能恢复无显著相关性,此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在随访期间不明显.
作者:先明博;李晓涛;张佳男;武超;刘宏宇;王朝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HBO)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DEACMP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BO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丁苯酞软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且观察两组治疗后2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1、2个月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和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BI与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HBO治疗DEACMP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李秀娟;周景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脾氨肽冻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1、α-羟丁酸脱氢酶(HBD)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老年COPD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血清SP-D、SOD、血浆ET-1、α-HBD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和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P-D、ET-1和α-HB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氨肽冻干粉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清SP-D、ET-1和α-HBD水平,提高血清SOD含量,疗效确切.
作者:杜江渝;赵懿;沈庆;李蔚;钟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分析其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收集琼山、秀英、龙华、美兰等4个样本区391例失能老人的有效问卷,采用杨茗编制的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进行评估.结果 轻度失能老年人244例(62.40%)、中度失能117例(29.92%)、重度失能23例(5.88%)、极重度失能7例(1.79%).失能严重程度在年龄、离退休前职业、精神抑郁、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疾病、吸烟、饮酒、运动锻炼、陪护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失能老人的长期中医药防治体系、医疗护理体系和相应的保险制度,以保障年龄较大、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及床位数,增强社会机构和社区养老的保障能力,形成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作者:张钦;龚勋;张翔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4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SCH组52例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U组)7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Gensin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H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冠脉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o5),SCH组女性占比、TSH水平、冠心病发病率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EU组,而吸烟史占比低于EU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H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SCH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TSH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周敏;王彦军;贾方;孙建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50岁居民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析睡眠时间和看电视时间与代谢综合征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连云港市城区≥50岁居民进行随访,终纳入2 196名受调查者进行分析.测量受调查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收集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和饮酒史、每日总睡眠时间和看电视时间的资料;比较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受调查者中患代谢综合征516例,发病率为23.50%;其中男性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各年龄段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民族、家族史、教育程度、有无工作、吸烟和饮酒史、静坐相同条件下,男女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调查者中每日睡眠时间≤7.0h或≥9.0 h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7.1~8.9 h,每日看电视时间2.1~4.0 h或>4.0h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2.0 h(P<0.05).与每日睡眠时间7.1 ~8.9 h相比,≤7.0 h或≥9.0 h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女性0R(95%CI)分别为:1.325(1.044 ~1.692)、1.731(1.142 ~ 1.905);男性分别为:1.182(0.856 ~1.639)、1.528(1.163 ~1.896).与每日看电视时间≤2.0h相比,2.1 ~4.0 h或>4.0 h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女性0R(95% CI)分别为:1.452(0.947 ~1.731)、1.905(0.996~1.730),男性分别为:1.095(0.746 ~ 1.602)、1.470(0.831 ~1.769).结论 连云港市≥50岁居民代谢综合征较高;每日睡眠时间≤7.0h或≥9.0 h、看电视时间>2.0 h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明显.
作者:郭素娟;马丽;卢义芳;杨敏;张珊珊;沈莎莎;王晓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安全性、环氧化酶(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AM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地西他滨+半量HAG化疗)和对照组(HAG方案),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COX-2、bFGF及VEGF水平.结果 对照组总缓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x2=10.476,P=0.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1例)明显高于观察组(4例,x2=4.021,P=0.045);观察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88,P=0.032;x2 =7.040,P=0.008;,=5.000,P=0.025);在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及脱发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X2=0.157,P=0.692;x2 =0.213,P=0.644;x2 =0.721,P=0.396).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COX-2,bFGF及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362,P=0.000;t=8.746,P=0.000;t=2.705,P=0.004).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化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老年AML患者VEGF含量,提高化疗效果,但是治疗过程中增加了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颜敏超;曾惠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