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樱;陈波;周强;嘉红云;冀天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铁蛋白(sTfR)、骨形成蛋白(BMP)等指标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有36例(骨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50例(前列腺癌组),选取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50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sTfR的水平差异,同时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转移病灶中BMP6、BMP4及BMP7的表达强度差异。结果骨转移组患者的IL-6、IL-10、sTfR、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 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 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 IL-6、IL-10、sTfr值与 PSA 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410、-0.337,P均<0.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转移组患者的BMP6、BMP4、BMP7评分〔(5.13±1.08)、(4.47±0.96)、(4.73±0.92)分〕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3.14±0.82)、(2.01±0.57)、(1.89±0.38)分〕(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 IL-6、IL-10、PSA水平显著增高,sTfR值显著降低,并与PSA呈相关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转移病灶组织中BMP6、BMP4及BMP7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郭津津;李英杰;辛璐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PN)联合肠内营养支持(EN)对老年肺癌(LC)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恢复价值。方法选择老年LC患者84例,将患者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PN结合EN支持,而对照组术后仅给予PN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手术10 d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A、IgG、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24 h尿素氮(24 h UP)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IgM、IgA、IgG、TLC、ALB、TF和24 h UP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免疫指标IgM、IgA、IgG、TLC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10 d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 LC患者术后给予 EN联合PN支持有利于患者免疫力提升和营养的改善,并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徐黎;魏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DCSI)对糖尿病大鼠初期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2%链脲佐霉素(STZ)65 mg/kg建立DM模型,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联合给药高剂量组(H,二甲双胍105 mg/kg+DCSI 378 mg/kg),联合给药中剂量组( M,二甲双胍105 mg/kg+DCSI 189 mg/kg),联合给药低剂量组( L,二甲双胍105 mg/kg+DCSI 94.5 mg/kg),降糖组( PN,二甲双胍105 mg/kg)。8 w后,采集大鼠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联合给药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升高(均P<0.05)。轴突-神经胶质连接趋于正常,毛细血管壁变粗,阻塞减轻。结论 DCSI对 DM 大鼠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广红;徐广宇;安丽萍;邵晓彤;李洪宇;杜培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鳞癌中纤毛内转运蛋白(IFT)20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特征,关注肿瘤中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口腔鳞癌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的蜡块组织,70例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牙龈鳞状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FT20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IFT2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IFT20和 E-cadherin阳性率与肿瘤大径、累犯骨组织、脉管内瘤栓和 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FT20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中IFT20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二者可能具有负向协同作用。
作者:张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 HP)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胆石症的影响。方法因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20例,手术治疗后,分别取胆囊黏膜、胆汁。同时取20例胆石症、未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而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Giemsa染色方法检测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胆汁 HP免疫球蛋白( Ig) G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胆囊黏膜 HP免疫组化、Giemsa染色检测和胆汁 HP IgG 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与HP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李彦冬;任强;丁希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市某社区60名老年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系统社区健康教育,共干预6个月,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运用医学应对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应对方式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面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女性SUI 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会范;刘春雷;张忠玲;索晋柳;王雪格;赵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多与生理功能衰退有关,女性绝经期后随着雌性激素水平降低、骨含量减少及骨微细机构的改变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肌肉萎缩、下肢肌力及协调能力欠佳等也是致使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步履蹒跚的重要因素〔2〕。而通过必要的运动训练手段,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进而提高行走能力〔3,4〕。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太极拳锻炼周期对中老年女性机体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眩晕等病症,不便于进行运动训练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在12个月的锻炼期间,剔除了未按要求参与锻炼者或锻炼期间严重病患者,共计剔除4例,终31人参与本研究。
作者:马志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自主呼吸实验(SBT)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纳入观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SBT组(30例)进行脱机,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BT组( P=0.0001、P=0.0005),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SBT组比较无差异( P=0.283)。脱机成功率及脱机48 h 后接受无创通气率两组间无差异( P=0.222、P=0.765),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 P=0.687)。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53、0.640)。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 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自主呼吸实验法,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费东生;潘道卓;宋文雨;于晓提;杨锁柱;韩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 BNP)和生物电阻抗评价尿毒症血液滤过患者血容量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肾内科尿毒症行血液滤过治疗患者30例,当血滤后患者生物电阻抗值与健康人对比无差异时,设为患者达到容量平衡。分别检测患者血滤前、后血清BNP水平,记录血滤前、后生物电阻抗值;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血滤前、后的左心房内径( LAD)、左心室内径( 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①尿毒症患者血液滤过前、后血清BNP水平差异显著(P<0.01),尿毒症患者血滤后BNP水平仍高于正常。②尿毒症患者血液滤过前、后IVST、LVPWT、LVEF的差异显著(P<0.05)。③尿毒症患者血滤前、后细胞外液和总体液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多存在左室肥厚,BNP 水平升高;BNP联合生物电阻抗能准确评估尿毒症患者的容量负荷和左心结构。
作者:万美燕;邹作君;崔永军;夏平;韩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对糖尿病( DM)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48只,按DM大鼠模型建模,按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分别以生理盐水、240 mg/kg、300 mg/kg和375 mg/kg浓度姬松茸多糖灌胃给药,持续1 w,末次给药2 h后处死大鼠,对比观察四组一般情况、体重和血糖、脾脏指数、胸腺指数、CD4+、CD8+、CD4+/CD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C反应蛋白( CRP)和白细胞介素( IL)-6。结果中药各剂量组体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糖显著降低( P<0.05),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体重增加和血糖降低的更显著( P<0.05);中药各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各剂量组CD4+、CD8+均较对照显著增加( P<0.05),且高剂量组CD4+、CD8+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 CD4+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剂量组炎症因子 TNF-α、CRP和 IL-6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炎症因子TNF-α、CRP和IL-6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姬松茸多糖能改善DM大鼠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和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吕娟;白甫;曹兰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中流行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 e 抗原( HBeAg)阴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中HBV-DNA阳性患者不在少数。慢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聚乙二醇干扰素( Peg-IFN)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标准方案中的基础药物,其主要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发挥抗病毒疗效〔1〕,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在老年人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探讨Peg-IFN在老年患者抗病毒、抗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作者:康海燕;王琳;李铁牛;许文进;赵子龙;耿惠杰;王建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共收集50例肝细胞肝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0% vs 6.0%,χ2=31.07,P<0.0001)。 miR-21高表达与临床T分期相关(χ2=8.043,P=0.018);但miR-2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关联(P>0.05)。高表达miR-21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0.032),但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miR-21高表达可能作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而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机制性研究尚需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峰;梁国栋;王岩;刘海瑞;王斌;杨玉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桑葚提取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2.0、4.0、6.0 g· kg-1· d-1)的桑葚提取液,给药40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及肝脏测定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桑葚提取液可以提高小鼠肝脏中的SOD、GSH-Px活性和降低 MDA含量。低剂量桑葚提取液提高小鼠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较明显。结论桑葚提取液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邓秀婷;罗姮;李彦彬;杨高群;徐远超;林秀澄;李朝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交流、行动能力、思维、手部功能、力量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都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血清IL-6、hs-CRP、IL-10、TNF-α水平。
作者:戴德孟;马维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E盒结合锌指蛋白( ZEB)1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和血清蛋白浓度,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16例子宫内膜组织,其中正常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15例,内膜癌组织8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发进行标记染色,以检测在三种组织中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其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0例正常内膜、15例不典型增生、61例内膜腺癌、12例特殊类型癌(共108例)患者血清中ZE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中阳性率逐渐下降( P=0.000)。 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正常内膜血清中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其表达水平与组织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ZEB1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客观依据。
作者:陈丽娟;石琦;陈建琴;王秀秀;刘畅;王渠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是一种累及脑与脊髓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萎缩及锥体束征,多数患者在3~5年内死于呼吸机麻痹。ALS其确切病因仍然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线粒体功能缺陷、细胞凋亡、病毒感染等有关。近来,ALS病毒致病学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1、泡沫病毒(FV)〕、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及肠道病毒( EV)与ALS之间的关系。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 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 SD大鼠165只,3月龄,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55只,适应性培养1 w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 kg-1· d-1,3次/w,持续12 w,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2 w后行手术造成大鼠左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治疗组给予复古方药液10 ml/kg灌胃,1次/d,持续8 w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测量12、20 w 末时大鼠骨密度、血清 Ca、P 含量、碱性磷酸酶( ALP)含量、骨钙素( BGP)活性。结果实验12 w末,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大鼠 GIOP模型构建成功。20 w 末,模型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12 w末,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20 w末,模型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结论中药复骨方能够提高GIOP骨折大鼠骨密度,升高GIOP骨折大鼠血清中Ca、P含量,提高ALP、BGP活性,改善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徐进;丁任;石晓兵;马台;王宇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河北省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加剧,养老服务问题也将愈加凸现。周康等〔1〕建议以公建民营和民办公助为主要模式,保留一定比例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以高端群体为对象的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适度发展。傅玳〔2〕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齐潘云等〔3〕对大庆市区托老院所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课题组〔4〕对湖南城镇居民养老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湖南城镇居民养老供需矛盾突出的结论。没有赡养人、子女赡养有实际困难的老年人及不愿在家中忍受寂寞的老年人集中到托老所等托老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要,将成为解决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桂玲;周稳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普遍采用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BREF)对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12例老年甲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58.61±13.27)、(57.40±11.91)、(60.24±14.68)和(52.61±13.98)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文化程度患者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P<0.05),未婚患者高于已婚或离婚患者(P<0.05);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收入患者高于低收入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整体偏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是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潘海燕;丁元林;孔丹丽;吴美芬;于海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郁颗粒对慢性应激性刺激所致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明确与皮层和海马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性刺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利用蔗糖水消耗、Open-field开场、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消郁颗粒对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NGF和BDN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郁颗粒组体重和糖水消耗体积显著增加,游泳总路程、远站台区路程、近站台区路程、上台潜伏期、近站台区时间和远站台区时间显著缩短,显著增加近/远站台区时间比例(P<0.05,0.01)。此外,消郁颗粒可显著增加额叶皮层和海马NGF和BDNF的表达,并可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结论消郁颗粒对慢性应激刺激所致抑郁大鼠有一定改善作用,该作用与增加额叶皮层和海马NGF和BDNF的表达有关。
作者:喻斌;张臻年;杨丽;梁涛;周玲玲;程海波;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