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范;刘春雷;张忠玲;索晋柳;王雪格;赵松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 HP)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胆石症的影响。方法因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20例,手术治疗后,分别取胆囊黏膜、胆汁。同时取20例胆石症、未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而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Giemsa染色方法检测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胆汁 HP免疫球蛋白( Ig) G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胆囊黏膜 HP免疫组化、Giemsa染色检测和胆汁 HP IgG 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与HP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李彦冬;任强;丁希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接受 PCI的AMI患者中术后无复流65例为观察组,术后血流正常灌注135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史(χ2=4.179,P=0.041)、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χ2=7.729,P=0.005)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G)(t=1.146,P=0.253)、甘油三酯(TC)(t=1.017,P=0.3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1.594,P=0.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0.746,P=0.456)、白细胞计数(WBC)(t=0.975, P=0.331)、肌钙蛋白(cTnI)(t=0.684,P=0.495)、肌酸激酶同工酶(t=0.958,P=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 t=2.467,P=0.015);不同HbA1c浓度的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史、HbA1c、心功能 Killip 分级、左室室射血分数( LVEF)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HbA1c升高组 PCI术后无复流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史、梗死前心绞痛、术前 TIMI 血流分级、HbA1c、LVEF水平是AMI HbA1c升高组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升高PCI术无复流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限进一步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糖尿病史、梗死前心绞痛、术前TIMI血流分级增加、HbA1c水平升高、左室功能受损是 AMI HbA1c升高组患者 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彬;闫雅芳;刘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Smad蛋白(Smad)3、4和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的表达,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40例距肿瘤边缘>3 cm 的正常肾皮质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 Smad3、4和PTEN的表达。结果两组Smad3、4和PTEN表达阳性率差别均显著。观察组Smad3、4和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径、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因素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mad3和 PTEN、Smad4和 PTEN 间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组织中Smad3、4和PTEN低表达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共收集50例肝细胞肝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0% vs 6.0%,χ2=31.07,P<0.0001)。 miR-21高表达与临床T分期相关(χ2=8.043,P=0.018);但miR-2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关联(P>0.05)。高表达miR-21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0.032),但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miR-21高表达可能作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而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机制性研究尚需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峰;梁国栋;王岩;刘海瑞;王斌;杨玉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是一种累及脑与脊髓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萎缩及锥体束征,多数患者在3~5年内死于呼吸机麻痹。ALS其确切病因仍然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线粒体功能缺陷、细胞凋亡、病毒感染等有关。近来,ALS病毒致病学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1、泡沫病毒(FV)〕、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及肠道病毒( EV)与ALS之间的关系。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烟台市农村≥60周岁老年人高血压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5区市(县)莱山、莱州、龙口、海阳、福山农村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各250名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烟台市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较低,男性平均得分高于女性( P<0.05)。在不同性别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单因素分析中,仅老年男性月收入与知识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男性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影响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年龄及文化程度。结论烟台市老年人的高血压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尹淑英;李婕;张岩;周歌;宓伟;练武;衣卫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自主呼吸实验(SBT)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纳入观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SBT组(30例)进行脱机,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BT组( P=0.0001、P=0.0005),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SBT组比较无差异( P=0.283)。脱机成功率及脱机48 h 后接受无创通气率两组间无差异( P=0.222、P=0.765),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 P=0.687)。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53、0.640)。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 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自主呼吸实验法,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费东生;潘道卓;宋文雨;于晓提;杨锁柱;韩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8例,均在治疗前、化疗中进行MRI平扫和增强序列检查,计算放疗50 Gy肿瘤消褪率(RS 0~50),分析DCE-MRI半定量参数与RS 0~50及评价对肿瘤组织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肿瘤面积平均为(790.52±230.68)mm2,放疗50 Gy后肿瘤面积平均为(576.23±167.88)mm2, RS 0~50平均为(55.25±16.53)%。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20.83%,部分缓解者62.50%,稳定或者进展16.67%。肿瘤区 TTP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PEI、MSI、MSD大于癌旁组织(均P<0.05)。 TTP、PEI与RS 0~50呈负相关,MSD、MSI与RS 0~50呈正相关(均P<0.05)。 DCE-MRI半定量参数ROC分析显示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预测价值:灵敏度99.45%,特异度86.23%,阳性预测值65.16%,阴性预测值96.78%。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以较好地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RS 0~50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
作者:李洲;李建军;陈旺生;李长清;王飞;陈峰;王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 ESS)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5岁以上住院患者152例,其中低 T3综合征病例组76例,随机选取非低T3综合征作为对照组76例。患者入院后抽晨空腹肘静脉全血5 ml,采用Unicel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甲功三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T3)。采用Vitro350分析仪和白蛋白测定干片试剂测定白蛋白的含量。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ESS例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并且FT3与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451)。结论低 T3综合征的发生与白蛋白降低有关,且FT3与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故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作为发生ESS的预测因子,同时也可能是发生ESS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董燕;严祥;申潇竹;龚晨;汪玲玲;包勤文;聂毛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 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 SD大鼠165只,3月龄,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55只,适应性培养1 w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 kg-1· d-1,3次/w,持续12 w,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2 w后行手术造成大鼠左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治疗组给予复古方药液10 ml/kg灌胃,1次/d,持续8 w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测量12、20 w 末时大鼠骨密度、血清 Ca、P 含量、碱性磷酸酶( ALP)含量、骨钙素( BGP)活性。结果实验12 w末,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大鼠 GIOP模型构建成功。20 w 末,模型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12 w末,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20 w末,模型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结论中药复骨方能够提高GIOP骨折大鼠骨密度,升高GIOP骨折大鼠血清中Ca、P含量,提高ALP、BGP活性,改善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徐进;丁任;石晓兵;马台;王宇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前城市空巢家庭比率已达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38.9%〔1〕,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养老机构是指依靠社会资源建立的有偿或无偿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的机构,如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2〕。北欧国家约有5%~12%,英国约有10%,美国约有20%的老人采用该方式养老〔1〕。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分布、床位数、收费现状,为完善机构养老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作者:尹孔阳;刘艳辉;郭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预血尿酸( UA)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高 UA血症患者100例,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进行血压、血糖管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 UA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低嘌呤饮食及口服苯溴马隆片(剂量50 mg/d、疗程1年)。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第3、6、12个月血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代谢产物变化及动态血压变化,随访期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3、6、12个月血UA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1)。②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6、12个月动态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动态血压达标率高于干预前(均P<0.05)。③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检测点的HbA1c、FPG、2 h PG、血糖达标率等观察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研究组干预后第12个月心绞痛发生例次及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例次及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存在高 UA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增高的血UA水平,可提高其血压达标率,进而改善患者临床心脏事件的转归。
作者:常颂桔;杨波;王洪雄;刘佳;程耀霆;黄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3例垂体腺瘤手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患者的防治体会。结果本组老年患者出现尿崩症的肿瘤全切除11例(47.8%),次全切除9例(39.1%),大部切除3例(13.1%);尿崩症轻度4例(17.4%),中度16(69.5%),重度3例(13.1%)。其中12例在1 w~1个月逐渐恢复,6例术后3个月恢复,3例术后半年恢复,2例死亡。结论老年人垂体瘤术后更容易发生离子紊乱尿崩症状。及时发现及补充水及电解质可降低老年人垂体瘤术后的致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赵璐;温滨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 BNP)和生物电阻抗评价尿毒症血液滤过患者血容量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肾内科尿毒症行血液滤过治疗患者30例,当血滤后患者生物电阻抗值与健康人对比无差异时,设为患者达到容量平衡。分别检测患者血滤前、后血清BNP水平,记录血滤前、后生物电阻抗值;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血滤前、后的左心房内径( LAD)、左心室内径( 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①尿毒症患者血液滤过前、后血清BNP水平差异显著(P<0.01),尿毒症患者血滤后BNP水平仍高于正常。②尿毒症患者血液滤过前、后IVST、LVPWT、LVEF的差异显著(P<0.05)。③尿毒症患者血滤前、后细胞外液和总体液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多存在左室肥厚,BNP 水平升高;BNP联合生物电阻抗能准确评估尿毒症患者的容量负荷和左心结构。
作者:万美燕;邹作君;崔永军;夏平;韩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ROC曲线法评价血清胱抑素( Cys)-C检测在早期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确定其佳临床诊断临界点。方法应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79例和各种肾病患者88例的Cys-C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 Scr),计算肌酐清除率( Ccr),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Youden指数。结果 Cys-C的水平随肾功能的减退而逐渐升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06,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采用Youden指数大的切点为临界点,确定诊断临界点为0.91 mg/L,诊断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7.3%、96.2%、95.3%、81.0%和86.8%,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Cys-C 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敏感标志物,能为临床及时发现早期肾病并对其作出诊断提供判断依据;使用ROC曲线评价简单有效,并可用来客观确定佳临床诊断临界点。
作者:黄海樱;陈波;周强;嘉红云;冀天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由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转换的血管年龄对心血管病危险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30岁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和服药史的128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人群中间值法计算血管年龄,根据血管年龄和年代年龄分别计算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评分。结果结果73%个体的血管年龄与年代年龄差异超过5岁以上( P<0.001),66.8%个体的两种年龄计算的心血管病风险评分存在差异( P<0.001),10.3%个体的血管年龄使心血管病危险分类发生变化( P<0.001)。结论由baPWV计算的血管年龄与年代年龄存在明显差别,并能改变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分。
作者:陈大伟;张婧;靳英;姜树强;刘超;郑海芳;韩春雷;王建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铁蛋白(sTfR)、骨形成蛋白(BMP)等指标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有36例(骨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50例(前列腺癌组),选取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50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sTfR的水平差异,同时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转移病灶中BMP6、BMP4及BMP7的表达强度差异。结果骨转移组患者的IL-6、IL-10、sTfR、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 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 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 IL-6、IL-10、sTfr值与 PSA 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410、-0.337,P均<0.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转移组患者的BMP6、BMP4、BMP7评分〔(5.13±1.08)、(4.47±0.96)、(4.73±0.92)分〕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3.14±0.82)、(2.01±0.57)、(1.89±0.38)分〕(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 IL-6、IL-10、PSA水平显著增高,sTfR值显著降低,并与PSA呈相关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转移病灶组织中BMP6、BMP4及BMP7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郭津津;李英杰;辛璐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在不同年龄段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FPFD)患者盆底变化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FPFD患者(观察组)73例、25~40岁的FPFD患者(对照组)127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检查盆底变化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尿道旋转角度、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下移距离、直肠下移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静息、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以及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可客观、准确地反映不同年龄段FPFD患者的盆底解剖和功能变化情况,对年龄较大的FPFD患者应重点关注。
作者:娄小嫣;于露;沈颖;张新;李庆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天津市60岁及以上人群的盲和低视力患病率及致盲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60岁及以上居民5872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及眼部检查。结果实际共检查5520名调查对象,按世界卫生组织视力损伤标准,单眼低视力患者290例(5.25%),双眼低视力患者243例(4.40%),单眼盲患者266例(4.82%),双眼盲患者145例(2.63%)。盲和低视力患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亲属是否患病等因素有关;单眼低视力主要致病原因为白内障(45.17%),屈光不正(22.07%)、黄斑变性(8.28%),双眼低视力患者主要致病原因为白内障(50.62%)、屈光不正(19.75%)、黄斑变性(11.11%),单盲主要致病原因为白内障(54.51%)、眼球萎缩/缺如(9.77%)、屈光不正(9.02%),双盲主要致病原因为白内障(44.82%)、青光眼(10.34%)、黄斑变性(7.59%)。结论天津地区老年人群盲和低视力患病率较高,白内障为老年人的常见眼病。
作者:孟艳菊;尹则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 HUA)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饮食情况;同时收集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空腹血糖( FP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等指标;探讨诱发HUA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两组人群FPG、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有无差异,及其与血清尿酸( 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单因素分析:经常食用蛋类、豆类、内脏、熟食、海鲜、火锅、烧烤、干果、FPG、TC、TG、LDL-C 均是 HUA 发生的危险因素( OR=1.107、1.511、1.697、1.415、1.772、1.419、1.614、1.384、2.283、1.906、1.186、1.321);经常食用粗粮、奶类和 HDL-C 是 HUA 的保护性因素( OR=0.576、0.634、0.663)。(2)多因素分析:经常食用蛋类、豆类、内脏、海鲜、FPG、TC、TG 是 HUA 发生与否的危险因素( OR=2.082、1.606、2.279、2.199、4.201、2.686、3.291);经常食用粗粮是HUA的保护性因素(OR=0.599)。结论适当改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血糖、血脂,可有效控制血 UA水平,减少HUA和痛风的发生。
作者:关宝生;王艳秋;白雪;周宪君;尹相林;展秀君;沈萍;王缘;邱洪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