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洲;李建军;陈旺生;李长清;王飞;陈峰;王奋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 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 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 PAMP。结果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 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④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 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作者:唐峰;刘晓桥;杨龙;杨永耀;谭洪文;梁清龙;李世英;王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性别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代谢因素,确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95倍,男性患者中显著性因素是肥胖(P=0.012)、血脂异常(P=0.028)和高血压(P=0.01),女性患者为肥胖(P=0.022)、高血压(P=0.029)和糖尿病(P=0.02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OR=8.162)、肥胖(OR=7.225)、高血压(OR=5.683)和糖尿病(OR=5.017)的关系密切,与年龄、病程、遗传、吸烟和嗜酒等不良习惯无关。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女性比例多于男性,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紊乱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要做好预防。
作者:杨渠平;范宁;何仁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和血小板(PLT)参数的关系及其在PA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45例 T2DM 患者,根据踝肱指数( ABI)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 PAD 组,64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 NPAD组,81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BIL水平,并分析血清TBIL水平与ABI、胱抑素( 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UAC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PLT参数和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PAD组血清 TBIL水平明显低于 NPAD 组〔(10.25±3.01)vs(12.68±3.51)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PAD患者血清TBIL水平与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血小板( PLT)计数、ABI和eGFR呈明显正相关( P<0.05或P<0.01),与PLT平均体积(MPV)、PLT比容(PCT)、血肌酐(Scr)、Cys-C和UAC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BI、Cys-C和MPV是影响PAD患者血清TBI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PAD患者血清TBIL与DN、PLT参数有关,其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进而参与PAD的发生发展。
作者:晏丕军;冯健;张志红;徐勇;欧阳芳;何建华;李佳;马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NM23B在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NM23B 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及其阴性对照载体,分别转染SD大鼠BRL-3A肝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CON)、干扰 NC 组(siRNA-NC)、干扰组(siRNA)、过表达组(OE)、过表达 NC 组(OE-NC),通过定量PCR分析各组细胞中Cyclin D1、NM23B和PCNA的mRNA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比较各组细胞中Cyclin D1、NM23B和PCNA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比例;用CCK 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OE组 Cyclin D1、NM23 B和 PCNA的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较 CON 组显著增多( P<0.05);另一方面,siRNA组的Cyclin D1、NM23B和PCNA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干扰NC组和OE-NC组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OE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P<0.05),siRNA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 CON组(P<0.05)。同时,OE组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siRNA组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P<0.05),siRNA-NC组和 OE-NC 组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CCK-8检测细胞增殖表明OE组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 CON组(P<0.05),siRNA组的增殖速度明显慢于CON组(P<0.05),siRNA-NC组和OE-NC组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表达 NM23B可以加强 Cyclin D1、PCNA的表达,缩短细胞周期,从而促进肝细胞增殖;干扰NM23B表达则削弱了Cyclin D1、PCNA的表达,延长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肝细胞增殖。证实了 NM23B在体外培养 SD大鼠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为后续体内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高红强;李志强;王海雷;薛国友;刘静;陈刚;李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microRNA-135a(miR-135a)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定量 PCR检测痴呆期AD(DAT)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表面健康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中miR-135a含量。结果 MCI和DAT患者血清 miR-135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DAT组低于MCI组(P<0.05);MCI和DAT患者脑脊液总体miR-135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DAT组低于MCI组(P<0.05);且miR-135a对于早期AD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Aβ42。结论血清miR-135a可能为AD,特别是早期AD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刘辰庚;孟双;张跃其;王培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 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 SD大鼠165只,3月龄,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55只,适应性培养1 w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 kg-1· d-1,3次/w,持续12 w,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2 w后行手术造成大鼠左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治疗组给予复古方药液10 ml/kg灌胃,1次/d,持续8 w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测量12、20 w 末时大鼠骨密度、血清 Ca、P 含量、碱性磷酸酶( ALP)含量、骨钙素( BGP)活性。结果实验12 w末,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大鼠 GIOP模型构建成功。20 w 末,模型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12 w末,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20 w末,模型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结论中药复骨方能够提高GIOP骨折大鼠骨密度,升高GIOP骨折大鼠血清中Ca、P含量,提高ALP、BGP活性,改善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徐进;丁任;石晓兵;马台;王宇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 ESS)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5岁以上住院患者152例,其中低 T3综合征病例组76例,随机选取非低T3综合征作为对照组76例。患者入院后抽晨空腹肘静脉全血5 ml,采用Unicel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甲功三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T3)。采用Vitro350分析仪和白蛋白测定干片试剂测定白蛋白的含量。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ESS例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并且FT3与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451)。结论低 T3综合征的发生与白蛋白降低有关,且FT3与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故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作为发生ESS的预测因子,同时也可能是发生ESS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董燕;严祥;申潇竹;龚晨;汪玲玲;包勤文;聂毛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37含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CKD非透析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清中 IL-37的含量,使用高分辨的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37含量、平均 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5)。研究组患者中,IMT值与年龄(r=0.41,P<0.05)、血清IL-37(r=0.30,P<0.05)及CD4+T细胞阳性率(r=0.33,P<0.05)均明显呈正相关。经校正心血管背景因素后,年龄(β=0.278,P<0.05)和 CD4+T细胞阳性率(β=0.193,P<0.05)仍与IMT有密切关系。结论患者血清中IL-37含量升高与IMT的关系可能是CKD引发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相友;夏瑗瑜;罗丹;江杏;杜卫军;刘志军;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转换指标、体质指标与骨密度(BMD)和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48~74岁 POP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1~4(正位)、股骨颈及髋部BMD,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后测定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①年龄与 CTX、ALP、身高和 BMI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 r)分别为0.302、0.334、-0.229和0.325。②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 BMD 间均存在负相关, r分别为-0.280、-0.364和-0.390。③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PINP 与股骨颈和髋部 BMD 间存在负相关, r 分别为-0.434和-0.304;ALP 与股骨颈 BMD 存在负相关, r 为-0.209。④脆性骨折组腰椎BMD、体重和BMI较无骨折组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⑤脆性股骨颈骨折组PINP和 ALP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脆性非股骨颈骨折组。结论年龄是影响BMI、BMD和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因素,骨转换指标和BMD间存在负相关。肥胖、腰椎BMD降低及PINP和ALP等骨转换指标的升高都可增加P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
作者:李恒;赵曙光;刘克臻;陆金红;王毅;张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代谢综合征( MS)是一簇致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 CVD)的危险因素集聚群〔1〕,主要由脂肪分布异常、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血压升高、低度炎症、轻微凝血功能障碍组成。临床上表现为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受损( IGT)或2型糖尿病( T2DM)、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2〕。 MS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 NCEP-ATPⅢ)定义为标准,美国男性MS的患病率为24.0%,女性为23.7%〔3〕。俄罗斯18~9O岁的人群中,MS患病率分别达到10.0%(男)和21.0%(女)〔4〕。中国35~74岁成人MS患病率为23.3%(男性为29.1%,女性为17.7%)〔5〕,老年人中MS的患病率更高,He等〔6〕研究表明北京60~95岁老年人MS的患病率为46.3%(男性为34.8%,女性为54.1%)。研究表明MS与心血管疾病(CVD)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密切相关〔7〕,MS的患者还易患其他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胆固醇胆石症、哮喘、睡眠不正常和某些癌症等〔8〕。 MS致病机制复杂,致病因素多样,一般认为MS的发生和发展受到膳食营养、生活行为习惯、环境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膳食营养无疑是与MS关联为密切的环节〔9〕。而MS与必需微量元素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作者:朱徐慧;丁钢强;章荣华;周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3例垂体腺瘤手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患者的防治体会。结果本组老年患者出现尿崩症的肿瘤全切除11例(47.8%),次全切除9例(39.1%),大部切除3例(13.1%);尿崩症轻度4例(17.4%),中度16(69.5%),重度3例(13.1%)。其中12例在1 w~1个月逐渐恢复,6例术后3个月恢复,3例术后半年恢复,2例死亡。结论老年人垂体瘤术后更容易发生离子紊乱尿崩症状。及时发现及补充水及电解质可降低老年人垂体瘤术后的致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赵璐;温滨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烟台市农村≥60周岁老年人高血压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5区市(县)莱山、莱州、龙口、海阳、福山农村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各250名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烟台市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较低,男性平均得分高于女性( P<0.05)。在不同性别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单因素分析中,仅老年男性月收入与知识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男性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影响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年龄及文化程度。结论烟台市老年人的高血压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尹淑英;李婕;张岩;周歌;宓伟;练武;衣卫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城乡居民参保与参合老年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某县2011年度城乡参保和参合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住院医疗费用中,参保和参合老年患者药费均占总费用的54%,参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参合平均住院费用(P<0.05),收入水平、入院情况、转归情况、住院日、医院级别5个因素为参保和参合居民老年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合理控制药费、减少住院时间、选择适宜医院,是控制参保与参合老年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
作者:肖倩;武晓猛;张龙;闫子海;孙星;肖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重度失血、严重缺氧或酸中毒及脓毒血症均可引起心脏能量代谢障碍,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成为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线粒体损伤已成为心肌细胞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的基本环节〔2〕。关于线粒体在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目前认为与呼吸链酶类变化、一氧化氮( NO )释放、钙超载、线粒体跨膜电位(△φm)下降、促细胞凋亡蛋白过表达、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开放等因素有关〔3〕。本文重点综述引起线粒体损伤的一些因素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薛大忠;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ZNF282蛋白在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93例食管鳞癌中ZNF28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ZNF282蛋白主要表达于基底层细胞核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ZNF282蛋白表达于鳞癌细胞核,表达较强,其阳性表达率为47.3%;ZNF282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有复发的鳞癌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1),死亡的鳞癌组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ZNF282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1);ZNF28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T分级、肿瘤的远处转移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ZNF28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鳞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患者的生存率有密切关系,可以成为诊断及判定食管鳞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王丽强;金连花;张佰玲;玄延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大鼠白细胞介素(IL)-27和炎性趋化因子(CCL)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0只Wistar雄性大鼠(>18 w)随机分为4组(n=20):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8 mg/kg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组)。除对照组,其他3组均采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和完全弗氏佐剂( CFA)免疫制备EAE模型,免疫后第2天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灌胃,持续治疗21 d,于第22天处死,取脑干和脊髓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脑干、脊髓中IL-27和 CCL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IL-27蛋白水平明显降低、CCL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0.01);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 IL-27蛋白水平降低、CCL5蛋白水平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IL-27蛋白水平略降低、CCL5蛋白水平略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小剂量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上调IL-27蛋白水平、下调CCL5蛋白水平,减轻 EAE大鼠发病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且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作者:殷旭华;徐明;于慧玲;马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过多地使用农药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农药残留、农药中毒、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1〕。200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138.6万吨,而2011年已经达到173万吨,位居全球榜首〔2〕。老年人作为受教育程度、抵抗力较低的易感人群,农药的接触和使用危险性更大〔3~5〕,不同地区农村老年人群结构、农药使用种类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苏和河北地区老年人群结构和农药使用情况。
作者:周海腾;王少康;印虹;杨阳;稽昱;唐华丽;孙桂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首次确诊为结直肠肿瘤的老年患者169例(实验组),以及体检中心507例(健康对照组),根据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层,以1∶3相匹配,检索所有受试者的血压、身体质量指数( BMI)、甲状腺功能、肠镜检查结果等数据,应用逻辑回归分析SCH和大肠癌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肿瘤组的受试者较非结直肠肿瘤组受试者 SCH的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SCH组确诊大肠癌患者多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02);此外,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患有 SCH的受试者可能更具有罹患结肠病变和大肠癌的风险(P=0.028和0.036)。在调整血压、BMI、高血压病史及吸烟等因素后,结直肠肿瘤与SCH之间仍存在一定关系(OR=1.689,95%CI:1.207~2.362,P=0.002)。结论 SCH可能会增加老年患者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作者:穆桂芳;陈文军;穆雪峰;刘本波;毕海静;孙光喜;董祟海;白厚桥;周利克;谭悦菊;曲玲;徐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铁缺乏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血小板聚集等。然而,不适当的补铁,会引起机体铁的分布和代谢异常,引起铁超载。机体铁超载时同样会影响组织器官正常功能〔1〕。铁超载是指机体内铁含量过高。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与铁结合的蛋白,其可以反映细胞内铁的多少。目前,铁的代谢水平已成为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为明确铁超载致动脉粥样硬化( AS)可能机制,指导临床规范用药,本文就铁超载与 AS 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徐伟伟;王晓晶;魏晓慧;张美微;苏亚乐;王晔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