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唐峰;刘晓桥;杨龙;杨永耀;谭洪文;梁清龙;李世英;王咏梅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肺动脉压力
摘要: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 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 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 PAMP。结果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 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④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 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逆行感染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石症多发原因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 HP)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胆石症的影响。方法因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20例,手术治疗后,分别取胆囊黏膜、胆汁。同时取20例胆石症、未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而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Giemsa染色方法检测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胆汁 HP免疫球蛋白( Ig) G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胆囊黏膜 HP免疫组化、Giemsa染色检测和胆汁 HP IgG 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与HP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李彦冬;任强;丁希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江汉油田老年人失能现况与养老需求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对江汉油田5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34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失能率为13.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婚姻状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保护因素有:参加健身活动,常做家务,适度饮酒。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率为8.41%,促进机构养老的因素分别是:高龄、收入较高、睡眠质量好;抑制因素有:女性、教育程度高、婚姻状态、收费价格。结论经常健身活动、家务劳动和适度饮酒的老人不易失能,而高龄、婚姻异常、患慢病、听力和视力下降的老人容易失能;高龄、收入高、睡眠好的老人更愿选择机构养老,而女性老人、文化程度高、夫妻共同生活的老人不愿选择机构养老。

    作者:李明秋;黄海华;牟鑫;江皋轩;陈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人跌倒的研究进展

    联合国曾预测至2030年老年人口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1〕。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000万老年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社会代价为(160~800)亿元人民币〔2〕。跌倒风险作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已成为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一个共同障碍,70%跌倒与老年人的死亡相关〔3〕。本文对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张庆来;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症状评分、血浆D-二聚体及综合超声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评分、血浆D-二聚体( D-D)及综合超声对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呼吸科已确诊为PTE的患者15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疑诊为PTE的患者并除外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 Wells评分、修正 Geneva评分、血浆D-D含量以及下肢静脉彩超、心脏彩超,进而对相关指标对PTE的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阳性率较高,血浆D-D含量及阳性率较高、综合彩超阳性率较高(均P<0.05); 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对 PTE诊断的特异度较高,灵敏度较差;Geneva评分对PTE有确诊意义(阳性似然比>10);下肢彩超发现静脉血栓时对 PTE诊断意义大( Youden指数>0.6)。结论 Geneva评分对PTE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确诊意义,下肢彩超发现静脉血栓时对PTE具有大的诊断意义,这两个指标可以用作早期诊断PTE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媛;邹文利;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质指数、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和骨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转换指标、体质指标与骨密度(BMD)和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48~74岁 POP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1~4(正位)、股骨颈及髋部BMD,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后测定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①年龄与 CTX、ALP、身高和 BMI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 r)分别为0.302、0.334、-0.229和0.325。②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 BMD 间均存在负相关, r分别为-0.280、-0.364和-0.390。③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PINP 与股骨颈和髋部 BMD 间存在负相关, r 分别为-0.434和-0.304;ALP 与股骨颈 BMD 存在负相关, r 为-0.209。④脆性骨折组腰椎BMD、体重和BMI较无骨折组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⑤脆性股骨颈骨折组PINP和 ALP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脆性非股骨颈骨折组。结论年龄是影响BMI、BMD和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因素,骨转换指标和BMD间存在负相关。肥胖、腰椎BMD降低及PINP和ALP等骨转换指标的升高都可增加P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

    作者:李恒;赵曙光;刘克臻;陆金红;王毅;张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与有氧运动康复疗法干预慢性心肌损伤

    Toll样受体( TLRs)为Toll蛋白家庭中的一个成员,TLR4是早发现、研究深的TLRs。随着TLR4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其在心脏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将会产生广阔的应用前景。 TLR4信号通路的鉴定对于诊断慢性心肌损伤的病理检查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同时,有氧运动康复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有氧运动康复疗法可改善心肌功能,使心肌产生适应性变化。本文就TLR4信号通路与有氧运动康复疗法干预慢性心肌损伤进行综述。

    作者:屈红林;刘瑞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闭环通气模式与自主呼吸实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脱机的影响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自主呼吸实验(SBT)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纳入观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SBT组(30例)进行脱机,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BT组( P=0.0001、P=0.0005),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SBT组比较无差异( P=0.283)。脱机成功率及脱机48 h 后接受无创通气率两组间无差异( P=0.222、P=0.765),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 P=0.687)。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53、0.640)。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 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自主呼吸实验法,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费东生;潘道卓;宋文雨;于晓提;杨锁柱;韩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人脑卒中后居家不出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居家不出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方法对唐山市四家三甲医院脑卒中康复出院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评价其一般状况、合并居家不出情况,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 FIM)评价其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结果研究对象高达28.4%的患者合并居家不出,与非居家不出者比较,日常生活能力低下(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出院后患者常合并居家不出,该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影响了该人群晚年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景丽伟;张超;邢凤梅;张田;邵通;张盼;汪凤兰;安紫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8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 COPD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两组均给予6个月连续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1 s率( FEV1/FVC%)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8及C-反应蛋白( CR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和FEV1/FVC%分别为(1.60±0.38)L、47.30±3.77和43.76±3.93,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和CRP分别为(10.65±3.66)pg/ml、(28.46±4.08)pg/ml和(4.06±1.47)mg/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招兰;杨贵丽;王惠玲;吴淑芳;王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

    难愈创面常见于临床各类疾病,尤其见于老年患者,其致病原因复杂,病程易迁延,治疗过程较困难。常见的感染可引起创面难愈,难愈创面又可继发感染,两者相互作用,使病程延长,病情反复,合理的治疗将有利于难愈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的负担及痛苦。所以针对不同因素、部位、创面周边情况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应用有效的对症方法,对难愈创面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是创面修复的关键所在。

    作者: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马齿苋口服液对高脂大鼠LEP、ADPN、TC、TG、ALT、AST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齿苋口服液对高血脂大鼠瘦素(LEP)、脂联素(AD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马齿苋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给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大鼠给高脂饲料,其余组大鼠给高脂饲料同时,进行药物干扰,喂养12 w后结束实验,腹主动脉抽血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的含量,酶联吸附方法测LEP 、ADPN。结果①LEP:罗格列酮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模型对照组、马齿苋口服液低、中剂量组显著升高(P<0.01),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组无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较其余组均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较中剂量升高(P<0.05),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无差异(P>0.05);②ADPN:其余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对照组较药物干预组显著降低(P<0.01);马齿苋口服液低剂量、中剂量组无差异(P>0.05),低剂量较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组、罗格列酮无差异(P>0.05);③TG、TC:马齿苋口服液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1);中、高、罗格列酮组降低(P<0.05);④ALT、AST:马齿苋口服液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较高剂量显著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罗格列酮组无差异( P>0.05)。结论马齿苋口服液是通过提高大鼠血清中ADPN、降低LEP含量,有效减少高脂大鼠血清TG、TC含量,降低其 ALT、AST活性,预防大鼠高血脂。

    作者:牛美兰;田恒运;马俊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水平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 PAH)时的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的水平。方法筛选 MHD患者138例,采用心脏超声方法检查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和功能,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PAH组和非PAH组,收集同期基本资料,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HIF-1α、内皮素(ET)-1、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合并 PAH患者共52例,患病率为37.68%。 PAH组血红蛋白(Hb)低于非PAH组,HIF-1α、ET-1、ADMA等数值均大于非PAH组(P<0.05);PAH组左心房内径(LAD)、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大于非 PAH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LVPWTd、LVMI、 HIF-1α、ET-1、ADMA与MHD患者并发PAH显著相关。结论 MHD患者PAH患病率较高,心脏结构改变导致肺后性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可能是形成 PAH 的重要原因;HIF-1α、ET-1、ADMA等因子可能直接参与了MHD患者肺部血管病变,而导致PAH。

    作者:王启鹏;董洪;刘建香;孟琛;张丽红;贾国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 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 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 PAMP。结果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 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④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 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作者:唐峰;刘晓桥;杨龙;杨永耀;谭洪文;梁清龙;李世英;王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烟台市不同性别老年人高血压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烟台市农村≥60周岁老年人高血压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5区市(县)莱山、莱州、龙口、海阳、福山农村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各250名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烟台市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较低,男性平均得分高于女性( P<0.05)。在不同性别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单因素分析中,仅老年男性月收入与知识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男性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影响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年龄及文化程度。结论烟台市老年人的高血压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尹淑英;李婕;张岩;周歌;宓伟;练武;衣卫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功能磁共振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诊断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 PD)是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主要病变位于黑质纹状体系统。 PD疾病的主要症状,除了主要的运动症状(震颤、运动徐缓和强直)之外,还延至其他领域,比如意识障碍、抑郁、淡漠等精神症状;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出汗、性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失眠、不安腿综合征( RLS)、周期性肢体运动( PLM)等睡眠障碍,疼痛、麻木、痉挛、嗅觉障碍等感觉障碍,这些统称为非运动症状。 PD的非运动症状是非常显著的,常先于运动症状而出现〔1,2〕,在疾病早期,甚至在疾病进展期,不断恶化着疾病,并可能是PD的新诊断标准〔3〕。这些非运动症状大多数与疾病直接相关,但也有一些是由治疗导致的,例如:多巴胺( DA)能药物或底丘脑核深度脑刺激( DBS)。其中,疲劳和衰弱在PD中是非常常见,但是对它的病理仍然所知甚少〔4〕。目前,非运动症状的临床地位尚未被充分认可。对非运动症状的识别,将增加诊断PD前期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多模态成像方法〔5〕在这方面有希望成为新的诊断工具,并且在改善临床诊断和监测疗效方面有巨大潜力。本文就近年涉及PD非运动症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这篇综述中,我们将简单描述磁共振功能成像( fMRI)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通过一系列临床应用,如疾病临床前期的监测〔6〕、高危人群的筛查、诊断疾病〔7〕及用于PD的临床实验〔8〕等,讨论这种成像方法在评估PD非运动症状中的作用,为理解P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努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价提供脑网络影像学标记。

    作者:邓霞;魏彩霞;潘治斌;章建权;徐仁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RL-3、MMP-2和CD10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RL)-3、基因金属蛋白酶( MMP)-2和细胞膜糖蛋白( CD1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收集的食管鳞癌患者手术组织细胞标本为研究组,同时取该组患者癌旁组织细胞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 SP 检测 PRL-3蛋白、MMP-2蛋白和 CD105-MVD 的表达,并计算 PRL-3蛋白、MMP-2蛋白和 CD105-MVD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RL-3、MMP-2和CD105-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 MMP-2和CD105-MVD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有相关性,而PRL-3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RL-3、MMP-2和CD105-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三者联合检测或可以筛选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早期标志物,而MMP-2和CD105可以作为预测食管鳞癌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霍小蕾;裴振;王金胜;牛香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路优泰)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症(DPS)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方法入选48例T2DM合并DPS患者,均采用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丹麦产)进行个体化降糖治疗。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以路优泰300 mg,2次/d口服;对照组不加用任何抗抑郁药物。分别跟踪监测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程度和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路优泰治疗组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评抑郁量表(SDS)为标准判定抑郁症明显减轻,血糖及 HbA1c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路优泰治疗老年T2DM合并DPS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亚东;马彦;赵巧丹;林永丽;姜艳静;薛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透明细胞癌中Smad3、4和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Smad蛋白(Smad)3、4和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的表达,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40例距肿瘤边缘>3 cm 的正常肾皮质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 Smad3、4和PTEN的表达。结果两组Smad3、4和PTEN表达阳性率差别均显著。观察组Smad3、4和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径、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因素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mad3和 PTEN、Smad4和 PTEN 间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组织中Smad3、4和PTEN低表达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桂林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评价桂林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 EQ-5D)对桂林市115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别使用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效用值积分表进行生活质量指数得分的换算。结果老年人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方面出现中重度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3.6%、9.9%、12.9%、45.5%和31.5%;健康自评量表( EQ-VAS)评分均值为75.53分;采用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效用值积分表换算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指数得分分别为0.79±0.21、0.76±0.14、0.86±0.1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方式、患慢性病数量、社会支持、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其中居住方式、患慢性病数量、年龄和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心理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应采取综合策略和措施;不断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重点加强和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应尽快研制适合中国人群的效用值积分表。

    作者:郭振友;黄情;黎亚滔;吴侃;石武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10、转铁蛋白及转移灶中骨形成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铁蛋白(sTfR)、骨形成蛋白(BMP)等指标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有36例(骨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50例(前列腺癌组),选取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50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sTfR的水平差异,同时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转移病灶中BMP6、BMP4及BMP7的表达强度差异。结果骨转移组患者的IL-6、IL-10、sTfR、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 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 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 IL-6、IL-10、sTfr值与 PSA 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410、-0.337,P均<0.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转移组患者的BMP6、BMP4、BMP7评分〔(5.13±1.08)、(4.47±0.96)、(4.73±0.92)分〕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3.14±0.82)、(2.01±0.57)、(1.89±0.38)分〕(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 IL-6、IL-10、PSA水平显著增高,sTfR值显著降低,并与PSA呈相关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转移病灶组织中BMP6、BMP4及BMP7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郭津津;李英杰;辛璐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