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诚
切实加强预防接种的安全管理,创造科学优质的儿童免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国家免疫计划的社会要求,是计划免疫门诊医护行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严格贯彻执行规范,落实各种相关措施,大大减少了接种差错、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提高了接种质量.
作者:何小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抗生素应用不良反应150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临床患者中,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率居前四位的药物分别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症状多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肾损害、心率变化、内分泌紊乱和神经系统损坏.结论 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为重,注意用量及使用时间.
作者:肖开提.吾布力哈斯木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对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在该院就诊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检查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达到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分别为(67.23±7.32)和(62.87±8.73) cm/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粘度等指标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液检查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张中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妇科化疗患者主要的化疗途径为静脉给药,妇科患者中进行化疗的患者多为中老年妇女,因此患者体型大部分较肥胖且患者身体内部血管条件较差,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不易一针见血,且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在输液过程中药物易发生外渗、不滴等现象,因此需要反复进行穿刺措施.本文将分析妇科化疗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金凤;乔秀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8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院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103例胆囊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中,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使用.
作者:高洪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市2010年的疾病控制系统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取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疾控系统中普遍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基层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下,仪器设备缺乏、陈旧以及经费不足等问题.结论 应当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高疾控系统的经费调拨,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设备才能保证疾控系统的合理化和优化.
作者:曹象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11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分析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 对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8妊高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城市居民对妊高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村,对118例妊高症患者在用药前后对血压以及心率进行测量,均出现用药后血压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控制,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恶化,也是保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的关键.
作者:阿依古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扇窗口,是患者接触医院早的地方,所以门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门诊室又是患者集中、密集的地区,环境嘈杂拥挤.由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其文化素质、经济状况、心理特征完全不同,所以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原因均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纠纷,甚至伤害事件的发生,所以了解门诊工作的特点,找出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方可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平安.
作者:刘淑芳;李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就20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3月在某医院收治的200例骨科患者,男性108例、女性92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41.2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 200例骨科疼痛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平均为2.24分;24 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结论 要做好疼痛管理,我们必须树立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理念.
作者:温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近期并发症再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80例阑尾炎术后近期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40例阑尾炎术后近期并发症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非手术的传统方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开服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40例患者中,显效的为29例,有效的为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患者而言,运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是非常安全和可靠的,其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心理护理)和对照组30例(未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心理护理8周后的PANSSS及SDSS量表评分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
作者:沈益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职能部门是医院管理的中坚力量,职能部门执行力的高低,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稳定和发展,在医院各项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根据双因素激励理论,探讨提高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毛世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在全麻开胸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雾化吸入方式的不同,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全麻条件下开胸手术后的呼吸道表现、血气分析、排痰状态等,判断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于术后的影响.结果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下,呼吸道表现、血气分析、排痰状态等,氧气组均要优于超声组.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对于全麻开胸患者术后治疗的首选吸入方法.
作者:吴显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实践中细节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 分析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对护理质量的作用.结果 加强实践中的细节护理可有效消除护理死角,使每一个护理环节中都透出工作的严谨、科学,保证护理流程和操作优质高效,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 加强细节护理,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保证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更加严谨、科学、有效.
作者:齐丽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即时口服避孕药优思明对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月经恢复时间,及促进子宫内膜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妇女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新生化治疗5d,实验组在手术当天开始口服优思明,每晚1片,连续21 d;2组均于术后第14天进行B超检查.结果 实验组中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等于月经量及多于月经量的比例分别为62.8%,32.8%和4.2%,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44.2%,42.8%及12.8%;实验组平均阴道流血量持续时间为(6.1±1.6)d,少于对照组的(8.7±1.8)d;实验组平均月经恢复时间为(27.8±2.4)d,少于对照组的(35.0±6.1)d;实验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7.6±1.2)mm,比对照组的(6.0±1.1)mm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后即时口服避孕药优思明除避孕外还能明显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月经恢复时间,并促进月经复潮和子宫内膜修复,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艾银惠;戈文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研究B超监测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的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0年7月-2011年1月间的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128例分组进行了人工流产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经B超监测后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存在显著优势,两组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B超监测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的人流手术操作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其中术前B超对于子宫形态及结构诊断准确,而人流术中则可以创造有效术野,从而有效避免了子宫穿孔或盆腔腹膜脏器受损等人流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桂平;吴宝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总结本组1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特点:①肿瘤以单发为主,大多位于肝左叶.②肿瘤内或周围可见到扩张的胆管,其中以延迟强化区内见到扩张的胆管为其典型表现.③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到肿瘤不均匀强化,其中坏死区无强化.小部分肿瘤动脉期有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至平衡期肿瘤对比增强逐渐明显是典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诊断要点,其他征象如肿瘤周围扩张胆管、肿瘤包埋胆管、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等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术前CT多数能诊断,疑难者可MRI检查或穿刺活检,多种检查联合可做出正确诊断.胆管细胞癌需与肝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鉴别.
作者:林家健;徐绍斌;廖玉平;黎洁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诊断冠心病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和主动脉瓣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疑似冠心病病例中抽取140例,按照CAG(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两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主动脉瓣是否出现硬化),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等应用价值评价指标.结果 颈动脉斑块观测的灵敏度为66.7 %(58/87)、特异性为56.6 %(30/53)、阴性预测率为50.8 %(30/59)、阳性预测率为71.6 %(58/81);主动脉瓣硬化观测的灵敏度为57.3 %(51/89)、特异性为68.6 %(35/51)、阴性预测率为47.9%(35/73)、阳性预测率为76.1%(51/67);合并观测的灵敏度为61.3 %(38/62)、特异性为76.9 %(30/39)、阴性预测率为55.6 %(30/54)、阳性预测率为80.9 %(38/47).结论 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主动脉瓣是否出现硬化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若病患同时存在两种病变则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加大.
作者:董淑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系统评价PAC、TC方案,应用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与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TC组与PAC组,每组50例.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进行6次以上化疗.在此基础上,TC组行TC方案化疗,PAC组行PAC方案化疗.化疗后,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缓解对比,TC组PR+CR率明显优于PA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3,P=0.024);TC组患者的PFI、中位生存期、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PA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脱发、末梢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周围神经毒性、发热、胃肠道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C或PAC方案进行化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TC方案毒性反应明显轻于PAC方案,因此可将其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王俊杰;刘淑美;任韶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浪潮中,一些地区提出了“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模式,并将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部分医院已试行.公立医院改革步履维艰,“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似乎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带来契机,同时也给医院运营带来挑战,我们希望借助医疗服务创新来突破医疗改革的瓶颈.“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的推行能否带来人们所期待的结果,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刘艳霞;崔杰;杨燕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