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朱丹杰;冯法博;李晓林;邹成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T2DM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数据,其中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则选择空腹血糖(FPG)作为监测指标,血脂指标选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血尿酸(UA)等,主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TG、TC、MPV、PDW、UA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TG、TC、LDL-C及U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对治疗组治疗前指标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FPG、MPV呈正相关(r=0.24,P<0.05),MPV、PDW呈正相关(r=0.31,P<O.05),其他各项指标间无相关性;糖尿病微循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FPG(OR=7.658)、TG(OR=6.932)、TC(OR=6.841)、PDW(OR=4.324)(P<0.05).结论 血小板及血脂参数在糖尿病患者存在异常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对T2DM微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变化.
作者:李鸿燕;张丽敏;王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应用Gufoni与Barbecue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 经眼震电图检查确诊的102例HSC-BPPV患者随机分为Gufoni法治疗组(n=53)与Barbecue法治疗组(n=49),分别采用Gufoni与Barbecue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手法复位治疗,1、2、3天Gufoni组有效率均高于Barbecue组(P<0.05);1个月后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foni法与barbecue法对HSC-BPPV治疗效果均有效,Gufoni法在快速缓解症状方面优于Barbecue法,但长期疗效相当.
作者:王海涛;杨艳春;王莹;王宗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血脂及空腹血糖(FPG),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及体质指数(BM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齐拉西酮组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近,但齐拉西酮相比于奥氮平对患者的BMI和脂糖代谢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低.
作者:王章元;贾小玲;张青青;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门诊和住院的DN患者48例,尿微量白蛋白(UMA)30 ~300 mg/24 h、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 1.73 m-2(CKD 1 ~2期),应用预混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欠佳,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且未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给予艾塞那肽治疗,于用药前、用药4、12、24 w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血压、肾功能、24 hUMA,并用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eGFR.结果 患者治疗24w后24 h UMA显著下降(P<0.001)、eGFR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除可显著降低血糖、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外,可有效地降低患者UMA、延缓eGRF的下降速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倩;孙立娟;吕斌;李涛;李艳华;赵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转化生长因子(TGF)-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Vmax 6200型肺功能仪测定80例健康对照组及80例COPD组(稳定期32例,急性加重期4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组MMP-9、TGF-β、CGRP水平.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MMP-9、TGF-β、CGRP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第1秒呼气量(FEV1)、大肺活量(FVC)、FEV1/FVC值、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大通气量(MVV)显著高于COPD组(P<0.05),而COPD稳定组FEV1、FVC、FEV1/FVC、DLco、MVV值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组(P<0.05).对照组血清MMP-9、TGF-β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而CGRP水平高于COPD组(P<0.05),而COPD稳定组血清MMP-9、TGF-β水平显著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组,而CGRP水平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组.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MMP-9、TGF-β与FEV1、DLco、MVV呈负相关(P<0.05),CGRP与FEV1、FEV1/FVC、DLco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MP-9、TGF-β、CGRP与COPD患者肺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在体内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共同影响气道重塑.
作者:肖怀清;张志豪;王细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20 m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U/次,qd,连续治疗2w,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含量,分析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及TOAST分型是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效果更佳,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OCSP分型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疗效无影响.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ADL,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与其对抗血管收缩有关,其效果受糖尿病及TOAST分型影响,临床医师应考虑血糖控制及临床分型,规范临床治疗.
作者:李秀芹;高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L,对照组不加去甲斑蝥酸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浓度0.4、1.0、2.5、6.0mg/L去甲斑蝥酸钠的实验组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2.871、5.295、10.100、13.836,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浓度的提高,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大.经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均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在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体现出抗癌活性,在胃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晓莉;王钦;罗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老年保健男性5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25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前臂中段、左股骨颈、腰椎(L1~4)总T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的下肢及腰椎骨量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颈动脉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腰椎总T值呈负相关(P<0.05);按照骨量减少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保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各部位骨量均有减低趋势,动脉硬化程度与骨量减少呈负相关,对于此类人群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对延缓动脉硬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王卫东;赵亮;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种丰富、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有调控水盐重吸收、传导心脏感觉等作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针对CVD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发现ASICs除了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外,在心血管系统中也大量存在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ASICs在CVD中的新研究进展,并对ASICs相关性药物在CVD中的治疗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曾萍;杨简;范致星;王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针灸配合手法治疗乳房松弛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乳房松弛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手法组32例、针灸组30例、手法组30例.针灸组针刺主穴取气海、中脘、膻中、乳根、膺窗、天溪、足三里、三阴交、少泽,留针30 min并用艾条施行温和灸,1次/d;手法组以乳房推拿为主,配合经络按摩,1次/d;针灸配合手法组以先行手法、后施针灸,1次/d;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每例的胸围、乳头位置及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针灸配合手法组有效率77.6%,针灸组有效率53.3%,手法组有效率35.2%.针灸配合手法组改善临床症状与针灸组相当(P>0.05),但均明显优于手法组(P<0.01).针灸配合手法组改善胸围值、乳头位置第1疗程与手法组相当(P>0.05),两者均优于针灸组(P<0.05);第2、3疗程,针灸配合手法组优于针灸组,两组均优于手法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手法可改善乳房松弛下垂,且见效快,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晶晶;彭红华;员晓云;赵利华;王坤;韦文朗;梁桂枝;吕建林;齐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Apelin、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组、假性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2只,SAP组按照大鼠体重1 ml/kg剂量胆总管注入50 g/L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假性手术组行SAP组相同手术但不注射药物,对照组正常饲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HSA)法测定Apelin、CRP及TNF-α水平,光镜观察SAP胰腺组织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 SAP组胰腺组织严重水肿,组织细胞坏死、具有片状出血斑并且胰腺出现局部皂化斑,假性手术组正常或者轻微水肿,无明显异常,对照组组织正常,建模成功.SAP组血清CRP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假性手术组和对照组,Apelin明显低于假性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假性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Apelin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负相关(r=-0.876,P<0.05),CRP和TNF-α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r=0.698、0.724,P<0.05).结论 血清Apelin、CRP及TNF-α水平变化与S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卫;周筱筠;卢先州;刘龙飞;徐志广;陈诗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98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47例,仅行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Lysholm评分、VAS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优于对照组74.5%(P<0.05);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MMP-3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MMP-3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丁黎明;刘德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ZEB)-1、-2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观察组为63例结肠腺癌术后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3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ZEB-1、-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ZEB-1和-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ZEB-1、-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ZEB-1、-2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ZEB-1和E-cadherin、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ZEB-1、-2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在结肠腺癌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ZEB-1、-2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调节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佟松;张浩民;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发现2类,一类是单胺氧化酶,如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1];另一类是需要铁离子和α-酮戊二酸参与反应的JmjC结构域,如UTX和JMJD3,其标准名称分别为KDM6A和KDM6B,能特异性靶向组蛋白H3赖氨酸27位点二、三甲基化(H3K27me2/3),使组蛋白去甲基化,参与介导H3K27去甲基化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及代谢调节[2~4].H3K27me2/3的组蛋白去甲基酶UTX与人类肿瘤的关系被研究,UTX缺失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5].本文就组蛋白H3K27去甲基化酶UTX的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杨贇;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关节软骨变性硬化增生和关节腔长期磨损有关.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1,2].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药物关节腔给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臧晓鹭;桂文;王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再进行外固定.治疗组采用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分别于治疗后3d、1 w、2 w、3w复查,检查骨折有无移位,检查有无压疮及神经血管有无受压,患肢手指的肿胀及血运情况,有无张力性水疮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2~3w据复查X线片情况改换功能位三黄散和石膏,4~6w后根据复查情况拆除三黄散和石膏托固定,随访至3个月.结果 在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3d、1 w、2w时差异显著(P<0.05);3w后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判定方面,从3d后,两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能快速减轻中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作者:饶科峰;陈建章;付抚东;王燕萍;汤群珍;范伯曾;喻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雷沙吉兰对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沙吉兰预治疗组和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注射乳胞素至模型大鼠左侧黑质部位诱导模型,进行行为学、组织病理学检测,PCR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大鼠在阿朴吗啡的诱导下,向右旋转;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切片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但预治疗组和治疗组中TH阳性细胞较多;PCR定量显示Lamp2A与热休克蛋白(HSP)70在治疗组与空白组间存在差异(P<0.05),而治疗组间无差异.结论 雷沙吉兰可以抵抗乳胞素所致的神经损害,改善动物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Lamp2A及HSP 70表达,减少TH阳性细胞丢失相关.
作者:鲍波;朱少平;胡利;冷扬;苏小华;柴星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针刀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00指)随机分四组,每组25指.分别用四种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治疗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评价四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局部封闭和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小针刀治疗优于前两种方法,而手术治疗在四种方法中效果佳.结论 手术治疗对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效,且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作者:王天航;赫英龙;李保龙;武超;李晓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论治ALS,疗程2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尼莫地平法: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低;②运动神经元病(MND)疗效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变化频数统计分析多数症状趋于稳定.结论 健脾益肺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罗雪花;杜宝新;郑瑜;卢明;王安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23例.入院后1h内取静脉血行UA、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生化、血常规等检测,根据UA水平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就诊5d及30 d后随访的死亡率,探讨UA对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就诊5d及30 d死亡率,发现患者5d、30 d死亡率在低UA组与正常UA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正常UA与高UA组间有显著差异(9.4% vs 19%,P=0.018;21.3% vs 35%,P=0.010).(2)应用ROC曲线分析UA的评估价值:①UA对于患者就诊5d、30 d死亡率的AUROC分别为0.662和0.588,具有轻度的预测价值;②UA联合NT-Pro BNP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预后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UA联合NT-pro BNP对患者就诊5d、30 d死亡率的AUROC分别升至0.701和0.702.结论 虽然UA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仅有轻度预测价值,但其预测价值与NT-pro BNP相当;将UA联合NT-pro BNP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NT-pro 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征;刘芳艳;曹涛;贺明轶;秦俭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