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王卫东;赵亮;苏静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老年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肠道益生菌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用法同试验组,疗程为3个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肝功、肝脏超声评分,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治疗疗效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HDL-C高于对照组,AST、GGT、ALT均低显著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老年NAFLD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是治疗老年NAFLD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于文畅;鲍晓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PTEN和ERG免疫标记是否能够敏感地确定前列腺导管癌(IDC-P)和精确地将其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加以区别.方法 符合导管癌标准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标本(n=45)及PIN(n=40)标本分别进行PTEH和ERG免疫标记.结果 导管癌45例标本中38例(84%)细胞质PTEN缺失,而PIN标本中无1例细胞质PTEN缺失(P<0.01).导管癌ERG表达26例(58%),PIN40例中ERG表达6例(15%).导管癌的PTEN/ERG表达一致性较高(>95%,P<0.01).结论 前列腺导管癌绝大多数存在细胞质PTEN缺失,而PIN则无此现象.PTEN缺失可能是区别前列腺导管癌和PIN的有用标记.
作者:韩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OPD-PA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8例COPD-PAH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1、脑钠肽(BNP)、D-二聚体、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潮气量(VT)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对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FVC、FEV1及潮气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BNP、D-二聚体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O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ET-1、BNP、D-二聚体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两组组患者Pa02均高于治疗前,PaC02及PAH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Pa02高于对照组,PaC02及PAH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PAH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明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34例行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东;强晓玉;张妍;安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发现2类,一类是单胺氧化酶,如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1];另一类是需要铁离子和α-酮戊二酸参与反应的JmjC结构域,如UTX和JMJD3,其标准名称分别为KDM6A和KDM6B,能特异性靶向组蛋白H3赖氨酸27位点二、三甲基化(H3K27me2/3),使组蛋白去甲基化,参与介导H3K27去甲基化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及代谢调节[2~4].H3K27me2/3的组蛋白去甲基酶UTX与人类肿瘤的关系被研究,UTX缺失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5].本文就组蛋白H3K27去甲基化酶UTX的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杨贇;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伴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出现了历史上人口流动范围较广的时代.现在的流动人口中家庭整体流动越来越多,老年人会随着子女流动到他们所生活的城市,能够就近照顾.流动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孙克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NP和CRP水平变化及心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和CR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有效降低BNP和CRP水平,改善心肺功能.
作者:余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利用磁共振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分析鉴别老年患者肝内小结节病灶的良恶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72例肝内恶性病灶,28例良性的病例,随机分组,通过常规对比剂,而后加扫肝细胞特异期,得到两组数据,分析其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B组(即加扫肝细胞特异期)对比A组(无肝细胞特异期)在鉴别肝脏内小结节样病灶的良恶性病灶更具有优势.结论 Gd-EOB-DTPA可以提高诊断老年患者肝内小结节病灶良恶性的准确率.
作者:莫明华;池琦;李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35例,其中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60例(对照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7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x2=3.846,P<0.05).观察组出现二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脑卒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x2=4.606,P<0.05).对照组左心室破裂及低心排血量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x2=3.836、3.836,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SD、LVEF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LVEDD、LVESD、LVEF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t=2.36、1.83、2.98,均P<0.05).结论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方便、快捷,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蒙俊;何建超;陶杰;李家宇;杨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单纯1型糖尿病(T1DM)组、肥胖T2DM组、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病、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T2DM合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组,各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T2DM组、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四组RBP4含量.比较正常人群组、T2DM组、T1 DM组、DM合并感染组GPI含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分别分析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纯肥胖人群组与正常人群组RBP4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前者较后者RBP4含量增加(t=6.70,P<0.01).T2DM患者与肥胖患者比较RBP4含量增加(t=7.14,P<0.01).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时RBP4含量明显增加,与T2DM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显著(t=6.38,P<0.01);②T2DM组、T1DM组GPI含量均较正常人群组高(t=15.37,t=11.90,P<0.01),T1 DM组比T2DM组GPI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6.13,P=0.56).一旦DM合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时,与非感染T2DM患者比较,GPI含量增高明显(t=12.76,P<0.01).③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均与RBP4显著相关;T2DM组RBP4与GPI的相关性不强.结论 糖代谢异常、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与RBP4相关,RBP4也许可作为正常人进展为T2DM以及进一步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动态监测指标;GPI尚不能作为T1DM与T2DM鉴别的标志分子,也许可作为DM合并急性炎症感染的判断指标.
作者:叶青跃;谢军;杨杨;陈新胜;田胜兰;邢晓磊;白如君;谭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济南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教育程度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济南市具备良好合作关系的5个城市社区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高于高中/中专、初中者,但与小学文化程度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躯体健康状况分层后,层间比较结果显示,躯体健康状况为“差”时各教育程度者SDS得分的均值高.层内比较发现,仅在躯体健康状况为“较差”的层内,不同教育程度者SDS得分存在差异,大专及以上者高(P<0.05).结论 教育程度较高者在躯体健康状况开始变差时可能先于其他教育程度者产生抑郁情绪;而各教育程度者在躯体健康状况差时抑郁程度均严重.应针对相应人群提出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罗明宇;马伟;伊向仁;王淑康;张丙银;王春萍;郭丽花;王束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38 MAPK在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在发病后1、3、7、14d分别抽取静脉血,用PCR荧光检测法测定P38 MAPK mRNA的表达,同时ELISA检测外周血IL-6/8含量,与正常体检者(25例,对照组)对比,并分析表达意义.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P38 MAPK mRNA表达和血清IL-6/8含量均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病情越重,P38 MAPK mRNA及IL-6/8含量越高,在脑出血后3d时P38 MAPK mRNA及IL-6/8含量达到高峰,此后表现为下降趋势,P38MAPK mRNA及IL-6/8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P38 MAPK、IL-6、IL-8参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炎症反应,与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相关.
作者:李彦明;姜红;徐胜东;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再进行外固定.治疗组采用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分别于治疗后3d、1 w、2 w、3w复查,检查骨折有无移位,检查有无压疮及神经血管有无受压,患肢手指的肿胀及血运情况,有无张力性水疮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2~3w据复查X线片情况改换功能位三黄散和石膏,4~6w后根据复查情况拆除三黄散和石膏托固定,随访至3个月.结果 在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3d、1 w、2w时差异显著(P<0.05);3w后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判定方面,从3d后,两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能快速减轻中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作者:饶科峰;陈建章;付抚东;王燕萍;汤群珍;范伯曾;喻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析噪声聋患者的客观听阈评估工作中听性稳态反应(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老年噪声聋患者为观察组,18例正常听力者(共40只耳)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观察组纯音听阈在3 000、4 000及6000 Hz的频率与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50、500、1 000及200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频率的纯音阈值与ABR反应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50、500 Hz的纯音听阈与ASSR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频率的纯音听阈与AS-SR反应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000 Hz频率处的纯音听阈与ASSR反应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SR频率特异性较好,在噪声性聋的客观评估及伪聋的鉴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峰;李冬梅;杨锐睿;苏玉静;费秀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GRP(CGRP-L)组和高剂量CGRP(CGRP-H)组.CGRP-L组和CGRP-H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50、100μg/kg CGRP,而对照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促血管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及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0)水平,HE染色观察颈动脉在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CGRP-L组和CGRP-H组外周血中CD34和VEGF受体共同标记的EPC动员比例分别为(15.26±2.70)%和(23.55±3.92)%,均高于对照组的(7.12±1.14)%(P<0.05);与对照组相比,CGRP-L处理后的VEGF、SDF-1、bFGF、EGF及NO水平均升高,ET-1水平降低,且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两者比值均降氐(P<0.05);CGRP-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CGRP-L组(P<0.05).结论 CGRP可抑制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可通过促进EPC动员及升高外周血促血管修复因子辅助内皮损伤修复.
作者:王荣勤;曾宪强;马彦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老年保健男性5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25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前臂中段、左股骨颈、腰椎(L1~4)总T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的下肢及腰椎骨量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颈动脉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腰椎总T值呈负相关(P<0.05);按照骨量减少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保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各部位骨量均有减低趋势,动脉硬化程度与骨量减少呈负相关,对于此类人群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对延缓动脉硬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王卫东;赵亮;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志愿者6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VEGF和骨代谢相关指标女包括骨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VEGF、ALP、TGF-β1、OC显著降低(均P=0.000);TAP5b、CTX-Ⅰ显著增高(P=0.000).VEGF与TRAP5b、TGF-β1、OC和CTX-Ⅰ等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51、0.548、0.475和-0.429,P值分别为0.006、0.000和0.000和0.000).结论 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明显相关,是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迪;朱丹杰;冯法博;李晓林;邹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R stress)信号调控对棕榈酸(P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采用ER stress抑制剂4-苯丁酸(PBA)和过表达葡萄糖调节蛋白(GRP) 78的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ER stress以及GRP78对P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PA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R stress,PBA抑制ER stress并减弱了PA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P<0.05).PA和ER stress诱导剂衣霉素(Tun)对ER stress分子标志的诱导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中PA诱导的GRP78远低于Tun的诱导作用.过表达GRP78明显抑制了PA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P<0.05).结论 GRP78的诱导表达不足在PA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进举;张春燕;肖斌;李洪;敬健雄;冯春红;夏先明;代荣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论治ALS,疗程2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尼莫地平法: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低;②运动神经元病(MND)疗效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变化频数统计分析多数症状趋于稳定.结论 健脾益肺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罗雪花;杜宝新;郑瑜;卢明;王安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高危BPH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x2=7.731,P=0.021);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剩余尿量(RUV)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大尿流率(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BPH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情况较好,且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较好,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波;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