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流动人口心理问题及对策

孙克波

关键词:流动人口, 心理问题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出现了历史上人口流动范围较广的时代.现在的流动人口中家庭整体流动越来越多,老年人会随着子女流动到他们所生活的城市,能够就近照顾.流动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值得关注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五鹤续断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五鹤续断(WHDA)注射液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5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按500 mg·kg-1·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注射等量D-半乳糖.高、中及低剂量组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按7.2、3.6及1.8 g·kg-1 ·d-1腹腔注射WHDA,模型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饲养30 d后处死小鼠,取出胸腺、脾脏测定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C3及C4,采用细胞流式仪分析脾细胞主要T细胞亚群.结果 模型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WHDA高、中剂量组明显增大(P<0.05);模型组血清中IgG、IgM及补体C3、C4含量减少显著(P<0.05),WHDA高、中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模型组CD3+、CD4+及CD44+细胞数量减少显著(P<0.05),CD8+数量明显增加(P<0.05),WH-DA高、中剂量组CD3+、CD4+细胞数量增加明显(P<0.05),高剂量组CD8+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CD44+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WHDA对衰老小鼠胸腺、脾脏萎缩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能提高血清中IgG、IgM、C3及C4含量,改善脾脏功能,影响T细胞亚群的比例,对免疫所致衰老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王先丽;陈龙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脂肪肝患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压及血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关系.方法 将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8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其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分组,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 mm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 mmHg),血压未控制组(血压≥140 mmHg);根据其HbAlc水平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HbAlc<6.5%),血糖一般控制组(HbAlc =6.5% ~7.5%),血糖未控制组(HbAl c≥7.5%).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1,β=0.027,P=0.010)、体重指数(BMI)(X2,β=0.048,P =0.000)、收缩压(X3,β=0.018,P=0.008)、HbAlc(X4,β=0.002,P=0.004)、总胆固醇(X5,β=0.284,P=0.007)、甘油三酯(X6,β=0.465,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7,β=0.373,P=0.000)均与脂肪肝(Y)呈正相关,为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血糖水平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脂紊乱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冯梅;陆虹宏;郭志荣;杨淑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0P)老年男性患者血清中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结合蛋白(IGFBP)-3的表达特征,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 68例OP老年男性患者作为观察组,38例正常骨密度、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瘦素、IGF-1和IGFBP-3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瘦素、IGF-1和IGFBP-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伴有骨折患者血清中瘦素、IGF-1和IGFBP-3的表达明显低于不伴有骨折患者,相关分析显示瘦素和IGF-1、IGF-1和IGFBP-3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OP老年男性患者血清中瘦素、IGF-1和IGFBP-3低表达,瘦素和IGF-1、IGF-1和IGFBP-3均具有协同作用,三种细胞因子均参与病变形成及进展.

    作者:张楠;周永焘;刘金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34例行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东;强晓玉;张妍;安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心胸外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在阻断主动脉后立即实施下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放置止血带但不进行充气.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及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5 min内剪取右心耳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和验证miR-1,miR-21,miR-24和miR-195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远隔缺血时处理组中miR-1和miR-195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miR-24和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翻译水平,远隔缺血时处理组的Bcl-2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BAX,PD-CD4的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心肌缺血前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心肌凋亡细胞数目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3)%vs(4.1±0.2)%,P>0.05].心肌再灌注后两组心肌凋亡细胞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且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心肌凋亡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以调控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MicroRNAs的表达,使miRNA-1和miRNAs-195表达下调,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减少.

    作者:邢杰;谢霆;吴朝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精神障碍患者211例(精神障碍组)和老年健康者21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韦氏记忆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精神障碍患者韦氏记忆量表结果及P300结果,比较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P300结果.结果 三种基因型患者的理解记忆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G/G组的理解记忆分高于基因型T/T组和基因型G/T组(P<0.05),基因型G/T组的理解记忆分高于基因型T/T组(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的联想分、经历分、顺数字广度分、倒数字广度分和总数字广度分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患者中,基因型T/T组、基因型G/G组和基因型G/T组P300各位点的波幅和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2点,精神障碍组N1、N2和P2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N1、N2和P2的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P3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z点,精神障碍组N2、P2和P3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N2、P2和P3的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N1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调节素l基因多态性和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及P300结果相关,神经调节素1基因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郑存庆;孔令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自尊的发展: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的差异

    目的 探讨老年自尊的发展趋势,并考察性别和教育水平对老年自尊的影响.方法 使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对202名>60岁老年人和381名40 ~59岁的中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老年早期(60 ~69岁)、老年晚期(≥70岁)与40 ~49岁组、50~ 59岁组中年人的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老年人的自尊水平受到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早期组男性的自尊水平比女性更高,老年晚期组女性自尊水平高于男性、老年早期组女性;受教育程度对老年早期组自尊水平影响不显著,但老年晚期组高学历(专科及以上)老年人自尊水平显著高于较低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结论 从整体上看,老年人自尊水平与中年人相当,但老年人的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年龄而改变.老年早期、男性自尊水平较高、老年晚期、女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自尊水平更高.

    作者:李松桃;王明月;陈菲菲;毕重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 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肢疼痛及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D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Z=4.035,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3.997;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能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及ADL,临床疗效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为显著.

    作者:刘亚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L,对照组不加去甲斑蝥酸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浓度0.4、1.0、2.5、6.0mg/L去甲斑蝥酸钠的实验组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2.871、5.295、10.100、13.836,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浓度的提高,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大.经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均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在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体现出抗癌活性,在胃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晓莉;王钦;罗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参附注射液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为2w.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浆中脑钠肽前体氨末端(NT-proB-NP)含量,心脏彩超测定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峰值/二尖瓣晚期血流充盈速度峰值(E/A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LA、LVEDd、LVEDs、LVPWD、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萍;李华;章永南;涂秋英;李红;吴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损伤修复中骨髓干细胞的作用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在急性胃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定植及作用.方法 在绿色荧光蛋白鼠骨髓移植模型基础上,通过化学诱导造成小鼠胃部急性损伤,刺激干细胞参与组织自我修复.结果 模型15例中有11例绿色荧光蛋白鼠骨髓成功定植在损伤,终死亡2例(P<0.05).结论 骨髓干细胞在胃损伤修复过程中参与定植和分化并参与组织的自我修复,该方法是预防治疗胃损伤和遗传性胃部疾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孔渊;牛惠;刘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对照组46例,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临床效果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NYH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使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时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萍;卜智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A水平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78例70岁以上老年结肠癌患者、同期健康体检的78例70岁以上老年健康者及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A组,78例老年健康者作为B组,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C组.根据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和中晚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早期结肠癌25例为A1组,中晚期结肠癌53例为A2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血清IL-17A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IL-17A水平与老年结肠癌的发生相关,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IL-6和老年结肠癌的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年龄及血压水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年龄及血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自健康体检中心入选610例受试者.根据年龄及血压水平,受试者被分为≥60岁高血压组155例、≥60岁正常血压组142例、<60岁高血压组162例及<60岁正常血压组151例.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采用Century 3000 Holter分析系统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心电监测并分析心率变异参数及心率震荡参数.结果 与其他3组比较,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min的节段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心动周期差>50 ms的次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成分(VL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震荡斜率(TS)明显降低,低频/高频比值(LF/HF)及震荡初始(TO)明显增高(P<0.05).<60岁正常血压组SDNN、SDANN、rMSSD、pNN50、VLF、LF、HF及TS明显高于、LF/HF及TO明显低于≥60岁正常血压组及<60岁高血压组(P<0.05).年龄及血压水平分别对心率变异的频域、时域参数及心率震荡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析因分析显示,年龄与血压水平对SDNN、SDANN、rMSSD、VLF、LF、HF、LF/HF、TO及TS的影响有协同作用(P均<0.05).结论 年龄及血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变化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王娜;刘振东;赵颖馨;叶琳;张华;刁玉涛;宋洪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表达水平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的蛋白含量及mR-NA变化水平,探讨二者是否参与DN的发病进程.方法 DN患者50例作为DN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和PPAR-γ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组血清中TGF-β1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PAR-γ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GF-β1和PPAR-γ具有负相关性(r=-0.689,P=0.042;r=-0.711,P=O.036).结论 TGF-β1水平的上调和PPAR-γ水平的下调及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性,说明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进程.

    作者:陈蔷;俞娉;于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穴位埋线联合盐酸甲氯芬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几种重要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与盐酸甲氯芬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神经生化机制.方法 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3个治疗组,分别为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组、“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组(埋线组)及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组(联合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内三种重要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 经联合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ChAT、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各项指标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P<0.01).结论 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法,对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海马BDNF及下调Caspase-3密切相关.

    作者:杨琼;戴桃李;陈粲;潘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干部保健人群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骨量减少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本地区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老年保健男性5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25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前臂中段、左股骨颈、腰椎(L1~4)总T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的下肢及腰椎骨量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颈动脉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腰椎总T值呈负相关(P<0.05);按照骨量减少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保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各部位骨量均有减低趋势,动脉硬化程度与骨量减少呈负相关,对于此类人群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对延缓动脉硬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王卫东;赵亮;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晨练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 研究晨练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组实验、问卷调查以及身体状况评价法对参与晨练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中老年人参与晨练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晨练地点主要有广场、公园,练习项目依性别的不同而略有差别,女性中老年人参与项目较多,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参加晨练人数比例不同,试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受试者心理能力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精神状态、人际关系、心理自控能力、睡眠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 晨练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健;张建华;席繁宏;王厚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骨水泥半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骨水泥半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于麻醉前(T0)、骨水泥注入前(T1)、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抽取血样测定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①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CD4+和CD4+/CD8+在T1、T2、T3和T4时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1);③B组T1、T2、T3、T4和T5时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Adr)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老年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屈惠;李卓敏;黄春;卢宇;陈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定量参数评价肝癌消融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在肝癌微波消融术(MWA)疗效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80例,MWA前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行超声造影、增强CT.比较MWA后病灶组织TIC参数变化情况,比较单纯超声造影、超声造影结合TIC和增强CT在肝癌MWA后疗效评估方面的能力.结果 完全灭活组术后1、3及6个月病灶的TIC均为一平直线条.部分残留或复发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肿瘤组织的上升时间、平均通道时间、达峰时间均小于周围肝组织(P<0.05),内洗斜率均大于周围肝组织(P<0.05).MWA术后1、3、6个月单纯超声造影与超声造影结合TIC评估肝癌MWA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结合TIC与增强CT评估肝癌MWA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TIC能准确反映肝脏肿瘤、肝实质、残留或复发肿瘤以及无活性肿瘤组织间的差别,为肝癌TIC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兰芳;刘燕娜;章春泉;皮小兰;叶艳艳;吴建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